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HF)大鼠肝脏肝星状细胞(HSC)的凋亡因子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抗HF的作用机制。方法:58只SD大鼠随机取1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剩余大鼠采用CCl4复合因素法进行HF造模,实验第4周末随机处死造模大鼠4只,证实HF形成。其余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组、秋水仙碱组及大黄蛰虫丸组,每组10只。病理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其他3组分别予对应药物灌胃处理。治疗第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获取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Fas、FasL分布。结果:与病理模型组大鼠比较,壮肝逐瘀煎治疗组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肝组织Fas、FasL的表达显著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够明显改善HF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HF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肝逐瘀煎能调控HSC中凋亡因子Fas/Fa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田基黄提取物(HJT)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 12 mg/kg)组和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的CCl_4橄榄油溶液(1 mL/kg),2次/周,建立HF模型;同时各给药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PC-Ⅲ、Ⅳ-C活性或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减少肝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抑制肝组织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JT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和HF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HJT对CCl_4诱导的HF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和抑制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龙胆苦苷(GPS)对大鼠肝纤维化(HF)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影响。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素(0.12 mg/kg)组和GPS(100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每周两次腹腔注射40%的CCl_4橄榄油溶液(1 mL/kg),建立HF大鼠模型;且从造模当天起,秋水仙素组和GPS组大鼠按体重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按体重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共持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TBIL、AL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1及Shh信号通路Shh、Gl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PS组和秋水仙素组HF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HA、LN、PCⅢ、Ⅳ-C的含量均显著减少,ALB含量增加;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GPS组和秋水仙素组大鼠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轻;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肝组织中TGF-β1、α-SMA、Shh及Gli-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GPS对大鼠HF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与GPS抑制Sh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狗肝菜多糖(DCP)对高脂饮食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CP剂量组(100、200 mg/kg),每组10只;从第9周开始,DCP剂量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6周,处死,收集血样和肝脏。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及肝脏中TG和肝糖原含量;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沉积状况;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SREBP-1 mRNA、AMPK mRNA水平。结果显示,DCP(100和200 mg/kg)剂量组能显著下调TC、TG、LDL-C、FBG、FINS、AGE-P和HbA1c含量和HOMA-IR,上调HDL-C和肝糖原含量,减少脂肪沉积物,同时明显上调p-AMPK水平,抑制肝组织SREBP-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DCP调节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SREBP-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藏红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藏红花预防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藏红花组、丹参组,每组十五只。应用3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3ml/kg.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臧红花组、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均轻于模型组(P<0.01),而藏红花组与丹参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臧红花组、丹参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而藏红花组与丹参组相比TGF-β1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藏红花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抑制HSC的激活以及阻断HSC与TGF-β1之间的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和血清标志物方面,探讨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给予10g/kg治疗。6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比较不同组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示物血小板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质蛋白酶-1(MMP-1)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炎症坏程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血清PDGF-BB、TGF-β1含量显著下降,而MMP-1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肝心宁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蜂胶抗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蜂胶乙醇提取物(EEP)给药组,模型组及各EEP组腹腔注射DMN10mg/kg,每周2次,持续6周,各EEP组自造模之日开始给予不同剂量EEP,1次/d.结果:给予EEP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T、ALT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HA、LN、PCⅢ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EEP对肝细胞坏死及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蜂胶具有一定的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鳖甲育肝颗粒对乙醇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鳖甲育肝颗粒对照组、秋水仙碱组、鳖甲育肝颗粒低剂量组和鳖甲育肝颗粒高剂量组(n=8),采用梯度乙醇灌胃法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即除了空白对照组及鳖甲育肝颗粒对照组灌胃等量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第1~4周灌胃5 g/(kg·d)乙醇,第5~8周灌胃7 g/(kg·d)乙醇,第9~12周灌胃9 g/(kg·d)乙醇,第13~24周灌胃9.5 g/(kg·d)乙醇,其中乙醇剂量计算采用下列公式:乙醇剂量(g) = 无水乙醇体积(ml)×预配乙醇浓度(%)×0.8(g/ml),同时每天灌胃相应的药物:鳖甲育肝颗粒对照组灌胃鳖甲育肝颗粒5.55 g/kg、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0.1 mg/kg、鳖甲育肝颗粒低剂量组灌胃鳖甲育肝颗粒1.85 g/kg、鳖甲育肝颗粒高剂量组灌胃鳖甲育肝颗粒5.55 g/kg,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纯净水。