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建立豚鼠皮肤变态反应模型,并使用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变态反应模型进行干预,探讨这种面霜对改善及修复受损皮肤的作用及其对豚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豚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阳性组、化妆品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致敏接触后进行激发反应。提取4组豚鼠粪便标本DNA,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构成。

结果

治疗组豚鼠皮肤致敏率为16.7%。益肤面霜治疗对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大,但有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F/B)及粪球菌属(Coprococcus)相对丰度的趋势,有利于皮肤变态反应豚鼠肠道菌群组成的恢复。

结论

YNS益肤面霜对皮肤具有改善及修复作用,并对豚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的特征。

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长寿地区按年龄收集不同健康状况的21对百岁老人粪便和血样标本,同时收集个体一般信息和食物摄入信息;使用标准量表测量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MMSE),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16S rRNA的V4–V5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

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较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t = 3.987、4.000、3.703,均P<0.001);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显著低于非健康组;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别样杆菌属(Alistip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气味细菌属(Odoribacter)、厌氧菌属(Anaerotruncus)、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拟杆菌种(Bacteroides coprophius)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身体机能、MMSE评分显著降低(t = 2.775、2.058,P = 0.008、0.046)。

结论

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特征,健康状况良好的百岁老人可能具有更好的肠道菌群构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妊娠结局女性孕晚期阴道菌群,探索阴道菌群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女性阴道分泌物,筛选排除后,纳入不良妊娠组14例,正常妊娠组17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阴道菌群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采用QIIME2软件分析阴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采用PCoA主坐标分析菌群β多样性差异;采用LEfSe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女性阴道微生物差异,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群标志物,并对差异菌群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菌群组成方面,厚壁菌门、乳杆菌属比例在正常妊娠组中显著增加,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比例在不良妊娠组中显著升高(均P<0.05)。在多样性方面,两组的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β多样性较高,不良妊娠组的菌群相似度较高(均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阴道乳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不良妊娠组加德纳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梭菌目丰度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乳杆菌目与梭菌目比例呈负相关。

结论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不良妊娠组女性阴道菌群存在多样性下降、乳杆菌丰度下降的趋势,同时双歧杆菌、加德纳菌、梭菌等厌氧菌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充分认识圈养食叶猴的肠道菌群组成特征, 为饲养管理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个物种的19个个体[黑叶猴(n=5)、川金丝猴(n=9)和西非黑白疣猴(n=5)]的肠道菌群16S rRNA V4-V5区进行测序和分析。

结果

食叶猴肠道菌群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 瘤胃菌科、普氏菌科、理研菌科和毛螺菌科为优势菌科, 普氏菌属、密螺旋体属和瘤胃球菌属为优势菌属; 食叶猴物种间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肠道菌群按照宿主物种聚类, 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结论

宿主物种是决定肠道微生物组成的重要因素, 食叶猴肠道菌群特征反映了宿主对其食性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气细颗粒物干扰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菌群定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大气细颗粒物暴露的小鼠模型。BALB/c小鼠随机分为PM2.5暴露组和对照组, 每组10只。收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灌洗液进行菌群测序分析, 并进行肺组织HE染色, 观察肺组织形态改变情况。

结果

大气细颗粒物暴露小鼠, 破坏肺组织气血屏障结构。16S rRNA测序证实了上、下呼吸道微生态的组成因大气细颗粒物暴露而发生改变。明确了与细颗粒物暴露组相比较, 对照组的噬几丁质菌定植的丰度较高。

结论

大气细颗粒物影响小鼠上、下呼吸道的微生态结构。研究发现的差异菌群改变将会成为新的肺损伤治疗的潜在菌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适量饮酒对大鼠肠道菌群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乙醇组、低剂量白酒1组及低剂量白酒2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酒精(1.83 g/kg)、白酒(1.83 g/kg和3.66 g/kg两个剂量),连续灌胃30 d。检测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差异菌种并分析肠道菌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结果

实验表明适量饮用白酒组较乙醇组可降低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显示适量饮酒组较乙醇组可增加肠道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05)、罗氏菌属(Roseburia)、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及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相对丰度。其中Desulfovibrio与TG和TC水平呈负相关,Ruminococcaceae_UCG-005和Allobaculum与TC水平呈负相关,Roseburia与HDL水平呈负相关,Faecalibaculum与HDL、TG和TC水平均呈负相关。

