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蚊虫搜寻吸血寄主和产卵行为的调节因子及相关嗅觉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永均  吴仲南 《昆虫学报》2007,50(10):1060-1069
嗅觉在蚊虫的吸血寄主搜寻、产卵和糖源搜寻行为中起决定作用,而在交配行为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文系统全面地综述了近20年来蚊虫化学生态学和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蚊虫的触角、下颚须和口喙上的嗅觉感器感觉环境中释放的各种挥发性化合物。气味分子与嗅觉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受体的结合所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神经动作电位。蚊虫嗅觉神经元编码气味中化合物的组成、浓度及其暂时瞬间的浓度变化和空间分布。吸血前后神经元的活性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变化,反映了蚊虫在搜寻吸血寄主和产卵行为上的调节。在吸血寄主搜寻中,人体和动物释放的二氧化碳、乳酸以及其他气味协同引诱蚊虫向目标气味源定向飞行,最后找到吸血寄主。而成熟产卵雌蚊是利用产卵场所释放的腐烂气味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一些蚊虫卵、幼虫或蛹分泌的产卵信息素引诱和刺激雌蚊产卵,并与产卵生境气味起协同作用。植物气味尤其是花香味引诱蚊虫找到蜜源。驱避剂也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嗅觉起作用,一些驱蚊剂由于阻断嗅觉反应而抑制蚊虫的定向飞行。从植物、动物或人体以及产卵场所释放的气味中有望找到有效的引诱和驱避化合物。对蚊虫嗅觉识别机理的认识将使我们开发出有效的蚊虫诱捕技术,进而应用于种群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白纹伊蚊对光线与二氧化碳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是重要的媒介昆虫 ,骚扰叮咬、传播病菌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该文利用市场上流行的不同型号的 2种驱蚊灯和 4种诱蚊灯分别处理白纹伊蚊种群 ,观测其行为反应 ,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在活动、取食和存活等方面均产生保护性行为反应。未照射 (CK)蚊子生长正常、活动性强、取食活跃、存活率高。除虫灯光线照射后 ,初期 ( 1d内 )蚊子活泼、活动量较大、存活率较高 ;前期 ( 1~ 3d间 )活动加剧、取食减少而存活率降低 ;一定时期 ( 3d)后活动性逐渐降低、取食越来越少、存活率明显下降。除虫效果检测表明 ,诱蚊灯的诱杀效果比驱蚊灯的驱逐作用对减少蚊虫的数量更明显 ;同时显示 ,诱蚊灯的灭蚊效果均较好 ,但诱蚊作用不十分理想。继而探索出一个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引诱效应的二氧化碳 (CO2 )浓度 4 464× 1 0 -4mol L ,并与紫外线诱蚊灯结合试验表明 ,一定浓度的CO2 能够显著提高诱蚊灯的诱杀效果 ,这可为开辟蚊虫物理防治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1993-2005年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与田间稻瘿蚊虫害的发生程度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可利用诱集虫量来预测预报稻瘿蚊的发生;灯下稻瘿蚊每年始见期不定,出现在第1代期的频率为38.46%,出现在第2代期的频率为13.33%,6月底至7月初的第3代期是主要的始见期,其频率为48.21%;第1、2代稻瘿蚊灯下诱集虫量通常极少,从第3代开始,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迅速增加,测报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以第3、4、5代居多,这与田间稻瘿蚊以第3、4、5代为主害代的实际危害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的蚊虫及其生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约位于北纬30°60′,东经114°30′。气候温暖,雨量丰沛(表1),地势低洼,易于积水,适于蚊虫的孳生。武汉市的蚊虫调查,以前有冯兰洲(1932年8—9月)、曾省(1947年7—12月)、吴家驹(1957年7—8月)及袁惠康等。综合以前的报告,在武汉市及其附近地区共发现蚊虫6属24种。这些调查研究工作,由于为时多比较暂短,所得结果在灭蚊和防除蚊传疾病工作中,感觉资料还不够,因此我们于1957—1958年,在武汉市进行了整年的蚊虫调查研究工作,除对蚊虫的孳生地、栖息场所、季节分布等进行了调查外,并对个别蚊种及蚊虫的特殊孳生地进一步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蚊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洁  张应阔 《昆虫知识》1997,34(2):109-112
蚊虫为“四害”之一,分布范围极广,可以传染多种疾病。开展蚊虫控制研究,在预防医学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1,2]。本世纪内,国内外蚊虫控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可以看到,蚊虫控制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朝向以医学昆虫学为基础的综合学科发展。l历史回顾蚊虫控制研究,早在1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如果把1个世纪划分为4个阶段的话,那么,在对世纪第一个阶段,蚊虫控制主要基于减少孪生源以及使用矿物油(煤油)和某些鱼类[3]。这种方法经不断改进持续了三、四十年。1918年,Freeom和Atsawt…  相似文献   

6.
