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京地区棉铃虫越冬蛹滞育的解除与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京地区棉铃虫Heliclverpa armigera (Hubner)越冬蛹滞育的解除时间及解除后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越冬蛹于12月中旬前后解除滞育,1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处于休眠状态,3月下旬至4月上旬温度上升至约10℃~12℃后眼点开始移动。发现该虫在滞育后的发育中,眼点移动前期的发育速率、发育起始温度及血淋巴总蛋白含量动态明显不同于眼点移动后期或非滞育蛹。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越冬蛹呼吸代谢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25℃、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幼虫,分别形成滞育的越冬蛹和发育蛹,用Gilson呼吸计研究其呼吸代谢.两组棉铃虫在蛹期的代谢速率(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都呈U-型曲线变化.越冬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代谢速率显著降低;U-型曲线的底线延续很长时间;几乎全部利用脂类作为代谢底物.预计滞育的棉铃虫在6龄幼虫期的代谢速率已明显降低.由于在诱导滞育的条件下蛹并不一定全部进入滞育,滞育与非滞育个体在化蛹初期又没有形态上的区别,所以它们的代谢速率差异可以用作判断蛹是否滞育的标准.根据呼吸资料估测,棉铃虫越冬蛹在长达7个月的越冬期内消耗能量约800(雌)—900(雄)焦耳,只比发育蛹(历期约两周)消耗的能量多70%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 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 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 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 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据历史数据,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 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用外源激素和某些化合物处理棉铃虫的滞育蛹 ,结果发现早熟素与蜕皮素一样可终止棉铃虫蛹的滞育 ,使其进入到发育阶段。而保幼激素类似物ZR 5 1 5 ,环腺氨酸 (cAMP)和色氨类化合物 (5 HT)则完全不具有终止棉铃虫滞育的作用。结合早熟素还可终止蚜虫寄生蜂AphidiusmatricariaeHaliday和PraonvolucreHaliday的预蛹滞育的报道 ,建议早熟素应具有终止多种类昆虫滞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不同地理种群发育历期及其地理变异,通过对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研究,本论文系统比较了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在20℃、22℃、25℃和28℃恒温下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5℃下,与地理纬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它温度下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雌雄幼虫发育历期相似,差异不显著;在20℃下,蛹历期(包括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温度下的蛹历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雄蛹历期均要略长于雌蛹历期,但差异不显著。棉铃虫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一种渐变的趋势,存在地理变异;北方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南方种群的短;适温(22℃-28℃)范围内,北方种群的非滞育蛹发育历期比南方种群的更长些;不同地理种群间滞育蛹的历期亦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实验条件,其各个虫态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6.
侧柏毒蛾越冬虫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侧柏毒蛾在湖南省衡阳地区的越冬虫态 ,并对该虫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越冬虫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认为侧柏毒蛾在我国南北均以胚胎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 相似文献
7.
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以蛹滞育越冬,秋季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滞育的主导因素[1]。对棉铃虫及其近缘种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Harbwick)、烟芽夜娥Heliothisvirescens(Fabricus)的研究表明,滞育蛹和发育蛹在外部形态、呼吸代谢、抗逆性、内部器官发育、生化成分、激素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不同。由于它们滞育的诱导过程主要发生于幼虫期,故其滞育和非滞育个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差异在幼虫期即有所体现。例如,棉铃虫两类个体的呼吸代谢速率在5龄幼虫期即有所差异,到6龄… 相似文献
8.
9.
