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志远  李枢强 《生物多样性》2021,29(8):1058-496
本文总结了2020年发表的中国蜘蛛新分类单元和中国分类学者发表的国外蜘蛛新分类单元。基于国内标本, 2020年共发表中国蜘蛛223个新分类单元, 其中中国学者在12种期刊的56篇文章中命名了1新亚科、12新属和201新种, 国外学者命名了9新种, 合计210新种。云南是发现新种数量最多的省份, 占全国发现新种总数的38.1%。基于缅甸等12个国家标本, 2020年中国分类学者发表了外国蜘蛛95个新分类单元, 包括2新科、7新属和86新种。本文还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分类学者对全球蜘蛛分类的贡献, 2016‒2020年有1位中国学者发表771个新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2.
《蛛形学报》2010,19(1):19-19
2010年2月26日,动物分类学权威刊物Zootaxa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实验室报道的21种蜘蛛新种。在越南北部3个国家公园中,通过1年多的持续调查,共发现23种隙蛛亚科蜘蛛,其中21种被证实是科学上新发现的新物种。据悉,其它2个已知种也是中国学者近年才报道的。  相似文献   

3.
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者, 也是多样性最高的陆生节肢动物类群之一。定期对蜘蛛目新分类单元进行汇总整理,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蜘蛛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动态。本文总结了2021年全球发表的蜘蛛新分类单元。2021年全世界304位学者在64种刊物的254篇文章中发表了81个国家的975个蜘蛛新分类单元(含琥珀), 包括47新属928新种, 隶属81科。中国是发现新种最多的国家, 占世界新种总数的28.7%; 中国学者李枢强命名的新分类单元最多, 占世界新分类单元总数的21.8%。数码图像已成为蜘蛛分类研究中最重要的类型图, 使用数码图的论文占总数的95.2%; 基于两性标本发表的新种多于单性的新种, 占比达到60.3%。2021年中国学者发表了中国、缅甸等15个国家的330个新分类单元, 包括13新属317新种, 隶属39科; 中国学者2021年发表的新分类单元对世界的贡献率达到了33.8%, 高于2016-2020年的平均贡献率(28.1%)。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蜘蛛的精子形态和精子发生来探讨蜘蛛目的的系统发生,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本文介绍国外近二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希望有助于在我国加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深化对蜘蛛目的系统进化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亚蜘蛛学会理事长、大阪市追手门学院大学生物研究室八木沼健夫教授应武汉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求恩医科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的联合邀请于1984年5月16日至6月5日来我国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八木沼先生分别做了题为“日本蜘蛛学的现状和日本的蜘蛛”的报告,内容分5方面:1.日本蜘蛛学的沿革,2.日本蜘蛛学研究者实态,3.日本的蜘蛛研究团体,4.日本蜘蛛学的现状以及5.主要日本蜘蛛的生态。并与中国蜘蛛学者就共同关心的中日两国蜘蛛分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通过这次交流,加强了两国蜘蛛学者的协作,并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啮齿动物巢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巢区 (homerange)这一术语为生物学家们所使用是从 190 9年Selton开始的 ,直到 194 0年才由Burt定义为 :巢区是动物在其巢附近进行取食、生殖、育幼等日常活动的区域[54 ] 。此后 ,这一概念几乎没有争议 ,只是有些学者在与领域概念的使用上未加严格区分 ,而多数学者强调领域只是巢区中不允许同种其它个体侵入而受到严格保护的核心部分[2 ] 。近年Bond等[19] 提出最适巢区概念 ,为深入分析鼠类繁殖策略、进化及其巢区生态学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已成为巢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绝大多数啮齿动物营穴居生活 ,巢区研究对…  相似文献   

7.
《蛛形学报》2010,19(1):36-36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实验室利用GC-MS的定性定量分析和行为学测定相结合的途径,从北京幽灵蛛(Pholcus beijingensis)织结的蛛网上分离鉴定出了该种蜘蛛的雌性信息素-(E,E)-法尼醇乙酸酯和十六碳乙酸酯混合物(浓度比为2:1),它们对雄性蜘蛛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这是中国学者首次从蜘蛛类群中鉴定出信息素成分,也是国际上首先发现蜘蛛的多组分信息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蜘蛛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1年1月更新的世界蜘蛛名录第11.5版,本文对中国蜘蛛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目前中国共记述蜘蛛67科670属3667种,种数占世界蜘蛛的8.72%,仍有许多物种尚待发现;(2)目前中国特有蜘蛛物种共计2376种,占中国蜘蛛种数的64.79%、世界蜘蛛种数(42055种)的5.65%,表明中国蜘蛛特有物种极为丰富,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及气候的历史演变和蜘蛛的系统演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3)已知蜘蛛物种数最多的省份为云南(728种,占19.85%)、湖南(612种,占16.69%)、四川(454种,占12.38%)等,一定程度上表明上述各省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这一结果也与各地蜘蛛多样性研究不均衡有关。蜘蛛各科名录及统计数据可参见“中国蜘蛛特有物种网”。  相似文献   

9.
在西班牙东北部,古生物学家采集到一些蜘蛛化石,表明早在1亿3千8百万年前蜘蛛便能织网捕食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塞尔登及其同事们发现了分属两个独立超科Araneoidea和Dinopoidea的四种蜘蛛化石,每一种都保存有用来织网的特化附肢。古生物学家们也曾发现过距今3亿年前的蜘蛛化石,该化石带有用来纺丝的“纺器”,只是在这之前还从未发现过蜘蛛织网的直接证据。这些蜘蛛化石采自一套50米厚的石灰岩层中。位于西班牙莱里达地区蒙塞奇山的这套岩层,属1.38亿年前的白垩纪,形成于陆块北缘的一个泻湖或湖泊  相似文献   

