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曹雪松  张自立 《动物学报》1992,38(2):214-219
本文对几种化学诱变剂诱发小鼠体内脾脏、骨髓和精原细胞的SCE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分析了几类常见化合物在小鼠脾脏细胞中诱发SCE的活力。结果显示诱变剂在脾脏细胞中诱发SCE比骨髓和精原细胞敏感。几类化合物都能显著地诱发小鼠脾脏SCE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说明利用小鼠脾脏细胞检测环境诱变物是相当灵敏的。  相似文献   

2.
狄少杰  刘凌云 《遗传学报》1992,19(3):212-220
应用IdU-毛玉米油体内SCE技术,以不同剂量的典型诱变剂MMC和CP对70尾黄鳝的脾、肾、血淋巴细胞进行了体内诱发SCE敏感性测试。结果:三种细胞的染色体SCE自发频率均较低,不同剂量MMC和CP诱发黄鳝三种细胞SCE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诱变剂剂量与诱发SCE频率呈线性关系。三种细胞染色体SCE对MMC和CP的敏感性次序为肾>脾>血淋巴细胞。与几种鱼和其它动物比较,黄鳝三种细胞的SCE自发频率均较低,对MMC和CP诱发SCE的敏感性均较高,因此认为黄鳝可作为较理想的体内SCE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非诱变剂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生素、氨基酸和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CE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只是诱变剂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在一定高剂量时也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影响SCE具有特殊的S CE增长曲线,SCE频率达一定值后不再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源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骨髓移植小鼠脾脏辅助性T细胞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以BALB/c和CB6F1小鼠为受体,在γ射线照射后通过尾静脉输入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然后输入供体的NK细胞,检测受体小鼠脾脏中Th1/Th2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与单纯输入骨髓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组小鼠相比,输入异源反应性NK细胞后,BALB/c和CB6F1小鼠脾脏中Th1细胞比例均下降,Th2细胞比例均上升,CB6F1小鼠脾脏中Th2虽有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IFN-γ的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异源反应性NK细胞可能通过降低脾脏中Th1细胞亚群比例和升高Th2细胞亚群比例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Balb/c小鼠增龄过程中线粒体DNA损伤及其修复基因表达与衰老之间的关系,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年轻与老年Balb/c小鼠脑、肝脏和脾脏中线粒体自身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基因(coⅠ)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Ⅲ基因(coⅢ)及8 氧鸟嘌呤糖基化酶基因(ogg1)、DNA聚合酶γ(DNA polymeraseγ)基因、胸腺嘧啶乙二醇DNA糖基化酶基因(nth1)等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在mRNA水平的变化.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中COⅢ和OGG1的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老年小鼠脾脏中coⅠ和coⅢ的mRNA水平比年轻小鼠显著增加(P<0.05),CO Ⅲ的蛋白质水平亦比年轻小鼠显著升高(P<0.05);老年小鼠脾脏OGG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比年轻小鼠显著增加(P<0.05).老年小鼠肝脏和脾脏DNA聚合酶γ和NTH1的mRNA水平比年轻小鼠显著升高(P<0.05).提示线粒体DNA自身编码的基因及碱基切除修复基因的表达失衡可能是Balb/c小鼠衰老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6.
为从细胞水平研究小鼠乳腺表达抗PD-1抗体对转基因鼠脾脏T细胞表面抗原蛋白、细胞因子表达、脾脏CD4+T细胞增殖以及增殖相关通路的影响,将8周龄未经历过怀孕的和18周龄经历过哺乳的表达抗人PD-1抗体的转基因小鼠分成两组,每组以转基因阴性鼠为对照,提取脾脏淋巴细胞,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变化。与转基因阴性小鼠相比,乳腺表达抗PD-1抗体的转基因小鼠的免疫系统中的脾脏T细胞的效应T细胞比例上升,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细胞表达的IFN-γ、IL-17以及IL-2有不同程度的增加。IL-4、IL-10以及TGF-β都没有发生变化。与T细胞刺激相关的一些细胞表面的蛋白分子也没有引起变化。转基因阳性鼠和转基因阴性鼠中T细胞增殖没有显著性差异,转基因阳性鼠中PI3K/Akt/mTOR和Ras/MEK/ERK这两条通路上的磷酸化蛋白只有部分表达上调,整个通路没有完全上调。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作为表达抗PD-1抗体这类免疫系统相关单克隆抗体的宿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自从BUdR/Giemsa技术用于检查SCE以来,已经用SCE分析法测试了许多化学物质的诱变性和致癌性,大多数促使SCE频率升高的化学物质都是诱变性致癌剂。因此,在遗传毒理学中已把SCE分析法作为诱变剂致癌剂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实验室多采用外周血、骨髓和睾丸等为材料来制备SCE,尚未见到利用淋巴器官内的淋巴细胞来制备SCE的报道。小鼠是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作者利用初生小鼠的脾脏细胞体外培养制备SCE,取得了成功。生后3—5天的杂种小白鼠幼鼠,经体表消毒后剖腹取脾脏。除去结缔组织,用Hank's  相似文献   

