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6-姜酚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信号通路。通过MTT检测不同浓度Aβ1-42对PC12细胞的作用及不同浓度6-姜酚对Aβ1-42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6-姜酚对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Ser9),Akt及磷酸化Akt(Ser47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姜酚能显著减少Aβ1-42引起的细胞凋亡;PC12细胞经Aβ1-42作用48 h后,80及120μM 6-姜酚预处理组中GSK-3β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则均显著高于Aβ1-42处理组的。说明6-姜酚对抗Aβ1-42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kt的活性、抑制GSK-3β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β淀粉样肽(Aβ1-40)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的上清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模型,并初步研究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可溶性Aβ1-40诱导激活小胶质细胞,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形态,ELISA检测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仪;用激活后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刺激海马神经元,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刺激后海马神经元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海马神经元内胱冬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来评价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果:终浓度为10μmol/L的Aβ1-40与小胶质细胞孵育24h后,取上清液加到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孵育24-72h,海马神经元较对照组形态有明显变化;经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内iNOS、NT表达明显增加;ELISA检测神经元内caspase-3活性明显增高。结论:小胶质细胞被Aβ1-40激活后,其释放物有明显的致神经元损伤效应,表明建立了神经元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
用靶向探针追踪淀粉样蛋白(Aβ_(25-35))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同时基于Nrf2信号通路探讨阿里红多糖组分(FOAPs-a)和(FOAPs-b)对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通路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40μmol/L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40μmol/L Aβ_(25-35))、阳性组(加50μmol/L盐酸多奈哌齐)、不同浓度的FOAPs-a和FOAPs-b干预组(各50、100、200μg/mL)。以靶向探针追踪Aβ_(25-35)在各组PC12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量以及和Nrf2通路相关的Nrf2、APK1和磷酸化的AP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Aβ_(25-35)处理PC12细胞会影响线粒体的完整性;在200μg/mL FOAPs-a/b预处理PC12细胞后,能够显著缓解Aβ_(25-35)对线粒体的损伤,同时使Aβ_(25-35)的亚细胞共定位减弱;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FOAPs-a及FOAPs-b干预组均能降低ROS的沉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FOAPs-a及FOAPs-b均能减少APK1的磷酸化水平,上调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总之Aβ_(25-35)可进入到PC12细胞的线粒体中引起其损伤,阿里红多糖组分能够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显著缓解Aβ_(25-35)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铆花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紫铆花素低、中和高剂量组(10,20和40μM)。检测细胞存活率,LDH释放水平,试剂盒检测MDA、SOD、IL-1和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以及AMPK和GSK-3β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紫铆花素能够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水平,降低MDA、IL-1和IL-6,增加SOD水平。减少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Bax的比值(P0.05)。同时,紫铆花素能够剂量依赖性的促进AMPK和GSK-3β磷酸化。进一步研究发现,紫铆花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GSK-3β的促磷酸化被AMPK抑制剂Compound C抵消。结论:紫铆花素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AMPK/GSK-3β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棕榈酸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筛查出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合适的作用时间。方法:以胰岛βTC3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棕榈酸构建脂毒性模型,MTT法筛选小檗碱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胰岛βT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001-1μmol/L小檗碱作用βTC3细胞24、48、72 h,对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低浓度小檗碱对βTC3细胞的保护作用增加,而1μmol/L浓度保护作用下降,10μmol/L及以上浓度出现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2棕榈酸(0.2-1.0 mmol/L)对βTC3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P0.05)。3棕榈酸处理βTC3细胞不同时间后,小檗碱治疗组较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对脂毒性损伤的胰岛βTC3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脂毒性作用时间越短,小檗碱的保护作用越好,随着脂毒性作用时间的延长,小檗碱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建议临床上在脂代谢紊乱早期给予小檗碱干预以减轻甚至逆转游离脂肪酸导致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单体T10对Aβ1-42所致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 M  Zhou HF  Xue B  Niu DB  He QH  Wang XM 《生理学报》2004,56(1):73-7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病率最高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AD的病因不清,亦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其重要的原因是尚无适宜的AD模型.因此,本实验首先建立了PC12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p-amyloid,A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药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单体T10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β(5×10、5×10-3、5×10-2、5×10、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Aβ致使细胞存活率降低的浓度(0.5、5、50 μmol/L)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1×10-11mol/L的T10预孵育PC12细胞48 h后,加入50μmol/L Ap共孵育48 h,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β的浓度存50μmol/L时可使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1%,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1×10-11mol/L的T10可明显降低50 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50 μmol/L Aβ可促进PC12细胞胞外钙离子内流,1×10-11mol/L的T10对Ap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抑制作用.