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秀 《昆虫学报》1984,(4):464-467
为了提高家蝇防制的科学性,更好地指导消杀工作,于1982年8月1日—9月15日对天义镇家蝇用大样本一低浓度连续喷射法作了对0.1%的敌百虫、0.03%的Υ-666的抗性估计并对有关抗性指数计算的一些问题与龚坤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区家蝇抗药性水平及与两种解毒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滴法对采自天津市7个郊区县的7个不同生境野外家蝇种群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与实验室内的相对敏感种群进行比较;对不同地区家蝇种群进行了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s)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家蝇种群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不同,对DDVP抗性最高为18.563倍,最低为1.885倍;对高效氯氰菊酯最高为14.071倍,最低为1.071倍;对残杀威抗性倍数最高为7.499倍,最低为1.071倍。从CarE平均比活力看,室外家蝇种群CarE的比活力均高于室内相对敏感种群的比活力,CarE活性的分布在敏感种群和不同地区野外种群间具有明显的重叠现象。天津不同地区F2代家蝇GSTs的比活力抗性种群普遍高于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大约在2~4倍之间,不同地区间也具有比较大的差异,而抗药性高的种群GSTs活性也高,GSTs活性变化与不同种群抗性差异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3.
拟除虫菊酯抗性家蝇的交互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除虫菊酯的广泛使用使家蝇普遍产生了抗药性,为有效的控制家蝇的危害,需要了解家蝇对轮换或新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状况。作者用点滴法测定了两个实验室汰选的拟除虫菊酯抗性家蝇品系对几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交互抗药性;拟除虫菊酯抗性较高的家蝇对作用机制不同的新农药(多杀菌素、氟虫腈)表现较低程度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4.
拟除虫菊酯的结构与害虫抗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为试虫,用汰选方法研究了家蝇对六种不同拟除虫菊酯的抗性发展.结果表明,家蝇对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光学异构体组分的拟除虫菊酯抗性差别很大.对溴氧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抗性发展很快,氯氰菊酯次之,氰戊菊酯、氰戍菊酯A和氰戊菊酯Aσ抗性发展较慢.用抗溴氰菊酯家蝇品系和点滴法测定了十种拟除虫菊酯和七种有机磷杀虫剂的毒力,讨论了它们之间的交互抗性和结构与抗性的关系.溴氰菊酯(抗性比值24.00)、氯氰嫡酯(抗性比值20.11)、顺式氯氰菊酯(抗性比值38.10)和二氯苯醚菊酯(抗性比值11.04),结构相近的交互抗性比较严重.氰戊菊酯(抗性比值4.64)、氰戊菊酯A(抗性比值5.97)、戊菊酯(抗性比值4.49)和氟氰菊酯(抗性比值4.12)化学结构中醇部分与溴氰菊酯相同、酸部分不同,它们与溴氰菊酯交互抗性水平较低.联苯菊酯(抗性比值1.98)化学结构中酯和醇部分都与溴氰菊酯不同,其交互抗性水平较低,杀螟松等七种有机磷杀虫剂,除敌敌畏与溴氰菊酯有轻微交互坑性外,其它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几种抗药性和敏感性家蝇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及多功能氧化酶(MFO)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抗药性品系和敏感性品系的AChE活力差异不大, 有机磷抗性品系的AChE对对氧磷的不敏感性比敏感性家蝇明显增大.②某些抗药性家蝇的羧酸酯酶活力比敏感性家蝇大.③抗药性家蝇的MFO活力(O-脱甲基和环氧化)比敏感性家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④二氯苯醚菊酯抗性家蝇对有机磷有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李文柱  于戈 《昆虫学报》1982,(1):111-113
家蝇对666的抗药性(简称抗性)世界各地早有报告,在我国这方面工作开展较少。1964年我站昆虫室与河北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及河北省卫生防疫站等,对我省重点地区进行了调查,证实我省家蝇对666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性。1963年DDVP开始推广使用,因其具有独特的熏杀效果,在灭蝇方面很快代替了666。1979年同期,我们在1964年调查过的地区复查,观察家蝇对666抗性的衰退情况,以作今后药剂防治的参考,并阐明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龚坤元等曾提出用低剂量连续喷洒法测定野外家蝇的抗药性。他指出用此方法所得到的时间死亡曲线分布情况,可以测知防治中心、防治中间和防治边绿区域。作者根据此原理,测定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及致乏库蚊Culex atigans Wied.幼虫的抗药性。简报如下。 一、测定方法 工业666原粉用丙酮(分析纯)配成含丙体6660.05%的溶液,然后选取四龄蚊幼虫100条,放于1,000毫升曾放置24小时以上的自来水中。在水中滴加药液1毫升,1小时后检查麻痹的虫数,用尖头镊子或昆虫针触动其身体不能迅速逃避者为麻痹。将麻  相似文献   