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长期以来,化学合成杀虫剂由于驱灭蚊虫的效果好、持续时间长,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但长期使用化学合成杀虫剂,不仅可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环境友好型的蚊虫防治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论文基于蚊虫与水、植物等环境因素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植物在防治蚊虫方面的潜力;概括了我国的驱蚊、灭蚊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驱蚊、灭蚊植物在防治蚊虫产品开发、生态保健型园林绿地和健康湿地系统建设等方面应用情况并展望了驱蚊、灭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以期为蚊虫的生态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雌蚊翅振音及其在蚊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虫飞翔时 ,翅上下拍打会形成连续的翅振音。雌蚊翅振音频率会随蚊种、蚊体长和日龄及环境温度而变化 ,一般在 3 0 0~ 5 0 0Hz之间。同种个体间翅振音频率变化较小 ,常在平均频率± 5 0Hz范围内。雄蚊只对基本频率的雌蚊翅振音起反应 ,雌蚊翅振音的偶然变化不会降低其对雄蚊的引诱力。雄蚊对雌蚊翅振音具有敏感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其听觉器官对雌蚊翅振音形成了良好的适应性。因此 ,许多蚊虫研究者希望利用雌蚊翅振音来防治蚊虫。因该方法对环境安全 ,在今后蚊虫防治中其重要性将会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8.
蚊虫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辉  傅廷荣 《昆虫知识》1993,30(4):247-250
<正>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人类虫媒病毒性疾病。虽然在本世纪初人们已知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但直至1960年才从自然界捕获的蚊虫分离到病毒。近年对该病蚊虫媒介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为探讨对该病传播与防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有关该病蚊虫媒介及自然传播等近10  相似文献   

9.
作者等于1954年3月开始断续采捕蚊虫,至1955年10月,共得蚊虫27种。排列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树洞蚊种调查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敦厚 《昆虫学报》1957,(2):213-222
十二年绿化祖国的计划。一方面将给广大人民带来理想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绿化后由于某些树容易形成树洞生长蚊虫幼虫,也可能带来某些疾病的威胁。因此作者针对这个问题,于1955年7月至1956年6月,调查了长沙市林区树洞蚊虫的情况,目的在于今后绿化工作中,对于选择树种,保护树竹以防治蚊虫而有所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蚊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地区的蚊虫调查,除过去甘怀杰(1942),周钦贤(1942—1944),张本华(1943—1944)等关于按蚊(Anopheles)的的调查外,以后尚乏人报告。1954年6月至9月,我们在沙磁区的杨公桥、石并坡、沙坪坝等地作了蚊虫的初步调查,共获蚊虫12种。其名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姚秉和 《昆虫学报》1957,(1):141-142
根据支献记载,贵阳市的蚊虫共有五种。此后增为七种。 罗甸县成立布依族自治区设罗甸县疟疾防治站以来,经过三年来的抗疟工作结合进行蚊虫调查,自1953年7月超至目前止,通过调查初步的已发现蚊虫 29种。我们认为在罗甸发现的这29种蚊虫,亦可以代表贵州省的蚊虫一般状况。在进行调查中主要调查的对象是按蚊,所以其他蚊虫是附带的调查,但是这项调查工作,我们感觉做得还不够普遍和深入,完整名录有待今后努力。目前已知的 29种计有:  相似文献   

13.
