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Mix-G200益生菌粉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为以后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雌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等对Mix-G200益生菌粉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Mix-G200益生菌粉对雌雄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21500 mg/kg,以急性毒性半数致死量毒性分级,属无毒级物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大鼠生长情况良好,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主要脏体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x-G200益生菌粉未见遗传毒性,使用Mix-G200益生菌粉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虾青素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评价试验,评估虾青素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虾青素对雌、雄大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19.0g/kg·BW。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未见该样品有致突变作用,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虾青素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实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虾青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噻吩磺隆的毒性及致突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鼠、豚鼠及家兔,采用经口及皮肤,粘膜染毒途径,研究其急性毒性。同时有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了解噻吩磺隆的毒性及致突变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mg/kg,经皮LD50大于2000mg/kg。家兔皮肤刺激试验阴性,轻度眼刺激性和弱致敏性。Ames试验,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噻吩磺隆属低毒性农药,在本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牛初乳的安全性。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等毒理学安全评价试验。结果:牛初乳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中MTD值>15.0g/kg·BW。小鼠骨髓微核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致畸试验对牛初乳样品没有致突变的作用。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大鼠的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血液学、血液生化、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异常改变。结论:牛初乳属于无毒级、不会引起突变,大鼠30d喂养试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的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等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大、小鼠灌胃给予嗜酸乳杆菌,最大耐受剂量雌雄两性别均大于20.0 g/kg体重,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嗜酸乳杆菌未见遗传毒性。由此可初步判定,使用嗜酸乳杆菌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测定试验检验由植物乳植杆菌HEAL9和副干酪乳酪杆菌8700:2配制而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力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益生菌粉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使用去离子水、转移因子口服液和相应浓度的益生菌粉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30 d。实验过程中分别对小鼠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及血清溶血素生成试验。末次给药次日,对小鼠进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试验、碳廓清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并委托细胞室进行靶细胞(YAC-1)传代,进行NK细胞活性试验。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粉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积数及NK细胞活性均升高,益生菌粉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溶血空斑数、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依照《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判定该复合益生菌粉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自蔓延高漫合成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毒理学研究。材料和方法:应用孔隙率为70%的SHS NiTiSMA多孔体漫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灌胃组和静脉给予组均全部存活,未见毒性反应。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不高于自发回变数,也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中国仑鼠肺成纤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畸变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NIH品系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自蔓延高温合成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多孔体无毒,哺乳动物体内外试验表明无致突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人参花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采用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雌、雄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17.4 g/kg·bw.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30 d喂养试验中,6.0 g/kg·bw,3.0 g/kg·bw及1.5g/kg· bw 3个剂量组的实验动物均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摄食量、饮水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相关指标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人参花属于实际无毒物,未见遗传毒性,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对自蔓延高温合成锲镍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毒理学研究。材料和方法。应用孔隙率为70%的SHSNiTiSMA多孔体漫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灌胃组和静脉给予组均全部存活,未见毒性反应。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不高于 发回变数,也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中国仑鼠肺成纤维细胞染色 畸变试验,畸变率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紫茎泽兰醇提物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确保以紫茎泽兰提取物为主要原药的植物源农药的安全性,对紫茎泽兰醇提物进行了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白兔急性皮肤和眼刺激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计数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两种性别的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D50大于5000mg/kg,对大白兔皮肤无刺激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牲,受试物未见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粘细菌Corallococcus sp. strain EGB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的毒理安全性,为菌株EGB作为新型生防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和环境施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方法】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测定粘细菌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的遗传毒性;通过经口灌胃的方式测定粘细菌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对ICR小鼠的急性毒性和28d亚急性毒性。【结果】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无基因突变能力,对ICR小鼠无明显的遗传毒性。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对ICR小鼠的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LD50)>10g/kg BW (body weight);连续灌胃28 d后,处理组ICR小鼠的体重变化、采食饮水、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主要脏器指数和主要器官病理切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粘细菌EGB菌体及其细胞培养发酵液的毒理安全性属于无毒类别,粘细菌的生物安全性使其在工农业领域的植物病害控制和生物转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毒性,采用动物实验法进行毒理学评价。方法:对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眼刺激试验、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结果: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5000mg/kg.bw,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小鼠微核试验该杀菌剂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微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毒性试验动物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各脏器均未发现异常;对家兔多次完整皮肤及眼刺激反应积分均为0,均属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组动物与阴性对照组无可见不同.试验组动物皮肤致敏反应积分为0,无致敏作用;鱼类延长毒性14天试验无异常。结论:毒理学研究表明,复合生物杀菌剂F6.11具有良好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菌物学报》2017,(3):376-384
本文主要研究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理学并评价其安全性。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对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最大耐受量大于12g/kg;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在有或无S9的条件下,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及TA102均无潜在致突变性;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不同剂量的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基本无毒性,属实际无毒物质。本研究为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水飞蓟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d喂养实验等安全性评价实验,评估水飞蓟的食用安全性。结果:水飞蓟对雌、雄大鼠的急性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18.0g/kg·BW。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验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未见该样品有致突变作用,大鼠30d喂养实验各项指标也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水飞蓟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在该实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水飞蓟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鸡冠花食用色素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卫生毒理学原理,对鸡冠花(Gelosia cristata L.)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As、Pb、Hg和Cu进行检测;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鸡冠花色素粗品、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鸡冠花色素粗品属于无毒级物质;鸡冠花红色素和橙黄色素为实际无毒级物质。而且毒理学试验检测表明:均呈阴性,无致突变性。结论:鸡冠花色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可以作为天然食用植物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   

16.
