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人为干扰对鼎湖山马尾松林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通过处理(根据当地居民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和保护(停止人为干扰,无任何人类活动)样地的比较在五年内(9190-1995年)研究了人为干扰对鼎湖山马尾松林植物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样地的林下层和灌木层盖度逐年上升,而处理样地相对较稳定。保护样地的草本层盖度略上升至1992年后,呈显著下降的变化,处理样地的变化则与保护样地的相反。保护样地的林下层植物种数逐年下降(从1990年的41种降至1995年的30种,减少11种),处理样地变化不大(从1990年的36种降至1995年的34种,仅减少2种)。小径级(≤13cm)的马尾松胸径增长速率保护样地高于处理样地,且径级越小,增长速率越大,然而,径级大于13cm的植株,则没有显示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以上现象表明,适度的人为干扰对稀疏马尾松林的自然更新及林下植物种类多样笥具有一定的维持或促进作用,但不利于马尾松的生长。同时对稀疏马尾松-灌木-草本群落在停止人为干扰后的演替途径作了预测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为干扰 )样地的比较 ,在 10 a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1990~ 1995年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理样地取走的有机质总量为 2 1.2 1t/hm2 。 1990~ 2 0 0 0年 ,保护样地林下层生物量以 34%~ 5 3%的年增长速率从 2 .2 3t/hm2 逐年提高 ,至 1995年达到高峰 (11.10 t/hm2 ) ,之后因与乔木层马尾松生长竞争原因而下降至 9.4 4 t/hm2 ;地表凋落物主要来源于林下层植物且地表凋落物量变化与林下层生物量变化相类似。在整个试验过程 ,尽管保护样地和处理样地乔木层马尾松个体总数均随时间而减少 ,但它们的总生物量则随时间而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随时间和样地不同而异。 1990~ 1995年 ,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了 38.3% (从 81.2 t/hm2增至 112 .3t/hm2 ) ,较处理样地 (收获林下层和凋落物 )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高 4 .7个百分点 (33.6 % ,从 98.8t/hm2增至 132 .0 t/hm2 )。然而 ,1995~ 2 0 0 0年 ,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为 2 9.1% (从 112 .3t/hm2 增至 14 5 .0 t/hm2 ) ,较处理样地 (1995~ 2 0 0 0年也停止人为干扰 )增加的百分比却低 3.2个百分点 (32 .3% ,从 13  相似文献   

3.
 通过处理(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植物)和保护(无任何人为干扰)样地的比较试验,在10年时间里(1990~2000年)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林群落植物养分积累动态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深入和较系统地分析讨论了不同的经营措施对马尾松林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我国目前大面积的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和马尾松林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90~1995年,5年时间里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理样地取走的各元素养分量,在林下层为(kg·hm-2):132.72 (N)、4.72 (P)、63.32 (K)、23.51 (Ca)和7.00 (Mg),在地表凋落物为(kg·hm-2):48.93 (N)、1.85 (P)、17.28 (K)、19.25 (Ca)和2.92 (Mg)。1990~2000年,保护样地林下层和地表凋落物各元素养分贮量分别以39%~41%和37%~38%的年平均增长速率逐年提高,至1995年达到高峰,之后各元素贮量在林下层和地表凋落物均以14%的年平均速率下降。在处理样地,1990~1995年期间各元素贮量在林下层年平均积累速率为17%,之后(1995~2000年期间)则为26%;与此同时,各元素贮量在地表凋落物年平均积累速率为22%~23%,之后(1995~2000年期间)则为28%。在整个试验过程,马尾松林乔木层养分元素总贮量随时间而增加,但其增加的速率随时间和样地不同而异。1990~1995年,保护样地乔木层养分元素总贮量增加了34.9%~38.1%,较处理样地(收获林下层和凋落物)总贮量增加的百分比(29.3%~33.5%)高。然而,1995~2000年,保护样地乔木层养分元素总贮量增加的百分比为26.3%~28.9%,较处理样地(1995~2000年也停止人为干扰)总贮量增加的百分比(28.8%~32.1%)低。可见,1990~1995年,人为干扰活动导致处理样地马尾松林乔木层养分元素年平均积累量降低约1.58%~1.72%,即年平均增长量约减少0.12~2.39 kg·hm-2(2.39 (N)、0.12 (P)、0.77 (K)、1.98 (Ca)、0.29 (Mg)),这些量约相当于每年通过林下层和凋落物收割活动而直接从林地中取走的养分总量的6%~19%。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收割林下层和凋落物这种人为干扰的影响,鼎湖山马尾松林乔木层养分贮量较低。这种利用方式不仅直接从林地中取走大量的养分而且还对林地肥力产生间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使该退化林地不能恢复或继续退化。作者建议的森林利用方法代替目前收割林下层和凋落物方式,既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燃料的需求还有利于马尾松林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4.
