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問题解答     
什么是小麦的分蘖和分蘖节? “分蘖”是专指禾谷类作物植株基部所发出的分枝(侧茎)而言(“分蘖”这个词也可作为动词来用,就是指发生侧茎的过程,即农民所说的“棵(木义)”)以小麦来说,当幼苗出现三片叶子以后不久,就可以看到在第一片叶的叶鞘内露出分枝的顶端,它是由第一叶叶鞘基部的腋芽萠发来的,这就是分蘖。随后顺次从第二叶、第三叶的叶鞘伸出第二与第三个分蘖。这些分蘖都是从主茎上生出的,称为第一级分蘖。如果条件适合,第一级分蘖也可再生出分蘖,就叫第二级分蘖。依此类推,甚至可以生出第三级、第四级以至更多级的分蘖,使一株麦苗形成一个密集的株丛。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植物作为对照(CK)。通过花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价植物的生理与生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到花期时,这些无效分蘖已经在生理活性上满足了补充和替代有效茎的要求。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因此,正是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 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因此,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试验,以旱作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材料,分别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来模拟不可预测的自然干扰,对冬小麦分蘖冗余的生态学意义以及减少这些冗余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进行研究.设置3个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剪去所有小的分蘖,仅保留主茎和一个大的分蘖(A);在拔节期剪去主茎和两个大的分蘖,保留所有小的分蘖(B);在孕穗期剪去主茎和有效分蘖,保留无效分蘖(C).没有被干扰的植物作为对照(CK).通过花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来评价植物的生理与生化活性.结果显示,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到花期时,这些无效分蘖已经在生理活性上满足了补充和替代有效茎的要求.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因此,正是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比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因此,可以认为小麦在分蘖上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生长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两个抗寒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进入寒冬时期,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在活跃生长的分蘖盛期,无论是抗寒的冬小麦或不抗寒的春小麦,它们的细胞核膜都呈现相当大的孔或开口,并清楚地观察到具有 DNA 的染色质物质和具有 RNA 的核仁物质通过核膜孔道从核转移到细胞质中。当小麦进入寒冬季节时,抗寒的冬性品种的核膜开口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关闭,但不抗寒的春性品种的核膜开口却依然张开着。此种情况表明,核膜开口的动态与植物的生理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认为,核膜开口的这种动态,对于小麦在低温下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增进抗寒能力,可能起着一定的关键性的控制作用。2.抗寒的冬性品种进入冬天寒冷季节时,其幼叶细胞中的前质体发生相互嵌合的拉链现象,而在同样条件下未能增强抗寒力的春小麦,则没有产生此种现象。3.抗寒的冬小麦品种在秋末冬初的低温锻炼下,线粒体的体形增大,并发生一定的变形——产生突起或内陷,呈现可能彼此嵌合的趋势,线粒体中的内脊数目也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春小麦的线粒体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小多的发育初期,延迟它的发育速度,就能够加强茎生长錐的伸长程度,从而就增加了穗上的小穗数。为此,我们用二个春麦品种——留切申斯062和米勒突鲁姆0321和一个冬黑麦“瓦特卡”进行了试验。 1938年9月25日,把小麦播种在装有1.5公斤没有冲洗过的河沙的玻璃皿中,每个玻璃皿中有三棵植株。  相似文献   

6.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分蘖发育的代谢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的分薛发育特征及其代谢基础。结果表明,与多穗型品种相比,单株分蘖较少的大穗型品种分蘖期具有较低的IAA氧化酶(IAAO)活性、较高的IAA含量和较强的碳代谢活性。在分蘖的两极分化期,大穗型品种在碳、氮代谢和同化物分配方面存在较强的主茎优势,因此,其分蘖较难继续发育成穗。  相似文献   

7.
甘青地区四倍体小麦染色体C—带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甘肃、青海地区的5个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地方品种进行了染色体C-分带研究。结果表明,2AL上的强端带和3BL上的强端带为此类材料所特有的带,区别于其它地方的圆锥小麦地方品种,5个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某些染色体上 定的多态性,其中黑芒白麦比其它4个品种C-带多态性较高,表明黑芒白麦与其它4个品种之间存在有较大的遗传分化。与普通小麦比较,揭示这5个品种多个染色体与普通小麦AB组染色体带型存在显著多态。  相似文献   