以山东泰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历期、蛹重及蛹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均存在一定的影响,短光照(滞育诱导的光周期)下的发育历期要长于长光照(诱导发育的光周期)的发育历期;温度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历期明显缩短;棉铃虫蛹的重量形成受到幼虫期的光周期和温度的联合作用,在较高温度(28℃)下,光照时数与蛹重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257),在短光照(如11h光)下,蛹重与温度呈现正相关性(R2=0.8564),而在长光照下如15h,蛹重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R2=0.523);此外,同一光温下,雌雄蛹重量差异不显著,而滞育蛹要重于非滞育蛹,幼虫发育历期越长形成的蛹一般越重.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7-21
为明确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老熟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对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滞育蛹和滞育解除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虫态不同个体间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其变异范围均符合正态分布。柑桔大实蝇不同发育状态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已解除滞育进入发育状态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1.15℃和-9.76℃;其次为滞育蛹,分别为-8.93℃和-7.63℃;而老熟幼虫最高,分别为-7.09℃和-3.43℃。此外,老熟幼虫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之间的差值最大为3.24℃,显著高于滞育蛹(1.30℃)和滞育解除蛹(1.39℃)。表明,倒春寒对已进入发育状态的柑桔大实蝇蛹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Bt棉主要以Cry1Ab或Cry1Ac为主,其他新型Bt基因未被转入棉花中用来控制害虫,然而大面积种植单价Bt基因的棉花,将可能会大大增加靶标害虫对该类型Bt棉花抗性频率,因此研究其他新型Bt蛋白对靶标害虫的控制作用显得十分必要。采用蛋白混入人工饲料的生物测定方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Bt蛋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比较了浓度为1.0μg· g-1时不同Bt蛋白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Bt蛋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不同,LC50值由低到高依次为Cry1Ab 0.065μg· g-1、Cry1Ac 0.074μg· g-1、Cry2Ab 0.133μg· g-1、Cry2Aa 11.670μg· g-1、Cry1Ah 13.010μg· g-1和Cry1Ca>20μg· g-1。生长发育测定结果表明,Cry1Ab和Cry1Ac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Cry2Ab次之;Cry1Ah和Cry2Aa对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和体重抑制率差别不大,但对2龄幼虫的差异较大,Cry1Ah处理2龄幼虫后体重和生长发育参数与Cry2Ab接近,而Cry1C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几乎没影响。Cry1Ah、Cry2Aa和Cry2Ab的毒力不如Cry1Ac和Cry1Ab,但仍可以作为控制棉铃虫幼虫的替代策略。 相似文献
12.
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0-200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表明转Bt基因棉(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3个处理:转Bt基因棉化防田(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转Bt基因棉自控田(依靠天敌控制害虫)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从棉铃虫的第2代到第5代整个发生期内,即使在不进行化学防治的情况下,棉铃虫在Bt棉田的发生量也保持在极低的水平(最高百株虫量为12头)。室内饲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蛹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使6龄幼虫体重减少25.6%,蛹重减少18.2%。棉铃虫幼虫取食转Bt基因棉组织后,发育迟缓,相对于常规棉喂养的整个发育历期延长17 d,使棉铃虫在田间的危害减少至少一个世代。另外,接虫试验表明,棉铃虫幼虫在常规棉上的取食时间是转Bt基因棉株上的6.1倍,极大地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华北棉区棉田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分析指出:1)用幼虫部分龄期的为害量取代全部龄期的为害量,导致经济阈值的过高估计;2)用一个世代为害期前半段中半段的单虫为害量取代整个世纪的单虫为害量,导致经济阈值的过高或过低估计;3)将以蕾为主的蕾铃被害量等同于成铃减少量,导致算出的经济阈值成倍下降;4)在确定产量损失与为害量关系的试验时,当某一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能断言这一为害量对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变化对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花生田主要害虫之一。