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足寄蝇属幼虫主要寄生于土壤中生活的金龟总科昆虫,分布于东洋区、非洲热带区和古北区,其幼虫尾节背部均具2根特征性长鬃,区别于长足寄蝇族其它属而为一单系群.记述了采自我国海南省的长足寄蝇属1新种:海南长足寄蝇Dexia hainanensis sp.nov.,与分布东洋区的异长足寄蝇Dexia divergens Walker近似,但胸部背板黑色内侧纵条较窄,雌、雄腹部第3背板均具完整的1列后缘鬃,肛尾叶较窄.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发现并描述产自中国四川的寄蝇科1新种,张氏尼寄蝇Neaera zhangi sp.nov.;给出修订的古北区该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和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SYNU).张氏尼寄蝇,新种Neaera zhangi sp.nov.(图1~9)新种外形近似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中亚、中东、欧洲和俄罗斯西部及东西伯利亚的宽角尼寄蝇N.latiornis (Meigen),但新种翅前缘基鳞黑色;中足胫节具有7根(其中4根强壮)前背鬃,6根后背鬃和1根腹鬃;腹部背板无黑色中纵条,第3背板的前1/2和第4背板的前1/3覆灰白色粉被,第4背板与第5背板几乎等长.正模♂,四川德格柯洛洞(31°58′N,98°41′E),1983-07-05,张学忠采.副模:1♂,1♀,四川康定折多塘,2006-07-07.冯立勇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正模采集者张学忠先生姓氏,纪念他对中国双翅目昆虫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蜉寄蝇属分类学研究(双翅目,寄蝇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蜉寄蝇属Phorocer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追寄蝇业科Exoristinae追寄蝇族Exoristini,一般寄生于鳞翅口毒蛾科,夜蛾科和尺蛾科的幼虫;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和新北区.该属区别于追寄蝇族Exoristini 其它属的特征为:眼后鬃列后方具黑毛,复眼具淡黄色长毛,单眼鬃位于前单眼后方,背中鬃3+3,翅内鬃0+3,腹部背板具心鬃.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蜉寄蝇属的4个已知种,勺肛蜉寄蝇P.assinilis,锥肛蜉寄蝇P.grandis,直条蜉寄蝇P.normalis和昏暗蜉寄蝇P.obscura;并首次描述了直条蜉寄蝇的雄性和采自我国辽宁本溪的1新种,辽宁蜉寄蝇Phorocera liaoningensis sp.nov.;编制了古北区本属6种雄性检索表.新种区别于近缘种勺肛蜉寄蝇的特征为:第4腹板后缘钝圆,中脉心角至中肘横脉的距离略长于心角至翅后缘的距离,雄性肛尾叶后面观端半部均匀变窄.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宁夏六盘山区的寄蝇亚科2新种,宁夏透翅寄蝇Hyalurgus ningxiaensis sp. nov.和周氏密克寄蝇Mikia choui sp. nov.,分别隶属埃内寄蝇族Ernestini 和寄蝇族Tachinini。宁夏透翅寄蝇外形与分布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的亮透翅寄蝇H. lucidus 相似,但新种额较窄,触角和足股节均黑色,翅r4+5室不闭合,无短柄,明显不同于后者;此外,新种也近似于分布我国的黄足透翅寄蝇H. flavipes,但新种额和颊均较窄,触角基节和梗节黑色,足股节也黑色,腹部第3、4 背板均具多对侧心鬃,可区别于后者。周氏密克寄蝇外形与分布我国、印尼及印度的毛缘密克寄蝇M. apicalis 相似,但新种雌、雄胸部背板中鬃均2+3,翅前缘端半部无黑色斑.R4+5脉从基部到r-m脉段全部具小鬃,后足端位背鬃3 根,腹部第1+2 合背板无中缘鬃,可区别于后者。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记述中国辽宁本溪产突颜寄蝇属1新种,薛氏突颜寄蝇Phasia xuei sp. nov.,该新种外形与分布于中国、尼泊尔、日本和俄罗斯的P. rohdendorfi 相似,但新种复眼间距约等于两单眼的距离,下颚须、下腋瓣后缘和爪垫淡黄棕色,平衡棒基部红棕色,其余部分黄色,后足胫节具4–5根前背鬃和3–4根后背鬃,腹部第3背板长于第1+2合背板,可以区别于后者。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SYNU)。  相似文献   

6.
噪寄蝇属Campylocheta隶属于双翅目寄蝇科长足寄蝇亚科Dexiinae噪寄蝇族Campylochetini,其幼虫一般寄生于鳞翅目夜蛾科和尺蛾科的幼虫;世界性分布。本属区别于其它近缘属的特征为:复眼具黄色密长毛;颜堤在下2/3或更多部分具鬃;单眼鬃发达,通常后倾;触角第3节长于第2节3倍以上,触角芒裸,在基部1/5~1/2变粗;前胸前侧片具密的淡色毛;背中鬃3+3;小盾端鬃强,交叉后伸;翅肩鳞黑色;前缘基鳞红黄色;腹部第1+2合背板无中缘鬃。本研究的腹噪寄蝇C.abdominalis、双鬃噪寄蝇C.bisetosa和毛颜噪寄蝇C.hirticeps为中国新纪录分布;褐脉噪寄蝇C.fuscinervis、马来噪寄蝇C.malaisei和巨尾噪寄蝇C.magnicauda为中国分布已知种;编制了中国本属8个种的检索表。首次描述了产自我国的2新种;新种模式标本及其它研究标本均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SNU)。  相似文献   

