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番茄潜叶蛾已成为世界性番茄的重要害虫,对番茄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揭示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结构。[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0个地理种群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结果]15条引物扩增出137条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6.35%,所有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ISSR图谱。ISSR的标记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个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大小范围为0.0065~0.1623,遗传一致度范围为0.8502~0.9935。种群变异来源分析表明,25.36%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74.64%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UPGM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理种群的聚类与地理位置无较强的关联性。[结论]番茄潜叶蛾尚处在入侵早期阶段,且具备频繁入侵和多点的特征。防控上要注意加强检疫,阻绝多点入侵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番茄作物上的重大害虫,自入侵我国以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追踪我国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分化进程,分析其与世界其它地理种群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分别对COⅠ基因同源性、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生物分子变异组成进行了分析,最后构建了世界范围内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我国甘肃和宁夏地区的地理种群已经发生了可遗传变异,其中甘肃出现了两种突变单倍型(China:GSLZ;China:GSLZ),宁夏为一种突变单倍型(China:NXWZ);全球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存在18种单倍型,以塞内加尔地理种群单倍型最丰富,达10种,其次为肯尼亚;我国地理种群存在2个转换突变的简约信息位点,共3种单倍型,推测我国番茄潜叶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群体结构,但仍然处于入侵“瓶颈期”;总体而言,非洲番茄潜叶蛾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分别为南美洲和亚洲;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显示,引起种群变异的主要因素存在于种群内部,变异率占97.99%。系统发育分... 相似文献
3.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为明确其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本研究采用LB和NA两种培养基分别对番茄潜叶蛾幼虫肠道细菌组成进行了分离培养,根据细菌菌落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了优势种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透明圈法测定了肠道各可培养细菌对大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到27株细菌,分属于3门10科17属24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欧文氏菌科Erwiniaceae、欧文氏菌属Erwinia、Erwinia iniecta,其相对多度分别达到90.68%、89.41%、89.41%和89.41%。优势种Erwinia iniecta在25℃,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无迟缓期,0~14 h为对数生长期,14~28 h为稳定期,28 h以后为衰亡期。Glutamicibacter属的L7和L9、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4和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的L20能同时降解淀粉和纤维素,考克氏菌属Kocuria的L15和L17只能降解淀粉,欧文氏菌属Erwinia的L、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的L11、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的L18和Prolinoborus属的L22只能降解纤维素,其他菌株无淀粉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幼虫含有24种肠道可培养细菌,种类较为丰富,且部分细菌对淀粉和纤维素大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该结果将为番茄潜叶蛾肠道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还为功能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株。 相似文献
4.
明确昆虫求偶及交配等生殖行为的节律,对于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与田间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雌虫的求偶行为和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节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亮期开始前少数个体出现求偶现象,亮期开始求偶率迅速增加,在0.5 h内达到高峰期,高峰期平均求偶率达80%以上。不同日龄求偶率不同,2~3日龄为该虫求偶最活跃龄期。番茄潜叶蛾雌雄间交配主要发生在亮期,亮期0.5 h到达高峰期,交配率达90%,与雌虫求偶高峰期吻合。番茄潜叶蛾雌、雄虫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7 d内最高交配4次。相对于雌雄比1∶1,雌雄比1∶2的交配率有所降低,而雌雄比2∶1的交配率和平均交配时长均有所上升。本研究证实了番茄潜叶蛾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和交配,且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雌、雄蛾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发恶性外来入侵物种番茄潜叶蛾的入侵对我国番茄产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本文利用@RISK模型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3种不同防治场景下我国番茄产业的潜在经济损失和投入防治后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可为我国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内外文献收集到的番茄潜叶蛾危害数据(危害率、番茄产量损失率、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结合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FAO获得我国番茄的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等相关数据,利用@RISK模型对不防治场景和3种不同防治场景下的番茄产业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结果]番茄潜叶蛾在不防治场景下每年给我国番茄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在(8226165.67~41903398.26)万元,在化学防治(使用合成杀虫剂)、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和理化诱控(基于灯光和合成性信息素的诱杀产品)3种不同防治场景下能有效挽回经济损失,分别为89.83%、87.90%和89.19%。