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solid dispersion,SD)提高普罗布考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溶出速率及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选用共聚维酮(S-6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热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进行物相鉴定,通过动力溶解度试验模拟固体分散体在体内胃肠道的动态溶出过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MS)评价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差示扫描热量法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动力溶解度结果显示固体分散体在200 min内的累积溶出度维持在80%以上,并且没有出现药物析出现象。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普罗布考固体分散体的Cmax和AUC0→t分别是原料药的7.5倍和6.3倍。结论: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溶解度和溶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制药技术的进步,口服速释固体制剂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十分常见的药剂形式,这种药剂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使用效果。但是,随着医学技术和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口服速释固体制剂技术的研究来阐明其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乙基纤维素(EC)载过氧化钙(CaO_2)和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HMME)的自供氧微球,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自释氧行为。方法: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自供氧微球,设计单因素考察实验,以粒径和CaO_2/HMME包封率作为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EC浓度、有机/水相体积比、水相温度、CaO_2投料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从而筛选最优工艺,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微球中氧气的释放行为,以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评价其促单线态氧生成能力。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实验获得自供氧微球的最佳制备处方为:EC浓度为1%、有机/水相体积比1:3、水相温度30℃、CaO_2投料量40 mg;按照优化工艺制备的自供氧微球的粒径为(1198±147) nm、HMME包封率(91.83±3.48)%、CaO_2包封率(89.14±1.67)%、3 h内氧气累计释放量(99.87±4.32) m M、单线态氧释放量显著高于无CaO_2对照组。结论:优化的自供氧微球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药物包封率高,且可增加单线态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选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结合的双酶法对螺旋藻蛋白进行水解。其中,对木瓜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以水解度为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酶与底物比、pH和酶解温度4种因素对酶解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因素(加酶量、酶解温度和pH)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螺旋藻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4300 U/g,pH 7.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60 min;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底比为4.5%,酶解温度60℃,pH 6.5,酶解时间210 min。利用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结合的双酶法制得的多肽水解度可达32.90%,与单酶法相比,水解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薰衣草精油(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体外释药模型。方法:以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为指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溶出度的方法;选用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优化辅料配比,采用熔融法制备LEO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配比为硬脂酸∶PEG 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LEO=3∶5∶1∶1,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体外能够持续释药12 h,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所优选的处方配比工艺稳定可靠,所得缓释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溶出,缓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选用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EM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W2作为发酵菌株对花生粕进行固体发酵,以多肽和总酸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确定工艺参数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5%,酿酒酵母接种量9%,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9%,料液比1∶1.2,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花生粕,多肽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8.89%±0.35%和9.12%±0.2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33.78%和24.45%,提高幅度较大,可见优化后工艺稳定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优化了醛基载玻片的制备方法 ,探讨了醛基修饰载玻片固定寡核苷酸探针的性质。研究发现氨基硅烷试剂的浓度是影响载玻片荧光背景的主要因素 ;2 %氨基化试剂处理 16min、戊二醛处理 30min可以得到荧光背景较低、固定效果较好的醛基载玻片。寡核苷酸固定过程中 ,末端氨基修饰没有明显的特异性 ,但是可以提高被固定探针的杂交容量。在较低的浓度 (小于 10 μmol L)时 ,探针的浓度与杂交信号趋近线性关系 ,浓度为 2 0 μmol L时杂交信号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8.
L-天冬氨酸作为一种大宗氨基酸产品,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笔者所在实验室成员前期已经构建1株含有顺丁烯二酸异构酶与L-天冬氨酸氨基裂解酶、且可直接将顺丁烯二酸铵转化成L-天冬氨酸铵的工程菌,对其培养基、发酵条件以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20 g/L,酵母浸粉5g/L,Na Cl 1.45 g/L,富马酸10 g/L,NH4NO38 g/L,乳糖6 g/L,氨水调节pH至7.5。最佳发酵培养条件:发酵罐的转速150 r/min,通气量1.5 L/min,最佳的接种量0.5%(体积分数)。通过发酵罐对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得出1 L发酵液可以转化1 kg顺丁烯二酸铵,优化后相同培养体积的菌体转化的底物量提高了1倍。为实现一锅双酶法制备L-天冬氨酸工艺的规模放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宋毅  李松  王正祥 《生物技术》2009,19(6):69-72
目的:缩短糖化酶工业生产菌株黑曲霉A.nigerCICIM GB0506的种子制备周期。方法:对该菌的活化培养基配方及种子制备方式进行改良,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其液体培养方法进行优化。结果:在固体活化培养基中添加0.2%的酵母粉及1%的玉米淀粉,有利于加速菌体生长;加入40粒,粒径3-4mm的玻璃珠130r/min,摇床培养可以获得更为分散、均一的种子液;液体种子制备的较优条件为初始pH4.5,装液量90mL,琼脂加量0.1%,培养天数5d。结论:新的制备工艺使糖化酶种子制备时间较现在工业生产上使用的工艺缩短了4d,进行后续糖化酶摇瓶发酵产酶水平是原工艺的1.18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法对复合益生菌发酵小麦麸皮生产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为小麦麸皮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本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麸皮发酵产生多酚的8个影响因子重要性进行考察,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影响的主效应因素,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试验中心点,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显著影响因子的最佳水平。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发酵工艺为:豆粕添加量为1%,糖蜜添加量为1%,NHS05接种量为7.5%,NHS03接种量为1%,NHS01接种量为1%,含水量为35.5%,培养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05.8 h。优化后复合益生菌发酵麸皮产生多酚产量从2.43 mg·g-1增至4.54 mg·g-1,提高了1.88倍。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木霉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类真菌,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拮抗多种土传病原菌等作用。【目的】优化3株植物根际促生真菌(长枝木霉MD30、桔绿木霉JS84及贵州木霉NJAU4742)的固体发酵条件,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木霉产孢量的影响,为木霉菌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3种木霉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优化,分析了氮源添加、初始pH、物料厚度、接种量、温度等因子对固体发酵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长枝木霉MD30、桔绿木霉JS84与贵州木霉NJAU4742固体发酵时,最佳发酵温度均为28℃、最优木霉菌液接种量均为10%、物料发酵厚度均为3.0 cm,但最佳的初始物料pH与氨基酸水解液添加量有所不同,其中,长枝木霉MD30与贵州木霉NJAU4742发酵最佳的初始pH值为5.0,而桔绿木霉JS84为3.0;长枝木霉MD30与贵州木霉NJAU4742发酵最佳的氨基酸水解液添加量为10%,而桔绿木霉JS84为5%。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初始pH、物料厚度、温度为影响产孢量的3个重要因素。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绿色木霉菌H06固体浅盘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前期筛选获得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较好的绿色木霉菌菌株Trichoderma viride H06,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生防菌株H06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固体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用量分别为锯末1.05kg、玉米粉0.72kg、KH2PO4 28.24g。培养条件优化试验得出:培养含水量、培养基厚度和温度是影响固体发酵产物孢子含量的主要因子,由所得响应曲面方程预测出这3个主要因子分别为51.26%、3.27cm和28.38℃时,在培养时间6d、接种量10%、菌龄60h、初始pH为6的条件下,固体发酵产物最大预测值为3.24×1010个/g。经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  相似文献   