结论

适量饮酒可增加肠道菌群中与血脂水平成负相关的有益菌数量,从而对血脂代谢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联合抗生素通过饮水和灌胃2种给药途径干预大鼠,评估是否可建立伪无菌大鼠模型。

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组),饮水组(Dri组)和灌胃组(Ig组),每组5只。饮水组:用超纯水配制成浓度为0.5 g/L万古霉素、1.0 g/L氨苄西林、1.0 g/L新霉素和1.0 g/L甲硝唑的混悬液,自由饮水。灌胃组:用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200 mg/mL万古霉素,400 mg/mL氨苄西林,400 mg/mL新霉素和400 mg/mL甲硝唑的混悬液,0.5 mL/kg体积灌胃。建模14 d。收集空肠、盲肠和结肠的肠道内容物分别进行菌群培养,并对混合的肠道内容物样本进行测序。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在有氧和厌氧培养条件下,饮水组和灌胃组肠道内容物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显著减少。饮水组和灌胃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物种数量显著减少。饮水组大鼠肠道菌群主要以埃希-志贺菌属为主,灌胃组以克雷伯菌属为主。

结论

通过饮水和灌胃给予大鼠联合抗生素,均清除了其大部分的肠道菌群,可以达到建立伪无菌大鼠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夏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口咽菌群构成,旨在确定老年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上呼吸道菌群间的差异。

方法

选择2018年6—8月沈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COPD患者29例和健康体检者25例,采集口咽拭子进行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通过菌群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和物种差异分析,比较老年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口咽部微生物的异同。

结果

老年COPD患者口咽中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物种多样性低于健康人群。在门水平上,老年COPD患者口咽菌群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高;在属水平上,老年COPD患者口咽菌群中罗氏菌属、放线菌属和劳特罗普氏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奈瑟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COPD患者口咽部正常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机会致病菌如罗氏菌属、劳特罗普氏菌属比例增加,提示夏季老年COPD患者口咽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近10年生命早期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知识结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检索2012—2022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可视化呈现。

结果

2012—2022年该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关键词分析表明菌群的组成与功能、菌群的发育与演化、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婴幼儿食品的研发生产等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方向;16S rRNA基因测序、宏基因组测序以及代谢组学等是现在热门的研究方法。

结论

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正逐渐从菌群组成向菌群功能转变;多组学方法的整合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状间的关系,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n = 23)和健康组(n = 31)。对研究对象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中V4−V5区域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对象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组间差异。

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芽胞杆菌目等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和种水平上,两组对象分别有28个菌属和40个菌种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拟杆菌科、艾克曼菌科等10种菌科是造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细菌。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拟杆菌属等细菌在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口腔微生态菌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不同病情时期的ROU患者70例(研究组)和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人群30例(健康组)。研究组根据病情不同时期将患者分为发作期38例(发作组)和愈合期32例(愈合组)。比较研究组和健康组以及发作组和愈合组口腔微生物菌群数量(链球菌、韦荣球菌和奈瑟菌)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组链球菌、韦荣球菌和奈瑟菌数量[(9.05±0.84)、(9.94±0.86)、(10.02±0.81)copies/mL]均明显少于健康组[(11.94±0.95)、(12.78±0.97)、(11.27±0.87)copies/mL](t=2.42、2.37、2.23,均P+水平和CD4+/CD8+比值[(34.92±4.34)%、(0.94±0.18)]明显低于健康组[(41.16±5.13)%、(1.27±0.23)],外周血CD8+水平[(37.14±3.62)%]明显高于健康组[(32.53±4.98)%](t=2.29、2.45、2.24,均P+水平和CD4+/CD8+比值[(32.26±4.63)%、(0.84±0.14)]明显低于愈合组[(38.08±5.26)%、(1.07±0.19)],外周血CD8+水平[(38.55±5.12)%]明显高于愈合组[(35.46±4.87)%](t=2.30、2.38、2.19,均P结论 ROU患者存在口腔微生物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且溃疡发病期口腔微生物菌群及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mon clinical drug Shuangjin Lian mixture on rats with oral ulcer and discuss its mechanism.Methods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aused leukocyte aggregation in rats, observed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Shuangjin mixture. 3 mm * 3 mm size ulcer surface in the oral cavity of rats was caused by 90% phenol solution,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Shuangjinlian mixture on rats with oral ulcers.ResultThe low, middle and high dose Shuangjinlian mixture can inhibits the accumul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caused by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in rats significantly (P < 0.01).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edema and hyperaemia around the ulcer tissue significantly (P < 0.01), improve the ulcer healing probability,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TNF-α, VEGF levels and increase IL-2 level in the serum of rats with oral ulcers significantly (P < 0.01).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lesion of ulcer tissue in each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alleviated.ConclusionShuangjinlian mixture ha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was effectiv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ral ulcer in rats.  相似文献   

