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鹤的趣闻     
鹤类的变迁 鹤类在地球上的出现距今约有6000万年的历史。今天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在世界各地均有鹤类分布。古鸟类学家经过对化石的研究证明,世界上最早的鹤与现在生活在非洲的冠鹤相似。当时,鹤类约有30多种,它们主要西息在赤道以北的大陆。那里不仅有温暖的气候,还有大面积的湿地和草原,十分适宜鹤类生存繁衍。 从第三纪晚期上新世到第四纪初期,全球气温有过明显的降低趋向,这是世界性气候变化,导致全世界冰川期的到来。整个第四纪自然界的最大特点是冰期和间冰期、海浸和海退、地壳的上升和下降等交替现象。由于气候和地壳的剧变,新的山脉把大陆分开,湿地被冰川和山脉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世界之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共有15种鹤,除了南极洲和南美洲之外,其他各大洲都有鹤的分布。在热带的非洲,有黑冠鹤、灰冠鹤、蓝鹤和肉垂鹤;在北美洲,有美洲鹤和沙丘鹤;在大洋洲有澳洲鹤;在亚洲有蓑羽鹤、赤颈鹤、灰鹤、黑颈鹤、丹顶鹤、白枕鹤、白鹤和白头鹤。  相似文献   

3.
鹤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现存鹤科鸟类共有15种,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化石鹤计有17种,发现于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其中游荡鹤属5种,发现于始新世;鹳鹤属2种,分别发现于始新世和渐新世,这两属的鹤类均已灭绝;鹤属10种。 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和古气候的资料,初步分析认为鹤科鸟类大约发生在7千万年以前(白垩纪末期至新生代的第三纪初期),正值世界第二次大冰期后的间冰期,气候温湿,世界上具有适于鹤类栖息的广泛环境。至第四纪冰期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有些鹤类绝灭了,有些则继续留存。例如黑颈鹤适应了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形成,是为最年轻的种类。蓑羽鹤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洲,蓝蓑羽鹤分布于非洲南部,有可能是最古老的种类。地中海、非洲和北美洲可能是世界鹤类的发源地。从赤颈鹤、澳洲鹤的形态看,有可能起源于冈瓦纳古陆,但从气管的形态来看,又与其他鹤属鸟类较为一致;肉垂鹤、澳洲鹤和两种冕鹤都具肉垂或垂囊,赤颈鹤亦或具肉垂。鹤属中的白鹤,其气管则与分布在非洲南部的肉垂鹤相似。无论从分类学及鹤科鸟类的起源地,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接触丹顶鹤,还只是近一两年的事。以前只在画上见过:手持拂尘的仙人,骑鸽扶摇直上,那跨下的白鹤,皓衣玄裳,顶点朱砂,头颈修长,羽翼飘忽。而真正的鹤,却从未亲眼见过。直至去年八月,我开始与鹤结下了不解之缘——见到了丹顶鹤,更成了养鹤人。 丹顶鹤体态修长,达1.3米以上,体羽洁白,头饰红冠,形神俊逸,几乎集中了鹤类的一切美好特征。历代文人、画家,往往为它的美所倾倒,留下了不少描绘它的作品。 就其生物学特征而言,丹顶鹤的喙长、颈长、腿长;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体羽白色,喉、颈部分为暗褐色;初级飞羽白色,二、三级飞羽黑色,较长,双翅收拢时覆于尾部,常被误认为是黑尾,在很多画上,尾部都被错涂成黑色。 丹顶鹤与众不同的形态特征、高贵  相似文献   

5.
四种鹤的胸骨和肩带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的胸骨与肩带骨进行了比较,阐明白鹤与鹤属的3种鹤在骨胳特征上的重要差别,进一步论证把白鹤从鹤属分离出来与肉垂鹤合为一个属是正确的。本文首次就胸骨和肩带骨特征提出4种鹤的检索表。文中附有胸骨和肩带骨的量度和12幅鹤的胸骨图。  相似文献   

6.
张琼  钱法文 《生态学报》2015,35(21):7236-7243
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采用焦点取样法对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秋季和春季迁徙停歇的以及在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幼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鹤取食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23.0%增加到越冬晚期时的82.7%,但春季迁徙期减少为61.9%;幼鹤乞食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58.2%减少至春季迁徙时的1.2%;幼鹤警戒行为比例从秋季迁徙时的1.0%增加至春季迁徙时的7.1%。幼鹤在春季迁徙期的理羽及静栖行为显著高于越冬期,这种行为的差异可能与食物的丰富度相关。环境因子中,风速对幼鹤静栖行为有显著影响,幼鹤取食及警戒行为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秋季迁徙及越冬晚期,幼鹤行为日节律在13:00—14:00时出现明显的取食低谷期,而春季迁徙期时则推后1小时。整个观察期间,幼鹤从雄鹤和雌鹤获得食物频次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时间段幼鹤从雄、雌成鹤处获得食物频次差异是显著的。研究从行为学的角度展示白鹤幼鹤的生长过程及不同性别成鹤对幼鹤生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中华文化中,鹤不同于一般的鸟类。她总是与人们美好的期望相伴,是吉祥、长寿、忠贞、仙雅、健美的象征,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鹤文化。历经几千年,鹤文化已渗透到中华文明的许多领域,水乳交融,构成我国民族文化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追根溯源,鹤文化大约萌芽于3000年前。《诗经》中就有《鹤鸣》一章,用鹤栖息于野草之中并善于鸣叫,来比喻隐居山野而品德高尚的贤能之人,教诲统治者任用他们。这是可以查阅到的最早在古文献中出现的鹤的艺术形象。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品——莲鹤方壶,建造于春秋时代,是我国现存以鹤为造型的最早的青铜工艺品。有趣的  相似文献   