7.
瘦寄蝇属Leptothelaira Mesnil et Shima隶于长足寄蝇亚科Dexinae瘦寄蝇族Leptothelairini;其体细长,后足基节上部具1宽而闭合的骨化桥,翅R4 5脉基部背面具1根小鬃;已知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南部、日本、越南、尼泊尔和我国台湾.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广西龙胜华坪的瘦寄蝇属1新纪录种:东方瘦寄蝇L.orientalis Mesnil et Shima,1979和产自陕西太白山和山西沁源与方山的1新种:长茎瘦寄蝇L.longipennis sp.nov,新种与分布东洋区的南方瘦寄蝇L.meridionalis Mesnil et Shima近似,但单眼鬃弱于内顶鬃,腹部第4背板后1/4~1/5和第5背板完全黑,第5腹板基部圆,中央裂深且基部宽,侧尾叶端部较窄而尖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整理、分类和鉴定了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1500余号寄蝇科标本,其中发现并记述了3新种:祝氏喙寄蝇Mycteromyiella zhui,狭额毛瓣寄蝇Nemoraea angustifrons,桓仁突颜寄蝇Phasia huanrenensis;并报告3中国新纪录属(Mycteromyiella,寻寄蝇属Eliozeta、蛛寄蝇属Dicarca),8个中国新纪录种(三鬃菲寄蝇Phebellia triseta、毛菲寄蝇P.villica、加藤芙蕊寄蝇Phryno katoi、阿格筒腹寄蝇Cylindromyia agnieszkae、明寻寄蝇Eliozeta pellucens、高野短须寄蝇Linnaemya(Ophina)takanoi、敏阳寄蝇Panzeria laevigata、河蛛寄蝇Dicarca fluviatilis)。模式标本和其它标本均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祝氏喙寄蝇,新种Mycteromyiella zhuisp.nov.(图1~7)本种外形近似于分布日本九州的缘喙寄蝇M.marginalis Shima,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为:额较窄,后面观肛尾叶较长,端部窄而尖,侧尾叶端部钝圆,明显宽于前种。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06-24~25,张春田采。副模15♂♂,采集地点和时间同正模,张春田和赵哲采。词源:新种名以辽宁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祝业平科长姓氏命名,纪念他30多年来为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所做的突出贡献。狭额毛瓣寄蝇,新种Nemoraea angustifronssp.nov.(图8~14)本种外形近似于高野毛瓣寄蝇N.takanoi(Baranov),但其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体较小,单眼鬃细长且明显,雌、雄腹部第3背板均具4根中缘鬃和2~4对不规则的心鬃,雌性足均红黄色。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7-11,杨正卿采。副模:1♂,采集地点同正模,2006-06-01,冯立勇采;2♀♀,2009-06-25,赵哲和王强采。词源:新种名字来源于其外形特点具较窄的"angust"额"frons"。桓仁突颜寄蝇,新种Phasia huanrenensis sp.nov.(图15~21)本种外形近似于须突颜寄蝇群P.barbifrons-group中的罗氏突颜寄蝇P.rohdendorfi(Draber-Mońko),但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是颊高较短,第1触角节较长,颜脊仅在下半部具鬃,下颚须端部和基部暗棕色,中部红黄色,前足胫节无前鬃,后胫具4~5根前背鬃,侧尾叶侧面观端部膨大。正模♂,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5-30,冯立勇采。副模:4♂♂,采集地点同正模,1994-06-09,魏德采;37♂♂,5♀♀,2006-05-31和2006-06-01,张春田、刘家宇等采,6♂♂,1♀,2009-06-01,张春田、付超采。词源:新种名字源于标本采集地点辽宁省桓仁县。  相似文献   

9.
大角寄蝇属Atylomyia是追寄蝇亚科拱瓣寄蝇族的一个小属,其体小,眼裸,触角宽大,触角芒第2节长为宽的4~6倍,M脉弯曲处呈直角,前胫具1后鬃,腹部第1 2背板中央凹陷伸达后缘,中间背板无心鬃;已知3种,均分布于古北区.本文首次报告采自我国山西,广西和西藏的大角寄蝇属,并记述了2新种:小爪大角寄蝇Atylomyia minutiungula Zhang et Wang,sp.nov.和中华大角寄蝇A.chinensis Zhang et Ge,sp.nov.,并编制了该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中国寄蝇科卷蛾寄蝇族1新属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象虫利索寄蝇Lixophaga dyscerae sp.nov.(图1) :复眼裸。额宽为复眼宽度的1/2。头部黑色,覆灰白色粉被。间额黑色,两侧缘向前方加宽,最窄处为侧额宽度的0.7倍。额鬃向头部中央交叉排列,一行5—6根,有3根额鬃下降至侧颜,最前方的一根达触角芒着生水平的略下方。内侧额鬃2根,前顶鬃1根,细小,外顶鬃毛状,与眼后鬃无区别。单眼鬃粗长,与后方的内侧额  相似文献   