人为干扰对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细根和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为干扰 )样地的比较试验 ,1990~ 1995年期间研究了人为干扰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土壤细根和有机质的影响。在此 5 a的研究期间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理样地取走的林下层和凋落物总量为 2 1.7t/ hm2。在保护样地 ,林下层生物量从 2 .2 t/ hm2增加至 11.10 t/ hm2 ,地表凋落物 (包括枯死的林下层 )量则从 3.0 t/ hm2 增加至 13.3t/ hm2 。收割林下层和凋落物这种人为干扰活动对林地土壤细根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 ,但却显著降低土壤轻腐殖质 (Soil lightorganic matter)量。在细根分解过程中 ,其分解速率在处理样地(试验结束时细根残存量占起始量的 4 0 .8% )显著高于在保护样地 (试验结束时细根残存量占起始量的 4 4 .3% ) ;与 Ca、Mg和K元素不同 ,N和 P两种元素的释放速率在处理样地显著高于保护样地 ,表明这种人为干扰活动不仅直接取走所收割的林下层和凋落物中的养分 ,而且还可能增加林地有效养分的流失潜力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处理(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和保护(无任何人类活动)样地的比较,在3年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凋落物,养分动态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处理和保护样地年平均凋落物总量分别为:2.388和2.342t/hm^-2.a^-1,它们主要由针叶组成(45.4%-78.8%),皮+枝占12.4%-14.4%,杂物8.6%-40.2%,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年,季和月变化规律。尽管为人工起源的马尾松林,但其凋落物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变异系数>22%),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浓度因组分和季节不同而异,但总的趋势以杂物和春季的浓度最高。凋落物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亦随季节和组分不同而异,其年平均归还总量为:处理样地N15.85kg.hm^-2.a^-1.P0.63kg.hm^-2.a^-1,K2.86kg.hm^-2.a^-1,Ca6.04kg.hm^-2.a^-1和Mg1.77kg.hm^-2.a^-1;保护样地N16.24kg.hm^-2.a^-1,P0.67kg.hm^-2.a^-1,k2.61kg.hm^-2.a^-1,Ca5.41kg.hm^-2.a^-1和Mg2.09kg.hm^-2.a^-1,当停止人为干扰后,凋落物产量及其养分归还量相对于继续受干扰的松林趋向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及分层切割法研究了不同干扰强度对马尾松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并对3个林分蓄积量、各器官相对比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净生产力均随干扰强度的减轻而增加,轻度干扰有利于林分生物量和蓄积量的积累及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负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效应概念基础上,指出生态效应研究应同时注重外在过程和内在机理两方面,前者主要指人类干扰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后者则阐明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和规律等.对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公路建设、水电工程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变化)引起的生态负效应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类行为干扰下生态负效应研究的发展趋势,即过程和机理综合研究和多尺度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的情况。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失重率在试验过程中均呈直线下降。松针和混合凋落物的分解系数(K)分别为0.44a-1和0.37a-1。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氮是5个元素中唯—的1个元素,它表现出浓度和绝对量均首先呈上升然后下降的变化。磷和钙的浓度和绝对量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表现相类似的变化模型。它们的释放速率较其它元素更类似于凋落物的失重率。钾是5个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其浓度和绝对量的变化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相类似:在分解初期(30到50天)迅速下降后呈缓慢的变化。镁的浓度和绝对量在分解初期以相对快的速率下降后,呈现两种绝然不同的变化:绝对量渐渐下降而浓度则慢慢上升。5个元素的流动性比较,在两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均早K>Mg>P>Ca>N的顺序变化。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表明2002年8月-2003年7月,大气总降水量为1 690mm,林内净降水量为1212.7 mm,占总降水量的72%,其中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分别为1 125.3和87.4 mm,占总降水量的.66.6%和5.2%.林冠截留量为477.3 mm,截留率28.2%.地表径流量62.1 mm,占总降水量的3.7%.在一定的降水量范围内,林冠对降水的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雨量级,林冠截留量变化的趋势曲线不同,且一次截留降水量饱和值约为25 mm;穿透雨量、茎流量均随着林外大气降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日大气降水量在0-30 mm时,地表径流量很小,且呈线性递增;当日大气降水量>30 mm时,地表径流量随降水量增加以对数递增.与马尾松纯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相比,针阔叶混交林在减少地表径流和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水文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鼎湖山马尾松林营养元素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较系统地研究了鼎湖山马尾松林营养元素的分布和生物循环情况。马尾松林内各组分营养元素浓度总的规律为:针叶-细根-林下层植物-凋落物-树皮-树干;在树皮,树干和凋落物组分中各营养元素的排序为:N-Ca-K-Mg-P,其它组分中则为:N-K-Ca-P-Mg。马尾松林各营养元素的总贮量(kg/hm^2)为:2278.51(N*),280.01(P),567.90(K),456.84(Ca),144.76(  相似文献   

11.