9.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是白细胞上的重要粘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LFA-1缺失(LFA-1~(-/-))后小鼠血液、骨髓、脾脏中血液细胞分类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本研究采用LFA-1~(-/-)小鼠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其基因型;采用全自动血液检测仪测定血液细胞分类。为进一步了解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FA-1~(-/-)和对照组小鼠血液、骨髓、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LFA-1~(-/-)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在骨髓,血液和脾脏中CD3+T淋巴细胞增多。根据研究结果推测LFA-1可能调控CD3+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CIA) 模型小鼠,探讨去甲肾上腺素 (NE) 及其α1-肾上腺素受体 (AR ) 对CIA小鼠Treg细胞的作用。方法: 雄性DBA/1小鼠 32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n=8) 和CIA模型组 (n=24)。II型胶原 (CII) 乳剂100 μl 尾根部注射DBA/1小鼠制备CIA小鼠模型,在初次免疫后第 41 日,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脾脏中CD4+T与α1-AR的共定位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踝关节和脾脏中α1-AR的蛋白表达。分离纯化CIA小鼠脾脏中CD4+ T细胞,用抗CD3和抗CD28的单克隆抗体刺激CD4+T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分为未加药组和加药组,加药组用NE或α1-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 处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A小鼠CD4+T细胞中Treg的细胞数;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IA小鼠CD4+T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和IL-10的蛋白表达。结果: CD4+ T细胞能够表达α1-AR;与对照组相比,CIA小鼠踝关节和脾脏中α1-AR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未加药的CIA小鼠的CD4+ T细胞相比,NE加入后的CIA小鼠CD4+ T细胞中Treg细胞的功能显著增强(P<0.01);α1-AR激动剂phenylephrine加入后的CIA小鼠CD4+ T细胞中Treg细胞的功能显著增强(P< 0.01)。结论: 激活CIA小鼠CD4+ T细胞上的α1-AR可增强Treg细胞的功能,促进CD4+ T细胞向Treg细胞方向分化,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诱变剂对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仪慧兰  张自立 《遗传》1995,17(3):27-30,38
检测了16种非诱变剂对大麦根端分生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及其中9种成份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的影响。在大麦细胞中,用高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维生素、氨基酸及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SCE频率。维生素、氨基酸和dNT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SCE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只是诱变剂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在一定高剂量时也能提高SCE频率。非诱变剂影响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脾脏边缘区B细胞(marginal zone B cell,MZB)和滤泡状B细胞(folicular B cell,FoB)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频率变化。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模型,腹腔注射STZ 55 mg/kg,连续注射5天,建立1型糖尿病模小鼠模型。选取随机血糖水平≥200 mg/dL(11.1 mmol/L)的小鼠视为造模成功。期间观察并记录小鼠摄食、饮水情况,监测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情况。造模第4周处死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5)、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水平。通过对各组小鼠胰腺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胰岛素含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小鼠脾脏中MZB和FoB细胞的频数和表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STZ糖尿病模型组小鼠摄食量、饮水量明显增加,体重减轻,随机血糖显著升高,同时HbA1c水平明显增加(P0.0001),模型组小鼠血浆GAD65和IAA水平也明显升高。HE、IHC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STZ糖尿病小鼠胰岛萎缩、呈不规则;胰岛素颗粒数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MZB细胞频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FoB细胞频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脾脏中MZB细胞频数升高,FoB细胞频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这些B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失衡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墙克信  张征  尤柯 《遗传》1987,9(4):27-29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系一条染色体中 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同源节段的互换。SCE 可以自发产生,各物种细胞中自发SCE频率 相对比较稳定。但若用诱变剂或致癌剂处理细 胞,则SCE频率可显著提高u1。已经证实,一 些物质的诱变、致癌力与诱发SCE能力之间 存在很高的相关性[=,330目前,国内SCE技术 已用于多种遗传病、肿瘤和病毒性传染病的病 因学研究,以及化学“三致即物质作用机理的研 究[[3,A)。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细胞SCE 频率尚未见报道。为了从细胞及亚细胞水平探 索本症的病因.,作者对20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 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和20例正 常人细胞SCE频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 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两个指标,测定大蒜匀浆滤液(GJ)对环磷酰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J灌胃处理小鼠能降低CP(30mg/kg)诱发的微核率,差异极显著(P<0.01)。用GJ处理小鼠,除了CP高剂量(30mg/kg)外,CP中和低剂量(3mg/kg和0.3mg/kg)所诱发的SCE率均受到抑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蒜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修复染色体损伤和DNA错误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陈少华 《遗传》1992,14(2):16-17