13.
Oral ulceration in 30 rats was induced by pheno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each group contained 10 rats): group 1, untreated oral ulceration rats (control group); group 2, polysaccharides-treated oral ulceration rats (low-dose polysaccharides group); group 3, polysaccharides-treated oral ulceration rats (high-dose polysaccharides group). Low-dose and high-dose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0.3 ml of polysaccharides solution by orally.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volume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The treatments lasted for 18 days. Then, sera and oral mucosa from ten rats with oral ulceration, and 20 rats with Lentinus edodes polysaccharide (LEP) treatment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P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raised activities of serum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mucosal interleukin-2 (IL-2)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 in rats with oral ulce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EP may play a part in ameliorating oral ulceration.  相似文献   

14.
-Prolyl- -leucyl-glycinamide (MIF-1) is known to attenuate apomorphine-induced stereotypies in adult rats that are lesioned as neonates with 6-hydroxydopamine (6-OHDA). To test whether MIF-1 would affect dopamine (DA) agonist-induced and serotonin (5-HT) agonist-induced oral activity, both intact and neonatal 6-OHDA-treated rats were studied. Rats at 3 days from birth were injected with desipramine (20 mg/kg, IP), 1 h before 6-OHDA HBr (100 μg, salt form, in each lateral ventricle) or its vehicle, saline-ascorbic acid (0.1%). At approximately 6 months rats were treated with MIF-1 (0.1, 1.0, or 10.0 mg/kg, IP), 10 min before SKF 39393 HCl (1.0 mg/kg, IP) or m-chlorophenylpiperazine 2HCl (m-CPP 2HCl; 0.5 mg/kg, IP), DA D1 and 5-HT1C,2 receptor agonists, respectively. Although both agonists increased oral activity in control and neonatal 6-OHDA-treated rats, MIF-1 did not modify the response. In rats that received either of the three doses of MIF-1 for 21 consecutive days, there was still no observed effect of MIF-1 on the oral response of control and 6-OHDA-lesioned rats to SKF 38393 and m-CPP.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IF-1 does not modify the oral activity response of supersensitized D1 and 5-HT1C receptors in adult rats that are lesioned neonatally with 6-OHD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患者口腔菌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非头颈部恶性肿瘤并发ROM患者30例为ROM组,选择在同期接受放化疗治疗但未发生ROM的30例患者为非ROM组。将1~2级ROM患者纳入轻症组,将3~4级ROM患者纳入重症组。患者均在放化疗治疗结束当天禁食禁水,静卧于床上,使用一次性无菌棉签采集口腔、软腭、硬腭、两侧颊黏膜等部位黏膜样本。采用Illumina测序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使用贝叶斯算法对OTU在各个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进行统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

结果

ROM组和非ROM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和合并糖尿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非ROM组,ROM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较低,Simpson指数、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较高(均P<0.05)。ROM组患者外周血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低于非ROM组(均P<0.05)。重症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低于轻症组,Simpson指数、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轻症组(均P<0.05)。重症组患者外周血CD4+/CD8+、B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低于轻症组(均P<0.05)。