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选取鼎湖山保护区3个马尾松9Pinus massoniana),荷木(Schima superba)针阔混交林样地,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乔木尾生物量(thm^-2)为:174.41-270.11。平均227.36,且均以马尾松的生物量居多(占54.9%-84.4%)。林下层植物生物量和地表现存凋落物量(thm^-2)分别为7.41-28.28和7.06-11.56。平均14.41和9.03。三个混交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thm^-2)分别为146.35,215.30和205.79。平均为189.15,其中植被层碳贮量贡献率最大,依次占62.9%,61.9%和69.9%。平均65.0%;土壤层贡献率次之,依次占34.3%,35.5%和28.5%。平均32.8%;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的贡献最小,仅占2.8%,2.6%和1.6%。平均为2.3%。此外,本文还对该生态系统植被碳吸存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马尾松群落能量分配及其生产的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鼎湖山马尾松群落各组分热值、能量现存量、能量净生产量及群落太阳能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马尾松各器官热值相差不大,为19.02~20.30 kJ/g(总平均 19.34 kJ/g);灌木层植物热值低于乔木层,为16.55~18.78 kJ/g(总平均17.82 kJ/g);草本层植物热值低于灌木层,为13.07~16.16 kJ/g(总平均15.03 kJ/g)。(2)群落能量总现存量随时间而增加,且组分分配比例因年份不同而异。在 1990、1995和2000年分别为167 141.4、270 295.9和321 294.3 kJ/m2,其中乔木层占93.4%、79.8%和86.7%,林下层占3.5%、10.6%和7.2%,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仅占3.2%、9.5%和6.1%。(3)群落在1990~1995年和1995~2000年期间能量净生产每年分别为 1 7083. 2 kJ/m2 和 21 571. 8 kJ/m2,其中乔木层占 96. 6%和95 5%,林下层仅占3.4%和5.0%。所有能量生产量中,群落自身增长能量(即年能量存留量)占 72.7%和57.6%,而释放到其它子系统的能量占27.3%和42.4%。(4)群落太阳能转化效率在 1990~1995 年和 1995~2001年分别为0.759%和0.958%,10年平均为0.873%。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方运霆  莫江明 《广西植物》2002,22(4):305-310
鼎湖山马尾松林中 ,马尾松各器官碳含量平均为 5 4.46%,灌木层植物 48.1 0 %,草本层植物40 .2 1 %,地表现存凋落物层 5 4.40 %,以上各组分总平均为 49.2 9%。土壤碳密度为 7.3 7kg· m- 2 (深 1 0 0cm)。生态系统各组分碳贮量分别为 :乔木层 68.876t·hm- 2 ,林下植物层 6.0 3 0 t· hm- 2 ,凋落物层 5 .892 t·hm- 2 ,土壤层 73 .70 5 t· hm- 2。根据研究结果 ,还对广东省马尾松林的现有碳贮量和碳吸存潜力进行了估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种群呼吸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粤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马尾松林中马尾松种群的呼吸量。根据马尾松的特点 ,利用便携式CID-51 0光合系统与自制呼吸装置 ,分别测定了叶和各非同化器官不同径级的呼吸速率。在确定非同化器官直径频度分布函数和建立呼吸速率与径级的相互关系基础上 ,计算出单株林木各器官的呼吸量与林木大小的关系 ,最后结合“每木调查”推算出种群的总呼吸量。结果表明 :马尾松种群的全年呼吸量为 57.868t· CO2 hm- 2 a- 1 其中干、枝、根、叶分别为吸量为 4 .4 49,4 .695,6.868,4 1 .855t· CO2 hm- 2 a- 1 ,叶所占比例最高 ,约为总量的 72 .33% ,其他器官各约为 7.69%~ 1 1 .87%。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林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破坏后 ,水土流失严重 ,山地土壤很快变得非常瘠薄。过去人们认为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是唯一可以在这种生境条件下很好生长的林木 ,于是广泛种植马尾松林 ,使大面积荒山得到绿化 ,并且解决了村民的烧材问题。目前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大部分为马尾松林覆盖 ,除少量为自然林及演替阶段群落外 ,绝大部分为人工林 ,马尾松人工林分布面积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4% [1] 。近年来马尾松病虫害 ,特别是松材线虫的爆发流行 ,严重威胁着它的生存。在日本 ,由于松材线虫的危害 ,松林的面积大幅度减少 ,几乎完全…  相似文献   

16.
