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所指的化石的形成,主要是生物骨骼,牙齿,外壳,干茎,叶脉,孢子及花粉等硬体组织被埋在地下之后,被地下水携带矿物质替代,填充在硬体组织或硬体组织之间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2.
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汤姆·洛伊最近从骨化石中成功的提取了血分子,这一成果对帮助解答一些最深奥的考古学迷开拓了广阔的前景。通常,化石形成过程中,矿物质逐渐转换了骨中分子而形成外壳,其中填充了碳酸钙和二氧化硅。骨中大多数可溶解蛋白质,如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将被过滤掉,但仍有20%以上的蛋白在几千至上万年后能残存。洛伊指出,血蛋白具有独特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使  相似文献   

3.
化石是岩石或沙土中保存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动物骨骼在地层中被地下水的矿物质填充替换,如果没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断裂等外力影响,其形状可保持不变,而骨质却被石化,形成了化石。一、化石的意义这些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以及古猿演变成人,化石就是重要的证据。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活动,海陆变迁,从来没有停止过。今日的世界屋脊在几千万年前还是汪洋大海,因为在海拔五、六千公尺的高山上,找到了海中生活的螺蚌类、鱼龙等化石;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曾发现过很多大象的化石,而今日我国只有云南西双版纳才有大象生活着,所以化石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的有  相似文献   

4.
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各种生物活动的痕迹,如动物的潜穴、钻孔、爬痕、足迹等,它不同于生物硬体全部或部分被保留下来的实体化石。  相似文献   

5.
<正>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郊区那龙乡大石村西部的一条小溪岸边发现恐龙(Dinosaurs)化石。最近,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工作者多次前往调查,采集到脊椎骨、肢骨和肋骨等一批。脊椎骨的椎体直径达167毫米,椎体双凹型,较扁。恐龙骨骼的骨松质全被方解石等矿物质填充,石化很深。这是南宁市郊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这一恐龙化石地点早在六十年代末期兴修水利时就被发现了,当时挖出了大批骨骼化  相似文献   

6.
当你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陈列室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陈列室中央大厅上、威武地屹立着的庞然大物——恐龙,它庞大的躯体以及与之不相称的小小的头,长长的尾,常使我们惊讶。在陈列室除了恐龙之外,还有其它一系列的动、植物化石。这些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几经“沧海桑田”而保存下来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化石是古代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埋葬在岩石或尚未形成岩石的成层堆积中,经过矿物质的长期交替、填充等作用而形成。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埋在西伯利亚冰川雪地中的猛犸象,就象保存在冷冻库中一样,发掘出来时,皮毛尚存,它的肉还可以吃。从化石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能保存下来的化石究竟是很稀少,因此也是较为珍奇的。  相似文献   

7.
据M·泰罗在《自然》杂志1987年第325期刊登的文章揭示:在英国英格兰中部的勒斯特博物馆地下仓库里保管着最近从该馆地下采石场里发掘出的鱼龙化石。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就连鱼龙的皮肤、腱、肌肉和结合组织等软组织也保存得十分完好。保留下来的软组织是颈部、前肢和尾巴的基础部分等。通常,这种组织在形成化石之前就被细菌或真菌分解掉了,很难形成化石。这次发掘的化石好象是这些微生物排出的磷酸钙沉积而成的。作为鱼龙的化石来说,座落在联邦德国南部的霍尔茨明登化石群上的博物馆的标本名扬四海。在这里,可以看到鱼龙母体和体内胎儿的化石(鱼龙是卵胎生动物)。这次勒斯特的发现对于研究鱼龙如何起动  相似文献   

