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10月,我们从北京动物园一头死于肠炎的、原产于尼泊尔的独角犀(Rhinocera unicornis)小肠中采获大量圆线科线虫,在已检查的1090条成虫中,计有雄虫288条,雌虫802条。经鉴定,我们认为系一新属新种。量度单位:毫米。  相似文献   

2.
1981年,北京动物园的独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患肠炎死亡,解剖后自大肠中采得圆线科Strongylidae线虫840条,其中雄虫377条,雌虫465条。经鉴定为圆线豆科一新属新种。文中量度以毫米为单位。  相似文献   

3.
纽带条虫一新属三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纽带条虫亚科Lytocestinae隶属于条虫亚纲、石竹条虫目Caryophyllidae、石竹条虫科Caryophyllaeidae。截止目前,石竹条虫科已记载80余种(不包括原邻属Archigetes Leuckart)分隶于3个亚科、35个属。 本科条虫身体延续不分节片。头结明显或缺乏分化。虫体只具一套生殖器官;睾丸数目众多,位于卵巢之前;卵巢大多分翼;卵黄腺滤泡多;子宫长,盘旋于身体中部,含有大  相似文献   

4.
1957年2月,我们进行了解重庆市家鸭体内寄生虫时,从粪便孵化法检查中,发现有毛蚴存在。沉淀涂片检查时,查到一种虫卵。旋解剖家鸭4只,自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中,得到雄虫和雌虫,肠壁组织中查到同样形状的未成熟虫卵。雌虫子宫中含有这种形状的虫卵一个。观察成虫及虫卵的形态,是分体吸虫科(Schistosomatidae)中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7日9:30时,在河北邢台八一水库发现了1只黑雁(Branta bernicla)。水库南岸中间部位尚有约0.3hm^2的水域没有结冰,冰水交接处的冰面上共有67只水鸟,其中绿头鸭(A.platyrhynchos)59只,斑嘴鸭(Ardedpoecilorhyncha)3只,绿翅鸭(A.crecca)3只,苍鹭(A.cinerea)1只,黑雁1只。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有的实验中,曾用十二指肠勾口线虫[Ancylotoma duodenale(Dubini,1843)Creplin,1845]的感染期幼虫人工感染幼犬。在解剖许多幼犬的过程中,曾见到两起异常现象:一为两条十二指肠勾口线虫雄虫同时与一条雌虫交配;另为两条十二指肠勾口线虫雌虫分别紧紧地咬吸在两条绦虫体上(分别见图1、2、3)。我们在一幼犬小肠中检获十二指肠勾口线虫雌虫32条,雄虫39条,为1:1.2。其中有两条雄虫同时与一条雌虫交配在一起。在发现异常交配的20厘米肠段中,雌虫9条,雄虫18条,其比例为1:2。显然与上述的比例不同。是否由于雄虫多于雌虫,而导致此种异常交配,还有待今后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7.
1983年6月至1985年12月,笔者在成都市禽蛋批发部解剖家鸭200只;在崇庆县和大邑县各解剖鸭50只、鹅50只;在龙泉驿区解剖鸭50只、鹅30只;在彭县解剖鸭90只、鹅27只,共计解剖鸭440只、鹅157只,从鹅鸭鼻腔鼻窦中采集到大型的环肠科吸虫59条,其中56条寄生于鸭,3条寄生于鹅。将上述虫体染色制片后,有8条虫(鸭7条,鹅1条)鉴定为斯兹达属Szidatitrema Yamaguti,1971一新种。 本文数据根据五个染色制片标本测量,长度均以mm计。  相似文献   

8.
报告日本血吸虫雌虫双性畸形,自一只人工感染的小白鼠中获得畸形雌虫3条,均具有正常雌虫形态与器官,并各有6—7个睾丸在腹吸盘背面,排列成串珠状,此种排列及所在位置相同于正常雄虫,切片观察睾丸内各期精细胞及精虫均甚明显。  相似文献   

