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与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系统生物学作为后基因组学时代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广泛深入到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而言,似乎与之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对这两个新老学科基础理论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传统中国医药与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理论的殊途同归。有鉴于此,本文论述了系统生物学和中医学的思想起源、相互联系,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研究思路和方法,阐述了生物学由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过渡到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生命现象从系统和整体的层次进行研究和把握,对传统中医学研究方法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对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学未来发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秦松  林瀚智  姜鹏 《生物学杂志》2010,27(1):64-67,49
随着可供利用的陆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系统生物学与整合生物技术的兴起,藻类学研究正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312次香山科学会议——《藻类学的新前沿》上,与会专家围绕“系统生物学时代的藻类学研究”、“面向资源环境新需求的藻类生物技术”、“藻类学科和藻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藻类与环境”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作在昆虫生物学方面近五十年研究工作的体会.提出了组建昆虫系统生物学的目的性和可行性探索.拟以昆虫分类序列目、科、属、种为单元,将一些已知种类的有关生物学环节.一一列叙.编成《中国农林昆虫系统生物学手册》.再以目、科、属、种为主体,探求彼此间在生物学各环节间的共性和个性,分别加以比较、归纳和分析.作为这—分支学科的蘸本。  相似文献   

4.
目前,系统生物学研究已初显端倪。生物学正从分子生物学走向系统生物学,由精细的分解研究转向系统的整体研究,由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过渡到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简要论述了系统生物学的产生背景、结构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与医学的关系等,重点介绍系统生物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在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电泳技术指南》;《生物纳米技术》;《系统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系统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川 《生物学通报》2006,41(1):19-2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物学已由微观的分子研究转向生物整体性研究,系统生物学应运而生。讨论了系统生物学的产生、特点、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的前言1976—1978年间,当我们刚从长期的动乱与风暴中喘息过来时,我们发现到,作为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的系统生物学,及动物分类学,在国际范围内,都正处于一个动荡时期,和一场激烈的论争之中.许多我们熟知的和习用的系统学与分类学的传统概念和方法,正在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的浪潮冲击下,经受着严峻的挑战与审议.  相似文献   

8.
陈朋  李红玉 《生物信息学》2010,8(4):299-301
论述了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的思想起源、主要内容,基于一般系统论的系统生物学的产生、研究思路和方法,阐述了生物学由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过渡到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以及系统生物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林文雄教授撰写的《水稻分子生态栽培学》一书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在连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20多年科研成果的学术专著.该书将传统作物栽培学与现代系统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植物分子生态学观点和方法来完善和发展作物栽培学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时代,是系统生物学的时代.系统生物学以系统的观点,运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先进的生物学研究手段研究细胞中所有基因和蛋白质来解释生命的奥秘.系统生物学强调对生命现象要从系统和整体的层次加以研究和把握,不仅要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且还要揭示出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和运行规律,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最具活力的新兴前沿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惠儒  王玉兰 《生命科学》2007,19(3):272-280
代谢是生命活动中所有(生物)化学变化的总称。代谢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物质基础。代谢组是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动态整体。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本质就是要求对研究对象的相关分子机理进行定量、普适、整体和可预测性地认识。作为全局系统生物学的基础和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是以物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分析化学、以数学计算与建模为基础的化学计量学和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生命科学等学科交叉的学科。在过去七年多的时间里,这门新兴的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广泛地应用到了分子病理学、毒理学、功能基因组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本质、代谢组分析研究方法及其应用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态学》简介《分子生态学》一书即将出版了。此书是湖北医科大学病毒研究所原所长向近敏教授领导一批青年学者编著的,是一本颇有首创性的新作。分子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在国内首先由向近敏和林雨霖提出,见于康白主编大连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微生态学》...  相似文献   

13.
常畅 《生物学通报》2007,42(6):18-21
系统生物学以系统的观点.运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及各种先进的生物学研究手段研究细胞中所有基因和蛋白质,来解释生命的奥秘。系统生物学是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完成由生命密码到生命过程的研究,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和运行规律。从系统生物学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研究目标、研究平台、研究动态等方面综述了系统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BIO—IT World》的执行总编辑John Russe在《介绍2008》一文中,对未来一或两年内系统生物学领域中的热点做了如下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代谢工程学科建立30年以来先后与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发生深度的交叉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物技术产业的进步和升级.文中首先基于SCI论文发表情况对30年来代谢工程学术研究现状和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分析,随后总结了近10年来系统生物学方法和合成生物学的主要使能技术在代谢工...  相似文献   

16.
系统生物学——生命科学的新领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一门新兴的生物学交叉学科,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最近,系统生物学研究机构纷纷成立.在研究上,了解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需要整合实验和计算方法.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高通量方法为系统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计算生物学通过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理论分析,成为系统生物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缺、强有力的工具.在应用上,系统生物学代表新一代医药开发和疾病防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生物学--系统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大用  丁健 《生物学杂志》2005,22(1):60-60,44
2003年9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开设了20年来新增的第一个研究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研究室,显示了系统生物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系统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生物医学领域,其研究前景被广泛看好,它已成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除哈佛大学外,同城的麻省理工学院,已率先建立了一个由80个研究和教学职位组成的以系统生物学为主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生命科学将因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而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系统生物学使生命科学由实验科学转变为定量、预测的系统科学,而合成生物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进一步把生命科学推向工程科学.把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元件、模块、网络、系统转变为工程化的元件、模块、网络用以构建具备各种功能的生物装置和生物体。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通过研究生命体在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变化规律来揭示疾病相关的代谢本质.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后起之秀,代谢组学以其特独的研究视角和技术优势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癌症研究领域,已初步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且呈年轻化趋势.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对乳腺癌进行研究,寻找潜在的代谢性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监控及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计算系统生物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领域,旨在通过整合海量数据建立其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数据的整合和模型的建立需要发展合适的数学方法和软件工具,这也是计算系统生物学的主要任务。生物系统模型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生物体的内在功能和特性。同时,生物网络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制药企业以及新药研发机构的重视,如用于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的预测和药物毒性评估等。该文简要介绍计算系统生物学的常见网络和计算模型,以及建立模型所用的研究方法,并阐述其在建模和分析中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