8.
鹤类为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2006~2010年共接收鹤类4种21只.通过对这些鹤类救助时间、救助地点和伤病情况的分析,可查明北京地区鹤类的分布情况,找到有效的保护、救护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北京地区的鹤类资源.  相似文献   

9.
观鹤散记     
世界上一共15种鹤,中国有8种,我见过5种——野外目击,而非动物园里观赏。到大自然中看鹤,除了看鹤的风姿,主要是了解鹤类习性,学习相关知识,别有一番乐趣。我第一次在野外目击野生鹤,是1998年2月,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那时越冬候鸟正集群准备北迁,湖里密密麻麻全是鸟。“鹤立鸡群”,应该容易分辨出鹤来吧,其实不然。与鹤身材近似的大型涉禽有好几种,比如鹳、鹭,都是长嘴、长脚、长脖子,如果距离较远,又没有经验,想分辨出其中的鹤,不太容易。 那天,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用望远镜扫视了一遍远处的鸟群,说:“你们今天运气不错,里面有3只白鹤,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0.
浙江的鹤类除白枕鹤有报道外(朱曦,1985)未见其它报道。我们于1985年开始经过二年的全省调查考察现就鹤类作一简要报道。 1.灰鹤Grus grus,lilfordi Sharpe 解放前在温州平阳宋埠,八十年代初在象山湾采获二个标本,现分别存放于温州师范学校和奉化棠云标本厂。 2.白枕鹤 Grus vipio Pallas 1981年冬在杭州临安青山水库发现一只,停留约十天。1987年11月12日在永康云山乡  相似文献   

11.
升金湖湿地越冬鹤类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越冬鹤类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对鹤类栖息地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1986—2015年升金湖土地利用数据和越冬鸟类观测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鹤类种群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得出鹤类主要栖息地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鹤类在升金湖湿地越冬季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升金湖4种越冬鹤类主要栖息地类型为芦苇滩地;影响鹤类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水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居民地距离等因子;其中,水位因子的权重最高,说明水位是影响鹤类栖息地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浮游生物次之,居民地距离权重第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圈养鹤类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本研究对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丹顶鹤(G.japonensis)、黑冠鹤(Balearica pavonina)、黑颈鹤(G.nigricollis)、灰冠鹤(B.regulorum)、蓝鹤(Anthropoides paradiseus)和白枕鹤(G.vipio)的10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SIS)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鹤类之间总胆固醇差异显著,而甘油三酯和血糖没有显著性差异,除了黑冠鹤和灰冠鹤的总胆固醇以及蓝鹤的血糖外,其余鹤类的常值均高于ISIS的平均值。2)不同鹤类之间的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差异显著,但总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均在ISIS的正常范围内。3)不同鹤类间肌酐和尿酸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尿酸低于ISIS平均值,但仅尿素氮差异显著。不同鹤类之间血液生化指标存在差异,与圈养鹤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有关。因此血液生化指标对于圈养鹤类营养状态和健康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圈养动物饲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喂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的效果,对其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本文以笼养种群人工喂养的10只雏鹤为研究对象,测量其7日龄、14日龄、21日龄和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并对21日龄10只人工喂养雏鹤和6只野生雏鹤的体质量进行比较,探讨和分析这种训练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21日龄的人工喂养雏鹤比野生雏鹤体质量显著增加25.19%(P0.05),跗蹠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雏鹤从7日龄、14日龄、21日龄至28日龄这4个生长发育时间节点的体质量、跗蹠长度和摄入能量依次呈现极显著的递增趋势(P0.01)。保护区人工喂养雏鹤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方法虽然切实可行,但在木桶效应作用下,混群或分组不当可能会使部分雏鹤的运动训练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建议雏鹤发育初期混群野外行走运动训练应以14日龄为界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14.
蓝蓑羽鹤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北京动物园2001年开始饲养展出,2005年繁殖成功.在我国北方饲养蓝蓑羽鹤冬季需要保温设施,还需要适当的耐寒训练,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蓝蓑羽鹤选择植物性食物多,全年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9%和21.6%,平均能量16.6 kJ/kg.精液澄清、透明.雌鹤性成熟年龄早于雄鹤.北京地区繁殖期3~6月,平均窝卵数2枚.雏鹤生长高峰期在35~60日龄.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越冬白鹤的时间分配与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勤  龚浩林  戴年华  植毅进  徐宁  卢萍 《生态学报》2018,38(14):5206-5212
2016年12月—2017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中白鹤Grus leucogeranus越冬期的行为,共扫描2560次,23219只次,包括18031只次成鹤和5188只次幼鹤。结果表明,觅食(41.78%)、警戒(25.02%)、修整(15.00%)和休息(10.84%)是白鹤越冬期的主要行为。与自然生境相比,藕塘生境中白鹤主要采取多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来节省能量支出。成鹤的觅食行为(35.29%)显著低于幼鹤(62.42%)(F_(1,12)=45.977,P0.01),警戒行为(28.66%)则显著高于幼鹤(10.26%)(F_(1,12)=38.975,P0.01)。家庭群成鹤觅食行为(43.96%)极显著高于非家庭群成鹤(27.04%)(F_(1,12)=60.169,P0.01)。家庭群成鹤需要喂食幼鹤,它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觅食弥补能量的消耗。行为节律上,白鹤各时段觅食行为占总行为的比例均较高,11:00—11:59出现明显高峰,占总行为的48.64%。警戒行为无明显的低谷和高峰。成鹤在各时段的觅食行为比例均明显低于幼鹤,成鹤和幼鹤的觅食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即觅食比例的升高和降低比较同步。成鹤在各时段的警戒行为和修整行为比例均明显高于幼鹤,成幼鹤的休息行为比例在各时段差别不大,均在14:00—14:59有个明显的高峰。家庭群成鹤的觅食行为比例几乎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非家庭群,家庭群成鹤的修整行为和休息行为在大部分时段均低于非家庭群成鹤。因此家庭群成鹤采取多取食,少休息和修整的策略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同时保证对后代的抚育。  相似文献   

