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胚胎发育早期转基因整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一凡  邓继先 《遗传学报》1998,25(6):485-490
转基因动物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在转基因胚移植受体前对其进行检测,无疑对转基因动物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小鼠乳清酸蛋白(WAP)控制下的人粒细胞激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为显微注射片段,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转基因胚,在1、2和8细胞期的阳性率为100%、77.7%和44.4%。为消除PCR扩增中的假阳性结果,构建了两个具有部分同源性的亚克隆片段进行共注射。PCR扩增片段跨越这一同源区域,转基因的非整合胚不能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结果表明,1、2和8细胞期的阳性率分别为11.1%、55.5%和44.4%,较常规PCR检测获得更为明确的结论,为在大动物转基因的检测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突变型p53和Neu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p53/Neu双转基因鼠。用5只成年雄性Neu转基因鼠与10只成年雌性p53转基因鼠交配,对150只雌性杂交后代鼠进行p53/Neu双转基因鼠的筛选。为此,本实验建立了PCR一步鉴定法。即:在同一个反应管内能同时满足小鼠β酪蛋白基因、p53基因和Neu基因上三个片段(分别为0.5kb、1.2kb、1.7kb)的扩增反应者被断定为双转基因鼠(Fig.1)。传统的Southern分析(Fig.2)与PCR一步法鉴定结果相吻合。证明:该法的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随机取样,Northern分析(Fig.3)表明:双转基因鼠(2号)在哺乳笫二天即出现了p53基因的高表达。继而、在姓娠笫10、17天,哺乳笫10、21天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组化染色也检测到了p53和Neu蛋白(未展示结果)。  相似文献   

3.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遗传和表达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靖浦  劳为德 《遗传学报》1999,26(2):135-141
通过显微注射将外源构件λ106(年α-S1酪蛋白基因调控区指导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表达构件)导入小鼠受精卵中,用PCR-Southem方法进行外源基因的整合检测、ELISA法进行外源基因的表达检测,对4代转基因小鼠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的代转基因小鼠的整合率为56%,原代雌鼠乳汁中转基因产物的表达率为100%;传代跟踪基因的整合率不符合“单一位点随机整合”的假说,家系分析推测外源基因在受精卵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在受精卵中的整合时间对于转基因动物的建立十分重要。采用WAP基因调控序列指导的人G-CSF基因为构件,对小鼠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对培养至1细胞期、2细胞期和8细胞期的胚胎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三个时期转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7.77%和44.44%。说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转基因逐渐丢失。  相似文献   

5.
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在鲫鱼中的基因转移及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鲫鱼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别不大,遗传保守性较强,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获得生长速度快、个体差异较大的后代。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基因如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鱼的受精卵中,而获得转基因鱼是鱼类定向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有报道,在虹蹲鱼生长激素cDNA上游连结一个病毒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质粒,由此获得的转基因鲤鱼比对照生长速度快20%。但是未见有将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的报导。我们克隆了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并用它构建了含有病毒启动子(Fig.1,插入片段为0.8Kb,位于XbaI和PstI之间)的表达质粒(Fig.2,命名为pCMV-TK-CGH)。用该质粒对鲫鱼受精卵进行注射,共注射了1000粒卵,获得了转基因实验鲫鱼480尾,孵化率为48%。将其中100尾幼鱼于水簇箱中进行放养。选择其中个体较大的50尾进行PCR(检测。其中8条鱼的基因组DNA有0.6Kb的PCR扩增产物(Fig.3),表明其上整合有外源的鲤鱼生长激素基因,其整合率为16%。其中最大的一条体重4.2g,体长6cm,比对照(0.7g,4cm)体重增加5倍,体长增加2cm(Fig.4)。我们构建的是高效表达质粒,其上含有巨细胞病毒增强子和  相似文献   

6.
