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味噌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C18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味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HMBC、MS)鉴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总共分离得到6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图1),分别鉴定为:染料木素(1)、大豆素(2)、黄豆黄素(3)、4',5,7,8-四羟基异黄酮(4)、4',7,8-三羟基异黄酮(5)、4',7,8-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味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对显脉獐牙菜(Swertia nervosa)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UV、IR、MS、1H NMR、13C NMR等波谱鉴定其结构。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8-三羟基-5-甲氧基酮(2)、5,7,3',4'-四羟基黄酮(3)、3,5,7,3',4'-四羟基黄酮(4)、2-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羟基酮(5)、獐牙菜苦苷(6)、当药苦酯苷(7)、羟基当药苦酯苷(8)、齐墩果酸(9)、胡萝卜苷(10),化合物3~5、7、8和10为首次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全草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对元宝草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共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HMQC、HMBC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6-二羟基-4,3’,5’-三甲氧基二苯甲酮(1)、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2)、山奈酚(3)、木犀草素(4)、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对放线菌肉色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 carneum)与桔橙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从肉色链孢囊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2′-脱氧腺苷(2),5,7,4′-三羟基异黄酮(3)。从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也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5,7,4′-三羟基异黄酮(3),2′-脱氧尿嘧啶核苷(4)。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胶柱层析、RP-8层析及Sephadex LH-20分离的方法,从高等真菌粗糙肉齿菌(Sarcodon scabrosus)干燥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分别为苯甲酸(1)、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3'-二乙酰基-3,4,5',6',4″-五羟基-对联三苯(3)和1-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对羟基苯甲酸(5)、丁二酸(6)、腺嘌呤(7)、腺嘌呤核苷(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粗糙肉齿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豆树茎枝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豆树茎枝抑菌活性成分,采用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酮(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苷(5)、芦丁(6)、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7)、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8)、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芹糖(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染料木素(10)、异樱黄素(11)、2',4',5,7-四羟基异黄酮(12)、大豆素(13)、柚皮素(14)、二氢染料木素(15)、去甲基化美迪紫檀素(16)。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红豆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6~9、12、15、16首次从红豆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和14对禾谷镰刀菌、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全草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柱等等色谱方法对蝴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蝴蝶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7'E)-4-hydroxy-3,5'-dimethoxy-4',7-epoxy-8,3'-neolign-7'-ene-9,9'-diol 9'-ethyl ether(1)、丁香脂素(2)、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ether(3)、threo-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ether(4)、4-O-β-d-(6-O-vanilloylglucopyranosyl)vanillic acid(5)、4-[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yloxy]-3-methoxybenzoic acid(6)、藏黄连新苷B(7)、belalloside B(8)、藏黄连新苷A(9)、茶叶花宁(10)、sakuranetin(11)、鼠李柠檬素(12)、鸢尾甲黄素B(13)、染料木素(14)、5,7,4'-三羟基-6,8-二甲氧基异黄酮(15)、野鸢尾苷元(16)、8-羟基鸢尾苷元(17)、3'-O-methylorobol(18)。其中,化合物1~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6、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保肝、抗炎、抗氧化等体外药理活性筛选。  相似文献   

9.
杨丹  程忠泉  丁中涛  周俊  胡江苗 《广西植物》2017,37(9):1182-1186
该研究利用硅胶、凝胶、MCI、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semi-HPLC)等方法,对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提纯、分离共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石斛酚(1),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3),二氢藜芦醇(4),安告佛醇(5),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烷酮(6),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7),丁香树脂醇(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其中,除化合物2和化合物10以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在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黄花木(Piptanthus concolor Harrow)茎枝85%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到1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美迪紫檀素(1),山槐素(2),阿弗洛莫生(3),11b-羟基-11b,1-二氢美迪紫檀素(4),多花紫藤苷(5),trifolirhizin(6),wighteone(7),3’-甲氧基-大豆苷元(8),红车轴草素(9),毛蕊异黄酮(10),erythrinin C(11)。其中,化合物1~9和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降香(Dalbergiae Odoriferae Lignum)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降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isopterocarpolone(1)、紫檀醇(2)、4,7-二甲氧基-2′-羟基异黄酮(3)、7,4′-二甲氧基异黄酮(4)、3-(4-羟基-2-甲氧基苯基)-7-甲氧基-4 H-色烯-4-酮(5)、(3 R)-驴食草酚(6)、(3 R)-3,2′-二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7)、美迪紫檀素(8)、(6a S,11a S)-高紫檀素(9)、3,9-二甲基-6 H-苯并呋喃[3,2-c]色烯-6-酮(10)。化合物1、2、4、5、7为首次从降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8和9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366.77±1.46、113.11±0.87、56.21±1.01、92.63±0.91μmol/L,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528.00±2.60μmol/L)。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采用p NPG法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蒲桃枝叶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部位主要为乙酸乙酯部位(IC_(50)=6. 96±0. 82 mg/L)和正丁醇部位(IC_(50)=5. 27±0. 26 mg/L),且显著强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_(50)=2840. 61±6. 44 mg/L)(P 0. 05)。从蒲桃枝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1)、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查耳酮(3)、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4)、5,4'-二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酮(5)、对羟基苯甲醛(6)、槲皮苷(7)、鞣花酸(8)、丁香苷(9)、丁香酸葡萄糖苷(10)、腺苷(11)。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2~5和7~8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性薄层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从盘龙参全草中分离得到了2个新的9,10-二氢菲类化合物,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4-羟基-2-甲氧基-8-呋喃[4′,5′:7,8]-9,10-二氢菲(1),4-羟基-2-甲氧基-8-{2',2'-二甲基吡喃[5',6':7,8]}-9,10-二氢菲(2).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蒙药多叶棘豆中分离纯化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各种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4'-二甲氧基-2'-羟基查尔酮(1)、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7,8-二羟基二氢黄酮(3)、4,2',4'-三羟基查尔酮(4)、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5)、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6)、2',4'-二羟基查尔酮(7)、芹菜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和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10)。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DC.)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各种色谱手段和波谱学方法,从艾纳香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3',4'-三甲基槲皮素(1)、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木犀草素-7-甲醚(3)、鼠李素(4)、(2...  相似文献   