实验第169日观测鳖甲育肝颗粒对大鼠肝脏脏器宏观变化、肝组织含水量及其纤维化病理变化、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REB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85、5.55 g/kg鳖甲育肝颗粒能明显改善乙醇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脏器宏观变化及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降低肝组织含水量及Hyp的含量,下调α-SMA、CREB表达水平。结论:鳖甲育肝颗粒具有明显的抑制乙醇性肝纤维化的作用,而下调CREB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藏红花(Saffron)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藏红花组,除正常组外,另外两组给予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藏红花组给予藏红花溶液5 m L·kg~(-1)·d~(-1)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肝脏组织,通过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最重,藏红花组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轻,正常组大鼠肝脏无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藏红花组Caspase-3在肝实质内呈弱阳性表达,而纤维间隔内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正常组Caspase-3及Bcl-2几乎无表达。结论:藏红花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aspase-3,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藤茶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喂养;模型组(14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CF治疗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在造模的同时,每日分别予以TCF25mg/100g、50mg/100g、100mg/100g体重灌胃。于第12周末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CF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HA、LN、PCⅢ、CⅣ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TCF对CCL4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莪术醇(C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大鼠模型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炎(NASH)伴肝纤维化的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ASH)、NASH+复方鳖甲软肝片(CBT)组(阳性对照组)、NASH+CC组(25、50、100 mg/kg),每组10只。测量大鼠肝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测量大鼠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肝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阳性染色情况,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及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NF-κB p65、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白介素(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DL、 IL-10含量、MMP-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G、ALT、AST、肝组织P65阳性率,α-SMA、TIMP-1、TLR4、TAK1、NF-κB p65、VCAM-1表达、IL-6、TNF-α及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CBT和CC处理后大鼠HDL、 IL-10含量、MMP-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TG、ALT、AST、肝组织P65阳性率,α-SMA、TIMP-1、TLR4、TAK1、NF-κB p65、VCAM-1表达、IL-6、TNF-α及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模型+CC组以高浓度组改善最显著(P<0.05),但各剂量改善幅度均低于模型+CBT组(P<0.05)。结论:莪术醇通过调节TLR4、TAK1、NF-κB p65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从而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肝纤维化,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剂量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血管PCNA蛋白和PCNA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24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雄性,50只,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复方罗布麻组,每组10只,同源雄性京都威斯特大鼠(WKY)10只作为对照组,灌胃给药5周后,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血管PCNA蛋白表达,Real-Time RT-PCR法测定大鼠PCNA mRNA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镇肝熄风汤中药中剂量、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CN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镇肝熄风汤中剂量与模型组比较,PCN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通过研究表明镇肝熄风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的PCNA蛋白表达和PCNA mRNA表达明显升高,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增值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鳖甲育肝颗粒对复合因素所致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鳖甲育肝颗粒各剂量组(1.85、3.70、7.40 g/kg, n=8),通过每天灌胃5%乙醇15 ml/kg的基础及每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2次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连续42 d,观测鳖甲育肝颗粒对大鼠肝功能、肝指数及其含水量、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测定TGF-β1/Smads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ALP、HA、PCⅢ、C-Ⅳ、LN活性,肝组织含水量及肝指数、TGF-β1、Smad3 mRNA与Smad7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不同剂量鳖甲育肝颗粒干预组大鼠上述血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肝组织含水量及肝指数,TGF-β1及Smad3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Smad7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鳖甲育肝颗粒具有明显的降酶保肝、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而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七味育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失衡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1.0×10-4 g/kg)、七味育肝颗粒各干预组(3.7、7.4、14.8 g/kg)组(n=8),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灌胃乙醇6周来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的同时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观测七味育肝颗粒对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MMP-13、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TIMP-1显著升高,而MMP-13显著下降,缓解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7、7.4、14.8 g/kg七味育肝颗粒能明显降低ALT、AST以及HA、PCⅢ、C-Ⅳ,缓解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变化,改善肝功能,提高MMP-13活性而降低TIMP-1活性,缓解MMP-13/TIMP-1的失衡状态(P<0.05, P<0.01),其中七味育肝颗粒对TIMP-1及MMP-13/TIMP-1的影响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趋势(P<0.01)。