PCR法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临床标本(脑脊液、胸水、腹水、血、痰液)中的结核杆菌DNA,特异性扩增片段123bp,为结核杆菌的特异性重复序列IS6110部分基因。PCR检测人型结核杆菌的敏感性达10fgDNA。临床标本的PCR检测阳性率(23.3%)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涂片(2.9%)和细菌培养(5.7%)的阳性率(P〈0.05)。通过设立对照系统及对扩增产物酶切分析,表明该法无假阴性结果(特异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构建了含有hDAF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便研究hDAF基因能否消除异种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采用DNA重组的方法构建hDAF基因的表达载体pSP64HP(Fig.1)。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将其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转移到小鼠体内,建立转基因小鼠。再通过Dot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方法对出生小鼠的基因组特征进行查证。 连续两次对直接裂解菌液做PCR扩增,筛选出重组质粒(Fig.2&3),酶切图谱(Fig.4)和Southern杂交(Fig.5)分析结果与预期吻合,出现预期条带;小鼠受精卵注射后存活比率为77.9%,受精卵的发育率为3.4%,出生小鼠中,10.5%出现清晰杂交信号。 表明:hDAF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整合入小鼠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PCR方法从羊肝总DNA中获得了羊-β乳球蛋白(BLG)基因第一和第二内含子,以羊β-乳球蛋白基因(BLG)5’区5kb为调控序列,构建了乳腺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载体。对540枚小鼠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获得6只整合有人La-tPA的转基因小鼠,整合率为32%。同时研究了转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在一些转基因鼠乳  相似文献   

9.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La-tPA)转基因鼠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羊β-乳球蛋白基因(BLG)5区5×103b(103b,旧称kb)为调控序列,构建了乳腺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La-tPA)载体.对540枚小鼠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经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获得6只整合有人La-tPA的转基因小鼠,整合率为32%.这为未来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La-tPA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鱼工作的开展被用于水产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各个领域。应用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就是利用转生长激素基因来提高鱼的增长速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转基因鱼所使用的基因元件;二是外源基因的高整和率与高表达。已有许多报道认为:不同种动物的生长激素不一定相互促进生长。我们通过显微注射,将鲤鱼金属硫蛋白启动子(cMT)与大马哈鱼生长激素基因(sGH)的融合基因(cMTsGH)导入鲤鱼单细胞后期的早期胚胎,构建了全鱼转基因鲤鱼。通过斑点杂交、Southernblot结合PCRSouthernblot,对外源sGH的整和进行了精确的检测和分析。实验选取性成熟鲤鱼,收集卵子和精子,湿法受精获得受精卵。经过基因注射,孵化后的鱼苗放入水族箱。待鱼苗平游,提取总DNA进行检测。以PstI酶切质粒pcMTcGH(Fig.4)分离3.4KbsGH片段,用随机引物标记,作为杂交探针。同时,设计并合成sGH基因的PCR特异引物。Fig.1的斑点杂交结果与Fig.2的PCRSouthern结果相比较(Table1),说明斑点杂交存在着高的假阳性。而PCRSouthern将PCR的快速、方便与Southern的准确性相结合,排除了P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并采取胚胎冷冻的方法进行保种。方法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法,把线性化、纯化后的外源基因pEGFP注射入BDF1小鼠受精卵中,胚胎移植给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母鼠,获得子代小鼠。经鉴定对有表达的转基因鼠进行胚胎冷冻保种。结果移植注射胚胎385枚给30只假孕小鼠共出生了306只后代鼠,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得到5只阳性小鼠。F2代转基因鼠胚胎冷冻240枚胚胎。结论通过显微注射法使外源基因pEGFP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建立了转pEGFP的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2.
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转基因技术是发生工程学或胚胎操作技术中的一部分。这一技术包括有受精卵的采集,受精卵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转基因动物制作是其应用技术之一,它是将外源DNA片段用显微注射法直接注入受精卵原核,使外源DNA随机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中而形成转基因小鼠。我们建立完善这一技术的目的是在实验动物的生产中为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保证。我们将pCXTGAP、pCSLN等基因分别注入受精卵原核制备相应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并从中总结较佳的操作技术。结果经检测阳性转基因小鼠占出生幼鼠的1638%。我们认为不仅要有精细的微注射技术、动物的选用和饲育、严密的胚胎操作都是转基因动物制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PCR法从正常中国人脐带血提取总DNA作为模板,扩增出1.5 kb的人G-CSF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证实其正确性。将其插入小鼠乳清酸蛋白(WAP)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前的KpnⅠ位点,使其受控于2.6kb的WAP调控序列,构建成乳腺表达载体pWGG。