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颌面外科正牙合术是一门新的发展技术。我科针对颌面外科正牙合术的治疗原则 ,培养专科护士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 ,积极配合医生。在颌面外科正牙合术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0年 1 2月 ,我科共收治颌面外科正牙合术患者 1 4例 ,其中多数是由骨性前突而造成的上下颌前突 ,年龄 2 5~ 3 5岁。通过正畸效果不良。给予颌面外科正牙合术。术前、术后给予护理指导 ,并加以健康教育 ,出院后随访 1年 ,效果良好。2 护理2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过程 ,由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软组织预测技术在正颌外科手术计划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手术仿真平台.方法:随机选择1例下颌骨前突伴颏部后缩畸形的患者,术前行头部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信息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获到颅骨及软组织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在此虚拟模型的基础上,模拟骨组织的切割、旋转和平移等手术操作,并预测相应手术的术后软组织变化.结果:应用该颅颌面三维数字化模型,模拟Le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和水平截骨颏成型术.通过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缩获得理想咬合关系,应用前移与后退的不同数据模拟手术过程,预测术后颌面软组织的改变效果,设计最佳手术方案.结论:计算机辅助软组织预测技术能够快速整合多种医学影像数据信息,直观模拟手术设计与术后效果,为正颌外科矫治牙颌面畸形制定个体化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技术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矫治单侧后牙正锁(牙合)中微型钛钉种植支抗(MIA)作用。方法:选择应用钛钉MIA作为绝对支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41例,选择11例单侧后牙正锁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IA压低伸长的上颌后牙,牵引舌侧倾斜的下颌后牙以矫正单侧后牙正锁胎。MIA植入部位为上颌后牙颊侧和腭侧根尖区,以及下颌后牙颊侧根尖牙槽间隔。观察植入术后钛钉周围组织的反应。结果:采用多部位植入钛钉TMIA、上下颌同时牵引的方法可有效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钛钉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其周围仅有轻微炎症。结论:作为骨性绝对支抗,MIA能有效压低上颌后牙,扶正舌倾的下颌后牙,矫正单侧后牙正锁(牙合)。  相似文献   

4.
第二恒磨牙正锁[牙合]畸形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引发下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相关因素,为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800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9例,女451例,平均年龄21.7±3.31岁,其中45例发生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测量上颌后段牙弓间隙,下颌后段牙弓间隙,ANB角,上颌第一磨牙区和上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和下颌第一磨牙区和下颌第二磨牙区的牙槽弓宽度,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发生率为5.6%,其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回归方程:第二磨牙正锁(牙合)=22.9748 2.0257×上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5372×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 1.0071×ANB角度 0.3785×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0.4897×下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结论第二磨牙正(牙合)与上颌后段牙弓拥挤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下颌后段牙弓拥挤度、ANB角度和上颌第二磨牙处牙槽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下颌第二磨牙处的牙槽弓宽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矫治恒前牙反(牙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用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矫治,观察解除反(牙合)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疗程明显短于活动矫治组。结论:对于恒前牙反(牙合)患者,可以用固定矫治器联合下颌(牙合)垫、颏兜矫治,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正常颌位总义齿前牙排列的(牙合)关系,长期来传统观点的常规排列均为正中(牙合)时其上下前牙应呈1mm浅覆(牙合)的(牙合)接触关系,而且要求上下中切牙的唇舌向位排成垂直或稍微唇向位,因此临床长期来总义齿前牙排成覆盖极小的1mm浅覆(牙合)的上下前牙呈紧密的面接触关系。1980年Heinlein还提出应建立前牙的正中(牙合)接触起前导(Anterior Guidance)作用,可保护后牙免受偏斜接触。但近年来有提出不同观点,1980年前Zarb等提出正中(牙合)时相对的上下前牙间不应有任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完整牙列及局部缺牙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不同(牙合)位上模拟产生正中(牙合)位下的早接触,测试分析基牙和牙槽骨受力后的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评估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颅颌面创伤整形外科病区就诊的先天性牙颌面畸形患者102例,利用DXC-6型软件进行筛选,将其中64例纳入病例组;同时选取第四军医大学经过征兵心理测试且成绩合格的本科学员、八年制学员及硕/博士研究生83例,利用DXC-6型软件进行筛选,将其中57例纳入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进行人格特征评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病例组MAS量表、S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其余各因素评分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学历、年龄及性别的牙颌面畸形患者MAS量表和Si量表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颌面畸形患者存在对周围人反应过于敏感,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可能与其异常面容有关,而与患者的学历、年龄及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9.