鼎湖山马尾松径向生长动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Dendroclimatology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ng index of Pinus massoniana and three climate factors in Dinghushan,South China.The ring indic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ne,August and September,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March,where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with monthly precipitation,showing that high summer temperature could limit the radial growth of the species,Meanwhile,tree ring indices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April June,August,September,October and November,and also with the average humidity of the whole year,indicating that atmospheric moisture could not fully satisfy the growth of Pinus massoniana despite of abundant rainfall,The possibl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growth of Pinus massoniana was discuss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7.
鼎湖山森林地表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内两溪流水源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鼎湖山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类水源水质标准。区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绝大多数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②水体pH值较低,Al含量较高,总有机碳测定表现出整个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水体中有害金属Mn和Pb含量略高,但都远低于饮用水卫生标准。③对地表水来源过程环节的水化学分析比较表明: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溶液(30cm层和80cm层)和地表水水样的pH值呈现“M”形变化。酸雨和土壤表层酸化是该区地表水pH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地表水和30cm土壤溶液中的Al浓度分别是大气降水的5倍和8倍,地表水中的Al主要来源于酸雨对土壤的淋溶。地表水中的Na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Pb浓度是地表水的17倍,林冠吸收富集和土壤固定吸附使地表水中的Pb大幅度降低。穿透水和土壤溶液中的Mn、K、Ca、Mg、Sr比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浓度高,反映了元素被酸雨淋溶、活化和被植物、土壤吸收吸附的过程。从长远看,尽管在森林保存完好的地区,区域环境的恶化及酸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鼎湖山马尾松林降水再分配对养分动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江明  方运霆  张德强  孔国辉  冯肇年 《广西植物》2002,22(6):529-533+536-533,536
在鼎湖山马尾松林中 ,降水到达森林重新分配后 ,pH值的大小变化顺序为 :茎流 >径流 >穿透雨 >降水 ,且它们均呈酸性。与 pH值变化基本上相类似 ,养分元素浓度在各过程中均以茎流最高 ,降水最低。不同元素比较 ,其大小次序为 :Ca>N >Mg>P。Ca、P和Mg三种元素浓度在各过程中的月变化较明显 ,但pH值和N元素浓度的月际变化不强。该生态系统养分元素呈积累状态 ,大气降水的养分输入为 (kg·hm 2 ·a 1) :2 0 .62 9(N)、1 .0 1 5 (P)、46.3 3 2 (Ca)、3 .5 0 8(Mg) ;输出为 (kg·hm 2 ·a 1) :7.1 2 0 (N)、0 .63 2 (P)、2 3 .640 (Ca)、2 .1 3 3 (Mg)。此外 ,还对该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其建立之初景观生态学还不够完善,原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边界划分不尽合理,如核心区与过渡区直接相连、缓冲区干扰甚重等.2001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功能区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本文在探讨保护区15年间(1985-2000)各功能区植被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原功能区规划及管理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景观相似性系数度量了新旧区划方案中各功能区植被分布的相似性,对新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原功能区划下各功能区的植被景观皆按顺向演替方向发展,十几年来植被的形状变得更不规则.各功能区由于原有植被状况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植被景观变化亦呈现明显差异,其中核心区和过渡区的植被景观趋于集中和连续;缓冲区因为受到旅游活动的严重干扰,植被景观相对破碎.2001年调整后的功能区规划保证了核心区植被景观的完整性,与原功能区规划相比,各功能区植被景观相似性系数为: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建议将增设的缓冲区作为保护区实现和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开辟的科普旅游路线还可对游客量进行一定分流,缓解原有缓冲区游客过多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