[结论]基于不同的防治场景能够有效挽回番茄潜叶蛾造成的经济损失,面对该害虫在我国的严峻扩散形势,建议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番茄潜叶蛾的防控,保障我国番茄产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性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探索温度对入侵番茄潜叶蛾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预测番茄潜叶蛾的分布区域、田间发生动态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测定了番茄叶片上番茄潜叶蛾在15, 20, 25, 30和35℃ 5个恒定温度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增长参数,并应用不同模型分析发育速率、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与温度的关系,估计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极限温度、发育最适温度、有效积温和年发生代数。【结果】在恒温15~30℃范围内,番茄潜叶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25℃下幼虫期存活率、成虫前期存活率、雌虫总产卵量、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大。在35℃下,卵的存活率骤降至11%,孵化的幼虫无法正常发育。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前期、全世代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04.17, 232.59, 129.87, 434.78和526.32日·度,该虫在新疆伊宁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理论发生代数为4~5代。基于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模型与基于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关系的模型所计算的积温需求参数不同,基于内禀增长率求得的番茄潜叶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极限高温和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12.46, 30.40和27.36℃。【结论】入侵我国新疆地区的番茄潜叶蛾适温范围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极高的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入侵害虫,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类型药剂对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毒力活性及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科学防治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计算各药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采用田间防效评价方法,得出药后1~21 d各药剂对幼虫的防效,综合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最强,其中印楝素对1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3.2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4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分别为7.1046、7.5663和4.375 mg·L-1;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对番茄潜叶蛾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较弱。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相对最高、持效性最好,药后第7、14和21天防效分别为74.11%、71.42%和60.03%;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持效性较好,药后第7~21天的防效均高于50%;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以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弱。【结论】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可作为生产中防治番茄潜叶蛾的首选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可作为交替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8.
9.
外来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于2018年3月26日在云南弥渡县被发现,为明确其发生为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阻止该虫的发生和蔓延,本研究采用性诱剂进行田间调查分析了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噻虫嗪、噻虫胺、虫螨腈、苏云菌杆菌、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氯虫苯甲酰胺、噻虫·高氯氟和阿维·灭蝇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番茄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大棚番茄地发生尤其严重,为害株达100%,百叶幼虫量55.00~101.67头/百叶,周诱蛾量4.70~61.20头/板,果子的为害率达19.33%,最高达40%.田间药效的结果表明:33%阿维·灭蝇胺SC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达74.30%,其次30%虫螨腈SC、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药后3 d防效64.25%、67.98%、54.85%,药后5 d防效79.08%、79.00%、73.45%,药后7 d防效81.60%、80.45%、65.70%.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在弥渡县大棚发生为害较为严重,性诱剂对成虫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灭蝇胺可作为幼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0.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茄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对番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本研究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研究温度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在19℃、23℃、27℃、30℃、33℃、35℃恒温条件下,对番茄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番茄潜叶蛾各虫态发育均有显著影响。19~33℃,随着温度的升高,卵的发育历期从6.20 d缩短至2.10 d, 35℃下卵期为2.90 d; 19~30℃,除了4龄幼虫,其他各龄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龄幼虫从7.20 d缩短至3.00 d, 2龄幼虫从6.00 d缩短至3.25 d, 3龄幼虫从5.80 d缩短至3.25 d,蛹从9.80 d缩短至4.00 d; 4龄幼虫在19℃下发育历期最长(7 d),27℃下最短(3 d)。23℃卵期、2龄幼虫、3龄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8%、72%、72%和71%,而1龄幼虫在19℃条件下存活率最高,4龄幼虫在27℃条件下存活率相对较高,33℃和35℃时,幼虫无法存活。在23℃条件下,番茄... 相似文献
11.
