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OBE教育模式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新理念,已受到世界各国工程教育专业的认可,并成为工程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理念。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并与实际"学习产出"相结合,在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OBE教育理念,整合、归并和优化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OBE教育模式是一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新理念,已受到世界各国工程教育专业的认可,并成为工程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理念。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并与实际"学习产出"相结合,在生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OBE教育理念,整合、归并和优化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农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高校为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应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建设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我国科学家的突出科学贡献、教材知识点以及相应的思政内容有机整合,实现巩固知识、强化专业教学,加强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本文介绍了以我国科学家的案例进行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典型案例融入到教材知识点中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孢子植物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生物学通报》编辑部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2018年生物学教育研讨会"将于2018年9月20—2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会议主题:新时代生物学基础教育特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结构:主席:匡廷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前理事长)副主席:赵占良(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恩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李静  谭海刚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4):1410-1416
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基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融合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课前问题导入、课中问题介入和课后问题反馈实施过程以及实践成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14,(11):36-36
<正>2014年10月26-29日,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第15届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协办。来自全国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为"中学生物学课堂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9日第12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术论坛在海南师范大学举办。来自全国高校从事生物学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34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做了主题为"从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看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报告,详细阐述了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志宏  明玥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4):1373-1379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被广泛推崇。其核心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倡一种"隐形教育"。本文从课程思政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思政元素的挖掘途径。通过将教材知识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巩固知识、加强思政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现民族文化自信。食品微生物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该课程的实践成效,探索该课程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切入点,并为后续食品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途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学习活动、教育模式、教学目标都带来变革 ,我们对当前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使之适应目前信息社会教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3个方面介绍我们的改革内容 ,供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0.
郭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8):2610-2618
动物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其教学效果对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课程教学必须适应培养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对"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提出要通过对教学课时的调整、授课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多媒体、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下简称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使用,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高效课堂,努力找出一条培养具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与意义。本文根据生物化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将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等五方面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提高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从而阐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了教学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举措,有效应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是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重点。依托微生物学在线精品课程(浙江省绍兴市),在科学教育2016-2018级尝试了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3轮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使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微生物学课程在学院和学校层面已经形成品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流课程是新时代高校加强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融合式教学是促进一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融合、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融合、多元考核与教学过程融合,不断深化融合式教学改革,并着力打造教学团队、丰富课程资源、编写课程教材、建立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一流课程建设,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以湖南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明确课程定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需明确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微生物学,教师在授课中应将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领域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授课中应注意通过合理使用教具、引入热点问题以及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力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应注意促进学生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独操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因其德育与智育协同的优势,逐渐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为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效果,以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5+3一体化)的2个班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其中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实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收集到的思政素材有机融入于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课程结束后围绕爱国情怀、中医自信、科学素养、文明互鉴等思政教育主题进行测评,以考核学生对思政元素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并对2个班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比较2个班的思政测试评分及课程满意度评分。结果提示2班的思政测试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1班(P<0.01),说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提升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具"立德树人"的实效。本研究可为其他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课程思政模式,促进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学科专业重要基础课之一,也是"教"与"学"的两难课程之一。基于国内外教学理论和农学专业课程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生物化学课程的"2463"教学模式:在师生双主体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四个层面开展了六个目标方向的实践探索,即教学内容的前沿化、生活化和人文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教学评价的过程化,而且每个目标方向至少进行三个路径的实践探索。该教学模式经过五轮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遗传学》是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文章从《遗传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了《遗传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创建、电子版教材的编写、教学质量的评估、实验项目的创新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在理论课堂采用案例导学、问题导学、角色转换导学和专题讨论导学,实践教学过程针对课堂实验、实验选修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层次化导学。综合运用思维导图、问卷星、成长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思政案例库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结合小组过程性考核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该模式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基础。该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可为基础医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开展及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的“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涌现出了大量的混合式课程。作者团队通过近10年的本科生持续课程培养研究及分析,结合理工科院校背景及信息工程领域优势,初步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的“五位一体”微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基于新工科特色内容重构,有效打通了生命科学和工科类课程的联系;随后基于多维度信息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分层级和多元化的选择方式;线下开展的高阶性教学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基础;课程中有效融合系统性育人要素,正确树立学生的价值导向;最后利用大数据开展形成性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全过程个性化学习质量保驾护航。该课程基于上述内容持续开展的改革和实践,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能力是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微生物药物学”是生命科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探索、应用研究和工业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应用导向型教学理念,就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探讨,构建“主题知识—专题讨论—项目驱动—科研训练—仿真平台—实践学习”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并提出破解制度障碍和条件约束等困境的对策。教学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加强应用型微生物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