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212例,普通培养烧伤后10~15 d创面分泌物,观察细菌感染菌群分布情况,并从性别、年龄、烧伤深度、烧伤面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早期休克、延迟复苏、血红蛋白尿、吸入性损伤、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分析重度烧伤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12例重度烧伤患者中有89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41.98%。89例发生创面细菌感染患者中:26例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占29.21%;20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47%;17例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占19.10%;12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占13.48%;8例感染大肠杆菌,占8.99%;4例感染变形杆菌,占4.49%;2例感染不动杆菌,占2.25%。影响重度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的单因素有烧伤面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早期休克、延迟复苏、吸入性损伤(P0.05)。烧伤面积大、有低蛋白血症、有糖尿病、存在早期休克、延迟复苏现象、合并吸入性损伤是重度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易发生细菌感染,感染影响因素有烧伤面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早期休克、延迟复苏、吸入性损伤,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细菌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在给予同等剂量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使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特征,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感染症状主要包括体温高、脉搏异常、咽喉肿痛、咳嗽咯痰、精神异常、肺部阴影并存在啰音等;感染部位以创面感染为主;引发感染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55.93%和20.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38%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结论对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真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系统性真菌感染病例日益增多,病情严重者可以累及全身各系统,预后很差。系统性真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在相关的研究中非常重要,可以广泛应用于发病机制、免疫学改变、感染程度的判断、真菌疫苗开发以及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等各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视和加强严重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多管道护理,预防感染和脱管的发生。方法通过参与昆山"8.2"爆炸事故中14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感染期的救治护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14例严重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护理中,预防和避免了因多管道输入性感染,管道堵塞,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常规基础护理上采用多管道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率和脱管率。  相似文献   

5.
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住院科室、菌种分布及真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真菌感染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收集荆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真菌446株,采用科马嘉显色琼脂及API220C Aux鉴定系统鉴定,并使用ATMTMFUNGUS3真菌药敏卡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临床真菌感染男性占72%,以老年患者为主,大于60岁者占54.9%;感染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ICU,分别占35.5%、24.9%;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91.3%;主要菌种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念株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念株菌和克柔念株菌,分别占64.2%、13.2%、9.6%、7.6%和5.4%;合并细菌感染的感染真菌100株,占22.2%,细菌中以革兰阴杆性菌为主,占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真菌对各抗真菌药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临床真菌感染已日益突出,以呼吸科及ICU患者老年男性为主,儿童真菌感染亦不容忽视,感染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念株菌为主,临床应加强对这些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防止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85例AIDS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35例,感染率为41.2%,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占44.4%,致病菌以白念珠菌(白假丝酵母)为主,占57.4%,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主要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占71.8%。35例患者中27例治愈,8例死亡。结论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消化道真菌感染多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重症患者病死率高。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具备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且已有重症病例出现继发或合并真菌感染报告。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应积极进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的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及时发现合并或继发真菌感染,开展针对性抗真菌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感染是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本文针对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为肝硬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0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择其中60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另外6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化分期及用药情况等,对比不同的干预措施产生的临床效果。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肝功能障碍、抗生素使用量及术前合并感染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患者的年龄、肝功能分级、用药及合并症等均为肝硬化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功能衰竭并发感染与肠道细菌易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肝功能衰竭患者易并发内毒素血症、细菌及真菌感染。细菌学检查证实 80 %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有细菌感染 ,32 %的病人有真菌感染 ,肺、血液及尿路是其主要感染部位 ,且这些感染主要发生在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 (4天内 ) ,其中 6 0 %的病人死于细菌感染 [1 ] 。在慢性肝功能衰竭者 ,5 0 %的患者死于细菌感染。研究表明 ,肝功能衰竭并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肠道细菌 [2 ] 。肝功能衰竭者易并发感染的主要原因与其体液、细胞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有关。肝功能衰竭时 ,通常补体合成严重不足 ;多形核白细胞移动、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下降 ;…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浅析甲状腺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并进行干预。方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以来甲状腺外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118例,其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有56例,分析这些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结果 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占总数的47.5%,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昏迷时间、患者自身疾病、导管插入、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结论 加强对甲状腺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改善科室病房环境,谨慎用药,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促炎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2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创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观察感染组创面分泌物病原菌分布特点,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血清促炎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220例四肢深度烧伤患者中,有64例出现创面感染,感染率为29.09%。64例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0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比67.65%(69/10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52.94%)、鲍氏不动杆菌(7.84%)、大肠埃希菌(2.94%)排前三位;革兰阳性菌占比32.35%(33/10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71%)、表皮葡萄球菌(7.84%)排前两位;无真菌检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四肢深度烧伤患者是否发生创面感染与术后有无残余创面、是否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住院时长、烧伤深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烧伤部位、烧伤原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残余创面、合并糖尿病、烧伤面积≥40%、存在吸入性损伤、烧伤深度为III度是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四肢深度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概率较高,且感染者的炎性反应更为剧烈,创面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及早干预并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治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的86例ICU烧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等情况,分析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ICU烧伤感染患者中有33例发生脓毒症,发生率为38.37%;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54.5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42.42%);单因素结果分析发现,烧伤至入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吸入性损伤、首次手术时间以及烧伤面积与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手术时间>2d、TBSA>50%是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烧伤感染患者易发生脓毒症,首次手术时间>2d以及TBSA>50%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正> 真菌感染,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深部真菌感染,随着易感染因素的增加而迅速增多;真菌感染的预防、诊治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医疗课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条件致病真菌(机会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临床报告的病例明显增多。为了适应我国真菌感染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发展的需要,加强真菌感染方面的信息交流,推动我国医学真菌学事业的发展,解放军总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室(中国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条件致病真菌和产毒真菌专业实验室)受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全国医院真菌感染学  相似文献   

14.
