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为引进与利用南亚资源提供参考。利用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37份恢复系材料,按照NCⅡ设计,分别与冈46A、泸98A和德香074杂交,获得111份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四川泸州和德阳两个环境下,分析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8个性状在两个环境下,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8个性状杂种一代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3)印度和孟加拉材料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好于中国资源,其他性状一般配合力中国资源优于南亚来源材料。中国与南亚恢复资源产量性状配合力有一定的差异,印度和孟加拉资源有效穗配合力较好,中国恢复系资源其他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2.
环境、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环境(E)、基因型(G)及其互作(G×E)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 连续两年进行了2组不同试验: 试验1在河南省5个不同纬度点分别种植强筋、中筋和弱筋6个小麦品种, 其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相对较大; 试验2采用9个品种(多为中筋类型), 分别种植于我国主产麦区的8个省份, 其环境差异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表明, 2组试验中所有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均达5%或1%的显著水平。试验2中所有品质性状的地点变异均达1%的极显著水平, 而试验1中仅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和延伸性的地点变异显著, 其多数加工品质性状的地点变异不显著。试验1中所以品质性状的地点×基因型互作均不显著; 而试验2中籽粒硬度、灰分、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最大抗延伸阻力存在显著的地点×基因型互作。2组试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1)基因型对多数品质性状的影响是第一位的, 因此生产中品种选择对获得理想的加工品质至关重要。2)地点对多数品质性状影响明显, 但其效应大小与试验的环境差异性有关。3)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明显小于基因型或环境主效应, 且受试验材料(基因型)与环境差异的影响。4)年际间多数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 主要与灌浆期降雨、光照及温度条件有关; 过多降雨、较少日照时数及较低日均温对强筋小麦品质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3.
蓝桉6×6全双列交配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蓝桉 6× 6完全双列交配的子代测定林为试验材料 ,对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冠幅、弯曲度和枝径比 7个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性状主要受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和特殊正反交效应(SRE)的控制 ,母本效应 (FEM)对弯曲度有较小作用 ,而父本效应 (MAL)对所有性状影响甚微。有 3个亲本对改良数量性状或树干品质有显著的作用 ,有 8个组合对提高数量性状遗传增益的贡献极显著或显著。蓝桉的数量性状既有自交衰退 ,也有自交优势。对蓝桉育种的策略和方法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中上游地区早熟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遗传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我国东北北部地区野生大豆分布广泛,但对该地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育种利用相对滞后。本试验选用来自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生育期相近的30份野生大豆资源,在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多性状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产量和株高反应敏感,生育期性状及百粒重反应钝感。对所得抗旱性度量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级别,其中I级(高度抗旱型) 2份(锦05017,C05038)、II级(中度抗旱型) 4份、III级(弱抗旱型) 12份、IV级(水分敏感型) 10份、V级(水分高度敏感型) 2份。抗旱性度量值(D)与营养生长期(V)、分枝数及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期(R)及R/V比值呈负相关,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营养生长期(V)相对较长、生殖生长期(R)相对较短、R/V较小的材料抗旱性较高。综上所述,根据多性状指标计算的抗旱性度量值(D)是评价野生大豆资源抗旱性的可靠指标。营养生长期、R/V、分枝数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可作为野生大豆抗旱性评价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5.
宁乡猪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Ⅱ.肥育与胴体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育与胴体性状的遗传规律,国外报道较多,国内近几年对福州黑猪、枫泾猪等也有报道。作者根据近几年资料,对宁乡猪肥育与胴体性状的遗传规律作出初步估测。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材料 参数估测数据取自宁乡猪群体继代选育1977—1982年肥育试验资料,其间肥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6.