8.
家蝇的抗药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Georghiou, G. P. (1985年)报道,仅1980—1984年全世界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种类由428种增加到447种。其中,重要的卫生害虫占全部害虫抗性种类的38%。多年来由于新杀虫剂的大量开发和应用,害虫抗性种群的地理分布,抗性基因频率的比例不断地增加,而导致害虫对杀虫剂产生多种抗性,家蝇  相似文献   

9.
家蝇抗药性的测定及抗性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蝇Musca domestica L.是传布疾病的主要媒介昆虫之一。由于它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用药次数多,已成为国际性的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 据了解,国外某些地区的家蝇几乎对所有的杀虫剂都有抗性,即使最近使用的拟除虫菊酯、保幼激素及灭幼脲TH60-40亦不例外。我国使用杀虫剂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1988年以来对北京地区家蝇(Musca domestica L.)抗药性的研究表明,北京朝阳、回龙观、宣武、景陵地区的家蝇种群与海口种群LD_(50)比较,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5.4—17.2倍,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为2460—3080倍。不同抗性水平的家蝇种群中,α-NA确酶活性大于0.5(A600值(0.01头·15分))的个体频率与其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程度具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8)。抗性程度较高的宣武种群平均酯酶活性为280μmol/(mg蛋白质·分),是海口敏感种群的10.5倍。海口种群α-NA酯酶的米氏常数值(Km)为4.49mol/L,分别是朝阳、回龙观、宣武种群的4.7、4.2和2.3倍,说明抗性种群α-NA酯酶对底物的亲合力高于相对敏感的海口种群。  相似文献   

11.
12.
王酉芝 《昆虫学报》1965,(2):163-170
1.1959年11月至1960年5月在成都市郊的集镇和农村作了家蝇越冬问题的探研。着重解剖雌蝇观察成蝇的生理状态,作为判断生殖系统是否执行任务、繁殖的强度和是否冬蛰的标准。 2.成蝇在室温条件下(3.7—17.2℃)给以丰富食物,表现低温时潜伏、温暖时飞翔寻食,呈半冬蛰状态。蝇最长可生存94天,在15—22℃情况下可继续繁殖,但繁殖速度较缓,并可产卵两次。 3.成蝇冬季在犀浦镇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微小气温高于气温5—15℃不等的四种处所,整个冬季都可发现活动。成蝇活动在气温2—7℃时蜷伏不动;7—8℃时爬行;12℃以上可以自由飞翔。冬季农村成蝇很难发现,只有在温暖日子方发现极少♀蝇,飞翔寻食。 4.通过雌蝇生理状态的检查,集镇成蝇在冬季继续繁殖,但数量很少,经过严寒的累积生殖机能于2月上旬受到一定的抑制。农村成蝇则表现半冬蛰状态。 5.幼虫及蛹的调查,集镇采集的各种基质标本218份,阳性率为36.2%:在温床上发育率为71%,自然发育率1.1%,春季检查余蛹都死亡不能羽化。农村采集含蛹基质79份,阳性9份,至春季相继羽化出17只家蝇,其余蛹均死亡;又搜寻农村中各种基质268份,仅在个别畜粪中发现3个三龄幼虫及蛹前期,余未发现。 6.对集镇与农村家蝇由于微小气候的不同而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越冬方式,以及脂肪体在越冬过程中的作用,均作了讨论。并提出了防制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滕斌 《昆虫学报》1965,(3):250-256
(一)本文利用Thio-TEPA的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饲喂雌、雄性家蝇成虫,对雌蝇进行了化学药剂不育机制的研究。 (二)通过解剖的552只(供试者462只,对照者90只)家蝇卵巢制片标本的镜检观察,初步证明Thio-TEPA对卵母细胞的发育和生殖腺的再生机能严重地受到抑制和破坏作用,因而产生了退行性变,导致不育的效果。卵巢病理形态学的主要变化过程,乃以滤泡细胞变混浊为先驱,进而使卵母细胞产生退行性变及细胞数量减少,最后造成卵巢体内卵母细胞完全消失,成为无卵泡的卵巢体。同时卵巢体亦呈明显的萎缩。 (三)饲喂的试药浓度越大和处理的时间越长者,卵母细胞招致变形所出现的时间越早,并且使该组所有雌蝇的卵母细胞出现消失时间亦较早。同时,卵巢体萎缩的程度亦更加明显。反之,饲喂的试药浓度小和处理时间短者,不仅卵母细胞的变形和消失的时间较迟,而且退行性变的进程往往表现了参差性的状态。 (四)对于卵母细胞产生退行性变进展的不一致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