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一代粘虫Mythimna separate(Walker)蛾大多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集群外迁,而此时我国温带气旋活动较为频繁,由气旋活动引起的风场条件的变化会对一代粘虫的迁入区分布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阐明温带气旋对一代粘虫迁飞过程的影响是预测2代粘虫发生的重要前提。【方法】通过在江苏姜堰、安徽金安和山东宁津设立高空灯监测点,获取三地粘虫空中种群过境动态,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输出的精细风温场资料分析2015年温带气旋对一代粘虫迁飞的影响。【结果】2015年5月东亚反气旋频繁过境,一代粘虫在反气旋影响下多往西南和西北方向迁飞。6月上旬在东北低涡和蒙古气旋的影响下,一代粘虫可迁入东北地区为害。【结论】春夏之交频发的温带气旋是导致我国二代粘虫大范围为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病虫测报工作向数学模式化发展,本文以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目的,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组建了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量的中长期及短期预测模式。方法和结果如下: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一代成虫迁入量为预报对象。 2.在一代区除对徐州等3站的一代幼虫发生程度进行相关普查外,还在一代区选取上海、南京等8站以及一代成虫向北迁飞过境地区的济南等3站,对上述11个站一代成虫迁出期的高空风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由于至今尚未能在空中捕获粘虫,对它的迁飞高度尚有不同看法。因此,本文对上述11站1,500、1,000、500米3个高度的风向资料,按15个风向方位统计一代成虫迁出期出现某风向方位的次数,将相关超过0.05显著水平的作为待选因子。 3.分别建立了3个不同高度的中长期预测及短期预测模式,都得到较好的结果。这说明用虫情因子及高空风建立预测式是可行的和非常有意义的。还可以看出:一代成虫迁入量与一代幼虫发生程度呈正相关;与迁出期南风、偏南风呈正相关;与北风、偏北风呈反相关。模式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可为粘虫预测增添一条新的模拟研制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5.
谢国    李元明 《昆虫知识》1997,34(4):203-207
首先设定常年有一代粘虫发生的印度北部、云南省和我国江淮地区为云南省粘虫主害代(二代)的可能虫源地。然后,讨论各个可能虫源地一代粘虫发生量及迁出时期空中走廊气流方向和强度对云南省二代粘虫发生量的影响;分析云南二代粘虫迁入期与各个一代区成虫迁出期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云南二代粘虫虫源主要来自于江淮地区一代粘虫发生区;小部分来自于云南一代粘虫发生区,但其基数甚小,仅此成分不致造成对作物的危害;没有包含印度一代粘虫的成分。此结论在1994~1995年的异地测报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东北二代粘虫大发生机制:1978年个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迁入我国东北地区的粘虫繁殖一代后,新羽化的成虫将外迁他地,但某些年份因某种特殊的天气过程而滞留当地,形成当地的2代种群并造成严重危害,如1978年。阐明种群滞留的关键因子和大发生种群的形成机制,是实现东北2代粘虫准确预测和及时防治的前提。【方法】根据东北三省的虫情资料,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输出的大气背景场,对1978年东北地区粘虫蛾盛期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过程进行逐日分析。【结果】(1)因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导致发蛾峰期东北地区盛行西南风,东北2代粘虫蛾无法向南回迁至关内华北地区,而是向北迁飞;(2)当年黑龙江2代粘虫大发生,其虫源是由当地1代羽化后在当地的存留或迁出成虫蛾又折返黑龙江以及辽宁与吉林两省2代成虫的迁入造成;(3)蛾峰期黑龙江上空气旋的频繁活动、强对流天气的持续出现以及丰富的降水是造成当地虫源滞留和迁入虫源降落与滞留的原因。【结论】东北1代粘虫蛾迁出期的西南大风和大范围强降水使大量迁出种群和过境种群集中滞留在三江平原而形成大发生种群,造成东北2代粘虫1978年在黑龙江的暴发。  相似文献   

7.