基于表型性状的叶用莴苣资源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3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主要包括叶片性状、植株性状、抽薹开花时间等。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8.98%,其中叶缘变异系数最大(49.85%),开花期的最小(7.05%)。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8,抽薹期(1.41)、叶形(1.56)、株高(1.39)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叶裂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0.3)。通过SAS对这些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153份材料分为4组群,结果表明第l I和IV组群包含资源60和65份,其余组群包含材料较少。总体来讲叶用莴苣资源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解开了孟德尔豌豆种子皱缩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做试验材料,分析了其中的七对相对性状,最终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这七对相对性状中,孟德尔最先研究的是成熟豌豆种子的性状,即圆形(RR,Rr)和皱缩(rr)。自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学家试图弄清楚豌豆种子圆、皱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4个高粱不育系13163A、1358A、128A和407A,以及6个恢复系9.1R、213R、272R、381R、矮182R和早21R为试验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对其F1的穗部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穗部主要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遗传的性状有:穗长、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穗粒数;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分别为:二级枝梗数一级枝梗数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在不同穗部性状间存在较大差异。不育系407A和恢复系早21R、9.1R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利用它们可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恢复系272R组配的杂交种具有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小的特点,能满足市场上对小粒高粱的需求。深入分析高粱杂交亲本穗部主要性状表现,有利于对亲本材料的进一步了解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谷子主要育成品种在新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74份谷子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参试资源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在新疆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种质资源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将274份谷子种质资源聚类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105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但其他性状表现一般;第Ⅱ类群(19份材料)出苗-抽穗日数最小,全生育期最短,早熟性明显,穗下节间长度相对其他类群较长;第Ⅲ类群(10份材料)生育期较短,主穗长相对较长,其余性状表现均处于较低水平;第Ⅳ类群(58份材料)主穗长、单穗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生育期相对较短;第Ⅴ类群(26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除主穗长度最小外其余性状均表现突出;第Ⅵ类群(56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生物产量处于中等水平。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因子(单株秆重、株高、主穗直径)累计贡献率达70.41%,各主成分因子性状载荷值反映了育种中各性状的选择方向及潜力。综合评价谷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新疆谷子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江淮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生育期、产量、机械化栽培方面共17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试验材料为本地区有代表性的78个地方品种,四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性状的遗传型变异系数(GCV)、遗传力(h~2)以及预期遗传进度(GS)表明本区大豆地方品种自然群体生育前期、后期、全生育期,产量、分枝数、主茎节数、每节荚数、百粒重、瘪粒率、一株荚数、一株粒数、一株粒重、株高、结荚高度、倒伏性等15种数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和良好的预期选择效果。证明除每荚粒数、茎粗两性状外,本区大豆地方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多基因资源十分丰富,是大豆育种宝贵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利用56份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短绒突变体材料作为母本与同一父本材料石系亚1号分别进行杂交,获得56个F1群体,并进行光籽性状显隐性遗传分析,然后选择其中15个F1进行自交,获得相应F2群体进一步分析光籽性状的分离规律。本研究结果表明:(1)光籽性状的遗传机制非常复杂,37.5%的光籽材料呈显性遗传,62.5%的光籽材料为隐性遗传;GA0149和横峰铁籽材料光籽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常紫1号光籽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大部分材料的光籽性状均由2对基因控制,并且存在基因互作和显性上位作用,其中8个材料控制光籽性状的基因具有显性抑制作用,4个材料控制光籽性状的基因具有互补效应;(2)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籽性状与叶茸毛呈显著负相关,部分组合光籽与衣分呈负相关性,在一些杂交组合中光籽性状与叶面积呈正相关,与棉酚数呈负相关;(3)对亚洲棉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亚洲棉不同群体间花的颜色、叶片形状、花基斑的有无和茎的颜色性状上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燕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而且对燕麦生产和育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研究对260份燕麦种质资源的20个形态学性状多样性、变异及聚类进行分析,评价其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明确燕麦种质资源的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燕麦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结果】260份燕麦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色最大(1.53),芒色最小(0.76);12个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千粒重最大(2.03),有效分蘖数最小(1.2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蘖数(89.02%),最小的是株高(11.19%)。根据燕麦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将供试的26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6类,其中种质群Ⅰ包括42份材料,可作为种用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种质群Ⅱ包括31份材料,可作为选育高产饲草品种的亲本材料;种质群Ⅳ包括41份材料,可作为选育大粒专用型品种的育种材料;种质群Ⅴ包括46份材料,可作为燕麦矮化的亲本材料;而种质群Ⅲ包括46份材料,种质群Ⅵ包括54份材料,这两类种质群材料的综合性状表现不突...  相似文献   

13.
