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52年下半年起,苏联生物学界对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国科学界对于这一讨论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出版社以“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为题,用论文集的形式,译载了这方面的文章,这个论文集现在已经出版了18集(第19集至第20集在排印中)。讨论的缘由,是由于李森科院士在1950年以“科学中关于生物种的新见解”为题,发表了自己对于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的看法,以苏卡切夫院士、杜尔宾教授为首的一些苏联科学家,不同意李森科的看法,他们首先在“植物学杂志”上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接着苏联许多学者,在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杂志上,针对这—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讨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关于物种概念的问题,李森科提出两个物种标准:一个是凡种间个体在普通的、正常的情况下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产生正常繁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在生物学方面的科学杂志上进行了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由于在讨论的问题中发生某些重要的生物科学哲学问题,编辑部认为必须在我们的刊物上进行这些哲学问题的讨论。编辑部把普拉托诺夫一文发表在下面,作为讨论这些哲学问题的开端(“哲学问题”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在苏联已经热烈的展开,吸引了各方面的专家参加这一在生物学上带有根本性质问题的讨论。自从这一讨论的情况介绍到我国后(科学出版社已出版了九集的“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的讨论”),也立即引起了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与注意。最近纷纷发表意见,参加讨论。能够在解决生物学上这一带有根本性质的问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城第287学校生物学教师Р.З.祈霍米咯娃,函请本期编辑部根据为李森科院士所发展起来的米丘林学说来阐明物种形成的问题。兹发表季米特立耶娃教授关于这一课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前言物种形成问题,是生物界发展理论的最基本问题。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对生物科学各个部门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影响。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达尔文就根据他所收集的资料,详尽地研究了这一重大问题,并把他的观点阐明在“物种起源”里。在苏联,Т.Д.李森科院士和其他米丘林生物学家,从实际的试验研究出发,断定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理论有着严重的缺点。因此,在1949年,李森科院士首次提出了自已的物种新学说,当时并受到许多学者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科学刊物提倡什么样的文风,是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我认为,我们的刊物发表文章,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文风,才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工具。 例如本刊11卷1期登载的《怎样挖治蝼蛄》,全文不到千字,内容却很丰富。由于文章是从实际出发,通过反复实践、认识,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经济实用的预测和防治方法,所以全文生动活泼,简单  相似文献   

7.
关于物种形成机制及物种定义的新观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很早以前,分类学家开始根据生物表型特征上的差异来识别和区分物种,自达尔文以后,人们认识到不同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在定义物种时引入了"谱系"的概念.达尔文着重强调物种不仅是可以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异最终可以使一个种内的成员彼此分离,形成新种(Darwin,1859).  相似文献   

8.
适应性进化与物种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培生 《化石》1995,(2):19-21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杂交对物种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倍化和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是通过杂交产生新种的两种主要方式。普遍的观点认为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的主要动力,而越来越多染色体倍性相同物种之间杂交现象的发现,说明同倍体杂交也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方式。目前按严格标准确定的同倍体物种形成案例相对较少,还亟需对更多不同类型的种间杂交带进行形态与分子等多方面证据的调研,并通过模型预测与实测数据分析,来探讨杂交物种形成初期乃至整个过程的遗传基础;更多杂交物种形成的新模式材料,有待于通过分化谱系的历史基因流重建进行鉴定,用于进一步阐释自然选择对于生殖隔离形成的影响、物种形成过程中的生态适应变化和多样性遗传创新的产生规律。本文简要综述了自然杂交的研究历史,阐述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基因组时代杂交与物种形成研究的最近进展,并针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见解,以期为后续研究和涉及杂交的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物种形成(speciation)是遗传进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十年来一连发表了好几部有关物种形成的专著(White 1978;Grant 1981)和论文集(Atchley & Woodruff 1981; Barigozzi 1982),足见当前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物种形成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高浓度乐果药液喷治高梁蚜的效果好”一文谈点看法: 根据我们的防治实践证明,高浓度的乐果药液喷治高粱蚜虫,虽然杀虫率高,但对高梁则有较严重药害。 1974年我们在本所试验地十几亩“191”高粱抽穗初期发生蚜虫时,用40%乐果乳剂400倍液,也是用一般步行速度喷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一趟喷四行,每亩喷药液80—100斤,结果蚜虫虽治住了,但高梁却表现出严重的药害现象。因此,我们认为“高浓度乐果药液喷治高粱蚜的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们从事作物无性杂交工作和棉花远缘杂交工作多年,在这方面通过实践初步积累了一些知识。最近读了《遗传学报》第三卷第三期“争鸣·批判。讨论”专栏刊登的“关于蓖麻棉是否无性杂种问题的初步讨论”一文,使我们感到十分高兴的是湖北省黄梅县老贫农、劳模胡三女同志选育出来的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的陆地棉新品补——蓖麻棉已在某些棉区推广试种,并且得到贫下中农的  相似文献   