13.
在假蜜环菌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稻草、稻糠、花生壳等农副产品进行发酵,并以无添加物的培养基发酵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农副产品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及发酵完成后培养基中的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样有所提高。此外,还对假蜜环菌发酵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最适提取条件为:温度85℃,时间3.0h,料液比为1:4,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4.6%。  相似文献   

14.
15.
栀子花作为化妆品原料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对其研究较少导致其开发受限.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对栀子花精油(Gardenia jasminoides flower essential oil,GJFEO)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和残渣中的栀子花总黄酮提取物(Gardenia jasminoides flower...  相似文献   

16.
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酶转化法是生产β-丙氨酸的重要途径,但单一酶法转化存在底物价格较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双酶催化体系制备β-丙氨酸,即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天冬氨酸酶(AspA)和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PanD)偶联,以富马酸和氨为底物进行酶促反应合成β-丙氨酸。催化反应中AspA与PanD的最适加酶比例为1∶80,其中AspA的浓度为10μg/mL,转化温度为37℃,pH为7.0;浓度为100 mmol/L的富马酸可在8 h内被完全转化,转化率为100%,摩尔产率为90.9%,β-丙氨酸的产量为90 mmol/L,约为7 g/L;浓度为200 mmol/L的富马酸在反应8 h后,体系中β-丙氨酸的产量为126 mmol/L,约合9.8 g/L,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并没有明显提高。根据该研究提出的双酶偶联转化工艺可将价格低廉的富马酸一步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β-丙氨酸。  相似文献   

18.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控制植物病原线虫的优良生防菌,同时对多种土传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等病害具有防病作用。固态发酵技术为分生孢子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为获得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料液比、种子液接种量和烘干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麸皮玉米粉为 0.9:1(体积比)、蔗糖添加量4%(质量分数,下同)、尿素添加量 0.16%、硫酸铵添加量 0.17%、料水比为1:0.5(体积比),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 ℃、培养时间6 d、固体菌剂最适烘干条件为35 ℃烘干24 h,在此条件下淡紫拟青霉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 2.49×1010 cfu/g。  相似文献   

19.
以初黏力、赋形性、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以流变性为评价指标筛选载药量,采用延压法涂布制备,考察物料添加顺序、搅拌速度与时间、干燥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优选的基质处方为Viscomate~(TM) NP-700 5.0 g、甘羟铝0.14 g、甘油25 g、EDTA 0.2 g,载药量84 g浸膏。制备的复方独一味凝胶贴膏的外观光滑平整,具有适宜的黏附性,无膜残留,皮肤追随性较好,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双壳贝类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牡蛎、咬齿牡蛎鳃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处理法、低温同步化法及活体去壳法进行预处理,制作成染色体标本;以马氏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制作胚胎染色体标本.对不同时间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牡蛎染色体分裂相比例、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获得马氏珠母贝染色体分裂相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发现,PHA处理法在24 h时能获取最多分裂相(3.50‰),低温同步化法在72 h时能获得最多分裂相(2.20‰),活体去壳法始终保持较高分裂相比例(3.60‰),PHA促繁殖获取胚胎法获得最大分裂相比例(10.00‰).4种方法都能获得理想的中期分裂相数目.其中,低温同步化法缺点是温度难控制、预处理时间长;活体去壳法易导致贝类死亡;PHA促受精获取胚胎法缺点是胚胎的获取受繁殖季节限制.PHA处理法预处理时间短、获取分裂相数目多,无疑是贝类成体染色体制备的最好的方法.同时,PHA也为贝类人工繁殖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