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桦褐孔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分类学、生态学、人工栽培及药用研究动态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field-grown Inonotus obliquus sclerotia (Chaga) consist mainly of hispidin analogs and melanins, and are thought to be the active constituents to treat several human diseases. In submerged cultures of the fungus, however, no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available on the produ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In this study,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Chaga and submerged cultures of the fungus were assayed for their composition and immune-stimulating effects. Phenol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I. obliquus in submerged cultures mostly consist of flavonoids, together with small amounts of hispidin analogs and melanins. This is quite contrary to the situation in Chaga, where flavonoids are determined as trace elements. Furthermore,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Chaga show capacity about two-fold higher than those produced in submerged cultures in inhibiting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reduction of bodyweight, spleen index and viability of peripheral lymphocytes in test mice. Thus less production of hispidin analogs and melanins is likely to be responsible for less immune-stimulating effects in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submerged cultures, and additional factors should be imposed during submerged cultures of I. obliquus to regulate bio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directed to the composition similar to Chaga.  相似文献   

3.
外源因子对桦褐孔菌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玉艳  王琨  左松  张薄博 《菌物学报》2020,39(7):1368-1379
食药用真菌因其丰富的天然活性物质成为具有开发潜力的药物来源。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作为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因其对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桦褐孔菌醇(inotodiol)是桦褐孔菌特有的一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癌活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外源因子的添加对桦褐孔菌液态发酵产桦褐孔菌醇的影响,以及对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外源因子是香叶醇,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时间分别为0.02%(V/V)和第144小时。发酵结束时(240h)桦褐孔菌醇的产量为27.89mg/L是对照组(9.23mg/L)的3.02倍。通过对比添加香叶醇后桦褐孔菌醇的产量变化以及合成途径中4种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角鲨烯合酶、角鲨烯环氧化酶和羊毛甾醇合酶)的活性变化,对香叶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香叶醇后,4种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与此对应的桦褐孔菌醇产量也显著增加,说明这4种酶在桦褐孔菌醇合成途径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获得桦褐孔菌多糖最大量的多糖收率,研究了影响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对影响桦褐孔菌胞内水溶性多糖提取效果的6个因素进行了单一因素影响实验,并对多糖提取影响因子的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多糖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正交试验确定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水比为1∶40,温度80℃,提取1.5h,多糖收率达2.53%.结论:确立了桦褐孔菌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建立了一套简便、高效的桦褐孔菌胞内多糖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桦褐孔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乙酸乙酯和甲醇为提取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剩余残渣采用热水浸提,最终得到桦褐孔菌不同极性提取物,对其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桦褐孔菌的抗氧化能力,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桦褐孔菌功能性食品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分及BHT,桦褐孔菌提取物有望成为功能性食品组分中合成抗氧化剂的天然替代品。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的产量,对其三萜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优选。试验以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为材料,齐墩果酸为标准品,用香草醛比色法测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桦褐孔菌三萜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异丙醇为提取溶剂,用量为7倍,最佳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三萜化合物占菌丝体干质量的9.03%。该工艺的三萜桦褐物的提取率高,可用于桦褐孔菌中三萜化合物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赵楠  梁祝贺  王琦 《菌物研究》2015,13(1):24-28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克氏库克菌(Kocuria kristinae)、粪肠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和绿脓假单胞菌(Pesudomonas pyocyaneum)为受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检测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发酵浸膏各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了桦褐孔菌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乙酸乙酯层抑菌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发酵浸膏的乙酸乙酯层抑菌活性较强,通过分离纯化,从该层分离得到了苯甲酸,并确定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法优化桦褐孔菌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桦褐孔菌多酚提取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桦褐孔菌多酚的乙醇提取优化工艺参数为:乙醇的浓度为50%,料液比为1:10,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45min,得到的多酚提取率可达到3.099%。用乙醇-水混合体系提取桦褐孔菌多酚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EC-109、EC-9706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等表型的影响。方法:用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食管癌细胞株EC-109、EC-9706,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分析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可将食管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桦褐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的增殖和克隆形成,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食管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桦褐孔菌和松口蘑发酵菌粉的降血糖作用,本文观察了经不同浓度桦褐孔菌和松口蘑菌粉溶液灌胃后,小鼠正常血糖、给予葡萄糖小鼠以及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桦褐孔菌、松口蘑菌粉溶液(500、1000 mg/kg)对小鼠正常血糖值、正常小鼠糖耐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于糖尿病小鼠血糖,桦褐孔菌低剂量组(500 mg/kg)和桦褐孔菌高剂量组(1000 mg/kg)的降糖效果较为明显(P<0.01),用药前与用药后第21 d的血糖值分别为(14.94±1.85)、(10.43±2.22)和(14.89±1.65)、(10.17±2.14) mmol/L,降糖率分别为30.23% 和31.7%.桦褐孔菌和松口蘑菌粉对于小鼠正常血糖、正常小鼠糖耐量无明显影响,对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对束缚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模型组、低浓度半夏泻心汤组、中浓度半夏泻心汤组和高浓度半夏泻心汤组5组,束缚7 d后测定各组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和抗体生成细胞IgM的分泌量.结果束缚模型组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夏泻心汤各浓度组均可显著升...  相似文献   

12.