16.
利用ODS反相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蜘蛛香根及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双四氢呋喃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hydroxybenzyl-β-D-glucopyranoside(2)、甲基熊果苷(3)、4-[(E)-3-乙氧基丙烯-1-基]-2-甲氧基苯酚(4)、eugenyl-O-β-D-glunopyranoside(5)、ethylconiferin(6)、8-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7)、棕榈酸(8)、原儿茶酸(9)、3-(4-β-D-glucopyranosyloxy-3,5-dimethoxy)-phenyl-2E-propenol(10)。化合物5、6为从败酱科首次分离得到。通过与已报道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碳谱数值比较,得到了木脂素羟化和苷化位移效应规律。双环氧四氢呋喃木脂素苷化位移规律与羟化位移规律与羟基取代数目关系紧密,苷化效应中无羟基取代或单羟基取代时发生苷化位置的相应芳环对位C-1'和邻位C-3'均发生低场位移(△δ1.7),双羟基取代时仅在发生苷化位置的相应芳环对位C-1'发生低场位移(△δ2.4),邻位C-3'变化较小(△δ0.5)。羟化效应中C-8或C-8'位羟基取代除了叔碳信号低场位移至季碳(△δ34.5~37.5)外,由于远程位移效应,在C-1位高场位移(△δ3.9~5.9),其中单羟基取代的邻位C-8'低场位移(△δ6.0),而双羟基取代低场位移(△δ34.5)。其位移效应规律对于双环氧四氢呋喃木脂素的结构确定,尤其糖的连接位置和羟化位置的指定,提供了一定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从苦竹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值对照,分别鉴定为4-羟甲基-苯甲醛(1)、对羟基苯甲醛(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3)、7-羟基-香豆素(4)、反式香豆酸(5)、对羟基苯甲酸(6)、苜蓿素(7)、7-甲氧基-苜蓿素(8)、demethyltorosaflavone(9)、6-反式-(2'-O-α-鼠李糖基)乙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10)、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11)、苜蓿素-7-O-葡萄糖苷(12)、芹菜素-6-C-阿拉伯糖苷(13)、苜蓿素-4'-O-葡萄糖苷(14)、牡荆苷(15)和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16)。其中除化合物4、7及1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竹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仙茅苷丙——仙茅根茎的新酚苷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仙茅(CurculigoorchioidesGaertn.)根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curculigoside(1)、curculigosideB(2)、curculigosideC(3)和2,6-dimethoxylbenzoicacid(4)。其中,化合物3为一个新的酚苷类成分,命名为仙毛苷丙,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2D-NMR和ESI-MS)鉴定其化学结构为5-羟基-2-O-b-D-吡喃葡萄糖基苄基-3'-羟基-2',6'-二甲氧基苯甲酸酯。  相似文献   

19.
广藿香大极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e)Bent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2)、3,5-二羟基_4',7-二甲氧基黄酮(3)、Apigenin 7-galacturonide(4)、Apigenin 7-(O-methylghacuronide)(5),Luteolin 7-O-(6-O-methyl-β-D-glucuronopyranoside)(6),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Quercetha-7-β-D-ghcoside(8),3,23-D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9)、Syringaresinol-β-D-glucoside(10),毛蕊花糖苷(11)、列当苷(12)、紫葳新苷(13),化合物2~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研究预知子中的非三萜类化学成分。综合运用大孔吸附树脂HP-20、Sephadex LH-20、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预知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非三萜类化合物:酪醇(1)、咖啡酸(2)、原儿茶酸(3)、对羟基苯甲酸(4)、阿魏酸(5)、红景天苷(6)、羟基酪醇葡萄糖苷(7)、反式松柏苷(8)、紫丁香苷(9)、木通苯乙醇苷B(10)、3-咖啡酰基奎宁酸(11)、4-咖啡酰基奎宁酸(12)、5-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14)。其中,化合物5~10、12~14为首次在预知子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