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内酪氨酸蛋白激酶Fyn、p-ERK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变化,探讨Fyn-ERK通路在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新生3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HI)组。缺氧缺血后4周,应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Fyn、p-ERK及MBP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定量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氧缺血大鼠出现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脑内Fyn、p-ERK和MBP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新生期缺氧缺血损伤4周后,可能通过Fyn与p-ERK水平的下调而使MBP减少,进而使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引起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内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电凝结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右颈总动脉制备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用称重法测定脑水肿程度;hematoxylin-eosin(HE)和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组织的梗死范围;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Bcl-2和Bax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HIBD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出现明显的梗死灶,且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褪黑素可使之减轻。HE和FJB染色显示,褪黑素可减轻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引起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降低FJB阳性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IBD大鼠右侧海马caspase-3、Bcl-2和Bax水平升高,Bcl-2/Bax降低;褪黑素干预后caspase-3和Bax水平达降低,Bcl-2水平升高,Bcl-2/Bax升高。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后海马内Bcl-2/Bax的下调和caspase-3的活化,抑制细胞凋亡,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甘麦大枣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单胺递质的影响,并从突触结构及结构蛋白MAP-2与GAP-43表达改变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8 mg/kg)、甘麦大枣汤高、低剂量组(9.72、4.86 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并于造模同时给药组灌胃给药,连续21 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测试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海马单胺递质5-HT、NE含量,Golgi染色观察神经元突触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突触结构蛋白MAP-2和GAP-43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大鼠糖水偏好度及自主活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海马5-HT、NE含量显著下降(P<0.01),树突棘缺失明显,同时MAP-2和GAP-4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甘麦大枣汤干预后,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缓解(P<0.01),5-HT、NE含量显著升高(P<0.05),树突棘密度、长度及分枝增加,MAP-2和GAP-43表达显著回升(P<0.01)。结论: 甘麦大枣汤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升高海马单胺递质含量,其作用可能与上调突触结构蛋白、缓解神经元突触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生大鼠缺血缺氧后脑内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生后14天Wistar大鼠缺血缺氧(HI)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I复苏(HI/R0后前脑一氧化氮合酶动态表达。结果显示;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的Ⅲ-Ⅳ层。尾状核,隔核及嗅结节,HI/R早期其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复苏48小时及5天后,可分别在右侧大脑顶皮层或右侧大脑顶皮层和尾状核区出现梗塞灶,该区n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在HI/R后12小时始现于损伤侧的侧脑室;随时间的推移在损伤侧缰核,皮层,尾状核以及丘脑背外侧核,丘脑腹侧核可见iNOS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并染色加深,用识别单核巨噬细胞的克隆ED1单克隆抗体检测可见ED1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和在脑区的分布与iNOS阳性细胞相似,本实验提示,在局灶性脑缺血缺氧早期,脑内NO的释放不依赖于nNOS阳性神经元或iNOS阳性细胞,而在局灶性脑缺血缺氧晚期,iNOS阳性细胞产生的NO可能参与了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脑病动物模型,孕酮处理组于建立模型前腹腔注射孕酮溶液,24 h后动物被全部处死,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和iNOS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iNOS的阳性细胞数,RT-PCR检测iNOS mRNA的表达。结果:缺氧缺血组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NO水平、iNOS活性、iNOS的阳性细胞数、iN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孕酮处理组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可以保护新生鼠缺氧缺血后引起的皮层和海马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iNOS的活性,抑制iNOS的表达,降低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7日龄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设立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组、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大、中、小剂量组、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采用硫堇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组织学分级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并计数各时间点Bcl-2、Bax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及测定积分光密度值。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无锥体细胞缺失,未见明显免疫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组、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于3 d时达到高峰(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组织学分级显著增高,积分光密度值增加。灯盏花治疗组,与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积分光密度值增加;而Bax蛋白表达则减少,积分光密度值降低;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减轻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后氯离子(Cl-)通道ClC2表达及其阻断剂DIDS对脑白质发育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新生3-5dSD大鼠,以改良Levine法建立慢性脑缺血缺氧模型。运用RT-PCR、活性氧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合髓鞘卢卡斯快蓝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对比观察新生缺血缺氧脑损伤前后白质中ClC2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对比观察损伤前后及损伤后应用DIDS阻断ClC2表达对脑白质髓鞘发育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新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白质中ClC2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伴白质组织活性氧浓度显著升高(P0.01);和iNOS、TNF-αmRNA的表达增加(P0.01)。