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华夏植物区二叠纪几种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华夏植物区科达植物的研究历史虽然最早可上溯至1883年,但直到1991年才首次报道其角质层构造。到目前为止,中国华夏植物区总共描述了4种科达植物原位角质层和3种分散角质层。但与欧美植物区相比,有关中国华夏植物区科达植物角质层的研究工作还较薄弱。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3种产自中国华夏植物区二叠纪煤系地层中的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其中2种采自华北亚区南缘的安徽淮南新庄孜矿山西组A1煤顶板,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另一种采自华南亚区的贵州水城矿区大河边矿龙潭组顶部的11号煤层,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将这3种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与已知的欧美植物区和中国华夏植物区的种类进行了对比,认为它们都是新的类型。讨论了这3种新的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所具有的古植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华夏植物区科达植物的研究历史虽然最早可上溯至1883年,但直到1991年才首次报道其角质层构造.到目前为止,中国华夏植物区总共描述了4种科达植物原位角质层和3种分散角质层.但与欧美植物区相比,有关中国华夏植物区科达植物角质层的研究工作还较薄弱.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3种产自中国华夏植物区二叠纪煤系地层中的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其中2种采自华北亚区南缘的安徽淮南新庄孜矿山西组A1煤顶板,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另一种采自华南亚区的贵州水城矿区大河边矿龙潭组顶部的11号煤层,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早期.将这3种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与已知的欧美植物区和中国华夏植物区的种类进行了对比,认为它们都是新的类型.讨论了这3种新的科达植物分散角质层所具有的古植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科达茎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言科达植物是一类在石炭、二叠纪广泛分布于欧美植物区系和华夏植物区系的裸子植物,现已完全绝灭。世界上对其化石的研究迄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目前,美国在科达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不仅研究各部分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而且还进一步复原整个植物,近年来又开展了对科达植物的生态研究。以往我国所研究的多是其叶和繁殖器官的印痕化石,或硅化的木材化石——Dadoxylon(台座木),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做得较少。开展对科达  相似文献   

4.
"前华夏植物群"一词由李星学等提出,原义指以西北地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靖远组为主)及华南相当地层中的植物总称。作者分析了当前古植物地理区划的有关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前华夏植物群"的涵义不但可以代替欧美植物群中拟鳞木植物群(Lepidodendropsis flora),而且还可能包括自早志留世植物登陆以来至早石炭世,在中国大陆(或称华夏复合大陆)生长的、独立的植物群。文中以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植物群中独特的科、属、种等地方性土著分子为例,以当前古植物地理区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认为"前华夏植物群区"可以从以往的"欧美植物群"或"拟鳞木植物群"区中单独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植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5.
广东裸子植物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云龙  廖文波   《广西植物》1995,15(4):319-322+223+324
广东省裸子植物共有8科18属34种,分别占中国同类的80.0%,52.9%和17.6%。其中泛热带分布2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1属,热带亚洲1属,北温带5属,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1属,东亚分布3属,中国特有分布5属,即热带成分共仅4属占22.2%,而亚热带至温带成分14属占77.8%为绝对优势。分析表明:广东裸子植物区系体现了东亚裸子植物区系的特点,其原始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都在中国亚热带。同时论文还将广东裸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划分为20个亚型。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过去了几十年来,特别是近40年来有关中国华夏植物区科在植物研究的资料,将中国华夏植物区的科达植物化石归为4种类型:印痕,压型,髓模及矿化化石等。在科达植物各种器官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时代延续最长的是其叶化石,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的维宪期(Visean),但数量较少,分布零星。在华北,一直至晚石炭世的斯梯芬期(Stepharian)和早二叠世,科达中化石数量才逐渐增多,特别在早二叠世,达到最  相似文献   

7.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前胡属Peucedanum L.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属花粉为三棱长球形;三孔沟,边孔;外壁两层,层次分明。根据花粉形态可归为:矩形型和赤道收缩形型二个类型,其演化趋势为矩形型→赤道收缩形型。研究结果支持了关于前胡属在伞形科中是一个较自然和较进化的类群的观点。本文从孢粉学角度还初步分析了该属的属下系统,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定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r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统计了各地区不 同等级分类群的频度,认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大的频度中心、 多样性中心和特有种的分布中心。 文中还讨论了乌头属内的演化关系,以及本属与邻近属的 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既有许多原始类群,又有大量的进化类群,提出 了本亚区不但是本属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而且是活跃的分化中心。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以及本亚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木材构造特征在裸子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木材构造特征的进化趋势对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杉纲内各目、科的系统位置和等级 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1.南洋杉科可从松杉目中独立出来成立南洋杉目。2.银杏更近于松杉目而与苏铁科有明显区别。3.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应置于南洋杉科之后,松科之前,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亲缘关系更接近。4.建立金松科是合理的。5.为侧柏从崖柏属中分出成立侧柏属补充了木材方面的证据。6.进一步探讨了松科中一些属的系统位置,并建议松属可区分为三个亚属。7.穗花杉属置于红豆杉科中更为合适。 8. 同意郑万钧在铁杉属内建立长苞铁杉组。合并黄山松和台湾松。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对前人的“关于我国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形成”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概括,井着重对我国沙漠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古地中海、中亚及蒙古区系成分中有影响的植物属种及其迁移途径进行了分析。我国沙区大部在老第三纪已形成了亚热带旱生植物。但由于地域辽阔,其形成既非统一的古老性,也不全年轻,而是因地而异。本文根据(1)地理位置、地形、受古地中海海浸海退、冰川的消长、高山的屏障作用、距海洋的远近以及印度板块的影响,(2)区系成分中的特有属种、寡种属,特征种、间断分布等,将我国沙区分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阿拉善荒漠、东部草原区沙地五片,并讨论了其区系成分的来源及形成时期。准噶尔植物区系在第四纪形成,中亚成分占主导作用。塔里木盆地植物区系在老第三纪就已发生,第三纪形成,第四纪有新发展。柴达木盆地在新第三纪上新世已形成温带荒漠,第四纪有新发展。阿拉善荒漠植物区系在第三纪已形成,第四纪也有新发展。东部草原区沙地第四纪在几个中心同时发生,其成分包括蒙古、亚洲中部、东亚、华北等区系。  相似文献   