羊肚菌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羊肚菌子实体的食品毒理学安全性,结果表明羊肚菌小鼠经口服LD50>10g/kg.BW,属无毒级;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变试验表明该样品无致突变作用、对雄性生殖细胞无遗传毒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对动物最大毒理学无作用剂量大于3.0g/kg·BW/d.可以作保健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8株乳酸菌中筛选能够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乳酸菌菌株,为后续研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在8株乳酸菌菌株中,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抑菌率的检测及构建人胃腺癌细胞感染模型检测8株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尿素酶活性的检测判断8株菌的抗幽门螺杆菌的能力。结果 在抑菌试验中,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t=2.938,P=0.008)和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t=3.864,P=0.006)上清液的抑菌作用较强;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罗伊氏粘液乳杆菌RH02100、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能够降低幽门螺杆菌对AGS细胞的黏附能力;通过幽门螺杆菌菌悬液与乳酸菌菌悬液共培养,发现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t=6.257,P<0.001)、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t=5.873,P=0.005)抑制尿素酶活性的作用更强。结论 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和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成团泛菌低分子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 lipopolysaccharide,LPSp)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本研究采用一次限量法,用昆明种小鼠进行LPSp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了解LPSp的急性毒性;采用新西兰兔分别进行LPSp急性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了解LPSp的皮肤和粘膜刺激性;采用豚鼠进行LPSp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了解LPSp的致敏性;应用平板掺入法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考察LPSp的遗传危害.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LPSp对小鼠经口一次灌胃的LD50大于5 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别;LPSp急性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以及急性眼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皮肤刺激和眼刺激积分均为0分,LPSp对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无急性刺激性;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中,LPSp在各观察时间点的皮肤变态反应积分均为0分,其致敏率均为0%,说明LPSp对豚鼠无致敏性; LPSp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呈阴性(P>0.05);LPSp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亦呈阴性,LPSp 各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LPSp对小鼠经口毒性极低,属实际无毒级别,对家兔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性,对豚鼠无致敏性,对所试菌株和小鼠体细胞无诱变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低聚肽和维生素C复合固体饮料作为功能性食品食用的毒理学安全性,根据我国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进行安全性毒理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聚肽和维生素C复合固体饮料对小鼠急性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0 g/kg BW,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规定,属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表明,按人体推荐量的25、50和100倍即2.1 g/kg、4.2 g/kg、8.3 g/kg为低、中、高剂量时,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大鼠体重、增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体比、血液学指标及血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通过以上的试验结果可以判定低聚肽和维生素C复合固体饮料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N1115)发酵乳饮品对小鼠免疫脏器指数、免疫球蛋白、巨噬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发酵乳饮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连续灌胃30 d,进行免疫脏器指数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碳廓清能力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NK细胞活性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测定和抗体细胞生成实验。结果 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发酵乳饮品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碳廓清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6 2,P=0.000 7;t=6.000 1,P<0.000 1;t=5.314 4,P<0.000 1),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3.812 1,P=0.001 5;t=4.257 2,P=0.000 4;t=4.976 3,P=0.000 5)。结论 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发酵乳饮品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