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住院病例中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536例,占检出病原菌的8.37%。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39.37%;毛霉菌与曲霉菌的感染次之,分别达到16.79%和13.62%。呼吸内科、老年内科和ICU病房住院患者较易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高,其次为泌尿道。真菌对酮康唑、咪康唑和益康唑耐药率相对较高,对5一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相对敏感。结论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多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医院感染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物尽量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ICU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分布特点、高危因素,并和国际权威数据进行比较,了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CRBSI发生状况,为进一步防治CRBS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国家院内感染监测(NNIS)规定的关于CRBSI的定义、诊断标准和评估参数等统一标准系统,对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人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综合性ICU病房内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得到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74例,累计行中心静脉导管日为1913日;发生CRBSI为23例次,感染率为13.2%,感染密度为12.0/1000,导管使用率为72.8%。其中以肠杆菌和假单胞菌为主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9例;以屎肠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细菌感染7例;真菌感染7例,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RBSI发生前抗生素应用个数≥3(OR=6.335)和中心静脉置管个数〉1(OR=5.981)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CRBSI发生率高,感染密度大,多个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抗生素应用频繁可以增加CRBSI的发生率,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致病真菌以及感染的主要因素及处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患者从临床症状、真菌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详细的论述,探讨腹膜透析与真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腹膜透析治疗的58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真菌性腹膜炎,感染率为8.6%,致病菌4例为白念珠菌,1例为近平滑念珠菌,其中4例患者经抗真菌和拔出腹透管处理,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例患者因病情危重伴有其他细菌感染,最终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真菌感染是腹膜透析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发生率不高,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拔除腹透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60例于2018年7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离鉴定感染组病原菌种类。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引起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60例患者中共有35例发生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发生率为9.72%。共分离出49株病原菌,其中需氧菌14株(28.57%)、厌氧菌32株(65.31%)、有益菌3株(6.12%);厌氧菌中又以口腔链球菌11株(22.45%)、牙龈卟啉单胞菌9株(18.37%)、产黑色素普雷沃菌7株(14.29%)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吸烟史、慢性牙周炎病史、饮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以及口腔健康习惯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口腔健康习惯不良、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合并糖尿病、有饮酒史、有慢性牙周炎病史、有吸烟史(P<0.05)。结论:口腔种植体周围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以厌氧菌为主,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不良、有慢性牙周炎病史、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饮酒史、口腔健康习惯不良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18.
唐屈  陈小婷  刘达恩 《蛇志》2014,(1):53-55
目的总结影响烧伤死亡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烧伤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烧伤死亡患者55例的主要死亡原因、性别比、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与院前急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火焰烧伤,年龄,烧伤面积,内脏功能衰竭,创面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感染与死亡呈现高度相关性。结论内脏功能衰竭、全身性感染、吸入性损伤为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善主要脏器功能、有效控制细菌及真菌感染、积极处理吸入性损伤并在本地区范围内逐步建立烧伤治疗网络,有助于降低烧伤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2例伴有肺结核史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经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经过,探讨伴有肺结核史患者的抗真菌治疗经验。方法例1为49岁"支气管肺囊肿合并感染,陈旧性肺结核"男性患者,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确诊病例。例2为51岁"右侧自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病,陈旧性肺结核"男性患者,诊断为侵袭性肺念珠菌感染拟诊病例。均予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2周结合抗细菌治疗,并作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监测。结果治疗两周后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标本真菌镜检转阴,培养仍为阳性。结论在有肺结核病史存在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时间可能需要延长。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严格掌握用药指针、时机、剂量与疗程是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病死率及其28 d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76例肝硬化合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感染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感染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76例患者共分离出290株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35.2%)和肺炎克雷伯菌(44.5%),其中多重耐药菌(MDR)感染占25.5%。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近期使用抗菌药物(OR=2.120,95% CI:1.204~3.731,P=0.009)、上消化道出血(OR=2.864,95% CI:1.209~6.784,P=0.017)是发生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LIFOF(HR=1.505,95% CI:1.301~1.742,P<0.001)、肾衰竭(HR=1.925,95% CI:1.107~3.347,P=0.020)、脑衰竭(HR=2.431,95% CI:1.248~4.736,P=0.009)和凝血功能衰竭(HR=2.724,95% CI:1.544~4.805,P=0.001)是影响肝硬化合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近期使用抗菌药物和上消化道出血可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风险。高CLIFOF评分、肾衰竭、脑衰竭和凝血功能衰竭可显著增加患者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