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是人类非常宝贵的一种生态资源,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并没有树立非常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常常会出现资源滥用、乱砍乱伐等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导致滑坡泥石流、沙尘暴以及洪水泛滥等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生态保护。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资源合理开发、森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呼吁人们能够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东北虎、华南虎等虎亚种都是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种。旗舰种一般是某一特定物种,由于常常分布于某些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如湿地生态系统)而成为这些生态系统存在的标志。旗舰种不一定是稀有濒危物种,也不一定具有重要生态作用或经济价值,但对于人类而言,它们具有重要的精神、美学价值,或在国家、民族文化上具有突出的特征,如大熊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旗舰种,已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燕  张彩虹  吴钢 《生态学报》2005,25(2):380-387
研究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提出了以下三个论点:(1)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构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内容。野生动植物资源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2)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减少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的“显示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下降或衰退,会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或种类的减少甚至种群灭绝。(3)森林生态系统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的集合体和反映体。人类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综合体,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就取决于这二者的关系。如果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就能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完整和功能的良好,因此森林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的状态;但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利用而不加保护,那么随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逐渐衰竭,森林生态系统将逐渐失去某些功能且变得支离破碎,也就无法保持健康的状态。提出了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并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解决途径:(1)实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长期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和可再生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2)发展“接近自然的林业”。近自然林业是在服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为人类的木材及林产品利用目的而设计的容许有一点偏离自然的森林模式,以森林生态健康为目标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4.
森林植物物种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森林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土壤中的病原菌、菌根菌等微生物在森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Janzen-Connell假说和植物-土壤反馈模型是利用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释森林物种多样性机制的重要模型。本文针对土壤真菌解释森林物种多样性机制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病原菌和菌根菌各自在森林实生苗更新的作用机制,探讨病原菌及其菌根菌两者对森林物种多样性的相对重要性,森林实生苗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总结了近年来国际森林物种多样性机制的研究。提出了病原菌和菌根菌两者共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热带森林植被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臧润国  丁易 《生态学报》2008,28(12):6292-6304
热带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和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植被类型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着多种多样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然而热带森林是目前生物多样性消失最快和生态功能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如何有效地保护现存的热带森林不再进一步退化,以及如何使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尽快得到恢复是生态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议题。不同方式、规模和强度的干扰对热带林的破坏程度及其以后的恢复过程产生的影响不同。除少数大型自然干扰事件外,采伐、刀耕火种、农业开发用地等人为干扰是造成当前热带森林植被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多种干扰交互作用、杂草与外来物种入侵、退化植被和土壤状况、残存植被组分及土壤种子库、退化植被周围的景观格局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方向。基于功能群的研究思想将可能为物种丰富的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海南岛大型兽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岛屿内物种的抗干扰程度低,人类活动会对岛内物种的保护产生很大的影响.海南岛是我国靠近热带的最大岛屿,曾经有着丰富的大型兽类资源.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研究了海南岛古代和近代海南大型动物的资源情况,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大型兽类资源影响的主要原因:狩猎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口剧增、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原始森林的减少、热带作物的种植等导致大型动物数量和分布区急剧减少,提出了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合理种植经济作物、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大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和宣传力度等方式保护岛内物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历史变域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u ZF  Li YH  Chang Y  Hu ZB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859-1866
历史变域描述了自然干扰下生态系统条件和过程的变化范围,能够使人们认识现代生态系统如何变化,为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目标,使管理者能够制定有效措施最终使生态系统达到可持续状态.近年来,历史变域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功用于揭示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及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领域.本文介绍了历史变域的概念并对其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及所面临的挑战(数据缺乏、环境变化和人类影响等)进行了论述.加大数据解译和分析的研究力度、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变化的研究及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力度可以更好地认识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及其主要干扰机制,有利于提高历史变域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率,使森林生态系统最终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虎(Panthera tigris)作为顶级捕食者, 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和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 是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旗舰物种。历史上, 虎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部分地区, 如今仅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破碎化栖息地, 各区域种群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状态。准确了解野生虎的种群状态和生态需求信息对于科学开展保护和恢复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十年的研究文献, 总结了野生虎种群现状和主要威胁因素, 评价了已有研究的重点与不足, 为未来亚洲虎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出了建议。目前与虎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布范围最广的孟加拉虎(P. t. tigris)和东北虎(P. t. altaica) 2个亚种, 而最急需关注的其他亚种仍研究不足。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和保护投入, 目前野生虎种群数量已从2010年的大约3,200只恢复到现在约4,500只, 但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3个国家已经灭绝。虎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持续的栖息地破坏和隔离、猎物缺乏、近交衰退、人虎冲突、贸易与盗猎和疾病威胁等。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种群和栖息地连通性恢复、个体重引入、疾病管控以及加强跨境合作和反盗猎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大国,拥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麋鹿、白鱀豚等特有物种和旗舰物种在内的丰富兽类资源。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模式转变、盗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许多兽类物种面临生存威胁,导致物种遗传多样性丧失。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物种和种群能否长期生存。保护遗传学作为保护生物学的一大分支学科,旨在通过遗传学分析探明种群遗传变异和物种濒危的遗传学机制。