国外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2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评价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除美国等5个不同地区的14份材料未正常开花结荚外,其余338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具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质量性状中叶形和幼茎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0.69),数量性状中荚长(2.08)和百粒重(2.07)的最高。UPGMA聚类将338份参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各类群有其独特的性状特征,其中第5类群早熟、矮秆、大粒,可为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想亲本。亚蔬(ARC-AVRDC)(泰国)、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美国和俄罗斯等7个不同地理区域材料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变异,其中俄罗斯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韩国最低;印度尼西亚的生育期较短,主茎节数、单荚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最高,属于早熟、大粒、高产的种质,可以为我国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UPGMA聚类可将这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材料划分为3类,其中印尼和韩国的材料各被划分为一类,其他5个国家聚为第Ⅲ类,群体间的性状表现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早釉品种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志  姜文正  汪新民 《遗传》1980,2(1):13-16
木世纪巾叶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结合生物统计学和遗传学的方法,对主要作物的数量性状遗传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1].本文选取当前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生产的早杣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变量分析法,不但分析研究了其主要性状的平均值,遗传力及性状间的表现型,遗传型的相关稀疏,而且研究了选择单一性状时产量的遗传进度(即遗传获得量)和有关选择指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了143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部分代表性材料的染色体构成,旨在为小麦育种中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种质提供有用信息。结果表明,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其在穗长、小穗数和分蘖数性状上明显优于主栽品种,分别有142(99.3%)、125(87.4%)和62(43.4%)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材料的穗长、分蘖数和小穗数大于主栽品种的平均值。供试材料在Glu-1的3个基因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变异,形成15种亚基组合类型,以(2*,7+8,5+10)为主,占所有材料的25.7%;Glu-A1(1和2*)、Glu-B1(7+8)和Glu-D1(5+10)位点的优质亚基比例分别达到了68.4%、68.4%和52.0%,有102(71.3%)个材料在Glu-1的2或3个位点同时具有优质亚基;有17个材料的优质亚基组合为(2*,7+8,5+10)或(1,7+8,5+10),且在穗长、小穗数和分蘖数性状上均优于主栽品种。进一步对30个代表性材料GISH分析发现,8个为八倍体小偃麦,其他为非整倍体。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改良普通小麦的有益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6.
结球甘蓝植株相关主要农艺性状 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主要农艺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结球甘蓝高代纯合自交系01-88和02-12杂交获得F1,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含有189个基因型的DH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结球甘蓝外叶数、开展度、株高、外叶颜色、外叶长和外叶宽6个与植株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DH分离群体中6个主要农艺性状呈连续的、单峰、偏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除外叶宽和外叶颜色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外,其余4个农艺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大小顺序为株高(59.16%)>外叶长(56.56%)>外叶数(55.67%)>开展度(19.56%)。株高、外叶长和外叶数性状具有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早代选择效果较好。这6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外叶数与开展度、外叶长与外叶宽等成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叶数与外叶宽成对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育种实践中可利用其相关性实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橡胶草及其同域近缘种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霜  陆璐  陆婷  康健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6):1205-1215
对蒲公英属橡胶草及其同域10个近缘种共13份材料的59个表型性状(数量性状24个,质量性状35个)进行了观测,通过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形态性状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以明确各表型性状对种质分类的重要性及其贡献,为橡胶草品种选育及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13份蒲公英属种质资源在数量性状上变异系数在7.50%~55.00%之间,平均为28.25%,多样性指数在1.157~2.032之间,平均为1.663,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2)质量性状方面,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20.40%~67.44%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271~1.672之间,平均为1.136,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3)5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767%,花部形态变异是蒲公英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4)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同一地区的大部分种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亲缘关系较近;但来源于3个居群的橡胶草却被划分在2个类群中,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蒲公英属植物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表型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野生川榛坚果主要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大别山地区96份川榛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采用概率分级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川榛坚果16项数量性状和9项质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川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幅度在5.49%~111.18%,其中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壳仁间隙(111.18%)、果仁质量(32.61%)、坚果质量(32.22%)、出仁率(26.60%)及壳腰厚度(25.46%)性状变异较大。经K-S检验表明,供试性状除了果仁形状指数(P=0.007)和壳仁间隙(P=0.003)2项指标外,其他14项性状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坚果大小因素、坚果出仁率因素及坚果饱满度因素,初步构建川榛坚果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上述研究为川榛坚果性状的评价、描述和质量等级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鸡A-FABP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脂肪性状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北京油鸡为试验材料,对A-FAB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和基因型与性状的关联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腹脂率、皮脂厚、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 >0.05)。由此推测,A-FABP可能为影响鸡脂肪代谢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20.
山羊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采用15个形态性状对43份山羊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多样性指数为1.863,其中俄罗斯南部地区可能是山羊豆形态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3份材料聚为5类,其中第1类15份资源的株高和主茎分枝数明显高于其他类,且叶量丰富,营养性状表现良好;结实性状中荚果长和百粒重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从中筛选合适的材料作为引种驯化和育种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