8.
干旱灌区冬小麦根系的生长冗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管栽试验通过人为去除根系的方法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2个冬小麦品种根系的形态特征及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去除根系的冬小麦的前期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对照相比,其根冠比及其它根系指标均有所下降,且根系去除程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大;生长后期小麦根系出现了超补偿效应;成熟期,去除1/4根系和去除1/2根系处理的冬小麦无论是主茎还是分蘖的穗长、穗质量、穗粒数、粒质量等均比对照增加;但前者主茎各项指标的增幅较大,而后者分蘖的各项指标增幅较大。初步确定冬小麦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至少有1/4的根系是冗余的。  相似文献   

9.
再生小麦     
“再生小麦”是指小麦在拔节后至成熟前,植株主茎或大蘖受伤害后,当水分、养分、温度和湿度都较好时,茎节或分蘖节上已经休眠的蘖芽伸长长成较大的分蘖并抽穗结实。笔者1986年在温室内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当小麦达籽粒半仁期时将主茎穗剪掉,不久即从地上第二节间基部长出新的分蘖,并迅速地拔节、抽穗、结实;同时还长出了次生根(气根,只是节间数比主茎少了1节(封面照片)。但是,这种于半仁期失去主穗后又长分蘖并能结实的现象在田间  相似文献   

10.
固氮蓝藻促长物质处理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黑龙江省海伦县连续三年用浓度1%固氮蓝藻促长物质浸种春小麦,能促进种子萌动,田间种子发芽率提高约18%以上;能促进种子根和芽的生长,田间出苗率可提高9—17.8%。三叶期用固氮蓝藻促长物质喷雾,对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对根系发育的效果特别显著,同时促进植株分蘖,增加分蘖数,提高成穗率及种子蛋白质含量。小麦增产5—10%。固氮蓝藻促长物质大面积(250亩)应用,国内外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11.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阐明一个比较窄的同题一——在经过水淹的地上延迟播种时,为了要加速硬粒春小麦的发育对于春化处理的应用。小麦在这样的地上播种往往不能到达完全成熟,所以加速生长对它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小麦耐盐性生理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用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作为指标,结合盐碱地产量性状,从10几种小麦品种中筛选出耐盐品种德抗961和盐敏感品种鲁麦15,测定两种在盐渍条件下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地上部分和根的鲜重,干重及第1真叶的相对伸长速率(RER)的结果表明,第1真叶的相对伸长速率,出苗时间及出苗率是对盐特别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选用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研究主茎和两分蘖间分蘖节部位的激素差异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及其密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分蘖两极分化过程中,不同茎蘖间分蘖节中IAA和zR含量及其IAA/ABA和z刚ABA比值为主茎〉分蘖Ⅰ〉分蘖Ⅱ,而ABA含量为分蘖Ⅱ〉分蘖Ⅰ〉主茎。ZR含量、ABA含量及其IAA/ABA和zR/ABA比值与分蘖成穗关系密切,较高的zR含量、IAA/ABA和zR/ABA比值以及较低削BA含量有利于分蘖成穗,反之则将导致分蘖衰亡。随种植密度增加和蘖位升高,激素含量及其平衡在分蘖与主茎间差距加大,分蘖弱势程度更突出,进而导致分蘖衰亡,且分蘖衰亡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4.
叶片出生动态是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及其协调状况的重要表现,研究发现,小科叶片出生与播后累积GDD(fgrowing degree days after sowing)的关系遵循两段(阶段Ⅰ快于阶段Ⅱ)线性模式,护颖分化期为两段模式的分界点,这一规律在正常发育的冬性和春性品种的7主茎及分蘖中表现一致,冬性品种播期1(9月30日)、播期3(3月2日)的主茎及冬、春性品种各播期的T3分蘖,因生长发育异常而”  相似文献   