三代粘虫成虫迁飞的雷达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2015年吉林省3代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成虫的迁飞动态,揭示3代粘虫成虫自东北向南迁出的动向及成功迁出的概率,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采用田间饲育、诱蛾器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3代粘虫成虫迁飞动态及迁出概率。【结果】(1)3代粘虫蛾可交尾及产卵,卵亦可孵化,但幼虫发育迟缓。(2)3代粘虫蛾数量相比于一代增长了10.3倍,成虫卵巢发育级别集中于1级,大多未交尾,处于从本地迁出的状态。(3)迁出期的风向以南风、西南风、东南风为主,不利于粘虫回迁至南方的越冬区域。(4)共有3 d的调查日观测到了粘虫聚集成层的迁飞现象。轨迹分析显示,极大比率的粘虫种群最终去向集中于观测点公主岭以北的区域或者朝鲜境内。【结论】3代粘虫受制于秋季风场无法成功回迁,成为了Pied-piper效应的牺牲者,无法为2016年春季粘虫的发生提供有效虫源。  相似文献   

8.
江苏丰县甜菜夜蛾田间种群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甜菜夜蛾雌蛾的卵巢形态和结构变化 ,将其卵巢发育进度分为五级 ,即乳白透明期 ( )、卵黄沉积期 ( )、成熟待产期 ( )、产卵盛期 ( )和产卵末期 ( )。气候资料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在江苏丰县越冬存活率极低 ,个别年份甚至不能越冬。根据当地积温预测的发蛾期远远迟于黑光灯灯下见蛾期 ,表明初上灯蛾是外来迁入虫源。以卵巢解剖法对 2 0 0 2年江苏丰县田间种群虫源性质的研究表明 ,2、3代雌虫的交配率均在 80 %左右 , 级以上卵巢比例均高于 70 % ;而 4代甜菜夜蛾的交配率为 6 4 .80 % , 级卵巢比例为 4 5 .6 6 % ,再结合当地的发蛾特征 ,可知当年 2、3代甜菜夜蛾主要以外地迁入为主 ,4代主要以本地虫源为主。根据 1 998年以来历年发蛾特征的分析 ,表明甜菜夜蛾存在明显的迁飞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评价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诱捕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迁飞状态,为粘虫迁飞规律的研究和测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逐日检查并统计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不同季节诱蛾量和高峰期,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交尾率。【结果】2015-2017年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探照灯下粘虫年度间第1到第4代诱蛾量无显著差别,高空探照灯在越冬代诱蛾量极显著地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高峰期有明显的不同;越冬代雌蛾的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分别为20%和0、第4代为90%和100%,卡方测验无显著差异;高空探照灯诱捕到的第1至第3代雌蛾,卵巢发育2级以下的比率总是显著高于自动虫情测报灯,交尾率有类似的结果。【结论】两种诱测工具均表明漯河地区粘虫处于春季迁入和秋季第4代迁出状态;高空探照灯监测到的第1代到第3代粘虫更多处于过境和迁飞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结果显示:(1)粘虫迁入期的风向以西南风为主。迁入虫源地来自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份,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朝鲜半岛,各旬之间有差异。(2)5月末到6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高峰期,属迁入虫源;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高峰期,由本地虫源及迁入虫源组成。(3)第1代成虫在吉林省产卵期为5月末到6月中旬,峰期6月上旬。部分年份5月末、6月中旬卵量也较大。(4)粘虫的幼虫种群全年有2个明显危害时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及8月上中旬。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吉林省粘虫的春季虫源地及种群发生动态,提出了针对于第3代粘虫的测报工作的一些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及相近区域的粘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A number of freeze-tolerant insect species contain proteins/lipoproteins or insoluble crystals that are ice nucleating active at relatively high subzero temperatures. Recently ice nucleating active bacteria and fungi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normal flora in insect guts. However, most insects are unable to survive internal ice form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in their overwintering survival is the reg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y spontaneously freeze. To enhance their supercooling capacity overwintering insects eliminate endogenous ice nucleators, accumulate 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ols and sugars, and synthesize hemolymph antifreeze proteins or peptid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percooling capacity of overwintering insects or the mechanism of cold-hardines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冰冻耐受性昆虫具有蛋白质/脂蛋白质或非溶性的晶体,它们相对地在较高温度下具有激活体内冰核的作用。最近已确证,许多昆虫肠道中正常的细菌和真菌是冰核激活菌丛。而对于非冰冻耐受性的昆虫,其存活是不允许体内冰的形成。它们在过冬过程中,关键是要调节体液的过冷却点,避免结冰。为了增加抗冻能力,非冰冻耐受性的过冬昆虫通过去除内源性冰核、积累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和糖类以及血淋巴中抗冻蛋白或抗冻肽的合成来降低体液的过冷却点。本文详尽综述了过冬昆虫抗冻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棉田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玉米螟为棉花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该虫产卵于棉抹中下部主茎叶和果技叶上,但二、三代代次之间产卵部位有明显差抖。幼虫可为害棉株的嫩头、叶柄、蕾、花、铃、茎秆等多个器官,棉花同-器官上各龄幼虫之间的分布、以及同龄幼虫在棉花不同器官之间的分市.均存在显差异。1头幼虫一生破坏棉花器官的单位效二代为3.373个.三代为2.202个。二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田间二代亚洲玉米螟种群趋势指数差异大。三代幼虫越冬场所广泛。  相似文献   

14.