8.
陈哲英  王太明 《化石》2000,(2):16-19
化石是古代各种生物的遗体被埋在地下 ,经过矿物质的长期填充和交替等作用逐渐形成的。由于它和沧海桑田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成为古生物学、地质学、古气候学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资料。一、化石的科学价值1960年12月31日 ,中国科学院在给国务院“关于保护古脊椎动物化石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评价化石的作用的 :“古脊椎动物化石 ,是地质工作者鉴定和对比地层、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根据 ,是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动物和人类起源、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珍贵材料。同时 ,也是群众学习并认识自然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董明星  董为 《化石》2002,(4):16-17
热河生物群化石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化石数量丰富 ,属种繁多 ,状态精致。特别是一些身被羽毛或类似羽毛的皮肤衍生物的恐龙化石 ,涉及到生物演化的一些重大问题 ,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热河生物群大多数化石完整地保存了骨骼硬体及羽毛 ,食物 ,胃石 ,卵等软组织及生理组织 ,未经食肉动物或食腐动物或底栖生物的改造或破坏。如4个潜龙类个体被集体埋葬 ,其中2大2小 ,好象一家子同时“遇难” ,近成年的秀丽郝氏翼龙的正形标本的右前肢的翼指骨被自己咬在嘴里 ,好似中毒后在死亡过程中痛苦挣扎所致。正常死亡的生物一般是老年个…  相似文献   

10.
南非开普顿──认识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非开普顿──认识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王成源在几亿年前,早期生物发展史中,动物的软体组织保存为化石的例子是极少的。这些保存有软体组织的化石纪录,通常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化石库。最著名的有软体组织生物化石的产地是加拿大寒武纪的布金斯页岩。Goceld著有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烁 《化石》2003,(3):17-18
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很多恐龙化石已被大家所熟悉 ,但恐龙足印化石却鲜为人知 ,这是因为恐龙足印化石的形成过程复杂 ,形成条件极为苛刻。爬行动物足印化石同其它足印化石一样是动物的遗迹 ,这就区别于骨骼等实体化石。实体化石可经受一定的风吹雨淋 ,而足印化石则很容易受到地表侵蚀而消失。所以 ,足印化石的形成一般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要有适于脚印形成的地方。大多数的足印都保留在泥质或沙质岩石上 ,这就意味着足印形成在含水丰富松软适当的地带。一般来讲 ,松软的湖岸或海岸是形成足印的理想场所。 (二 )需要有适当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华南兰多维列世几种磷灰质微体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源 《古生物学报》1990,29(5):548-556
磷灰质硬体存在于现代和地质历史中,早古生代的一些磷灰质生物硬体可以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在志留纪常见的磷灰质微体化石或磷灰质化石碎片中,有牙形刺、无颌类的鳞片、锥石、无铰纲腕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纲的虫管,节肢动物(鲎类、剑尾目、光甲目等),似软舌螺,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小壳化石和其他未知类别经过磷酸岩矿化作用而形成的磷灰质化石。早古生代的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磷灰质骨片,早为古生物学家所瞩目。这些磷灰质微体化石,由于只是残片,不能窥其全貌,所以在鉴定、研究时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它对探讨多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多数磷灰质骨片产地零星、数量亦少。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刘政  周一云 《生命世界》2012,(10):38-39
当了解了鲸鱼的进化过程,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探究孔望山附近发现的这具鲸鱼脊椎骨化石的身世之谜。——这具鲸鱼骨骼化石形成的年代?在自然地质条件下,被埋藏的生物体要形成化石,至少需要一万年以上的时间,而少于这个时间石化就不完全。从这具鲸鱼  相似文献   

14.
埋藏群落     
《化石》2003,(1)
指被沉积物覆盖而保存下来的残体群落。同一残体群落中的成分不一定都能被沉积物所覆盖保存,其中有的在未被覆盖之前即已腐烂毁坏、搬运迁移或为其他生物所食,而不同残体群落的成分也可被搬运至同一地点埋藏保存。埋藏群落虽被沉积物覆盖,但仍然继续发生变化,没有硬体部分的生物及由易溶物质组成的外壳等常遭破坏而不能保存,故埋藏群落的内容远较残体群落单调而贫乏。埋藏群落可以分为未经搬运的原地埋藏群落及经过搬运的异地埋藏群落。经过化石作用而保存为化石的部分埋藏群即为化石群落。埋藏群落  相似文献   