16.
我第一次感受生态旅游,是1996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巴布的“国际鹤类基金会”。那是一片开阔的荒地。全世界15种鹤聚集一起,除了保护其中的濒危种外,让人们认识这些鹤,及鹤的栖息地,是工作人员的良苦用心。 那天,一个中年妇女,举着录音机,磁带里放着的是模仿鹤的声音,讲着鹤的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鹤类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中国有9种鹤类,其中灰鹤(Grus grus)、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枕鹤(Grus vipio)、赤颈鹤(Grus antigone)、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在中国进行繁殖。中国政府为保护鹤类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本文在结合当前鹤类数量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鹤类的保护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鹤     
戎可 《生物学通报》1997,32(12):12-13
“鹤”泛指鹤形目鹤科的各种类,世界上现存鹤类计15种,我国有9种,分属鹤亚科鹤属和衰羽鹤属(衰羽鹤)。均为大型迁徙性涉禽。头顶(或额)通常裸出或被羽(蓑羽鹤属),橡强直,鼻孔呈直线状;初级飞羽11枚(第1枚较第2枚短),次级飞羽比初级飞羽长;尾短,尾羽12枚;腔、跑路和趾均细长,后趾很小,位置高于前3趾;气管发达,在胸骨和胸肌间构成复杂的卷曲,利于发声共鸣。栖息于河口、湖泊等水域附近的沼泽湿地、草原或宽阔的农田,涉水取食蠕虫、软体动物、昆虫、小型脊椎动物以及植物的嫩芽和种子,较少飞翔。繁殖期通常有复杂的求…  相似文献   

19.
沙丘鹤(Grus canadensis)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传统上被认为是迷鸟。2013年3月2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獾子洞湿地进行水鸟调查时,发现一只大型涉禽,经野外观察和查阅文献后确认为沙丘鹤,是辽宁省鸟类新纪录。目前我国已有沙丘鹤分布记录的地区还包括上海、江苏、江西、山东、北京、河北、吉林和黑龙江。结合文献及近年来沙丘鹤在我国稳定的越冬记录,我们认为该种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应为罕见冬候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地区鹤类潜在分布的影响,促进其有效保护,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6种鹤为研究对象,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Jackknife分析,筛选气候、地形和植被类型等关键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当前和未来两种气候变化情景(RCP4.5和8.5)下6种鹤的潜在分布区域,通过Zonation和ArcGIS软件确定了其优先保护区域并分析了目标优先保护区域.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6种鹤的潜在适宜生境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中部和西北部;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6种鹤的高适宜生境将缩减.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和蓑羽鹤的潜在适宜生境整体呈缩减趋势,而白鹤的潜在适宜生境将比当前扩张5.4%~6.3%;当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6种鹤的优先保护区域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的西北部、东南部以及中部偏西地区,目标优先保护区域的保护率达20.1%~23.8%,保护空缺主要分布于漠河县西部、额尔古纳市中部偏北地区、根河市中东部、牙克石市东北部和鄂伦春自治旗南部,建议适当增加保护地面积,为鹤类的有效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