12.
张光富 《植物研究》2001,21(1):31-33
对植物区系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进行讨论。指出植物区系主要研究区系性质、特有现象、地理联系、替代现象、区系区划、与古地理和古环境的关系、区系的起源与演化等问题。还针对当前区系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植物区系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本文介绍了应用数值分析的某些方法和原理进行植物区系基本成分统计、地理成分划分及其分区。植物区系数值分析不仅具有分析严密、计算简单及结果直观等优点,而且它比经典方法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我国健康人皮肤正常菌群进行了探讨,发现在健康人前额皮肤上表皮葡萄球菌数为1.6×10~2~1.7×10~7/厘米~2,疮疤丙酸杆菌数为5.3×10~2~4.1×10~7/厘米~2,棒状杆菌数为1.31×10~2~4.1×10~4/厘米~2,真菌为0.17×10~2~6.1×10~3/厘米~2。在全皮标本中疮疱丙酸杆菌数为1.12×10~2~1.7×10~5/厘米~2,表皮葡萄球菌为1.36×10~2~3.9×10~2/厘米~2。表皮标本中,随年龄增加,表皮葡萄球菌有所减少,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增多。男女性皮肤正常菌群的比较中,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疮疱丙酸杆菌男性高于女性,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却女性多于男性,但差异都不显著。全皮标本与表皮标本的比较中,表皮标本中表皮葡萄球菌、疮疱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真菌数都多于全皮标本,只是上述的后三种菌群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乐昌县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华谷  张桂才  邹滨   《广西植物》1992,12(4):372-380
本文通过对乐昌县维管束植物科属的分析研究,试图探讨本区系的基本组成、特征与分布,为研究广东植物区系,乃至中国植物区系提供基本资料。 乐昌县地处广东的最北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4°57′—25°31′,东经112°51′—113°34′之间,面积达239100 ha。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03种(包括变种及变型),分隶205科,781属。其中蕨类植物37科,75属,147种;裸子植物8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60科,692属,1438种。 从科的分析表明,本区系的表征科由猕猴桃科、安息香科、山矾科、茶科、木兰科、壳斗科、冬青科、水龙骨科等组成。 根据属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与世界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以泛热带、北温带、东亚、热带亚州的成分最多,而地中海、温带亚洲、旧世界则很少联系。 与邻近地区比较,与湘南联系最高,其次是广西大瑶山,黑石顶低一些。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植物区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两年多的野外考察,对收集到的3500号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和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概述了香港植物区系的研究历史、自然条件与植被。对香港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特有现象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区系比较,并对香港的濒危植物和最近两年多发现的新记录植物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山西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论述山西植物区系地理成份与外界的联系,并根据山西植物区系成份与邻近植物区系共有种的分析,研究与其它植物区系的亲密程度,探索其发生的历史、现代分布规律和分化趋势。其目的不仅要在理论上探讨山西植物区系的性质、分类地位和起源,而且要在生产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引种驯化、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多种经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植物区系研究的现状和植物区系本身的持点提出了研究植物区系的三个特征参数,即相对丰盛度(R)、相对古老度(A)和相对特有度(E)。  相似文献   

19.
山东崂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崂山植物区系是山东半岛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共计有维管植物129科,517属,1045种;优势科现象明显;种的特有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多;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优势明显,泛热带成分丰富,与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将崂山植物区系与邻近植物区系进行了属、种相似性系数和优势科的比较,表明崂山植物区与千山、小五台山植物区系的差异较大。区系资料支持将崂山与昆嵛山归属于鲁东丘陵植物小区,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山东昆嵛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昆嵛山植物区系是山东半岛植物区系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征:植物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植物116科,414属、878种;优势现象;分布类型多亲,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性质明显,又与热带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新缘关系,特有现象比较明显。将昆嵛山植物区系一邻近区系的地理分布类型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和属、种相似性系数比较,认为,昆嵛山植物区系与千山植物区系的差异较大,植物区系资料研究表明,将山东半岛、辽东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