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乐天 《四川动物》1993,12(2):43-44
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始终没有解决好一个教师要指导50至60名学生,教师的语言难于直观、形象地表达操作要领、观察现象、实验结果;教学信息难于在课堂上及时地交流和反馈等矛盾。因此,实验教学的组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一直是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实验课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动物学实验技能的目的,一年来我们在初二年级进行了用录像指导学生进行动物学实验的教学研究。我们先后在几所普通中学开展了“鲫鱼解剖”、“青蛙解剖”的实验研究课,受到了参与实验的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和好评。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实验课的教学石艳萍(四川省泸州天然气化学工业公司子弟中学646300)做实验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作为实验指导教师应怎样强调关键和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蝗虫是学习昆虫知识的典型材料,是昆虫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读书指导法、实验法和谈话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布置学生预习“蝗虫”一节的教材和解剖蝗虫的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昆虫能适应几乎所有的栖息环境,这与它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完善有关。学生通过亲自解剖蝗虫的神经系统,能更好地体会昆虫虽仍为链状神经系统,但由于异律分节的出现,神经系统更加发达,并有向前集中、合并的趋势,这样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学习兴趣。解剖器剪刀、尖头镊子,5号昆虫针(或用大头针代),解剖镜,蜡盘。实验材料 5%福尔马林浸制的棉蝗。实验步骤 1.在学生做完棉蝗外形观察,摘除了口器各部、翅、足及其他内部解剖观察后(详看动物学实验指导),最后做棉蝗神经系统。因去除口器后的棉蝗更有利于分离或处置口后剪剩的消化管。  相似文献   

5.
中学和中师生物教学大纲中都要求学生学会做“解剖蚯蚓”这一实验。通过实验,旨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了解蚯蚓的运动情况,实践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解剖小动物的一般技能。为了使学生能成功地进行这一分组实验,并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时间较充裕的情况下(如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有必要对课本上的实验指导作几点补充讲授,以适当扩大实验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解剖实验培训是保证解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将解剖实验培训新模式贯彻到《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全过程中去,采用在理论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认知表达能力,实验单独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解剖实验培训新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血循环器官”一章的分量,是第一学期全部教材中最多的一章。生物学通报过去曾介绍过好几篇关于这一章教学方法的文章。如1953年1月号的“介绍几个初中生理卫生学血液循环一章中的示范实验”,同年11—12月号中的“血液循环器官一章的教学法”以及1955年9月号“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解剖和观察猪心的实习”等,都是有关本章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实验课是否可以进行考试?实验课考试效果如何?我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解剖鲫鱼”是初二动物学的一个实验。该实验是在讲授教材内容“鲫鱼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后开设的,要求学生认识鲫鱼的形态结构,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实验前,我先播放了《解剖鲫鱼》的电视录像片。实验开始时,又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解剖仪器名称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鲫鱼的外  相似文献   

9.
解剖鲫鱼是脊椎动物的第一堂实验课,以往是用死体鱼做实验材料,观察效果很不理想。近年来,我们改用活体鲫鱼做解剖,实验结果比过去好得多。材料和用具 3寸长的活鲫色或活非洲鲫鱼,再大些更好。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盘、2寸长的纱布块(每组一块) 注意事项(向学生提出) 1.解剖器械很锋利,要注意安全; 2.解剖体腔时要用剪刀,剪体壁时剪刀与动物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的生物科课程内,动植物实验材料模型标本等皆比较易于筹措,唯有生理卫生的实验及观察比较困难。其中解剖部份或到附近医科学校见习参观,或以模型来巩固解剖知识在困难中还算比较易于解决的;尤其以生理部份指导实验的书刊既不多,一般实验仪器又非多数中学所能设备,所以许多教师同志们都有感到除了讲演为教学方式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补救;因而大大地影响了直观教学的原则。有鉴于此,我们想在“一切为了提高教学”的原则下,不自揣简陋,把关于生理实验中较易于从事的分别介绍出来,希望教师同志们多提意见。  相似文献   