结论

ROM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表现为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其中链球菌属、放线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变化。此外,RO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腔洁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6,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理和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0.142,P=0.087、0.074)。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理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病理评分(5.22±1.03)和症状评分(6.46±1.24)均低于对照组的病理评分(7.59±1.22)和症状评分(9.1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0、10.951,P2=13.222,P2=9.871,P=0.001)。 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益生菌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平均体质量(220±20)g,随机选择6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另取18只SD大鼠为造模组,以高糖高脂饲料+5%葡萄糖水喂养21 d,对造模组大鼠进行腹腔链脲佐菌素(STZ)注射3 d,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给药组,每组各6只。对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厄贝沙坦组大鼠进行20 mg/mL厄贝沙坦片灌胃,联合给药组大鼠在厄贝沙坦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灌胃(1×1010 CFU/mL乳酸菌+1×108 CFU/mL其他菌),每天灌胃1次,共灌胃2周。治疗结束后收集新鲜粪便于−80 ℃冰箱中储存,收集24 h尿液,测定24 h 尿蛋白(UP),收集腹主动脉血液,测定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对血样中空腹血糖(FBG)水平进行检测。应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粪便DNA,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DNA含量进行检测,对16S rDNA V4区进行PCR扩增检测,对r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

结果

经过15 d治疗,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给药组大鼠的FBG、Scr、BUN和24 h UP水平均有降低,其中联合给药组大鼠的FBG、Scr、BUN和24 h UP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厄贝沙坦组(t = 8.379,P = 0.001;t = 3.570,P = 0.005;t = 7.579,P = 0.001;t = 2.486,P = 0.032);粪便样本中有60%以上高质量序列,组间粪便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给药组大鼠的Ace指数和Chaol指数均相对模型组有所改善(t = 9.210,P = 0.001;t = 2.134,P = 0.050;t = 12.314,P = 0.001,t = 7.180,P = 0.001),而且联合给药组改善情况优于厄贝沙坦组(t = 3.091,P = 0.011;t = 2.769,P = 0.020);在门水平上群落结构相似(P>0.05),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在各组中均有较高丰度。相对正常组,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门、纲、目、属分类水平均有差异,在科、属中,SMB53科、脱硫弧菌科、消化链球菌科、传代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有所上调,瘤胃菌科、理研菌科、梭菌属、乳杆菌属丰度有所下降,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给药组大鼠各菌属表达均有所改善,其中联合给药组大鼠改善程度优于厄贝沙坦组(t = 9.181,P = 0.001;t = 2.497,P = 0.032;t = 11.288,P = 0.001;t = 2.466,P = 0.033;t = 2.598,P = 0.027;t = 3.152,P = 0.010;t = 7.924,P = 0.001;t = 5.313,P = 0.001;t = 2.287,P = 0.045)。

结论

益生菌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肠道菌群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 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方法

SD大鼠20只(清洁级), 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 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1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集大鼠粪便, 采用16S rDNA测序法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 考察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

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 肠型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在门、科、属等多个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念珠菌门(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数量显著下降,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数量显著升高。

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红花多糖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的调节作用,探讨红花多糖改善微生态失调与肠黏膜免疫、血浆内毒素及肠道菌群的关系。 方法 应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模型,然后用红花多糖进行治疗,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5)、自然恢复组(n=5)和丽珠肠乐组(n=5)。于给药7 d后处死小鼠,进行肠黏膜sIgA、血浆内毒素的检测,以及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结果 给药治疗后,小鼠肠黏膜sIgA水平升高(F=3.990 0,P=0.009 0),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F=3.866 0,P=0.010 0);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红花多糖组和丽珠肠乐组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均有提升,并能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中毛螺菌属(t=2.602 8,P=0.009 2)、粪球菌属(t=4.551 0,P结论 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提高小鼠肠黏膜sIgA含量,抑制血浆内毒素含量并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降低致病菌、部分恢复和改善肠道菌群而发挥对微生态失调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口腔菌群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RE患者为研究对象,将A、B级RE患者纳入AB组,C、D级纳入CD组;同时将患者分为合并H. pylori感染组和未合并H. pylori感染组。以一次性无菌收集管收集患者唾液标本,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合格文库进行双端测序。

结果

AB组患者H. pylori阳性率(16.67%)低于CD组(45.45%)。AB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CD组,Simpson指数低于CD组(均P<0.05)。未合并H. pylori感染组患者口腔菌群Chao 1指数和Simpson指数高于合并H. pylori感染组,Shannon指数低于合并H. pylori感染组(均P<0.05)。未合并H. pylori感染组患者口腔放线菌门、放线菌属相对丰度高于合并H. pylori感染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合并H. pylori感染组(均P<0.05)。

结论

RE病情较重者和合并H. pylori感染者表现为口腔菌群α多样性降低和门、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改变,合并H. pylori感染对RE患者病情和口腔菌群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