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对放射损伤小鼠体液免疫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对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脾细胞产生抗羊红细胞抗体、血清溶血素水平、淋巴细胞增殖等的影响,以^60Co γ射线放射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采用脾细胞SRBC溶血反应(QHS)比色法测定脾细胞产生抗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测定(HC50)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水平,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条件下,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可以恢复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脾细胞产生抗SRBC抗体的能力和血清溶血素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恢复脾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脾淋巴细胞数目。因此我们初步认为戴氏虫草菌丝体水提物对放射损伤小鼠体液免疫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蛇乙醇浸出物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潘汉杰  周少雄 《蛇志》2001,13(2):1-3
目的 探讨海蛇乙醇浸出物(AEBFSS)在小鼠体内、体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试验:采用AEBFSS与小鼠脾细胞共孵育72h,测定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体内试验:采用每天灌胃给予小鼠1次AEBFSS,共6天。测定脾脏中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溶血素抗体生成水平。结果 在体外条件下低浓度AEBFSS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高浓度时则作用相反;在体内条件下低浓度AEBFSS能增加B细胞生成溶血素抗体,对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高浓度则抑制T、B细胞功能。结论 AEBFSS对小鼠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硫丹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有机氯农药硫丹对小鼠(Mus musculus)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了体内、外两组实验。体内实验: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灌胃硫丹的量依次为:0、0.4、1.6、6.4mg/(kg·d)。灌胃25d后,取血测定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体外实验:将9只小鼠的红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硫丹在体外培养,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溶剂丙酮组和4个不同浓度硫丹组,其6组实验所用硫丹的量依次为:0、0、5、10、20、40μg/ml。体外培养2h后,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结果表明,在活体实验中,随着硫丹浓度的增加,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atio of C3b rosetting,C3bRR)明显下降,依硫丹灌胃浓度由低到高,其C3bRR依次为7.78%、6.80%、4.96%、4.33%;而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atio of immune complexes rosetting,ICRR)随着硫丹浓度升高而升高,分别为6.69%、6.31%、7.86%、9.42%。红细胞促NK细胞活性的功能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硫丹6.4mg/(kg·d)组小鼠红细胞对T淋巴细胞免疫粘附促进能力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血浆中红细胞天然免疫促进因子活性在1.6mg/(kg·d)组和6.4mg/(kg·d)组较0mg/(kg·d)组明显降低。与溶剂丙酮组相比,血浆中红细胞天然免疫抑制因子活性在0.4mg/(kg·d)组明显下降,而在6.4mg/(kg·d)组却明显升高。离体红细胞经硫丹处理后其C3bRR显著降低,4个硫丹处理组依其浓度由低到高,C3bRR依次为:6.14%、5.56%、5.06%、4.44%;而ICRR却显著升高,分别为6.69%、6.31%、7.86%、9.42%。这表明,硫丹能抑制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和红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正向调节功能,降低血浆中红细胞天然免疫促进因子活性,而对抑制因子活性影响比较复杂,低剂量时起抑制作用,而高剂量时能促进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法对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血液和免疫器官的T细胞对刀豆蛋白(ConA)的增殖反应及其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高压正静电场照射雏鸡血液和免疫器官的T细胞增殖功能及其IL-2诱生活性均明显高于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和对照雏鸡;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血液和免疫器官的上述各项被检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表明高压正静电场照射对雏鸡血液和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调节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可使雏鸡血液和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其调节减弱或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普通BALB/C小鼠口服不同剂量的链霉素、新霉素干扰动物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初步研究了肠道菌群平衡紊乱对动物迟发型超敏反应、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普通动物中正常菌群与免疫机制间的微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口服两种抗生素破坏动物正常菌群平衡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水平降低;免疫机能降低程度与抗生素抗菌谱、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口服抗生素引起机体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紊乱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正常菌群与机体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对机体免疫机能的正常发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马齿苋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马齿苋多糖,分别以50、100、200mg/kg通过腹腔给药10d,观察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白介素-l(IL-1)和白介素-2(IL-2)生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6.92%、51.45%和64.96%。不同剂量马齿苋多糖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可有效的增加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说明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小鼠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60例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脉泵入Dex,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1h(T1)、术后1h(T2)、术后24 h(T3)四个时期的C反应蛋白(CRP)、T细胞亚群值、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以及IL-2、IL-6、IL-10浓度。随访1年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T2期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期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的NK值显著低于T0期,实验组T2时的NK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T0,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在T1、T2期的水平显著低于T0期,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L-6在T2、T3期显著低于T0期,对照组IL-6在T1、T2、T3期水平显著低于T0期,且实验组在T1、T2、T3期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IL-10在T2、T3期高于T0期,且实验组在T2、T3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内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切除手术应激及麻醉可能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Dex可以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手术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活性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的3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提取后的剩余液体分别腹腔注射实验小鼠,分两次注射,共注射0.5 mL,注射后连续饲养28 d,每隔7 d小鼠采血检测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phagocytic activity)、吞噬细胞杀菌活性(bactericidal activity)、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血清凝集抗体效价、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数的变化,以研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石油醚提取物组和三氯甲烷提取物组小鼠血清SOD活性、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吞噬细胞杀菌活性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SOD活性和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和吞噬细胞杀菌活性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石油醚提取物组的血红蛋白值(12.64 g/100 mL)和红细胞数(11.32×106/mL)最高。各项指标的峰值均出现在第7天~第21天。结论噬菌蛭弧菌代谢产物3种有机溶剂提取的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