9.
罗索线虫一新种的记述(线虫纲:索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3年7月13—21日在吉林省集安县台上乡调查蚊虫时,发现中华按蚊幼虫有线虫寄生。当时解剖按蚊幼虫5只,就有2只感染线虫。1985年又在台上乡采获多条从按蚊幼虫逸出的线虫,其中雌虫78条,雄虫257条,雌雄比为1:3.29。经鉴定该线虫隶属于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10.
1984年7月,我系师生在新疆塔城裕民县巴旦杏保护区考察期间,于海拔1300米左右的巴尔勒克山西坡草地采集到一种大型无翅螽斯,其学名为草原亚螽Saga pedo(Pall.),该种螽斯和亚螽亚科Saginae均为我国新纪录。雄虫形态特征如下: 体形大,细长,体长75毫米左右,体色黄绿色。 头顶面中央有1条浅黄色纵线;额面向后下方极度倾斜;复眼圆形,直径2毫米;触角丝状,触角窝彼此相靠(图1.)。 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马鞍状,长10毫米,后缘不向上翘,具中隆线,后横沟呈“V”字状,与前横沟围成  相似文献   

11.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仙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是间宿主。经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  相似文献   

12.
将实验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的21只小鼠和25只大鼠的组织碎片,分别浸于37℃林格氏液中,不同时间内共检获游离的童虫3026条,其中93.6%及98.5%以上的童虫是于浸泡2及4小时检获的,提示此法浸泡2—4小时即可回收绝大多数的虫体。对检获的活虫保存在4—8℃的灭菌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或囊蚴保存液中,至少可活5天,个别童虫在囊蚴保存液中可活39天以上,而同液保存在20—25℃或37℃中,1—2天即有童虫死亡,5—10天全部死尽。  相似文献   

13.
1985年8月21日,我们在青海果洛州2只大鵟(Buteo hemilasius)小肠检得带科Taeniidae(虫条)虫7条,经鉴定为兀鹰支带(虫条)虫。测量单位mm。 兀鹰支带(虫条)虫Cladotaenia (Cladotaenia) vulturi Ortlepp,1938。 虫体呈带状,全长125—140,宽1.995—2.100。头节小,大小为0.42;有两排钩和四个圆形吸盘,吸盘直径为0.21。未成熟节片长度大于宽度,长0.6480—2.2050,宽0.0972。成熟节片宽度大于  相似文献   

14.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条大叶蝉属三新种(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省的条大叶蝉属3新种:基红条大叶蝉Atkinsoniella punica sp.nov.,白斑条大叶蝉A.albimacula sp.nov,和黄绿条大叶蝉A.chloritta sp.nov.,文中详细描述了新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雄虫外生殖器构造,并附主要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邹钦 《四川动物》1990,9(3):31-34
耳喙象亚科Otiorrhynchinae是象虫科最大的一个亚科,包括短喙象和耳喙象两大类群。据作者初步统计,全世界已记录800余属(亚属),约8500种,我国已记录70属约400种。耳喙象的分类系统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内学者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耳喙象亚科的分类简史及其系统地位作一简单介绍和评述。一、分类简史1758年,林奈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首创了Curculio属,记载了80种象虫,C.palma-run为模式种,其中我国有一种(C.chinensis)。1826年,Schoenherr首次将象虫分为Brach-yerides、Entimides、Pachyrychides、Cleonides,Cyclomide…  相似文献   

17.
1983年,从陕西省户县1只秃鹫腺胃粘膜下的肌层检获四稜线虫包囊121个;每个包囊内包含1条雌虫和1条,有时2条或3条雄虫。经鉴定为四稜科(Tetrameridae Travassos,1914)、四稜属(Tetrameres Creplin,1846)的共囊亚属(Gynaecophila,Gubanov,1950)一新种线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文献记载 ,有关我国三代虫 (Gyrodactylinae)的研究始于 1 948年[1],迄今为止 ,已报道三代虫 42种[1—3]。作者在整理、鉴定三代虫标本时发现 ,寄生于两种鳃部的四种三代虫在我国均未见报道 ,其中有两新种 ,现记述如下。量度均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1 东湖三代虫 ,新种Gyrodactylusdonghuensissp .nov .(图 1 )宿主与寄生部位 :中华RhodeussinensisG櫣nther的鳃。图 1 东湖三代虫G .donghuensissp…  相似文献   

19.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20.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内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以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感染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主要侵入雄蝇睾丸外层组织和雌蝇的血腔壁形成“虫泡囊”,幼虫在囊内发育至腊肠蚴蜕1次皮,进入感染前期发育阶段,再行第2次蜕皮,而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发育速度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温度为26.1—31.8℃,发育到感染期幼虫最早天数需要1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