蚊虫是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者。为确定传病媒介蚊虫在Uyo郊区的繁殖和流行地,从1999年5月到2000年1月在208个繁殖地进行了取样,从144个地点用滤网取到了5844只蚊虫幼体。采集到的4种蚊虫是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成虫604只(43.5%),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357只(26.1%),一种按蚊(Aedes uegypti)208只(25.5%)和非洲曼蚊(Mansonia africana)101只(7.4%)。监测了蚊虫种群的时间变化,发现5月份~10月份的丰度高于11月份~1月份,幼体表明了同样的趋势,但比成体提前1~2个月。卡方检验表明,除了非洲曼蚊以外,其它3种蚊虫数量与混凝土水槽、土坑和居民区伦共环境之间的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武汉地区蚊类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多样性特征,为蚊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6年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该地区5种生境蚊类群落结构和密度的时空动态,测定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结果】2007-2016年武汉市蚊平均密度为58.54只/(灯·夜),隶属2亚科5属8种,优势蚊种为致倦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季节消长呈单峰,高峰出现在6月。牲畜棚、农户生境与居民区、公园、医院生境在蚊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方面均有差异。【结论】武汉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蚊虫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蚊媒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华按蚊越冬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素芳 《昆虫学报》1954,(3):293-298
北京蚊虫的越冬情况,很早以前已经由冯兰洲(1931年,1937年)观察报告过。在他1937年的论文中除了进一步证明帕氏按蚊是幼虫过冬外,也报告了以下各种蚊虫的过冬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中国山东省蚊虫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的携带状况,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于2017年和2019年夏季,在济宁微山县、临沂莒南县、东营垦利区、淄博淄川区、烟台龙口市、济南历城区(2017年)和济阳县(2019年)等6个监测点采集蚊虫,分拣分装研磨后,提取上清RNA,使用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乙脑病毒核酸,采用最大似然法估算蚊虫中乙脑病毒的携带率,并对阳性标本进行乙脑病毒PrM基因的扩增测序和系统发生学分析。共采集蚊虫标本36 015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6 969只,为优势蚊种。所有蚊虫分为605份标本进行检测,共检出乙脑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00份,分别来自三带喙库蚊(95)、骚扰阿蚊(2)、中华按蚊(2)和淡色库蚊(1)。2017年和2019年山东省监测点蚊虫JEV总体感染率分别为4.03‰和1.98‰,不同年份不同监测点的蚊虫中乙脑病毒感染率有较大差异。基于PrM基因的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本研究的阳性标本均为基因1型乙脑病毒。本研究证明了山东省蚊虫中存在持续性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循环,其感染率随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动态变化,加强人群中乙脑疫苗的接种是保持全省乙脑发病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挥中性昆虫蚊虫作为天敌的食饵替代物作用,科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2015年和2016年开展了合肥地区白毫早茶园和乌牛早茶园害虫匮乏时期(3—5月)的天敌与蚊虫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运用地学统计学方法求得天敌和蚊虫各自的变程,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蚊虫与天敌变程的关联度,关联度值越大的天敌在空间上对蚊虫的跟随关系越密切。并分析茶树品种间及年度间天敌位次的变化。8种天敌中,白毫早茶园2015年与蚊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是粽管巢蛛、八斑球腹蛛、三突花蟹蛛和茶色新圆蛛;2016年的是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两年间前四位天敌有3种相同,但位次不全相同。乌牛早茶园2015年与蚊虫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圆蛛、锥腹肖蛸和三突花蟹蛛;2016年的是三突花蟹蛛、粽管巢蛛、草间小黑蛛和茶色新圆蛛;两年间前四位天敌中有茶色新圆蛛和三突花蟹蛛2种相同。年度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87.5%,茶树品种间天敌位次相异率为93.75%。按照天敌位次总和及按照天敌与蚊虫空间关系密切指数总和评判,两种茶园2015年和2016年3—5月份与蚊虫空间关系密切的前四位天敌均依次是粽管巢蛛、三突花蟹蛛、茶色新圆蛛和八斑球腹蛛。本文的结果为人为地促进优势种天敌建群,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南部新建移民东方红村和现有的龙塘村中三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村庄中这2种媒介蚊虫的种群动态趋势不同;东方红村房屋内,除6月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比伪杂鳞库蚊明显要高以外,其它月份二者种群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整个诱集期间,伪杂鳞库蚊的种群密度(D)和种群优势度(d)在东方红村房屋(D=10只.灯-1,d=0.04)与牛舍(D=52只.灯-1,d=0.06)中都比龙塘村房屋(D=33只.灯-1,d=0.10)与牛舍(D=99只.灯-1,d=0.09)中的低。表明云南南部地区新移民村建设中,乙脑媒介种群随着环境开发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4月,作者在实验室中观察了水中分别加入肝粉、葵花籽粉、田泥、淤泥、丝藻和人造沙后,对致倦库蚊幼虫的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感染率的影响。发现除人造沙外,其他几种物质皆能明显地增加蚊虫的大链壶菌感染率。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蚊虫感染率与所加物质的量成正相关关系。据估计,每100ml水中加入6.4mg葵花籽粉或6mg肝粉分别可使蚊虫感染率增加2倍和3倍。作者认为大链壶菌在肝粉和葵花籽粉中弥漫地腐生生长,并释放大量额外的游动孢子,是这两种有机物增加蚊虫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对田泥、淤泥和人造沙的研究表明,土壤肥力与蚊虫感染率的增加有关。丝藻则可能是由于净化水质造成有利于大链壶菌游动孢子活动的环境而增加蚊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蚊虫体内外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构成多样且动态的微生物群系(microbiome).蚊虫微生物群系(mosquito microbiome)在蚊虫的营养、代谢、免疫等诸多生理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蚊虫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蚊虫微生物群系显著影响蚊媒病原体感染和传播,在蚊媒疾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全面了解蚊虫生理以及蚊媒疾病传播不能忽视微生物群系的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概述了蚊虫微生物群系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微生物群系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与互作机制,以及基于蚊虫微生物群系的蚊媒疾病阻断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利用微生物群系防控蚊媒传染病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