这些观察结果表明T10对Ap导致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单功能烷化剂MNNG诱导人胃粘膜上皮GES-1细胞损伤的机制。用MNNG(2×10-5 mol/L)处理GES-1细胞24 h,处理后第3天用倒置显微镜对GES-1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用MTT法检测GES-1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ES-1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用q PCR检测GES-1细胞中β-catenin、GSK-3β、c-Met和MMP7m RNA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p-GSK-3β和c-Me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NNG能够明显损伤GES-1细胞,细胞形态变为不规则的长梭形;MNNG能够诱导GES-1细胞凋亡,明显阻滞细胞周期进程;MNNG能够上调β-catenin、GSK-3β、c-Met和MMP7 m RNA表达水平,并上调β-catenin、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述结果提示,MNNG对GES-1细胞的损伤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这为胃粘膜损伤的细胞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mir-153可负调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致病基因APP及APLP2的蛋白表达,降低其胞内降解片段(intracellular domains,ICDs)的生成。因ICDs具有转录活化及促凋亡活性,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53对这两个靶基因下游信号分子GSK-3β表达水平及细胞抗损伤能力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mir-153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mir-153稳转细胞系及mir-153转基因小鼠,Western blot检测该细胞系及小鼠脑内磷酸化GSK-3β、Tau及其总蛋白的表达;Aβ42肽和H2O2分别处理mir-153稳转细胞系,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的改变。结果 mir-153稳转细胞系中磷酸化GSK-3β及其总蛋白的表达下调,Tau磷酸化水平降低。mir-153转基因小鼠脑内,磷酸化GSK-3β及其总蛋白的表达降低,磷酸化Tau及其总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Aβ42肽和H2O2损伤作用下,mir-153稳转细胞系的增殖活性显著降低,凋亡水平增加。结论 mir-153可负调控靶基因下游信号分子GSK-3β的表达;高表达mir-153可降低细胞抗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天麻素(Gastrodin)对Aβ1-42致痴呆大鼠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微注射Aβ1-42建立大鼠痴呆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评价天麻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作用。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天麻素治疗组(1 mg/kg)、中剂量天麻素治疗组(5 mg/kg)和高剂量天麻素治疗组(25 mg/kg)。天麻素治疗组SD大鼠微注射Aβ1-42后,连续灌胃天麻素14 d,模型组SD大鼠微注射Aβ1-42后,连续灌胃生理盐水14 d。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和GSH-Px的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SD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脑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GSK-3β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脑组织出现严重的损伤和凋亡现象,并且脑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天麻素的治疗干预后,我们发现,天麻素治疗可以显著逆转上述的损伤现象,并且天麻素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高剂量天麻素可显著升高脑组织中GSK-3β磷酸化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天麻素对海马区微注射Aβ1-42致痴呆SD大鼠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GSK-3β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是调控糖 原代谢的主要激酶.它可以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参与调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最 近研究表明,GSK-3β与帕金森病发生密切相关. 在帕金森病研究模型中,GSK-3β活性增高,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而GSK-3β活性被抑制时,tau蛋白磷酸化减少,α共核蛋白表达降低,神经元得到保护.因此,GSK-3 β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四氢紫堇萨明(SQZJSM)对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Aβ_(25-35)诱导神经细胞PC-12损伤建立AD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高通量高内涵分析系统观察细胞核形态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SQZJSM可改善模型细胞受损的细胞核形态,同时显著减少模型细胞凋亡率和胞质Cyt C含量,上调MMP,降低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增加Bcl-2、p-Akt/T-Akt表达(P 0. 05); 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SQZJSM对模型细胞的上述改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四氢紫堇萨明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神经原纤维缠结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失衡可导致骨架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而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 和神经丝 (neurofilament, NF) 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组成部分.在众多激酶中,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可能是AD神经退行性变起重要作用.为深入探讨GSK-3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以磷酯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的特异性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WT)处理野生型鼠成神经瘤细胞株(wild type mouse neuroblastoma cell lines, N2a wt),系统观察WT处理N2a wt不同时间点(1 h、3 h、6 h)细胞代谢率、细胞形态、细胞骨架蛋白tau和NF的磷酸化状态改变以及细胞的命运,并分析了GSK-3活性与上述参数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 μmol/L WT处理细胞1 h,GSK-3活性与未经WT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并伴有Ser9磷酸化的GSK-3水平的降低; NF磷酸化程度增强,tau在Ser198/Ser199/Ser202位点的磷酸化增强. 1 μmol/L WT处理细胞3 h,GSK-3活性与对照组和处理1 h 组相比明显下降,NF磷酸化程度较1 h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1 μmol/L WT处理细胞6 h,细胞形态、GSK-3活性、Ser9磷酸化形式的GSK-3β的表达、NF磷酸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WT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代谢率.1 μmol/L WT处理细胞1 h和3 h导致细胞变圆,突起变短甚至消失.1 μmol/L WT处理细胞1 h,用TUNEL法和电子显微镜技术未观察到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提示:在N2a细胞中过度激活GSK-3可导致神经细丝和tau蛋白的AD样过度磷酸化,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AD样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大脑海马中含量丰富,若海马中锌含量不足,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并最终导致AD.