在胼胝体等白质区髓鞘染色较正常明显浅淡,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ClC2阳性双标细胞数目则明显增多(P0.01)。2损伤早期应用DIDS后,ClC2mRNA和蛋白、活性氧浓度、iNOS、TNF-αmRNA的表达以及caspase-3表达等均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白质区髓鞘特异染色逐渐加深。结论新生缺血缺氧脑损伤后白质区Cl-通道表达升高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呈正相关;可导致由脑白质中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增多和髓鞘发育受阻。伤后早期应用DIDS阻断Cl-通道可降低caspase-3介导的凋亡发生,提示早期使用DIDS可部分保护缺血缺氧损伤后的OLs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噬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缺氧/再灌注过程中的表达及自噬在神经元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2 h的氧糖剥夺和不同时段的再灌注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下检测自噬的特异性结构,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自噬特异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的表达。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检测神经元的活性。结果:经氧糖剥夺/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活性比未经氧糖剥夺/再灌注组显著地降低。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测,未经氧糖剥夺/再灌注的神经元自噬的发生率极低,氧糖剥夺后和再灌注的不同时间段,均有自噬的发生。应用自噬抑制剂3-MA阻断自噬后,神经元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结论:缺血缺氧/再灌注能激活海马神经元的自噬,并可能在缺血缺氧/再灌注过程中起对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马CA3区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变化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白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缺血再灌模型,分为缺血2h再灌(I/R)1d、7d、14d、30d、90d组和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3区MAP-2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同时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再灌7d、14d、30d、90d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1d海马CA3区MAP-2呈高表达突起断裂不均匀,再灌7d和14d表达最高,突起出现螺旋样变,再灌30d后MAP-2的表达开始恢复,突起依然断裂,再灌90d后突起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行为学检测发现,大白鼠缺血再灌7d和14d组定位航行试验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试验中跨平台次数减少,再灌30d开始恢复,再灌90d与假手术组无差别.结论:缺血再灌后,海马CA3区神经元处于高度可塑性状态,可能是神经元新的突触连接形成的结构基础之一,可部分代偿缺血敏感区CA1神经元丧失引起的学习记忆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Li DL  Han H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8,24(3):353-355,I0003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 (GLUT3)的表达情况以及孕酮对其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孕酮组.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生大鼠海马部位GLUT1及GLUT3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新生大鼠海马可见少量GLUT1和GLUT3 的表达,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缺氧缺血组GLUT1和GLUT3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孕酮组GLUT的表达不仅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且明显高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孕酮通过上调GLUT1和GLUT3的表达以维持脑组织的能量供给,增强神经元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缺氧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的表达及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后海马神经元中Fos染色阳性胞核的百分率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图像分析的结果显示,缺氧后Fos染色阳性胞核的平均光密度亦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经rhIL-1β孵育的神经元缺氧后Fos染色阳性胞核的百分率和Fos染色阳性胞核的平均光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结果表明,缺氧能诱导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rhIL-1β能抑制缺氧神经元c-fos表达。提示rhIL-1β对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去卵巢后慢性应激模型,探究锁阳乙酸乙酯提取物(ECS)改善慢性应激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保护机制。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突触蛋白中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和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表达量,通过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进一步证明ECS的神经保护作用。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雌鼠锁阳乙酸乙酯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S可增加Syn(P0.05)与PSD-95(P0.05)蛋白表达量。HE染色结果显示ECS可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果表明ECS能够增加去势后慢性应激小鼠突触蛋白中Syn与PSD-95的表达量,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慢性应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突触后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结构域PDZI过表达对缺氧缺糖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培养21d的Sprague—Dawley大鼠海马神经元,加入PDZ2腺病毒颗粒感染24h,收集细胞进行免疫沉淀、免疫印迹实验;缺氧缺糖1.5h后,用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并收集细胞进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1)PDZ2在海马神经元中过表达;(2)过表达的PDZ1使缺氧缺糖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P〈0.05);(3)过表达的PDZ1使PSD-95与GluR6结合减少;(4)PDZ1过表达抑制由缺氧缺糖诱导的火鼠海马神经元MLK3和JNK1/2磷酸化。以上结果提示,PDZ1过表达能拈抗缺氧缺糖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探讨了缺氧缺血诱导对新生大鼠前脑混合细胞髓鞘形成和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前脑混合细胞中,应用免疫组化染色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劳克坚牢蓝(LFB)染色检测髓鞘和轴突的发育情况;Western印迹分析NF155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分析参与细胞骨架调节的ERM-Rho GTP酶家族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缺氧缺血对混合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和成熟起到抑制作用,MBP染色阳性率降低57%,髓鞘和轴突染色阳性率降低74%;NF155蛋白表达降低51%;Rho GTP酶家族成员Rac1、Cdc42分别降低81%和75%。结论:缺氧缺血使细胞突起的形成和骨架重组受到阻碍,继而影响髓鞘的发育和成熟,这一过程与ERM-Rho GTP酶细胞骨架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Feng YH  Yu DQ  Peng Y  Yin SM  Sun YP  Wu XF  Zhang WQ  Zhao 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3):315-318,I0002