结论: 七味育肝颗粒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而改善MMP-13/TIMP-1平衡状态可能是七味育肝颗粒防治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肠肝轴探讨加味消脂利肝方(简称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按雌雄随机将28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消脂方组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0只,其余每组6只。适应性饲养后,通过高脂饲料诱导法(high-fat feed,HFD)建立SD大鼠NAFLD模型。持续6周后,模型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3.0 mL/kg灌胃,消脂方组给予消脂方7.8 g/kg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0.15 mg/kg灌胃,实验持续2周,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血脂(TG、TC、HDL-C、LDL-C)水平,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油红O染色)观察及肠道内容物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TG、TC、LDL-C、HDL-C、ALT、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864,P<0.001;H=13.078,P=0.004;H=13.508,P=0.004;H=13.132,P=0.004;F=19.565,P=0.004;H=13.049,P=0.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LDL-C、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P=0.011、P=0.005、P<0.001、P=0.012),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0),肝组织脂质沉积增加(P=0.028),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P=0.014)。与模型组相比,消脂方组NAFLD大鼠血清TG、TC、LDL-C、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P=0.031、P=0.042、P<0.001、P=0.029),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20),同时改变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的多样性(P=0.026),调节菌群的相对丰度。结论 消脂方通过肠肝轴调控肠道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调节血脂异常改善肝损伤,从而抑制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铝对肝、肾、心、脑所致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40只Wistar大鼠,体重(150~300g)分为四组,A组(正常对照)60只、B组(柠檬酸组)60只每天给AlCl_3与柠檬酸盐混合饲料(按1:11)、C组和D组各60只,每天被摄入含500ppm/kg、2500ppm/kg的Alcl_3混合饲料,分别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处死,然后观察铝对其肝、肾、心肌、脑影响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等变化。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上述器官的SDH、Mg~(2+)—ATPase、ChE、G-6-Pase的活性及糖原(PAS反应)C组及D组明显低于A组。而LDH及ACP活性较A组高(P<0.01)。超微结构变化为C组与D组的肝、肾、心肌、脑细胞内线粒体及内质网受损,大鼠神经细胞变性,而且突触囊泡聚积在突触前膜;A组(正常组)没有上述变化。同时铝沉积于脉络丛和神经细胞内。综上所述,铝可造成肝、肾、心肌、脑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肝泰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泰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神经递质受体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只、肝复乐胶囊对照组(G)10只、肝泰组(Z)10只及模型组(M)10只。采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的表达。结果肝泰组、肝复乐胶囊对照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肝泰组和肝复乐胶囊对照组α1A-AR及β2-AR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泰能通过抑制肝组织中α1A-AR及β2-AR的表达,从而调节神经递质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再生肝抗CCl4损伤与其线粒体呼吸活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宝弘  沈杰 《生理学报》1991,43(1):46-52
本工作观察了肝部分切除(68%)后96h 大鼠再生肝的抗 CCl_4损伤作用,并用氧电极法测定了再生肝线粒体的呼吸活性。结果如下: (1)CCl_4(50%,10ml/kg)引起的动物死亡率,肝切除组大鼠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2)CCl_4(50%,5 ml/kg)损伤后,肝切除组大鼠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组织学检查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3)无论是否伴有 CCI_1损伤,肝切除组大鼠肝线粒体的呼吸活性均强于假手术组,且肝线粒体呼吸活性的变化与血清胆红素、sGPT 及肝组织损伤程度的改善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提示:再生肝线粒体呼吸活性增高,同时不易受 CCl_4损伤,可能在再生肝抗 CCl_4损伤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仁活血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仁活血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参仁活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模型组及参仁活血颗粒各组予以40%四氯化碳0.2 mL/100 g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于第4周起分别予以参仁活血颗粒,低剂量组每日1.575 g/(kg?bw)、中剂量组每日3.15 g/(kg?bw)、高剂量组每日6.3 g/(kg?bw)剂量灌胃,连续4周,于第8周牺牲大鼠。HE染色及Masson染色检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明显增多,形成大小不一的假小叶;而参仁活血颗粒各剂量组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以参仁活血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显著。②模型组大鼠肝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Smad 3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参仁活血颗粒各剂量组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Smad3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Smad7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以参仁活血颗粒高剂量组疗效最好(P0.05)。结论参仁活血颗粒能显著改善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从而减少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肝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肝损伤(RILD)、甚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寻找较佳的血清标记物对放射性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从而探讨其与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血清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MV X线25Gy照射,于照射2月、4月、6月后,随机抽取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同时将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将后者与血清TGF-β1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照射第2月、4月、6月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值(分别为551.03±69.00 ng/L、645.31±109.29 ng/L、737.89±118.11 ng/L)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1.71±51.12 ng/L,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血清TGF-β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0.82,P<0.01)。结论:在放射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TGF-β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亦升高。本研究为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操作简单的手段,为后续TGF-β1作为血清标记物应用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