14.
转位因子和物种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深 《动物学研究》1999,20(5):385-390
叙述了各类生物的转位因子及其分类,转位机制-转位因子的重组和整合,转侠因子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进化意义。转位因子与居群动态,选择和遗传漂变等密切相关,它可以使宿主获得新的机能,同时也可从宿主中丢失,甚至使居群或物种绝灭。转位因子可作为宿主的调节顺序,增强子或抑制子,启动子,使假基因变为真基因,并能调节和影响减数分裂染色体的交叉过程和基因划染色质区域的分布,促使染色体断裂,进而影响染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 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基因突变也会影响个体间交配趣向,从而造成交配隔离或者交配后杂合体的基因组不亲和、杂交不育甚至杂交不活,使不同的群体逐渐分化为新物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进化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一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基因-物种形成基因(speciation genes),鉴定并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不仅能使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新物种形成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突破种间屏障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几个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物种形成是基本的进化过程, 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自然选择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生态物种形成是指以生态为基础的歧化选择使不同群体分化产生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物种形成的研究历史, 并详细介绍了生态物种形成的3个要素, 即歧化选择的来源、生殖隔离的形式以及关联歧化选择与生殖隔离的遗传机制。歧化选择的来源主要包括不同的环境或生态位、不同形式的性选择, 以及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生殖隔离的形式多种多样, 我们总结了合子前和合子后隔离的遗传学机制以及在生态物种形成中起到的作用。控制适应性性状的基因与导致生殖隔离的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多效性或连锁不平衡相互关联起来。借助于第二代测序技术, 研究者可以对生态物种形成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基础进行研究。此外, 本文还总结了生态物种形成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 包括平行进化的全基因组基础, 以及基因流影响群体分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归纳比较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作者认为这两种思路的结合可以为生态物种形成基因的筛选提供更有力也更精确的方法。同时, 作者还提出生态物种形成的研究应该基于更好的表型描述以及更完整的基因组信息, 研究的物种也应该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景观生态学的观点理解生态环境建设,分析了“山川秀美”的涵义,进而讨论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重点、原则、途径等。认为基本农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在建造林草植被的同时,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退耕地不能一味地将其用于生产,要充分考虑生态用地的需要。多用途植物的开发利用,以及包括梯田地埂利用在内的植物种间的合理混合种植,可以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等植物转基因遗传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遗传行为在许多方面有别于经典的遗传规律。本文较详细的讨论了转基因遗传分离与表达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导致这些特殊现象的可能因素,并对转基因遗传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给予了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56-59年间曾对一些普通的鸦科鸟类进行过生态学研究。在标本鉴定过程中,发现“河北鸟类志”(寿振黄,1936年)关于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orientalis的记载,无论从体形、体色、地理分布等各方面,都与我们所获标本不相符合,使鉴定工作发生困难。这个问题如不加以澄清,以后还会继续发生同样的疑难。因此,作者根据五年以前在东北各地,以及近来在南京附近所搜集的少数材料进行对比,并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研究参考。现将所获材料列成下表。  相似文献   

20.
在达尔文看来,物种形成只不过是生活着的种系形态进化的扩展。既然把物种看作是遗传上隔离的单元,而且还必须有一些不恰当的个体出现,那么它们的起源就更难理解了,因为它们不能与其它个体进行基因交流。大多数进化生物学家认为,新种只能在存在阻碍祖先和后裔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地理障碍(即分布区不重叠)时才能进化。与祖先在同一地点(分布区重叠)或在相邻的地区(分布区并列)的居群中出现的新种,通常会受到排挤。这是因为基因交流和阻碍杂种形成的选择将扼杀任何生殖隔离的萌芽。与此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