11.
“解剖蚯蚓”一课的教学体会栾礼成(湖北省宜昌县乐天溪中学443124)“解剖蚯蚓”是中学生第一次进行解剖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上好“解剖蚯蚓”这第一节实验课?本文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1解剖之前的蚯蚓处...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实验课中,我们曾试用学生自己边解剖边标注标本的作业方法,结果,实验效果很好。这个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实验前,先把该实验中要求学生解剖观察到的各部分向学生明确提出(可写板书或写于实验指导书中),学生在实验时,一面解剖观察,一面把所要求看到各部分的名称逐个写在硬纸标签上,把标本各部分的构造用标签标出来(如  相似文献   

13.
无齿蚌(Anodonta)又称河蚌,是瓣鳃类的解剖实验动物。由于河蚌体软,含水分多,解剖时肠易断,学生实验时,难于追踪解剖观察。为了便于观察肠的走向,可在肠及心脏注射带有颜料的填充剂,以显肠的走向,并制成标本,供学生解剖时对照观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实验效果与教学质量。下面介绍河蚌肠及心脏注射标本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软体动物门一般以河蚌为代表动物,而河蚌等大多数贝类的神经节多为无色或浅白色,与其周围的组织差别不甚明显,因此,神经系统的解剖观察成为软体动物解剖实验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Philippi)的神经节较大,呈鲜艳的橙黄色,明显区别于周围的组织,易解剖、易观察,且其他结构也较典型,在河蚌中可观察到的结构亦可在中国蛤蜊中清楚地观察到。在动物学实验中多次采用,效果很好。因此,中国蛤蜊是一种贝类解剖尤其是神经系统解剖的好材料。中国蛤蜊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埋栖于潮间带中下区的…  相似文献   

15.
在生理卫生教学中,我们采取综合实验的方法,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进行生物生理、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综合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自编实验提纲印发给每个学生,包括实验顺序、原理、目的、步骤、思考题。第二步,学生结合提纲预习实验内容。第三步,学生在实验小组里连续做完规定的实验内容,教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做好实验作业(绘图、练习题)。进行生物综合实验、关键的一步是教师要巧妙编排好实验顺序,科学地设计思考题,才能使众多实验内容有条不紊顺利地完成,以达到预期目的。例如,用一只青蛙(或蟾蜍)一次可做完六项实验内容,其  相似文献   

16.
动物解剖实验在动物学实验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的解剖技能是做好动物解剖实验的基础,也是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基本素质.结合动物学实验教学实践阐述了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及培养学生解剖技能的方法,以便学生系统理解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爱景  李学军 《生物学通报》2011,46(9):59-59,I0002
河蚌解剖是普通动物学实验必开的一节实验课。经过多年的摸索,对河蚌3对神经节的解剖分离技术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上好脊椎动物解剖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青蛙、家兔三种脊椎动物的解剖,在《动物学》的实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好这三节实验课,不仅可使学生掌握解剖技术,同时通过观察和比较,还可从中受到生物进化及生态学的教育。为此我做了如下探讨: 一充分准备合理组织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实验中合理组织,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和前提。解剖脊椎动物,实验材料为运动力强的活体,如捉拿不慎,从手中逃脱,或麻醉时间不足,解剖时苏醒弹动,都会引起学生混乱,不利实验进行。在打开体腔后,不少同学又急于辨认器官,随意翻动,破坏了内脏的自然位置,致使不能按系统逐次观察。为此,采取了如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们在进行两栖类解剖课时对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对蛙或蟾蜍的内外构造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初步掌握解剖蛙或蟾蜍的方法。本学期我们上解剖课时在原有要求上加了一条,就是解剖它们的胃,观察它们的食物,以明确对人类的关系。由于青蛙运动灵活,不易捕捉,学生们往往捕捉蟾蜍来作为两栖类解剖课的实验材料,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解剖观察蟾蜍的消化器官同时解剖它们的胃(蟾蜍应是捉来不久的,胃里食物尚未消化,时间久了胃中  相似文献   

20.
获得完整的神经系统是蝗虫解剖实验的难点,使用福尔马林液浸标本解剖时神经易断裂,使用活体或经过冷冻、冷藏处理的东亚飞蝗为解剖材料,神经能保持弹性,在分离咽下神经节和围咽神经环时小心去除头壳内幕骨,可获得完整的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