白头鹞迁徙和越冬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3-1995年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4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场坝一带进行猛禽迁徙和越冬习性的定位观察时,获得4号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标本,为贵州省冬候鸟新纪录。同时,还对白头鹞的迁徙作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吐尔吉山水库养殖季细菌数量动态及其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才 《生态学报》1999,19(2):278-282
对吐尔吉山水库养殖季细菌数量测定表明:细菌数波动在0.26×106~18.63×106cels/ml,高峰期出现在8~10月。水库有草区细菌数明显高于无草区。浮游生物、COD、NH+4-N及PO3-4-P与细菌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细菌数在水库表、底水层未见显著差异。养殖季细菌的平均世代时间为52h,日生长常数(k)0.38,细菌生产量1.59mg/l·d,占浮游植物初级产量的27%。养殖季细菌可提供4.76g/m3的鱼产量。  相似文献   

16.
粘虫迁飞能源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粘虫具有迁飞特性。本研究对迁飞型和居留型的粘虫雌、雄蛾进行生理测定,分别分析了虫体糖原、总脂肪含量,并对虫体腹腔内脂肪体显微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结果表明,脂肪是粘虫迁飞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17.
低温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的一种新害虫,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了解其越冬卵的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在不同低温条件下(-18~-39℃)暴露12和24 h及在-30℃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60 d)的存活率以及存活卵的发育历期。【结果】低温强度和暴露时间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存活率降低。当温度≤-33℃暴露12 h或≤-30℃暴露24 h,越冬卵存活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的对照(25℃)。越冬卵低温暴露12和24 h的致死中温度(LT50)分别为-33.08和-32.13℃,在-30℃下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33.33 d。经-36℃低温暴露12 h或≤-33℃低温暴露24 h后,存活的越冬卵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而-30℃低温暴露30 d内差异不显著。【结论】沙葱萤叶甲越冬卵抗寒能力强,冬季低温通常不会造成越冬卵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8.
蝶蛹金小蜂在杭州的年生活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萃 《昆虫学报》1984,(3):302-307
蝶蛹金小蜂是菜粉蝶蛹期的主要寄生蜂。在杭州,绝大多数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田间养虫室内饲养结果:1979年发生11—12代;1981年早、中、迟三组分别为12—13代、10—11代以及9—10代,三组合计,非越冬代成虫自5月上旬至12月初始终不断,一年之内,前后(连续或不连续)两代成虫重叠发生的天数至少175天,前后(连续或不连续)三代成虫重叠发生的天数至少49天。 2、3月间小蜂即可羽化,远远早于田阔第一代菜粉蝶蛹的出现,惟不能寄生越冬后的越冬代菜粉蝶蛹,但越冬代蜂的羽化盛期仍处于田间第一代菜粉蝶蛹初见至化蛹始盛期之间,且喂食后寿命很长,故越冬代蜂与第一代菜粉蝶蛹之间的发生期基本上是吻合的。其后,两者代数既多(菜粉蝶一年发生9代),发生又都不整齐,小蜂成虫与菜粉蝶蛹均连绵不断,时间上彼此也是吻合的。这是此蜂自然寄生率高并成为其重要天敌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的重要天敌建议分期分批饲养,以深入掌握其生活史及与寄主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宁夏地区麦二叉蚜远距离迁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庆周  李效禹 《昆虫学报》1995,38(4):414-420
通过1971-1987年的调查试验,明确了以下事实:宁夏春麦田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迁入高峰到来时,当地越冬蚜的春季羽化已基本结束;宁夏春麦黄矮病情与当地麦二叉蚜越冬基数相关不密切,却与东南方冬麦区的越冬基数密切相关;宁夏当地越冬麦蚜春季不带黄矮病毒,而田间却出现了带毒有翅成蚜。首次提出,在有本地蚜源的情况下,存在外来蚜源,且外来蚜源可以成为春季田间麦二叉蚜群的主体。本文分析讨论了迁入蚜的生态意义、蚜源基地、东南风作用和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