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胚泡着床期间的变化,以及与胚泡表面阶段特异性Le~y抗原出现的关系,应用对Le~y寡糖特异的AH-6单抗为探针,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酶标染色,观察了小鼠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未孕及着床前后的小鼠子宫内膜均含Le~y糖蛋白Mr50~200kD),未孕内膜的含量明显高于着床期间的样品;(2)在着床日(D4)样品可见微量16kD的Le~y糖蛋白条带;(3)未孕至D4的子宫内膜均有Le~y糖蛋白分泌至宫腔,但呈渐减趋势,未孕样品Le~y糖蛋白主要为分泌型,而D4样品Le~y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宫腔液含量很少;结果提示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间具有含量、组成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胚泡着床以及胚泡在宫腔内其表面Le~y糖抗原转为阳性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
着床期家兔子宫内膜糖蛋白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3H-glucosamine(~3H-GlcNH_2)为前体,观察了着床期家兔子宫内膜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及分泌功能的变化,并利用Triton X-100提取膜蛋白,采用凝集素亲和电泳技术对三种不同性质糖蛋白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着床期家兔子宫内膜糖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均于妊娠第六天(D_6)明显增强,其中合成糖蛋白的变化以Triton溶解蛋白部分为主;井发现着床期WGA、RCA-Ⅰ、SBA结合蛋白均于着床前(D_6)明显增加,着床后(D_9)WGA结合蛋白略有降低,RCA-Ⅰ、SBA结合蛋白明显降低,接近未孕水平。着床期子宫内膜总体及不同种类糖蛋白的阶段特异性变化表明,在子宫内膜由对胚泡的非接受状态转变为接受态的过程中,阶段特异性糖蛋白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卵巢激素对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Le^y寡糖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Le^y寡糖介导了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识别与粘附,在胚胎植入中起重要作用。其α1,2、α1,3岩藻糖基的合成分别与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FUT1)、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FUT4)的催化作用密切相关,应用Western印迹、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小鼠妊娠早期、去卵巢后雌孕激素处理的子宫内膜Le^y寡糖抗原以及其合成相关的FUT1、FUT4基因的表达,分析卵巢激素对Le^y寡糖表达的调控,结果显示:妊娠早期,FUT1、FUT4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孕激素水平上程式而呈下降的趋势,这与Le^y寡糖抗原表达一致。进一步观察发现,去卵巢后经孕激素处理,FUT1、FUT4基因及Le^y寡糖抗原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雌激素处理组表达则明显升高;雌孕激素联合作用介于雌激素组和孕激素组之间,结果表明,孕激素能下调FUT1、FUT4基因的表达。雌激素对其有上调作用,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相互拮抗,提示雌孕激素可能通过FUT1、FUT4基因转录水平调控Le^y寡糖抗原在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小鼠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LongSAGE基因文库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LongSAGE文库构建原理,先后经子宫内膜总RNA提取、cDNA合成、130bp双标签的产生、PCR扩增、34bp双标签形成、连接成串联体、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等相关步骤构建小鼠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LongSAGE基因文库。经证实所构建文库的阳性克隆率达100%,克隆中插入的串联体长度介于400 ̄500bp之间,成功构建了小鼠胚泡着床期子宫内膜LongSAGE基因文库。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E及其受体在胚泡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显示:未孕和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仍呈EGF,EGF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阴性着色,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GF及其受体转录和表达较未孕期增强,受精后第6天,EGF及其受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初级蜕膜带(primary decidual zone,PDZ);随着胚泡植入的进行,PDZ区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明显减少,而PDZ周围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增强,结果提示,EGF是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动态调节体内葡萄糖含量以维持细胞内变化的能量需求。胰岛素作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通过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 (Akt)信号通路,促进葡萄糖转运体转位以促进糖原合成,也可抑制糖异生以降低血糖。而子宫内膜糖代谢有其特殊性,不发生糖异生,尚未被利用的葡萄糖均以糖原形式储存。子宫内膜的糖原代谢除受经典糖代谢激素调控外,还受卵巢激素调控。子宫内膜在着床窗口期发生的与着床有关的功能活动都需要葡萄糖供给能量。着床前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大量葡萄糖合成糖原,在着床窗口期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增加的能量需求,保证胚胎着床的顺利进行。糖尿病时子宫内膜糖原代谢受损,糖原合成或分解异常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早期流产。本文就子宫内膜的糖原代谢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胚胎着床的研究及不孕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五组,即A组(阴性对照组),B组(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1mg/kg),C组(米非司酮实验组,Cl12mg/kg,C26mg/kg,C33mg/kg)。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硷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糖原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NOS,SDH和ALP活性较阴性对照组弱,LDH和ACP活性较阴性对照组强,糖原含量略低于阴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变化。方法 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和CT感染后妊娠4-7d的子宫组织,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的表达。结果 正常和感染后妊娠组E-cad的表达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达峰值均在妊娠第6d,CT感染组低于正常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表达部位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胞膜或/和胞浆,蜕膜细胞无或少量表达。结论 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黏附分子E-cad的表达,破坏子宫内膜微环境,进而干扰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宫腔内脂质体转染改变小鼠子宫内Meis1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其对子宫内膜容 受性的影响,从而推测Meis1基因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选择8~12周龄昆明小鼠,于妊娠 第2 d,通过向小鼠宫腔内注入Meis1基因表达质粒和siRNA表达质粒及其各自的对照质粒 ,在妊娠第5d, 提取小鼠子宫mRNA 和蛋白质行半定量RT-PCR 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内膜Meis1和整合素β3的表达变化.在妊娠第9 d,观察Meis1基因上调组及其对 照组、Meis1基因下调及其对照组妊娠率和胚胎着床数的差异.结果显示,Meis1基因下调组胚胎着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eis1基因上调组胚胎着床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eis1基因上调组其整合素β3的表达高于其对照组,Meis1基因下调组 整合素β3的表达低于其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上观察结果表明,Meis1基因表达下降可明显减少胚胎着床率,影响整合素β3的表达.Meis1基因表达提高则可促进整合素β3的表达. 因此,Meis1可能作为1种子宫内膜容受分子,在胚胎着床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63/ME491 mRNA和蛋白在植入前小鼠胚胎及延迟着床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雌激素对其表达的调节.方法 应用RT-PCR、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D63/ME491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 在植入前小鼠胚胎中均有CD63/ME491 mRNA及其蛋白表达.CD63/ME491 mRNA在桑葚胚及囊胚期表达较丰富,CD63/ME491蛋白表达于各期胚胎细胞的胞膜和胞浆;CD63/ME491 mRNA在延迟着床小鼠子宫均有表达,但从D5到D8呈下降趋势,雌二醇(E2)激活后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CD63/ME491蛋白在延迟着床D5弱表达于上皮下基质细胞,D6~8表达不明显,E2激活后该蛋白明显表达于上皮下基质细胞的胞膜和胞浆.结论 1. CD63/ME491在植入前小鼠胚胎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参与了胚胎的发育过程;2. CD63/ME491在小鼠子宫中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12.