回收经EcoRⅠ酶切后的8.7kb片段用于显微注射。共注射1200枚受精卵,移植34受体母鼠,产仔鼠85只。经PCR检测和DNA印迹分析,证实获得两只整合有人G-CSF基因的雄性鼠,整合率为2.37%。建立的转基因鼠系表明,采用ELASA方法对F1代雌鼠乳汁检测,成功地表达出人G-CSF。表达量为120~250ng/ml。这一结果表明转基因的表达具有乳腺特异性。这为在大动物中实施转基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携带HLA-B2704基因转基因小鼠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微注射法制备携带HLA B2 70 4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对 2 86只昆明小鼠激素注射进行超排卵 ,采集受精卵 ,将含HLA B2 70 4基因的基因组DNA片段 (简称HLA B2 70 4DNA)显微注射到受精卵原核内 ,把注射存活的两细胞期受精卵移入假孕鼠的输卵管内使其发育产生后代 .用PCR方法进行F0代仔鼠及F1代仔鼠的转基因整合的检测 .利用RT PCR检测阳性鼠中的HLA B2 70 4转基因的表达 .采集了 84 11个卵 ,可注射卵 6 6 0 9个 ,其中注射存活的两细胞期受精卵 4 2 77个 ,卵的注射存活率为 6 4 7%.将卵移入 15 3只假孕鼠 ,其中 2 6只怀孕产仔 ,存活 10 1只 .在 10只F0代仔鼠基因组中有HLA B2 70 4基因整合 ,整合率为 9 9%.转基因阳性鼠F0代之间以及与正常鼠之间进行交配 ,产生的F1代仔鼠 78只 ,其中 15只为阳性 .阳性鼠的皮肤、结肠、睾丸和脾脏组织中均有HLA B2 70 4转基因mRNA的表达 .在HLA B2 70 4转基因阳性小鼠中 ,6只小鼠皮肤出现脱毛 ,1只小鼠的足部及足趾明显红肿 ,2只在脱毛同时明显畏光 ,1只出现腹泻 .结果表明 ,成功地建立了HLA B2 70 4的转基因小鼠技术 ,该小鼠类似强直性脊柱炎的小鼠模型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牛乳铁蛋白肽在转基因鼠乳汁中的表达及其抑菌活性。方法:将实验室构建并保存的包含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和牛乳铁蛋白肽基因的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I-bcp-LfcinB,用Xho I和Nru I双酶切,得到含有全部表达盒的显微注射DNA片段,采用常规显微注射技术获得转基因小鼠。并通过对泌乳期转基因雌鼠乳腺组织的RT-PCR检测,确定了牛乳铁蛋白肽在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利用琼脂板扩散法检测了转基因鼠乳汁中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获得了牛乳铁蛋白肽转基因小鼠,且转基因小鼠乳汁中能够表达具有抑菌活性的牛乳铁蛋白肽。结论:通过转基因动物乳腺可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牛乳铁蛋白肽,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肽转基因牛、培育抗乳房炎奶牛新品种以及通过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进行抗菌肽的大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全长8.4kb的牛β-乳球蛋白基因(BLG)作为调控序列,用1.6kb的鸡溶菌酶MAR序列作为对抗转基因中位点效应的工龄,构建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乳腺表达载体。对2300枚卵进行显微注射,以PCR和Southern-Blot检测,在170只出生小鼠中获得9只整合有牛BLG-tPA融合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在转基因小鼠乳汗中检测到tPA r itd ntg ,tPA的表达水平最高达到12μg/mL。整合的小鼠基因组中的牛BLG-tPA融合基因能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显微注射用DNA的纯度是影响转基因动物制备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建立一种可行的适用于普通实验室的纯化DNA方法,替代普遍使用的试剂盒纯化方法。方法分别使用酚-氯仿多次抽提法及常规的凝胶提取试剂盒纯化含有蚓激酶基因的DNA片段,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纯化的DNA片段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制备转基因小鼠。根据转基因实验的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两种方法纯化DNA均能获得转基因小鼠。在DNA纯度及注射卵的存活率上,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别;在移植卵的出生率及转基因阳性率上,抽提法优于试剂盒法。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抽提方法可以替代试剂盒方法纯化显微注射用DNA片段,在降低实验成本、简化实验条件及提高转基因阳性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Most transgenic mice are generated by the direct microinjection of DNA fragments into the pronuclei of fertilized eggs. It has been generally assumed that the majority of integration events occur prior to the first round of chromosomal DNA replication (Palmiter and Brinster, 1986). In this study we have determined by comparison of PCR, Southern blot and transmission frequencies that at least 62% of integration events generate a mosaic (somatic and/or germline) G0 transgenic mouse. Furthermore, the statistical probability of transgene-containing cells segregating to the various early embryo lineages implies that this is probably an underestimate of the true mosaic frequency. Thus, the majority of DNA injected into fertilized mouse eggs integrates after the first round of chromosomal DNA replication, therefore most G0 transgenic mice are derived from a mosaic embry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