11.
The Astilbe Buch.-Ham. ex D. Don was founded in 1912. There are now 18 spec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USSR, Thailand, Indonesia, Bhutan, Nepal d Kashanmir each has only 1 species; Korea, Philippines and USA each has 2; India 3; Japan 6; and China 7 (including 3 endemics and 1 new variety). And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each has 2; central China and southwest China each 4; eastern China 5. Thus the distribution centre of this genus seems to be in the region covering Japan and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west China. This genus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Sect. Simplicifoliae Engl. and Sect. Astilbe. Sect. Simplicifoliae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primitive one because it has 5 ordinary petals. This section consists of about 10 species: 5 in China (east China 4; southwest China 3; central China,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each 2; Northwest China 1), 5 in Japan, 2 in Korea, 1 in Philippines and India each.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ec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centre of origin of this genus be in the forested parts from Japonthrough east China to sou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苔藓植物的地理分区及分布类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对中国苔藓植物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最初的7个分区划分为10个分区,从华中区中分出华东区,由华北区中分出华西区,并将青藏区及云贵区内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组成单独的横断山区。就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类型及可能的分布路线也作了讨论,指出中国苔藓植物的分布路线有3条,一条是从喜马拉雅地区经滇西北、川西沿长江流域到中国的东南部;一条位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和台湾之间;第三条则从喜马拉雅地区通过秦岭直至长白山区。  相似文献   

13.
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4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c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GIS技术研究扁叶甲属Gastrolina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以采集地的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叶甲的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此属主要分布在华中区、华北区、华南区、西南区、东北区。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分析,认为华中区中部、华北区西北部是该属的丰富度中心和分布中心,华中区中部为中国扁叶甲多样性中心和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石炭纪的Ting类,珊瑚和腕足动物的代表属与中国其它代表地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陕甘宁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西藏北部地区可以进行对比,在计算大Zong相似系数的基础上,进行Q型聚类分析,得出古生物地理分区结果,则解决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古生物地理归属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早石炭世可划分为:柴达木-华南-陕甘宁生物区;塔里木-藏北生物区和准噶尔生物区,柴达木属于柴达木-华南生物亚区,晚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大陆地区分布的野猪亚种分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野猪11个微卫星位点的变异分析,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区野猪的遗传结构,以期对野猪亚种分类问题有所启迪.对野猪华北、华南和东北种群的分析表明,各种群基因库中都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分析发现,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亚种在系统树中混杂,没有任何亚种在其中构成显著的支系.基于微卫星变异的FCA分析不能区分华南、华北、东北三个种群.基于Fst检验的遗传差异分析发现,长江两侧的华南、华北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Fst=0.014),表明长江两侧的野猪可能存在着较高水平的基因流,长江并非是一个有效的空间隔离;东北地区野猪和华北、华南地区野猪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Fst=0.040、0.042),东北野猪可以作为独立的亚种S.s.ussuricus.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侧棘斑蚜属(蚜科,角斑蚜亚科)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GIs技术研究斑蚜科侧棘斑蚜属Tuberculatus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种类以县级行政单元转换地理坐标与动物地理区划图叠加后产生蚜虫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出这个属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东部(中国南部和东部)。根据地理分布图及有关统计分析,认为东北区南部—华北区北部和华中区南部一东南部是这个属在中国的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特有中心。同时,利用寄主植物的分布,探讨了中国侧棘斑蚜属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苹果属资源现代分布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中心之一,加强我国苹果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可以丰富我国苹果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国家果树种质苹果圃于2005-2016年开展了我国西北、华北、西南、东北和华东苹果属植物集中分布地区的调查和收集,旨在进一步摸清家底,扩展我国苹果属种质资源的保存类型和数量,为保护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苹果属种质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新收集资源621份,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苹果野生种资源丰富,地方品种少量分布;华北地区以地方品种为主,野生种类型较少。目前野生资源集中分布面积逐年减少,由先前的大范围散落分布逐渐转变为小面积集中分布;地方品种面临的问题较多,砍伐频发,流失严重。以连续11年的苹果属种质资源调查为依据,提出苹果资源收集保存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据作者调查和文献报道,本文列出了江西产90种园蛛在江西、中国和全球的地理分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东洋界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成分组成;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江西园蛛主要由华中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以及华中区+西南区跨界成分组成;与国内23省(区)区系组成比较,江西园蛛与湖南的共有种最多,与西藏共有种最少;文章最后分析了江西园蛛物种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鱼道过鱼效果监测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