10.
“白昼鸟”     
《生命世界》2008,(9):110-110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雌蜘蛛喜欢和长得像它的“初恋情人”的雄蜘蛛交配。初恋对于蜘蛛来说也是刻骨铭心的:它们在青春期爱恋上一只蜘蛛,到成年以后,它们更愿意与它们记忆中“梦中情人”交配。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68-371
作为农林生态系统中首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的蜘蛛,只有单眼和听毛,并没有复眼和听器。因而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蜘蛛要高效、成功寻觅其理想的猎物,仅仅凭视觉、触觉、听觉均无法实现和完成这一功能。因此,蜘蛛的嗅觉即化学通信于蜘蛛种间和种内的信息联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已有大量的研究用行为学的方法证明蜘蛛与猎物之间,蜘蛛与蜘蛛之间能够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进行信息联系,但蜘蛛的嗅觉即化学信息素的释放与接收机制以及信息素的结构成份等方面的研究甚少,有待进一步深人。对蜘蛛与猎物之间,蜘蛛与蜘蛛之间的信息化学联系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蜘蛛学》一书由湖南师范大学颜亨梅、彭贤锦等撰写,是迄今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描述、全方位研究蜘蛛的著作。该书汇集前人及作者数十年研究蜘蛛的资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蜘蛛多样性与人类关系、蜘蛛文化、简史、蜘蛛学内容与范围;蜘蛛的起源与进化;蜘蛛形态学;蜘蛛生物学;蜘蛛生态学;蜘蛛分类学;蜘蛛体表感受器官的微形态特征及功能;蜘蛛优势种成因及其对农药重金属胁迫的适应性;蜘蛛捕食及其控虫效能;蜘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蛛形学报》2009,18(1):27-2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枢强实验室近期以蜘蛛为研究对象,进行PAE(Parsimony Analysis of Endemicity)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蜘蛛的分布格局包括青藏高原、西北、东北、华中和华南共5个区域。这一格局与根据造山带多岛模型划分的地理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中国南部地理省基本上与蜘蛛分布格局的南区东部、南区西部以及南区中部之和相同,但蜘蛛分布边界相对于地理省的边界南移。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研究员?杨小菊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等耗费十余年时间编著的《银杏植物》专著(图1)于2020年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一系列分册中的一册, 这是第一本编著完成并出版的古植物志书。 中国的古植物研究始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早期的论著都是由西方国家的学者发表, 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才有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植物化石, 迄今为止也已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余年里, 中国的古植物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是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蜘蛛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兴  陈连水  李江 《生命科学》2014,(10):1090-1095
蜘蛛活性多肽研究主要集中于蜘蛛毒液中作用于离子通道的神经毒素多肽。但近年来,一些蜘蛛抗菌肽不断被分离纯化,其结构和抗菌活性也被广泛深入研究,这将成为蜘蛛活性多肽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在蜘蛛毒液和血液中,存在不同种类的抗菌肽,其多肽长度、结构、抗菌作用各不相同。而且,有些抗菌肽甚至具有抗肿瘤作用。概述了蜘蛛抗菌肽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蛛形纲蜘蛛目动物越来越受到当今动物学家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内蒙古学者对蜘蛛分类及区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至今不曾有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过全面的总结。本文整理和分析了该地区学者30多年来发表的有关蜘蛛方面的40篇文献,介绍相关研究成果,试图给出一个全面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次到中国学术访问, 得知许多中国学者围绕植物种子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此次《植物生态学报》种子生态学专辑将向读者集中介绍中国学者在种子生态学这一有趣专题的研究进展。该专辑刊登了23篇论文, 包括19篇研究论文和4篇综述论文, 涉及种子传播、种子性状、种子休眠和萌发、土壤种子库以及幼苗生长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我们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简单的评述。由于篇幅的限制, 该专辑所刊登出的论文只是当前中国学者对植物种子多方面研究的一小部分内容。该专辑的刊出将为国内外学者对种子研究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也将向参加中国2013年第四届国际种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介绍中国学者在种子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稻田蜘蛛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稻田蜘蛛研究是稻虫生态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介绍中国近年稻田蜘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阐明蜘蛛的保护利用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稻田蜘蛛生态研究的可行性,探讨蜘蛛群落研究方向,主要任务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不同体重悦目金蛛的蛛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是蜘蛛的捕食工具,其结构反映了蜘蛛的捕食投入和捕食策略。对不同大小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的蛛网捕丝长度、捕丝间距、捕食面面积、支持带总面积、半径丝根数和网捕丝分布不对称性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①在体重小于200mg的个体中,捕丝长度、捕丝间距和捕食面面积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而大于200mg的个体中,这种关系并不显著;②蜘蛛在发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本研究中为22.7mg)才可能出现支持带,并且支持带总面积与体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半径丝根数会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④在小于200mg的蜘蛛中,网上、下部捕丝长度比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大于200mg的个体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这与我们预测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即蛛网的这种结构变化是蜘蛛不同发育阶段捕食投入和捕食策略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胡东升  朱明生 《蛛形学报》2010,19(2):125-128
中国历史悠久,对蜘蛛的记述早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且中国古代书籍中记载的蜘蛛名称很多。初步考证了“蜘蛛”名称的来源以及古代书籍中记载蜘蛛的各种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