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论述了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的三大特征 ,介绍了微生物接受注入离子的方法、离子注入机的简单结构和工作情况。概述了近几年来离子注入微生物 ,改良、选育优良工业微生物菌株的应用研究情况 ,分析了今后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研究进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的三大特征,介绍了微生物接受注入离子的方法、离子注入机的简单结构和工作情况。概述了的几年来离子注入微生物,改良、选育优良工业微生物菌株的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今后离子注入微生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工业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诱变技术是当今工业微生物育种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传统的物理诱变技术主要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诱变等,它们已在包括青霉素、"-淀粉酶等几乎所有的工业微生物菌种的诱变选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数菌株在多次重复使用传统诱变源时往往出现抗性饱和的现象。太空环境、离子束、激光等是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兴起的新型诱变技术,因它们具有诱变谱广和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菌株对传统诱变源的抗性饱和等优点,而广受工业微生物育种工作者的欢迎。现就空间、离子束、激光等诱变育种技术的作用特点、诱变机理、应用及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微生物产品产量与质量,并且在生物燃料和生物修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物理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其对具有重要工农业应用价值的产芽孢菌种具有明显的诱变优越性。进一步分析了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应用前景,为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微波诱变育种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介绍了微波的生物效应及诱变机理,同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微波诱变在农业、畜牧业及工业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此外还对研究中的不足方面进行了阐述,并预测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辐射诱变源在微生物育种领域已多有应用.与传统的辐照源相比,重离子束具有更高的传能线密度,可以产生更强的辐射损伤生物效应,因此诱变效率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重离子诱变在微生物育种中取得的进展、诱变后突变体菌株的筛选策略、重离子束引起微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直接和间接机制以及突变后的修复机理,并对其在...  相似文献   

7.
热效应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诱变育种中的热效应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热在微生物诱变育种中具有热诱变效应和热筛选效应, 热诱变效应通过热引起DNA中G-C碱基对的置换实现, 热筛选效应可以从其他诱变剂诱变的菌体中获得更高的正向突变率。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诱变育种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离子束诱变的生物效应,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离子束诱变在农业、工业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提高微生物的生产效率或者赋予其新的生物学功能,需要通过理化方法进行诱变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定点突变。在目前的理化诱变方法中,常压室温等离子(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安全性高、诱变快速等优点,成为倍受青睐的新方法。基于此,综述了ARTP诱变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选育性能优越的微生物菌种的诱变育种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重离子辐射诱变具有诱变率高、诱变谱宽、突变体易稳定等优势,在微生物育种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可以实现较为全面地了解突变体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学信息。本文综述了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技术进行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重离子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组学方法研究重离子诱变微生物的新思路,旨为重离子诱变微生物育种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其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得到完善。该文综述了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在植物离子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并对植物基因组学在离子诱变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离子注入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诱变选育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利用离子束注入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Mortierella alpina)进行诱变高产菌筛选。筛选到高产菌I49N18,该菌每升培养液可得生物量30.80g(约4%的含水量),干菌体油脂含量为25.8%,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的45.37%。30L和250L发酵罐发酵试验,该高产菌的花生.四烯酸得率为4.0g/L。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离子束技术的注入工艺和在不同能量下的不同注入剂量下黑曲霉的存活率和突变率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恰当的注入工艺和良好的注入参数,使诱变达到较好的效果。结果发现:当注入离子为氮离子时,在10keV的能量下注入剂量为5.2×1014ions/cm2和1.56×1015ions/cm2时,诱变效果较好。在这注入条件下,通过培养基优化,使木聚糖酶酶活达到600IU/ml。  相似文献   

14.
为选育能够高效降解菜粕硫苷( Glucosinolates,Gls)的菌株,利用能降解硫苷的益生菌黑曲霉CICC-2238进行N+注入诱变.经过两次N+注入诱变,在诱变能量为20 keV,剂量为60 ×2.5×1013ions/cm2时,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Gls的菌株H-109.与出发菌相比较,其Gls的降解率由28....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植酸酶产生菌Aspergillus niget0002进行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菌株,其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1.72倍。实验表明:应用廉价辐射源—空气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微生物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离子注入L-乳酸产生菌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一株产L -乳酸的干酪乳杆菌L110Z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 ,在离子注入剂量为 1× 10 14 N+ /cm2 时 ,诱变效果较好 ,从正变菌株中反复筛选 ,得到了一株产酸量高的菌株L110Z5 ,产酸量达到了 92g/L ,比出发菌株产酸提高了 18.0 % ,经过连续传代试验 ,其遗传性状稳定 ,表明L110Z5是一株极具工业化前景的高产菌  相似文献   

17.
氮离子束注入诱变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姬磊  李义文  王成社  曹刚强  贾旭 《遗传学报》2005,32(11):1176-1183
和其他诱变方法相比较,低能氮离子束注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方法具有生理损伤小、突变谱广和突变频率高等特点。据此利用该方法处理“遗4212”,建立起具有60个株系的突变群体。通过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醇溶蛋白和微卫星的变异,对后代M4群体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群体的生育期和农艺性状变异明显,有7个ω-醇溶蛋白的迁移率变异并伴随着蛋白的缺失和增加;在25个SSR位点出现扩增产物的缺失、延长和缩短。结合实验结果和其他相关报道,讨论了实验所获得突变体的应用及离子束注入引发突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10 Kev低能N~+注入啤酒酵母,经筛选获得一菌株Lz37,再用150 MPa超高压处理菌株Lz37,经双乙酰平板筛选获得一菌株Gy3,其凝聚性很强,适合于在小麦汁中发酵啤酒,其发酵度为66%~68%,双乙酰含量低于口味阈值,遗传稳定性良好。将Gy3酵母定为全小麦啤酒生产应用酵母,命名为商啤3号(Sp-03)。SP-03啤酒酵母菌株的各项生理及生产性能都较优良,特别是在全小麦芽啤酒的酿造中适用性较强,经过对发酵工艺等的调整,用其酿制的啤酒口感纯正、淡爽、柔和。  相似文献   

19.
黄嘌呤氧化酶产生菌的离子注入诱变及其二步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剂量 1.0× 10 1 2 ~ 1.0× 10 1 6ions cm2 的N+注入产黄嘌呤氧化酶的球形节杆菌ATCC80 10 ,研究其诱变效果。结果表明 :细菌的存活曲线呈现特殊的“马鞍形” ,菌落形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且变化与产酶量有关 ,经过筛选获得了遗传性能稳定的高酶活突变株 ,使酶活较出发菌提高了 43.0 %。改进发酵工艺 ,采用二步发酵其酶得率是一步发酵的 4.7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