目的:观察蝎毒耐热蛋白(SVHRP)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肽Y(NPY)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原代培养10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并用神经元特异性MAP-2抗体进行鉴定,将鉴定成熟的神经元用终浓度为20μg/ml的SVHRP和10μmol/L的KA处理,共孵育24h后,分别用硫堇染色、MTT实验检测不同给药组残存神经元的数目和活力,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技术检测NPY-IR和NPYmRNA的表达。结果:MAP-2-IR结果显示85%以上为阳性成熟神经元;硫堇染色显示,同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未见神经元形态异常,并且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减少(P<0.05);MTT实验显示,模型给药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NPY-IR检测表明,模型组NPY阳性细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模型给药组NPY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RT-PCR实验表明,单独给药组海马神经元内NPYmRNA表达较其他三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SVHRP对KA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毒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SVHRP促进NPY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间断性低氧(CIH)大鼠认知功能的进行性变化及其与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慢性间断性低氧1,3,5周组。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的变化;利用HE染色在光镜下计数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坏死神经元数;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额叶皮层和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表达。结果:CIH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CIH5w组出现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P〈0.05)。CIH各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变性坏死神经元数增多,且随低氧时间延长,上述改变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趋势。CIH各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ChAT阳性表达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CIH3w组和CIH5w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ChAT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间断性低氧大鼠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与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病理性损伤、ChAT表达进行性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调解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和SHR,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h、12 h、1 d、3 d、7 d 5个亚组(n=6)。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海马RANTES表达,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W-I/R大鼠比较,S-I/R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上调(P〈0.05);姜黄素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RANTES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更易导致SHR海马神经元损伤。姜黄素减轻SHR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ANTES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大鼠记忆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致密物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和突触素Ⅰ(synapsin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应用水迷宫实验观察氟西汀对PTS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PSD-95和突触素Ⅰ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前5天的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SPS刺激后大鼠(PTSD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游泳距离和潜伏期比正常组大鼠长,给予氟西汀的PTSD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距离和潜伏期较未用氟西汀处理的PTSD大鼠缩短。Morris水迷宫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PTSD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和在靶象限花费时间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大鼠,而氟西汀可显著增加PTSD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穿台次数和在靶象限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TSD大鼠PSD-95和突触素Ⅰ的水平降低,氟西汀干预可抑制PTSD大鼠PSD-95和突触素Ⅰ水平的降低。结论氟西汀可通过抑制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PSD-95和SynapsinⅠ水平的下调,减轻PTSD大鼠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Zhao HG  Li WB  Sun XC  Li QJ  Ai J  Li DL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23(1):19-23,I0002
目的:探讨神经途径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i 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脑缺血采用四血管闭塞模型,重复短暂夹闭放松大鼠双侧股动脉3次作为LIP。将凝闭椎动脉的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脑缺血组、股神经切断+脑缺血组、LIP+脑缺血组、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于Sham手术和脑缺血后7d处死大鼠,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变化。于Sham手术和脑缺血后6h心脏灌注固定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I区c-Fos表达的变化。结果:硫堇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脑缺血组和股神经切断+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I区均有明显组织损伤。LIP+脑缺血组CAI区无明显细胞缺失,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1)。而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明显损伤,锥体细胞缺失较多,与LIP+脑缺血组组比较,神经元密度显著降低(P〈O.01),提示LIP前切断双侧股神经取消了LI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c—F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海马CAI区未见明显的c-Fos蛋白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I区偶见c—Fm的阳性表达。LIP+脑缺血组c—Fos表达增强,数量增加,与Sham组和脑缺血组比较。c-Fo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均明显升高(P〈0.01)。而股神经切断+LIP+脑缺血组c-Fos表达明显减少,仅见少量弱阳性e-Fos表达。结论:LIP可通过神经途径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而LIP诱导c—Fos表达增加可能是LIP诱导脑缺血耐受神经途径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