通过MTT法探索不同浓度锌离子作用于Aβ1-40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最适浓度,并将实验分为对照组、Aβ损伤组、Aβ损伤前补锌组、Aβ损伤后补锌组、Aβ损伤前同时补锌和锌离子螯合剂TPEN组,通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和Caspase-3活性检测实验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通过检测LDH含量分析细胞损伤程度并运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锌离子具有保护PC12细胞免受Aβ1-40损伤的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发生在Aβ损伤作用之前,在Aβ损伤后补充锌作用不明显.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锌离子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SH-SY5Y细胞传代培养,分为四组:(1)阴性对照组;(2)氧化损伤组:0.1 mmol·L~(-1)谷氨酸作用24 h;(3)17β-雌二醇低、高浓度组:加入(1.0×10~(-4) mmol·L~(-1)和1.0×10~(-3)mmol·L~(-1))17β-雌二醇作用24 h之后,加入谷氨酸作用24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Hoechst-PI染色观查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中Caspase-3及Caspase-9含量。结果:7β-雌二醇能明显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活性的下降,减少谷氨酸所致SH-SY5Y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凋亡因子的活性。结论:17β-雌二醇对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苦豆碱(aloperine,ALO)是一种具有抗炎、抗肿瘤及抗感染功效的生物碱,但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了体外缺氧/复氧损伤的细胞模型,对细胞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苦豆碱(20、50和100μmol/L)预处理组。对细胞活力、细胞内乳酸盐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XBP-1和凋亡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我们发现与缺氧/复氧损伤组相比,苦豆碱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和SOD活性、降低LDH活性、MDA含量以及IL-1β和TNF-α的水平(P0.05)。另外,苦豆碱预处理还显著下调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GRP78、XBP-1和CHOP水平的上升(P0.05)。本研究证实苦豆碱能够提高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改善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除了在抑制糖原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信号调节蛋白.然而,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它调节的主要下游促凋亡蛋白依然不明确,尤其是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ax是其中最重要的蛋白之一).通过对GSK-3β和Bax两种蛋白进行荧光标记,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十字孢碱(staurosperine,STS)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STC-α-1)凋亡过程中,GSK-3β活化与Bax转位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STS诱导ASTC-α-1凋亡过程中,共转染pCFP-Bax和 pYFP-GSK-3β的细胞发生凋亡的时间明显早于单转染 pYFP-Bax的细胞,并且Bax发牛转位的时间也明显提前.这些结果显示在STS这种凋亡因素刺激下,GSK-3β可以通过促进Bax转位从而加速细胞凋亡.这是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研究活细胞内分子事件的又一个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培养紫杉醇耐药卵巢癌细胞A2780/Taxol,分为对照组与血根碱组,对照组不加血根碱,血根碱组应用不同浓度血根碱(0.67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应用MTT法、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检测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血根碱对A2780/Taxol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Bax、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0μmol/L浓度的血根碱可显著抑制A2780/Taxol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Bax表达显著上调,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血根碱通过下调TGF-β1/Smad通路,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紫杉A2780/Taxol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9.
观察蛋白磷酸酯酶-1和蛋白磷酸酯酶-2A的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acid,O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K-N-SH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确定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细胞模型的合适剂量和时间。用不同剂量OA与SK-N-SH细胞共温育不同时间,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tau蛋白和非磷酸化tau蛋白在Ser202位点和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变化。10~160nmol/LOA与SK-N-SH神经细胞温育3~24h,可引起细胞形态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变化,起效剂量和时间为10nmol/L和3h。10nmol/LOA与SK-N-SH细胞温育6~24h,磷酸化tau蛋白Ser199/Ser202位点和Ser404位点的表达明显增高,非磷酸化tau蛋白Ser202位点和Ser404位点的表达明显降低,总tau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OA可以作为很好的研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工具药,10nmol/LOA与SK-N-SH神经细胞共温育6h可以作为制备细胞模型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GSK-3β、CDK-5和PP2A的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海马组织体外培养获得NSCs,诱导第3代的NSCs向神经细胞分化1周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表达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对它们的影响;RT-PCR分析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mRNA表达以及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Cs诱导分化1周后有活化型GSK-3β(pTyr279,216)和PP2A的表达,Aβ25~35能增强GSK-3β(pTyr279,216)的表达同时抑制PP2A的表达,而人参皂苷Rb1则能逆转Aβ25~35的作用;RT-PCR检测发现:NSCs诱导分化1周后表达GSK-3β、CDK-5和PP2A的mRNA,使用Aβ25~35处理后GSK-3β、CDK-5的表达增强而PP2A的表达减弱,用人参皂苷Rb1预处理神经干细胞后Aβ25~35的作用受到抑制。结论: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后表达GSK-3β、CDK-5和PP2A,并受Aβ25~35和人参皂苷Rb1的调节,提示在体外由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具备正常神经细胞的蛋白磷酸化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