将柑桔潜叶蛾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E)、1龄幼虫(L1)、2龄幼虫(L2)、3龄幼虫(L3)、4龄幼虫(L4)、蛹(P)、成虫(A)7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综合Beryman和宫下的方法,推算出各阶段各因子作用下的存活率,缩小了世代重叠给自种群生命表带来的误差,组建了柑桔潜叶蛾第9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得出其种群趋势指数为1.32,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柑桔潜叶蛾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幼虫和成虫的毒力及其在温室番茄上的防治效果,为南美番茄潜叶蛾防治提供高效杀虫剂和施药技术。[方法]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幼虫和成虫的毒力,田间调查毒力较高杀虫剂对温室番茄上南美番茄潜叶蛾防效。[结果] 6种杀虫剂中的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有毒力作用,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15、13.588和23.194 mg·L-1。6种杀虫剂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阿维菌素0.026 mg·L-1、四唑虫酰胺0.05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057 mg·L-1、乙基多杀菌素0.072 mg·L-1、氯虫苯甲酰胺0.484 mg·L-1和呋虫胺2.039 mg·L-1。对于南美番茄潜叶蛾成虫,24 h时,仅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四唑虫酰胺对成虫有较高毒力;72 h时,6种杀虫剂对成虫的LC50分别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390 mg·L-1、乙基多杀菌素1.646 mg·L-1、四唑虫酰胺2.630 mg·L-1、呋虫胺5.577 mg·L-1、阿维菌素22.502 mg·L-1和氯虫苯甲酰胺39.636 mg·L-1。在成虫盛发期第4天施药,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在南美番茄潜叶蛾危害严重的温室番茄上防效达80%以上。[结论]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呋虫胺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卵、幼虫或成虫有较高毒力,其中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乙基多杀菌素田间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世界毁灭性检疫害虫番茄潜叶蛾的生物生态学及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潜叶蛾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严重危害多种茄科作物,是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检疫性害虫,严重发生地块番茄减产80%~100%。该虫主要借助农产品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截至2017年,番茄潜叶蛾已在全世界的8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以及在22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目前,我国尚没有该虫分布,然而其一旦入侵,将对我国的番茄和马铃薯产业构成巨大威胁。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危害特点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生物生态学习性、地理分布和传播扩散途径、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虫的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经鉴定为南美番茄潜叶蛾。该害虫原产南美洲的秘鲁,2006年入侵欧洲的西班牙,截至2017年5月,已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中美洲和亚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危害鲜食番茄、加工番茄和樱桃番茄/圣女果,产量损失最高可达80%~100%。本文提供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危害情况及主要形态鉴定特征,提出了防范其进一步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以及今后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检疫、发生分布调查、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资源挖掘利用等,以为积极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威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益蝽Picromerus lewisi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幼虫的生防潜能,在室内开展了益蝽对不同龄期番茄潜叶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防治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番茄潜叶蛾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模型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中,益蝽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更强,表现为瞬时攻击率和控害效应最高,为1.112和48.35。且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模型也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控害效应为2龄(155.67)>3龄(79.87)>4龄(48.35),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2~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率均可达85%以上,搜寻效应随番茄潜叶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番茄潜叶蛾3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大于2龄和4龄幼虫。另外,益蝽5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因素干扰,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其相互干扰作用增强,单头捕食率下降。综上,益蝽4龄和5龄若虫、雌雄成虫均能捕食番茄潜叶蛾,其中益蝽5龄若虫对番茄潜叶蛾不同龄期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尤其是2龄幼虫,对潜叶状态的番茄潜叶蛾也具有一定防治作用,本研究可为益蝽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15%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的减量增效作用,分别向减量10%、20%、30%的15%茚虫威悬浮剂药液中添加500 ppm的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芦荟精油助剂,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下,添加农药助剂后的防效均显著高于15%茚虫威悬浮剂的防效,相对常规用量通过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使农药减量10%~20%。