15.
地层中的化石按其保存特点,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4大类。1实体化石指由生物遗体的全部或一部分保存而成的化石,其中大多数保存了生物的硬体部分,如外壳、骨骼等。实体化石又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微变硬体化石和石化化石3种。1.1未变实体化石特指古代生物软体部分尚保存的化石。著名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第四纪冻土中发现的猛码象,其毛、皮、内脏等都保存完好,甚至有些个体的肉在发现后,还可被食肉兽吃掉。从它们胃中的残留食物及抱子花粉,可以推知它们的食性。其次,如保存在第四纪搪玻中的昆虫化石,其中…  相似文献   

16.
再谈如何给化石模型上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华林 《化石》2000,(1):24-25
笔者在《化石》99-3期登了一篇“如何给化石模型上色”的文章,重点谈了用丙烯颜料上色,这是最常见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其实,大千世界,物种千姿百态,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地层里沉睡了若干万年,挤压得扭曲变形,由于时间长短不同,发掘的地点层位不同而造成了化石软硬程度不同,吸收地层矿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同,化石颜色也就随之不同。因此从上颜色的角度来谈,也必须因具体化石而异,不可千篇一律。下面笔者再介绍几种方法,与对化石模型上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探讨。除了上期谈的丙烯上色外,还可以用油画颜料上色。用油画上色…  相似文献   

17.
生物矿物学是生物地质学的基础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法和知识来研究生物体和地质体中的生物矿物及其集合体。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矿物的结晶构造、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理功能、形成条件、产状和生物矿化过程,以及生物矿物体(包括生物化石和硬体)的矿物和元素组成、结构构造、类型和形状,以及分类、成因和演化。  相似文献   

18.
最近,伦敦贝德福大学E.弗里斯和斯德哥尔摩地理学院A.斯卡别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这一化石是在挪威中部的爱逊采石场粘板岩层中发现的,经测定这一岩层沉积物已有八千万年的历史了。显花植物花的化石是极其罕见的。通常,花朵在形成化石的过程中被压碎,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而上述发现的花朵非常完整,足以提供详尽的植物学形态描述,因而是非常珍贵的。这些花朵所以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原因在于曾经被森林大火烧焦,这使得细胞壁炭化,花朵的纤细部分变得坚硬,从而能在形成化石的过程中抵抗压力。这些花长约2毫米,宽1毫米,在分类上接近虎耳草科,但无法列入现存植物的任何一个属,也许和绣球花属的一种植物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节肢动物的内部器官组织, 如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精细结构在寒武纪化石中的保存特征对探索早期生命和地球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其原始形态与保存机理被广泛讨论, 说明此类型软躯体组织的保存行为还需多方面的实验和理论探索。实验埋藏学作为埋藏学的分支, 为解释生物化石化过程中解剖结构的变化及相应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验技术手段。本文以节肢动物南美白对虾的肠道和腹神经索为材料, 在不同温度及组合条件下进行埋藏学实验, 以观察此类生物软组织的降解过程。实验结果显示, 肠道和腹神经索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趋势相似, 但降解速率不同: 肠道和腹神经索在25℃条件下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明显大于其在10℃条件。同一温度条件下, 肠道与腹神经索的降解程度存在早期差异; 10℃条件下, 反应产生的微生物膜形态及规模有所不同, 肠道-腹神经索组合产生的微生物膜规模远大于肠道、腹神经索的单独处理组, 且难以辨认。由此可见, 温度是影响肠道和腹神经索降解速度和程度的重要因素。此外, 微生物在生物内部器官组织降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生化作用。生物器官组织的降解过程, 以及不同条件下微生物膜的形成对化石的形态特征尤其是内部精细结构的保存解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亦红  丁伟 《昆虫知识》1999,36(6):350-352
提到化石,通常是指那些从岩层里发掘出来的、坚硬如石的生物遗骸。通常情况下,生物死亡以后,其尸体的有机质部分一般都会在空气的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很快腐烂、消失,而躯体的坚硬部分(如贝壳,昆虫的鞘翅等)或生物体活动时遗留下来的孔洞、痕迹及排泄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自然界亿万年复杂而缓慢的石化作用后,最终形成了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化石[’],这类岩石上形成的化石也就是古生物学家主要的研究材料。而对于古昆虫学家来说,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那就是琥珀昆虫。1琥珀昆虫的形成及研究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