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完整牙列及局部缺牙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不同(牙合)位上模拟产生正中(牙合)位下的早接触,测试分析基牙和牙槽骨受力后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生活质量及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列缺失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观察组给予口腔种植修复,随访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生活质量、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龈沟液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8.15%vs87.04%)(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分别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41%vs22.22%)(P0.05)。结论:牙列缺失患者经口腔种植修复方式治疗的效果更好,对于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减少并发症,值得关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片,进行牙合面硬组织及髁状突的测量,包括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髁状突宽度、髁状突高度以及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状突高度显著增加(P0.05),髁状突宽度及关节前、上、后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骨矫形作用,髁状突的适应性改建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板接触点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咀嚼肌肌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收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按照佩戴咬合板接触点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咬合板与下前牙呈点状均匀接触;B组(22例)咬合板与对颌牙功能尖呈点状接触,对比佩戴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双侧颞肌前束(Temporal anterior, TA)和咬肌(Masseter muscle, MM)肌电电位变化。结果:静息状态戴咬合板前两组TA、MM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1个月后两组TA、MM指标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B组患者TA显著高于A组,MM显著低于A组(P0.05);咬紧状态下戴板一个月后两组患者TA、MM值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对比A组TA、MM值略高于B组,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板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均明显下降,A组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下前牙和舌侧平板呈点状均匀接触的咬合板治疗TMD可更好改善咬肌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残根残冠应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的临床效果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行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的79例(86颗)老年残根残冠患者,对其进行3年随访,观察总体及不同牙位修复成功率和修复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修复后进行3年随访,86颗残根残冠修复总成功率为95.3%,不同牙位修复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4%以上,86颗牙失败4颗(其中2颗并发牙周炎、2颗牙纤维桩脱落,均未出现牙桩折断);修复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修复前(P0.05)。结论:纤维桩树脂核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残冠残根修复材料,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种植牙技术在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义齿修复,实验组应用种植牙技术进行修复,对比两组患者咀嚼率、稳固率、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咀嚼率、成功率、稳固率(91.18%、94.74%、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71.05%、84.21%、73.68%),且主诉美观效果、固位功能、舒适性(84.21%、94.74%、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63.16%、65.78%、71.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牙列游离端缺失修复中,种植牙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修复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氧化锆全瓷修复与金属烤瓷修复在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患者80例(共97颗上颌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48颗患牙)采用金属烤瓷修复,观察组40例(49颗患牙)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效果和牙周修复效果,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松动度(movable degree,MD)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76%vs.70.83%,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缘密合度、牙体折损、牙体颜色和牙龈健康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I、MD和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用于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金属烤瓷修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悬锁卡环的设计制作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锁卡环(Swing lock clasp)是可摘局部义齿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固位体。它是以单纯性的锁与其关入的扣作为主体,还有唇杆或颊杆,卡环臂、舌板、铰链五个部分组成。这种固位体能利用口腔内所有的余留牙作为基牙,分散(牙合)力、保护天然牙。由于构造精细,可发挥夹板式的良好固位力,因而适用于二侧后牙缺失,一侧或二侧末端游离者。外伤缺牙、肿瘤手术后缺牙(包括一侧颌骨缺损者)。尤其适用于牙周病手术后对余留牙的保护(牙周病夹板)或牙周病手术后假牙龈的修复。可增加美观和发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固定全冠桥牙体预备不同锥度和高度对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影响,利用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进行修复的三单位全冠固定桥作为研究基础,在高度一定,锥度分别为0°、2°、6°、12°、25°时,锥度一定,(牙合)龈高度分别为4mm、5mm、6mm时,分别垂直和颊舌水平加载150N,分析不同条件下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研究结果表明:颊舌向水平加载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明显大于垂直向加载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随着锥度的增大和(牙合)龈高度的降低,支持组织的应力减小;水平加载条件下支持组织的应力随锥度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颞颌关节受力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对下颌骨和颞颌关节在闭合口咬合时的应力分布进行测试分析。在咬合时,正常情况下关节盘后部的应力最为集中。在磨牙缺失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应力要比正常情况下的应力值大。临床上因咬合情况发生变化(如后牙缺失等)而引起的关节病变(疼痛,关节盘穿孔等)亦可用本文结果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张素清 《蛇志》1996,8(3):35-35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大面积缺损的体会张素清广西柳州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545002近年来我科广泛开展光固化树脂修复切角缺损,变色牙,牙间隙增宽、龋齿、后牙大面积龋,桩冠和单个前牙缺失。笔者共治疗300多例500多颗牙。一年后随访126例328颗牙,总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下菌群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牙种植并完成修复体的牙列缺损患者98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螺丝固位修复组和粘接固位修复组,各49例。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牙周健康指标[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量(MBL)、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以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结果修复后3个月和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者MBL、PD、mPLI、mSBI水平及咬合力、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龈下产黑色素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丝固位修复组患者龈下厌氧菌、具核梭杆菌数量大于粘接固位修复组患者(均P0.05)。结论螺丝固位修复、粘接固位修复均是牙列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螺丝固位修复可能导致术后龈下厌氧菌繁殖增加,需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与对比氧化锆全瓷修复与金属烤瓷修复对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到2019年3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1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使用氧化锆全瓷修复,对照组给予金属烤瓷修复治疗,记录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颜色与形态评价合格率分别为98.2 %、100.0 %和94.6 %,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 %、89.3 %和76.8 % (P<0.05)。两组修复后6个月的探诊深度(Pocket depths,PD)与牙龈指数(Gingi valindex,GI)值都高于修复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后6个月的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8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的牙龈炎、修复体断裂、继发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 % (P<0.05)。结论:相对于金属烤瓷,氧化锆全瓷修复牙体缺损能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提高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 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0071×ANB角度 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外科正(牙合)术是一门新的发展技术.我科针对颌面外科正(牙合)术的治疗原则,培养专科护士,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医生.在颌面外科正(牙合)术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老年残根残冠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行老年残根残冠修复的患者80例,共92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患牙47颗,采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对照组患牙45颗,采用金属铸造桩核修复。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和龈沟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两组的IL-8、IL-6及TNF-α水平。对比两组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患牙总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牙位的治疗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修复前两组的IL-8、IL-6及TNF-α的水平差异不明显;研究组修复后1周、1个月及1年的IL-8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后1年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修复后1周和修复后1月的TNF-α水平相差不大(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IL-8、IL-6及TNF-α的水平均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纤维桩树脂核修复老年残根残冠具有更好的疗效,对降低牙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矫治恒前牙反(牙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用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矫治,观察解除反(牙合)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疗程明显短于活动矫治组。结论:对于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可以用固定矫治器联合下颌(牙合)垫、颏兜矫治,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