15.
对宁夏地区种植的几个春小麦品种和国内外引进的抗盐小麦材料的幼苗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地上部生长抑制显著,而对地下部生长影响较小;NaCl胁迫对小麦幼苗的胁迫主要是离子伤害,而渗透胁迫不明显;随NaCl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植株中Na^ 含量增加,K^ 含量下降,K^ /Na^ 降低;不同品种对不同浓度NaCl的胁迫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了143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部分代表性材料的染色体构成,旨在为小麦育种中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种质提供有用信息。结果表明,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其在穗长、小穗数和分蘖数性状上明显优于主栽品种,分别有142(99.3%)、125(87.4%)和62(43.4%)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材料的穗长、分蘖数和小穗数大于主栽品种的平均值。供试材料在Glu-1的3个基因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变异,形成15种亚基组合类型,以(2*,7+8,5+10)为主,占所有材料的25.7%;Glu-A1(1和2*)、Glu-B1(7+8)和Glu-D1(5+10)位点的优质亚基比例分别达到了68.4%、68.4%和52.0%,有102(71.3%)个材料在Glu-1的2或3个位点同时具有优质亚基;有17个材料的优质亚基组合为(2*,7+8,5+10)或(1,7+8,5+10),且在穗长、小穗数和分蘖数性状上均优于主栽品种。进一步对30个代表性材料GISH分析发现,8个为八倍体小偃麦,其他为非整倍体。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改良普通小麦的有益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广泛栽培在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中,近年来,播种面积有较大发展,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35%左右,可见,春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差异大,如青海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亩产高达2,026.1斤,超过我国山东、河南等省小麦最高单产约1倍’。为探索不同春小麦品种类型在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给引种和育种提供依据。我们选用当前青海推广的5个不同类型品种,1980年冬在海南岛崖县,1981年春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柴达木盆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国外小麦种质资源考察、引进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引进在宁夏小麦引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碧玉麦、阿勃、墨卡(卡杰姆F-71)、WC-20(宁春37)、9186(宁冬6号)等国外小麦品种在宁夏生产上直接利用。宁夏春小麦的品质杂交选育始于1953年,利用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先后培育出斗地1号、宁春4号等50余个春麦品种。1990年宁夏国外冬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带动了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和耕作改制的研究,也引发了宁夏冬麦品种杂交选育的研究。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的杂交选育的工作始于1991年,经过15年的努力,杂交选育出第一批冬麦品种宁冬10号、宁冬11号,2010年在冬麦生产上取代了明丰5088,不仅实现了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第3次更新、实现了小麦品种的5次更新,而且使宁夏小麦生产水平跃上新台阶,有力地促进宁夏引黄灌区耕作制度改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以4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根部喷施不同量FeSO4对小麦籽粒硫含量、铁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组成、SDS沉淀值、面筋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FeSO4后4个品种的硫含量、铁含量、蛋白含量、SDS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干面筋含量无显著变化,且不同品种、不同品质参数达到最高值的FeSO4喷施量并不一致;2个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和总淀粉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另2个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却无显著变化;各品种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随着FeSO4喷施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在15 g/m2或22.5 g/m2 FeSO4喷施量水平达到最佳,但均与FeSO4喷施量无显著相关性.研究发现,根部喷施适宜浓度的FeSO4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春小麦籽粒组分和面粉品质,但改善的效果因品种和品质参数而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四种花生的七个品种分别进行了成熟种子中侧芽发育状况,从种子萌动到出苗和从出苗到开花整个花器官分化过程的解剖学观察,通过观察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1.不同类型品种,其侧芽发育的状况有显著不同。珍珠豆型、多粒型两个连续开花类型的品种,已分化出第三次侧芽时;普通型、龙生型两个交替开花类型的品种,只见有很小的第二次侧芽。2.不同类型的品种,花器宫分化发育过程的时间早晚不同。连续开花类型的品种,在出苗之前花芽已经形成,出现了花萼原基;交替开花类型的品种是在出苗当天至第二天,幼苗主茎已展开二片真叶时,在第一对侧枝的第三节,花芽才开始形成,出现花芽原基。3.所有类型品种.所经历的各个时期是一致的,均经过九个连续的形态变化时期。对不同类型品种花器官分化的各个时期,结合植株的生育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为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