宝鸡、华县新石器时代人骨的错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宝鸡、华县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人骨中牙列较完整的颌骨标本进行观察及测量,以了解我国新石器时代人类中错(牙合)畸形的发病情况。发现在该时期的人类中已可见到多种今天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统计了错(牙合)的发病率,并对一例颜面不对称畸形标本的病理机制和病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校正错牙合后,修复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致前牙散在间隙或伴有反[牙合]夸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6例成年人个别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经过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较为满意的疗效,外貌也得到了改善。结论:通过正畸、修复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便利体获得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AO/ASIF接骨板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骨内固定手段,已为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广泛采用。本文介绍该系统的优缺点,种类及其在颌面创伤、肿瘤整复和正颌外科方面的应用状况,并针对目前国内应用这一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改进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牙合面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能力,从而评估该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20例替牙期及恒牙列早期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及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片,进行牙合面硬组织及髁状突的测量,包括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髁状突宽度、髁状突高度以及关节间隙的测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下颌骨长(Co-Gn)、下颌升支长(Co-Go)、下颌体长(Go-Gn)均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髁状突高度显著增加(P0.05),髁状突宽度及关节前、上、后间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具有明显的骨矫形作用,髁状突的适应性改建是其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乳牙列的大小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及(牙合)关系的建立,为预防及矫治牙(牙合)畸形,研究分析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测量乳牙列的文献报导,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这对于牙列长度、周长及对称性的测量有一定困难,作者以简易牙列测量器在石膏模型上测定牙列的宽度、长度、周长及对称性。操作快速而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青叶胆植物中的红白金花内酯和青叶胆内酯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 T.N.Ho et W.L.Shih)中分到的两个微量内酯成分Ⅰ和Ⅱ。经UV.~1H NMR.~(13)C NMR.MS.证明Ⅰ是红白金花内酯(erythrocentaurin),Ⅱ是一新化合物,命名为青叶胆内酯(swermirin)。探讨了青叶胆内酯和獐牙菜甙(sweroside)以及红白金花内酯之间的关系。认为青叶胆内酯是獐牙菜甙,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的酶解分子重排游离甙元。此外还讨论了青叶胆内酯部分结构C_7、C_8、C_(10)碳核及与其相连氢核和甲基偏向高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电阻应变片电测技术,在具有模拟双侧颞肌、嚼肌下颞和颌关节盘,牙列完整、(牙合)关系正常的头颅综合力学模型上,对右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前、缺失后修复前及缺失区用完全固定桥修复后,在正中(牙合)位时,基牙和牙槽骨表面受力后的应力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正常颌位全口义齿前牙有无正中(牙合)接触的两种设计,进行垂直向(牙合)力作用下的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上颌基托纵折好发部位的横向拉应力及上颌前部基托下粘膜的垂直向压应力,前牙区无正中颌接触者明显小于有正中颌接触者。因此,作者认为前牙无正中(牙合)接触者可防止上颌基托纵折及减少前牙区牙槽骨过度吸收,为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正确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CBCT观察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22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应用CBCT评估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矫治后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舌咽、喉咽及口咽体积显著增大(P0.05);软腭尖、会厌顶平面上气道的截面积及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软腭尖平面矢状径、横径与会厌顶平面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硬腭平面的截面积、横径与矢状径及会厌平面的矢状径无显著变化(P0.05)。软腭尖平面上气道的矢横径比显著增大,会厌顶平面的矢横径比显著减小(P0.05)。结论:快速扩弓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患者后上气道变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按囊肿大小分成两组,直径大于3.5cm且颌面部畸形明显的37例为甲组,全部采用开窗减压术;直径小于3.5cm的65例为乙组,其中27例(乙组A)采用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术,38例(乙组B)采用一次性手术切除.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及颌骨变化情况,记录曲面断层片上囊腔影像面积变化,术后6月视情况采取Ⅱ期手术治疗.结果:甲组开窗减压术后囊肿逐步缩小,骨质再生情况良好,颌面部外形改善,未出现神经及周围重要结构损伤症状,6月后囊肿面积平均缩小75.03%,与术前囊腔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有效率100%,Ⅱ期手术完成治疗;乙组A开窗减压或开髓引流组6月后有效率70.37%,大多采用二次手术治疗;乙组B一次手术切除治疗组囊腔愈合良好,6月后颌骨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率100%,与乙组A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病例观察3至6年未见复发.结论:开窗减压术对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小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最好选择一次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全冠修复联合牙合贴面修复治疗牙体缺损疗效及对抗折强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应用全冠修复联合牙合贴面修复治疗,对照组只应用全冠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美观、固定及咀嚼功能、折裂载荷值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5 % vs.80.0 %,P<0.05);研究组的美观、固定及咀嚼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折裂载荷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 % vs. 22.5 %,P<0.05)。结论:利用全冠修复联合牙合贴面修复治疗牙体缺损效果优于单纯全冠修复,抗折强度较高,美观、固定及咀嚼功能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