田间应用将15%茚虫威悬浮剂按照常规用量减量10%~20%,通过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有效防治番茄潜叶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对四唑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趋势及对7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四唑虫酰胺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在室内用四唑虫酰胺对番茄潜叶蛾进行抗性选育汰选,评估了抗性发展趋势并研究了交互抗性。【结果】在室内经过14代11次汰选后,获得了抗性倍数为18.67倍的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品系。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885,在致死率为50%-90%选择压力下,预计番茄潜叶蛾对四唑虫酰胺抗性增长10倍需要3.59-8.00代。番茄潜叶蛾抗四唑虫酰胺品系对茚虫威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为8.89;对甲维盐、苏云金芽孢杆菌(Bt)存在负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0.80和0.25;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58、2.39、1.80和1.73。【结论】用四唑虫酰胺防治番茄潜叶蛾存在抗性风险,番茄潜叶蛾四唑虫酰胺抗性品系会与其他药剂产生交互抗性,以上结果可为田间科学使用四唑虫酰胺和合理轮换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是新入侵我国的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入侵害虫,目前入侵我国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新疆和云南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新疆和云南种群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通过对2龄幼虫的生物测定确定3种增效剂[CYP450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GST抑制剂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采用酶活性分析测定室内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新疆种群) 2龄幼虫体内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确定杀虫剂抗性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番茄潜叶蛾云南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溴虫腈、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新疆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与室内敏感种群相比,云南和新疆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212.7和169.3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种增效剂PBO, TPP和DEM均对氯虫苯甲酰胺无明显增效作用。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室内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之间2龄幼虫中CYP450, GST和CarE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番茄潜叶蛾新疆和云南种群对测试的6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番茄潜叶蛾对杀虫剂的抗性与解毒酶活性无关。本研究的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治和杀虫剂抗性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番茄潜叶蛾是源自南美洲的一种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其适生区范围广,且与其他潜叶类昆虫难以准确、快速识别。【方法】以田间常见的其他6种潜叶类害虫为对照,采用基于mtDNACOl基因的种特异性SS—COI方法,研究番茄潜叶蛾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结果】种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SS-COl引物只对番茄潜叶蛾mtDNA具有扩增能力,对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蝇、桃潜叶蛾等其他潜叶类害虫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和单粒卵具有很好的扩增效能,对单根触角、头部、胸部、腹部以及翅和足等成虫残体亦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312.5Pg·μL^-1。【结论与意义】该方法在有效防范番茄潜叶蛾侵入我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 VgR)在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为潜叶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候选靶标。【方法】基于番茄潜叶蛾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扩增TaVgR基因cDNA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通过RT-qPCR分析TaVgR在番茄潜叶蛾不同发育阶段(1-4龄幼虫、1-7日龄雌蛹和雌成虫)和雌成虫不同组织(头、体壁、前肠、中肠、后肠、卵巢、脂肪体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模式;进一步利用RNAi抑制番茄潜叶蛾雌蛹体内TaVgR的表达,并观测沉默TaVgR基因后番茄潜叶蛾卵巢发育及繁殖力的变化。【结果】克隆获得番茄潜叶蛾TaVgRcDNA(GenBank登录号: MZ682118)序列,其开放阅读框序列长5 496 bp,编码1 831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06 kD,等电点为5.17,信号肽包含N-端前18个氨基酸残基,并具有典型LDLR家族蛋白保守功能域。RT-qPCR结果显示,TaVgR转录水平随着番茄潜叶蛾龄期的增加逐渐上升,雌成虫羽化后达到最高水平;TaVgR在番茄潜叶蛾雌成虫的卵巢中表达量最高。TaVgR RNAi对初期雌蛹中TaVgR的表达抑制率为62.04%~72.55%,导致卵黄蛋白在卵巢中的沉积受阻,卵巢管和卵粒长度缩短,成虫10日单雌总产卵量及后代卵孵化率降低,最终引起番茄潜叶蛾繁殖力下降。【结论】TaVgR基因在番茄潜叶蛾雌成虫和卵巢中高表达,且沉默该基因严重阻碍其卵巢发育和降低繁殖力。本研究为开发以VgR基因作为靶标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新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