本文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和小鼠骨髓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两个指标,测定大蒜匀妮滤液(GJ)对环磷酸胺(CP)诱变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J灌胃处理小鼠能降低CP(30mg/kg)诱发的微核率,差异极显著(P<0.01)。用GJ处理小鼠,除了CP高剂量(30mg/kg)外,CP中和低剂量(3mg/kg和0.3mg/kg)所诱发的SCE率均受到抑制,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大蒜有较强的抗诱变能力,具修复染色体损伤和DNA错误复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创伤小鼠反抑制T细胞(Tcs)比例、功能的变化及创伤血清、巨噬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对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小鼠脾细胞中VVL~ 细胞百分率于伤后一过性减少,Tcs细胞在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中的反抑制活性均明显受抑;创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在体外对正常Tcs细胞反抑制活性(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创伤后4天小鼠血清在体内对正常小鼠脾脏VVL~ 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表明创伤可致Tcs细胞比例及功能发生改变,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参与介导了Tcs细胞功能的受抑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受曲霉菌抗原冲击后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曲霉菌免疫中的作用以及曲霉菌抗原冲击对DCs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制备DCs,于小鼠尾静脉接种,以3H-TdR掺入法检测DCs刺激小鼠脾脏T细胞分化能力,ELISA方法检测IFN-γ和IL-12的浓度,电镜观察DCs的形态,同时进行DCs的表型测定。结果电镜下可见DCs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伸展出大量树突,与曲霉菌共同培养后胞内含有大量的烟曲霉孢子,部分孢子的膜被破坏;与烟曲霉孢子共培养24h后,DCs细胞表形CD40、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产生IL-12p70约(700.40±93.7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1.96±52.06)pg/ml;烟曲霉抗原冲击DCs回输小鼠的脾脏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体外接受烟曲霉抗原24h产生IFN-γ(1084.33±238.04)pg/ml,明显高于单纯DCs接种小鼠的脾脏T细胞(345.98±32.75)pg/ml(p<0.01)。结论DCs能吞噬并破坏加热灭活的烟曲霉孢子,并趋于成熟,抗原呈递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8.
小鼠脾细胞凋亡释放RNA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放射线照射诱导的凋亡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 ,可以提取到大量RNA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凋亡细胞内的RNA量与正常细胞比较有所下降 .甲基绿 派若宁Y染色小鼠脾脏 ,脾细胞间质呈派若宁Y染色阳性 ,提示小鼠脾细胞也可能释放RNA .将小鼠脾脏研磨后 ,发现脾脏上清中也存在大量的RNA .采用小鼠脾脏上清RNA与脾脏细胞悬液总RNA的比值作为指标来衡量细胞凋亡释放的RNA量 ,并比较了BALB c及BXSB小鼠的差异 ,发现该比值在 3周 (72 % )、3月(5 8 4 % )、6月 (4 5 % )龄BALB c小鼠中呈下降趋势 ,而BXSB小鼠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75 %~83% ) ,该比值在 3月龄、6月龄显著高于BALB c小鼠 (P <0 0 5 ) .同时 ,采用单相酶扩散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上清中RNA酶的活性 .6月龄BXSB小鼠的RNA酶活性显著低于同龄BALB c小鼠 (P<0 0 5 ) ,而 3周及 3月龄小鼠在这两种品系中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mmc诱导绒毛细胞和淋巴细胞SCE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帆  高锦声 《遗传》1989,11(3):29-31
用不同剂量的mmc分别诱导孕早期孕妇绒毛细炮和淋巴细胞SCE,发现除16ng对比组外,二 类细胞相同处理组间的mmc诱发的SCE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mmc剂量与二类细胞SCE频 率所形成的二条回归直线的斜率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毒性剂量范围内,二类细胞SCE 对mmc的反应敏感性可能是相似的。对油胞PRI的分析结果提示,细胞PRI的改变会对其SCE 频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被认为能够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个常规化疗药物,现在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其小剂量应用时可以删除Treg。了解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4T1Balb/c乳腺癌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皮下接种4T1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Balb/c荷瘤小鼠模型;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2+NS组、PBS+CTX组、IL-2+CTX组及PBS+NS组,在种瘤第10天开始对荷瘤小鼠分别经腹腔按方案给药。在种瘤后第16天人道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浓度,电子称称量肿瘤重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应用IL-2后,荷瘤小鼠脾脏CD4+CD25+/CD4+比值增加,在应用IL-2的同时使用小剂量CTX可减少CD4+CD25+/CD4+的比值;单次及联合用药均可提高血清INF-γ浓度;联合用药可减少肿瘤重量。结论:小剂量CTX可以减少由使用IL-2所增加的Treg数量,促进抗肿瘤免疫,提高IL-2的抗瘤效果,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可能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