近40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兽类保护遗传学在遗传多样性和近交水平评估、景观遗传学、生态遗传学和圈养种群遗传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为濒危兽类带来的威胁依然存在,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濒危物种和种群遗传适应与濒危机制,从而实现对濒危兽类的有效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民族生态学是研究不同民族和社会如何与其自然环境中各个方面包括植物、动物、土地、森林和土壤等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在云南东南部中越国境的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各个民族包括拉祜族(苦聪人)、哈尼族、瑶族和苗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了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及其资源的丰富的传统知识,也与自然环境建立了密切地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在其民族文化中具体反映。这些朴素的民族生态学的实践经验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不可分割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其资源保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微生物物种资源的保藏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微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保藏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阐明了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及方法 ,同时介绍了保藏技术领域的研究动向和保藏机构或组织在微生物资源的保藏、开发和交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外来物种入侵、转基因生物安全、生物燃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新问题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之一。近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猎物密度降低和人类的猎杀使得野生东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在中国,野生东北虎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数量不到20只。本文以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作为系统框架,综合植被类型、地形、人类影响等因素,确定了黑龙江东部山区的东北虎核心栖息地分布,并通过与现有保护区分布的比较,提出目前东北虎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东北虎潜在核心栖息地总面积9576.37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12.36%,主要分布在老爷岭东部和北部、完达山东北部、张广才岭以南、太平岭北部几个区域,然而,潜在核心栖息地完全没有被保护,就东北虎的长期生存与进化而言,在研究区域内建立合理有效的保护区网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植物区系及植物资源的演变与生态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且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对它的注意。海南岛地处我国热带,其热带植物种类丰富、珍稀奇特,素为世人所仰注,惟长期以来,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未能完全改变那种“刀耕火种”、“畲田火米”的古老耕种方式和一些不合理的开垦、采伐措施。因而引起物种和资源及生态环境等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使它们随着森林植被的范围缩小而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有些濒临绝灭,或局部地区出现生态系统失调现象。因此笔者提出希望国家应考虑在岛上增设不同生态群落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或植物园,作为科学研究,物种保护,教学研究及科普的基地。  相似文献   

15.
虎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珉  张恩迪  李冰 《四川动物》2007,26(1):216-220
回顾了关于虎的遗传变异、种群结构、系统分类等保护遗传学研究,发现虎在遗传进化上面临的最严重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遗传多样性低,圈养种群存在近交退化。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好虎现存的种群,建议划分虎的进化单元与保护管理单元,人工促进同一进化单元虎的基因交流;同时建立虎的基因文库,保护虎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6.
处处皆感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The 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虎这一旗舰物种的拯救和保护:WWF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13个虎保护重点工作区域,涵盖了11个虎的分布国。从2006年起,WWF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东北虎保护工作,包括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科研监测、推动政策建设和促进加强执法、宣传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三省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樊简  彭杨靖  邢韶华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18,38(18):6473-6483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并依据保护价值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是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我国东北地区4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和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选取物种的濒危性、特有性和保护等级等指标来计算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价值;选取分类独特性、近缘程度和濒危性等指标来计算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进而计算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各个层次和类群的保护价值,能够较准确地识别其物种保护优先性。不同自然保护区其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同一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野生动物与植物之间的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存在一定差异性;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其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大于动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价值;虽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综合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差异很大。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保护价值显著高于同类型的其他自然保护区,而辽宁章古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物种保护价值较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之间其综合保护价值则没有明显差异。该评价方法能较好地进行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价,并用于进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比较,并不会因自然保护区所处生境、所分布物种不同而产生评价结果上的偏差;该方法在对自然保护区遗传种质资源部分的计算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体上来说该评价方法不会因自然保护区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今后在对东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研究中可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参考,并作为评价该地区自然保护区能否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辅助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主观性,具有较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生物多样性是当前森林经营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针对阔叶红松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提出了一套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的体系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以物种与生境的关系、森林自然干扰状况、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特殊生境及敏感物种的考虑等为基础的。依据阔叶红松林区的干扰状况、林分一般状况、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等的特点,采用重复累加的方法,制定了阔叶红松林区林分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的打分表。在一个森林经营单位(林业局或林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时,首先应根据不同森林类型对干扰的适应和抵抗力大小确定对各类森林优先保护的次序,然后再在各类森林的不同小班中进行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打分表的填写,最后根据不同小班生物多样性得分的多少确定其保护的等级或先后次序。生物多样性间接评价调查可以结合森林经理调查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木材和其它工农业生产原料,而且对保护动物资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缓自然灾害等等,都有巨大的作用。今天,保护森林,维护自然平衡,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所关心的大问题。其实,人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秦岭山系林麝生境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利用林麝痕迹点、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空间数据,分别用两种生态位模型MAXENT和ENFA,预测了秦岭山系林麝的生境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阈值依赖和非阈值依赖比较。探讨了林麝生境选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态位模型预测效果都较好,但MAXNET模型预测效果更为优秀。秦岭山系林麝生境主要集中在主峰太白山及周边地区中高海拔的森林中,共有生境面积10764.4km2,现有的保护区保护了 3500.9km2的林麝生境,还有67.5%的林麝生境处于保护空缺状态。交通干道、农田和居民点是影响林麝生境选择的主要人类干扰因子。为更有效地保护该地区的林麝及其生境,有必要对现有保护区进行规划调整,使林麝生境集中分布区都得到有效保护,并恢复隔离的林麝生境之间的迁徙廊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