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套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对169对HBsAg及HBsAg/HBe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进行了HBV-DNA检测。103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2.8%和33.0%;66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6.4%和43.9%。对55例HBsAg及HBsAg/HBeAg阳性产妇产后的初乳进行了HBV-DNA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率为36.4%。结果表明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清HBV-DNA检出率较HBsAg单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要高,其初乳中HBV-DNA的检出率也高。还对105例注射了乙肝疫苗及高价乙肝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6月龄婴儿的外周血清进行了HBV-DNA检测,结果有23例阳性。  相似文献   

2.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其在乙型肝炎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宏宇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5):202-204,213
随着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据PCR在乙型肝炎病毒研究中的一些具体特点,对其在技术方面及其应用所得得的进展作一综述,重点包括PCR技术在HBV研究中的一些实际应用问题,以PCR技术对HBV所得到的新认识,HBV感染性评价,HBV基因分型和变异株的研究,HBV的复制和表达机理,传播方式,及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3.
4.
人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成员,在全世界呈广泛分布,现在发现该病毒不只在新生儿,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患者中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而且与人类三大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有关,因此在当前人类疾病防治中CMV感染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本文就病毒感染的多聚酶链反应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双退火温度”多聚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NS5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诊断结核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上发展迅速。本文就①结核菌DNA提取技术;②引物的设计;③用于诊断结核的PCR方法;④PCR产物的检测方法;⑤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⑥PCR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简述该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的进展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应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3名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新生儿,以768名新生儿为试验组,226名新生儿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注射HBsAg血源性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lg)或疫苗加HBIg,对照组注射安慰剂,所用疫苗为国产81-2、82-1-2、83-1和美国NIHA9,观察表明,出生后六个月,试验组各批疫苗的保护率为60~93%,以83-1批为最高;疫苗加HBIg的保护效果与疫苗相似,HBIg组亦有70%的保护效果,以上结果证明单独应用HBsAg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10.
<正>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新兴的体外DNA扩增技术,自Saiki报告以来,PCR已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木文就近年来PCR在细菌学方面的检测情况作一综合。 一、PCR的基本原理 PCR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体外DNA扩增法,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以人工合成的两个具有特定序列的脱氧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分别与目的基因片段DNA双链的3’端互补。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文不近年来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诊断生殖支原体(M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包括Mg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引物的设计、DNA提取以及此法在检测Mg中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逝年来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率高,检测方法进展人,有巨细胞包涵体细胞(CCIC)检测、病毒分离、免疫检测、原位杂交(ISH)、多聚酶链反应(PCR)等法。目前有人把ISH与PCR结合创立了原位多聚酶链反应法(ISPCR),此法更准确、更敏感特异,更有地HCMV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本文就ISPCR的原理、程序、特征主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正>将分子诊断技术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是以鉴定病原体DNA或RNA中的特殊标记序列(SignatureSequences)为其依据。所以,如从临床标本中检出特征性的核酸,大多表示有新近感染。尽管核酸探针已被广泛用于病原体的检查,但将之作为常规检查的实验室还相当少。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要求高,难于自动化,而且常缺乏微生物学标本所需要的敏感度。故多数病原体探针仍然是用来确证培养物,所以,尚离不开原始培养。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围产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河北、黑龙江和四川四省市调查了4 500名子女及其母亲的HBsAg阳性率。结果表明,HBsAg阳性母亲的子女,受水平和围产期传播的共同作用,其HBsAg阳性危险性显著高于单纯受水平传播作用的HBsAg阴性母亲的子女。HBsAg阴性母亲的74名HBsAg阳性子女,二年后11人转阴,年龄越大,阴转率呈越高的趋势,而HBsAg阳性母亲的31名阳性子女仅1例转阴,即后者的携带率(96.77%)高于前者(85.13%)。但就人群中HBsAg阳性和携带者的构成而言,仅32.25%的HBsAg的携带者,来源于受双重传播作用的HBsAg阳性母亲。换言之,水平传播的权重明显大于围产期传播,故阻断围产期传播的同时还应预防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
孙利 《生物技术通讯》2010,21(6):887-891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引起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V经典的传播途径为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但1992年后献血员HCV的筛检已使输血后肝炎大为减少。在发达国家,HCV传播途径正在发生改变,儿童非血液制品的丙肝日渐增多。母婴间宫内、分娩时及产后感染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证实,HCV可经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宫内感染是HCV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尽管人们对HCV母婴传播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逐渐明确,但到目前为止对具体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时机仍知之甚少。我们就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的现状、进展及未来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