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社系统正确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和人社事业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创新工作机制,增强队伍凝聚力,以推动现代人社工作机制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在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品在药品市场中已占有了重要地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产品已经占据生物医药的主流地位。相比之下,我国生物医药品种主要采用简单的大肠杆菌、酵母表达技术,技术难度较高的哺乳动物细胞药品与国外差距显著,因此,哺乳动物表达的生物药品将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重要发展机会。多年来,鉴于我国从发达国家获得生物技术转让少,国内生物医药发展需立足于自主研发,建立高效的研发技术平台,选择合适的开发项目,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点,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启动并实施生物强国的战略.将有利于解决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食品、人民健康、能源、生态与环境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工程技术,属于微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一门应用技术领域。因此,如果要深入研究发酵过程原理实现发酵工程优化与放大,必须有深入的生物学和工程学研究基础。重点阐述发酵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技术进步,并探讨其对产业应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胞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之一,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基础技术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一方面表现在融合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正在尝试将各种物理、化学手段综合应用,使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向操作更为简便,便于量化研究,同时又能使融合率得到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对上述内容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GMO技术进步与产业化的前提出发,描述了GMO种子研制技术与经营的产业化、种植的规模化及其在全球的贸易状况,分析了GMO作物的快速全球化状况,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对GMO作物的不确定性出发,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环境、生态和对人体本身的安全问题和潜在的隐患,以及GMO对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长期影响,指出了国际上对GMO产品的基于产品和基于生产过程的两种主要管理方式,鉴于保护我国的环境、生态安全需要,最后探讨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产业技术》2014,(2):58-60
<正>《生物产业技术》:蔚蓝生物(原康地恩)成立于2001年。至今已发展了十多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公司获得了许多殊荣,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公司情况。刘鲁民:蔚蓝生物(原康地恩)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青岛,现有员工2200余名,2013年康地恩药业与蔚蓝生物合并组建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要有微生态、酶制剂、疫苗、动保四  相似文献   

9.
生物制药发展状况、方向及相关技术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工业后,生物制药得以迅速发展。生物制药呈现出克隆技术、血管发生、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等新的发展方向。基于现阶段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植物、克隆动物、诊断试剂等相关成果和产业,基因组、生物芯片、干细胞、生物信息学、神经科学等相关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对生物制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是研究活细胞及有机体内各种分子及其相互间化学反应的科学,即研究生命的分子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机体的众多化学反应都在细胞内进行,所以生物化学又被定义为研究活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相互反应和进程的科学,即“生命的化学”,其实它涉及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几个大的学科领域。所以,生化研究的策略和技术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特别重要。由于有关生物医学科学的相互渗透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进展,近两个世纪内(1780-1970年)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经了从叙述生化进入功能或分子生化的阶段。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生命科学的关键问题将在分子机制和基因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1.
酶技术发展与酶定向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工业微生物》1999,29(4):37-42
在分子水平改良酶的结构和功能是对工业微生物菌种传统诱变育种的发展和扬弃。采用DNA改组,酶定向进化,分子孵化技术改良产酶编码基因可大大提高产酶基因在宿主中的表达,从而提高酶的活力,增加酶的稳定性并产生其它附加功能。本文除了分析酶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些最新观点和实施技术,还对当前酶制品的国际市场,传统酶与特殊酶的市场份额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是人为的对基因片段进行修改的一种技术。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关注在人工核酸酶剪切技术领域,主要为ZFN技术,TALEN技术,CRISPR技术以及单碱基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业,畜牧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技术缺陷和伦理争议也为其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以及国内外的伦理探讨进行简要综述,期望能启发读者重新认识基因编辑技术。  相似文献   

13.
溶藻弧菌是严重危害水产养殖的病原菌,能引起鱼类、虾类、蟹类及贝类发生细菌性疾病。溶藻弧菌的大面积发病能引起水产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水产品的微生物检测中,溶藻弧菌一直是检验检疫的重点,其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溶藻弧菌的检测技术进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公司 基因操作最近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主流。在美洲和欧洲,某些公司打算将这一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企业化。他们的目标是应用在激素、疫苗、氨基酸、医药化学药品等的制造及农业中去。美洲西岸一个叫做Genentech的小公司就是这种企业化公司中的先驱代表。该公司于1976年成立,取了“Genentic Engineering Teehnology”(遗传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研和生产找矿中对效率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快速准确的获得近地表面和地下一定深度的有效信息,单纯某一种物化探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本文将从仪器更新、勘探能力增强、物化探资料综合解释思路等方面详细探讨综合物化探技术的进步,并举例说明综合物化探技术在某黄土覆盖区隐伏金矿体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6年前ZFN(锌指核酸酶)技术开始普及,3年前TALE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崭新登场。从苍蝇开始,不断向线虫、人体干细胞、鱼类、植物和动物领域推广。基因组编辑效率不断提高。基因组编辑是指在基因组的特定部位编辑碱基序列信息,越来越受到重视。能够识别目标DNA碱基序列并切断双链DNA的人工核酸酶技术使得基因组编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生物产业技术》2010,(3):95-97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现代农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种业的竞争。20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个新兴的企业开始进入所有关注种业发展的人们的视野。它曾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种业百强企业”、被中国种子协会评选为“中国种业五十强企业”、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中小上市企业200强”;它是国内种业界首批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农业生物技术企业。它就是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谈起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的掌门人韩庚辰博士略显欣慰。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发展转基因植物技术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8年5月10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报道基因顺序分析专家J.CraigVenter博士将和私营公司Perkin-Elmer联手在3年内全部破译人类基因组。这一计划如果成功,原定要到2005年才能完成的美国政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将落后一大截。这一消息也同时向世人宣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提前进入生物学新世纪。在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也是如此。怀疑外源基因能否在植物细胞里正常表达的议论尚在沸沸扬扬的时候,新品种转基因的番茄则已经出现在市场上。更令人惊奇的是,据1998年5…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一直是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前沿之一,它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改善人类生存质量和延长人类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美国、欧洲国家、日本和中国等科技大国均将该领域纳入了国家科研与产业发展的重点战略中,并通过专项扶持、政策补贴、立法保障等方式激励该领域的创新发展。通过对近年来国际科技战略和科技研发态势的梳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国际战略布局规律,揭示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弱点,为我国未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发展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来源和未来医药产业的方向。但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源分散,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