转基因抗虫棉全面推广后,棉铃虫种群(包括棉田、花生田、玉米田)得到有效控制。近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花生田棉铃虫种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方法】本文通过调查山东省花生主产区(非棉区)龙口、招远、莱阳、文登四个县级市花生田棉铃虫成虫、卵量、幼虫量等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棉铃虫发生面积及种群数量15年(2000—2014年)的变化规律,并重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花生棉铃虫发生面积受棉花种植面积影响较大,二者呈显著负相关性;花生田棉铃虫累计诱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与棉花种植面积相关性不显著;棉铃虫卵量、虫量与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所以,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减少是导致花生田棉铃虫种群数量上升的主要因素。另外,近年玉米田棉铃虫发生面积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抗虫棉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所以,随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下降,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棉铃虫种群可能会出现大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幼虫蜕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新型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W200013对棉铃虫4龄幼虫蜕皮的影响。结果表明W200013使棉铃虫产生早熟、致死的蜕皮。中毒试虫6 h表现出内表皮层沉积加快,皮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大量增加,糖原颗粒减少;12 h蜕皮间隙开始形成,细胞质凝集;24 h新、旧表皮同时存在,皮细胞空泡化严重;36 h新上表皮覆盖于仅沉积几层的新原表皮上,旧表皮仍然保持,皮细胞呈恶化、降解状态,宏观上虫体不表现出蜕皮行为而死亡。而且比较研究可见W200013在中毒症状、生物测定结果、超微结构水平与RH-5992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在广西南宁对不同种质来源的棉花材料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越冬耐冷性鉴定,为多年生棉花耐冷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在开展最佳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筛选的基础上,采用5个耐冷生理生化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和露地越冬指标综合鉴定63份材料的越冬耐冷性,并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其聚为4大类,即耐冷型23份、中度耐冷型19份、中度冷敏型9份和冷敏型12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6.51%、30.16%、14.29%和19.05%。所有耐冷型材料均和多年生海岛棉种质有关,说明多年生海岛棉在越冬耐冷性育种上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供试棉花材料越冬性的细胞质效应不显著,杂交后代的越冬性有向亲本的平均类型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成虫种群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性诱捕器调查了棉铃虫越冬代至 3代棉铃虫成虫种群的种群密度 ,而后用 4种地统计模型拟合其种群的空间结构 ,并分析它们的空间关系 ,其结果如下 :( 1 )越冬代种群在全方位、90°及 1 3 5°方向上空间模型均为线型 ;在 0°及 4 5°方向上分别为球型和指数型 ,模型的参数表明越冬代成虫的空间相关距离为 6.0 1~ 8.0 1空间单位 (单位为 1 0 0 m,下同 ) ,异质系数为 54.60~ 83 .50 ,空间依赖度为 1 50 .0 0~ 1 80 .60。 ( 2 )一代种群在全方位、0°、4 5°、90°及 1 3 5°方向上的空间模型分别为线型、球型、线型、球型和球型 ;模型的种群参数表明一代成虫的空间异质系数是 53 6.0 0~ 588.1 0 ,相关距离为1 6.0 2~ 1 9.0 7空间单位 ,空间取样方差约是 2 60 0。 ( 3 )二代成虫在全方位、0°和 4 5°方向的空间模型均为指数型 ,在 90°及1 3 5°方向的模型均为球型 ;模型的参数表明二代成虫的空间异质系数为 5.56~ 2 5.93 ,空间取样方差是 53 .4 9~ 64 .96,相关距离为 4 .54~ 5.3 3空间单位。 ( 4)三代种群在全方位、0°、4 5°、90°及 1 3 5°方向的模型分别为指数型、球型、指数型、线型和指数型 ,模型的参数表明三代成虫的空间异质系数为 2 91 .93~ 4 93 .67,空间取样方差为 1 1 99.53~ 2 相似文献
20.
在棉株结铃前,红铃虫一代卵主要分布于棉株新展开叶上。在棉花单株结铃达2.5个左右时,红铃虫卵均集中分布于棉青铃上。红铃虫二、三代卵分别以由外到内第二、三和第三、四大铃圆锥体位上的青铃卵量分布最多,分别占全株卵量的58.56%和67.19%红铃虫在10天以上日龄的青铃上均可产卵,其中在20~34天日龄的青龄上产卵量最大,占青铃上总卵量的55.02%。一代和二、三代红铃虫卵常分别1~8粒和1~13粒聚产成堆,单个青铃上可同期产卵1~16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