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含有32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类激素,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调节钙磷代谢的内分泌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T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胚胎着床涉及到母体子宫和胚胎之间的复杂而精确的调控。在孕激素作用下,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达CT,CT与其膜受体结合后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和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等激酶的活性,促进细胞外Ca2 内流,从而促使子宫内膜和胚胎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有利于胚胎的植入。  相似文献   

13.
nm23家族除与肿瘤转移抑制有关,它还参与调节正常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及凋亡等过程。运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着床点和着床旁组织nm23-M1/NDPK A的表达,以未交配鼠作对照,为进一步阐明胚泡着床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RT-pCR结果显示,小鼠胚泡黏附时子宫内膜nm23-M1/NDPK A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着床点明显高于着床旁,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m23-M1/NDPK A蛋白表达,也得到一致的结果。提示nm23-M1/NDPK A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及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的变化。方法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妊娠和Ct感染后妊娠大鼠子宫,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及免疫组化检测β-cat的表达。结果SEM显示对照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窄;实验组腔上皮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变宽;免疫组化定性结果示β-cat妊娠4-6d主要定位于内膜上皮细胞膜,妊娠7d在蜕膜细胞膜;半定量结果示在感染组与正常组妊娠第5d其表达量达到高峰,但感染组弱于正常组,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感染后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黏附分子的表达,破坏着床的微环境;同时影响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从而干扰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15.
许祺欣  苏仁伟 《生理学报》2020,72(1):91-104
哺乳动物的胚胎着床是胚胎与子宫内膜建立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妊娠的起始和关键步骤,胚胎着床的失败直接导致妊娠失败和不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胚胎着床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旨在对近10年取得的和胚胎着床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包括腔上皮和腺上皮的子宫内膜上皮在着床过程中的变化、作用及分子机制,以及上皮细胞与胚胎滋养层细胞和子宫基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半夏蛋白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夏蛋白有很强的抗兔胚泡着床作用,子宫内注射500μg,抗着床率达100%。经半夏蛋白作用后的子宫内膜能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着床。在子宫内经半夏蛋白孵育的胚泡移植到同步的假孕子宫,着床率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降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半夏蛋白的定位实验表明该蛋白结合在子宫内膜腺管的上皮细胞膜上。已知半夏蛋白有类似凝集素的活性,能与甘露聚糖结合,它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该蛋白结合了母体和(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17.
完整分离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获得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样本以进行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方法 作者比较了剪碎法、刮取法和挤压法取得子宫内膜的效果。结果 挤压法得到的小鼠子宫内膜呈圆形条状;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具有内膜上皮并包含腺体、血管的基质;意外发现子宫系膜侧的子宫内膜缺损。结论 挤压法是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胞饮突是种植窗期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膜顶端出现的大而平滑的膜突起.近年胞饮突被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标志性结构.其功能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囊胚与子宫内膜的黏附反应.本文就胞饮突的形态、功能及与其他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煜  陈秀娟  王丽岩 《生物磁学》2009,(1):192-194,188
胞饮突是种植窗期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膜顶端出现的大而平滑的膜突起。近年胞饮突被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标志性结构,其功能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囊胚与子宫内膜的黏附反应。本文就胞饮突的形态、功能及与其他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人正常子宫内膜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M)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以此进一步探讨着床窗口(Implantationwindow)。实验使用手术搞出的人子宫标本40例。根据患者主述与子宫标本的HE染色的结果,将子宫标本分成8个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子宫内膜各期LM的染色。结果表明:LM主要分布在表面上皮、晚上皮和血管基底膜等部位。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中的LM在分泌初期开始增加。细胞外基质中的LM在分泌中期增加。LM是在细胞增殖、移动、分化等等方面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现已被公认。与着床有密切关系的子宫表面上皮和血管内皮基底膜;细胞外基质中的LM的分泌期开始明显增加,这一结果说明LM量的变化是与着床有某种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