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荷茎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山茶科植物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 Champ.)茎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木荷茎中分离鉴定了9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1)、pinoresinol(2)、落叶松脂醇(lariciresinol,3)、balanophonin(4)、3-acetoxymethyl-5-[(E)-2-formylethen-1-yl]-2-(4-hydroxy-3-methoxyphenyl)-7-methoxy-2,3-dihydrobenzofuran(5)、4,9-dihydroxy-3,5′-d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e-9′-yl acetate(6)、二聚松柏醇(dihydro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7)、异落叶松脂素(isolariciresinol,8)和1-(3,4-dimethoxyphenyl)-2-O-(2-methoxy-4-omegahydroxypropylphenyl)propane-1,3-diol(9)。以上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等方法,从刺果紫玉盘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NMR、MS等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1,6-desoxypipoxide(1)、piperenol A(2)、zeylena(3)、grandi-floracin(4)、顺式桂皮酸(5)和苯甲酸(6)。所有这些化合物都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3.
峨眉杠柳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峨眉杠柳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熊果酸(1),( )-1-羟基松脂酚(2),23-羟基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27-羟基-α-香树脂醇(5),胡萝卜苷(6),杠柳苷(7).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峨眉杠柳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4.
南山茶果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南山茶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南山茶果皮中分离并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原儿茶酸(3)、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2′′′,4′′′-O-二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2′′′′,3′′′′,4′′′′-O-三乙酰基-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6→1)-4′′′-O-乙酰基-α-L-鼠李糖基-(3→1)-3′′′′-O-乙酰基-α-L-鼠李糖苷(5)、3-甲氧基鞣花酸(6)、鞣花酸(7)、羽扇豆烷醇(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化合物2、6、7均为首次从南山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7为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波谱分析方法,分别对放线菌肉色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 carneum)与桔橙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从肉色链孢囊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2′-脱氧腺苷(2),5,7,4′-三羟基异黄酮(3)。从桔橙指孢囊菌发酵液中也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嘌呤核苷(1),5,7,4′-三羟基异黄酮(3),2′-脱氧尿嘧啶核苷(4)。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松杉暗孔菌(Phaeolus schweinitzi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6Z)-5-hydroxy-6-dodecene-2,10-dione(1)、2,2-二甲基-1-苯并吡喃-6-醇(2)、亚油酸(3)、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eulatinol(6)、对羟基苯乙醇(7)、siccayne(8)、5-羟甲基糠酸(9)、对苯二酚(10)、5-羟甲基糠醛(11)。其中1为新的链状类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等多种分离材料从牛皮消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5R,3E)-5-methoxy-6-hydroxy-6-methyl-3-hepten-2-one(1)、咖啡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甲酯(3)、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4)、丹皮酚(5)、香草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2-dione(8),(R)-2-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propan-1-one(9)、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从该种中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8.
金花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反复重结晶等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金花茶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碱(1)、胡萝卜苷(2)、豆甾醇3-O-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7-豆甾烯-3β-醇(5)、人参皂苷Rk3(6)、人参皂苷Re(7)、人参皂苷Rg2(8)、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五加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4、5为人参花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红凉伞根茎皂苷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色谱等分离方法,经理化方法及1H,13C NMR等方法鉴定结构,从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红凉伞(Ardisia crenata f.hortensis)根茎中分离鉴定出5个皂苷:朱砂根皂苷A (1)、朱砂根皂苷C (2)、百两金皂苷B (3)、3-O-[6′-O-palmitoyl-β-D-glucosyl-]-spinasta 7,22(23)-diene(4a)、3-O-[6′-O-palmitoyl-]-β-D-glucopyranosyl stigmasterol (4b),这五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PLC柱色谱等方法对唐古特铁线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唐古特铁线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Clemaphenol A(2),α-亚麻酸(3),胡萝卜苷(4),胡萝卜苷苷元(5),常春藤-3-O-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6),常春藤-3-O-α-L-阿拉伯糖(1→3)-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7),Acanjaposide G(8),常春藤配基(9),芹菜素(10),灯台酸(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唐古特铁线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吴颖瑞  赵友兴  周俊 《广西植物》2010,30(6):884-886
从山龙眼属植物潞西山龙眼的叶子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为熊果苷(1)、ro-bustaside B(2)、robustaside D(3)、β-谷甾醇(4)、helicide(5)和(E)-(4-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6)。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漏斗大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methyl)-1,1,4a-trim-ethyl-6-methylenedecahydronaphthalen-2-ol(1)、albicanol(2)、D-阿洛醇(3)、对羟基苯甲醛(4)、胡萝卜苷(5)、trili-nolein(6)、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7)和麦角甾-7,22-二烯-3-酮(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等分离方法,对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sampsonione L(1)、hyperibone G(2)、garcicowin C(3)、isogarcinol(4)、garcinialone(5)、clovane-2,9-diol(6)、caryolane-1,9β-diol(7)、异茴芹灵(8),1,2,4-苯三酚(9)和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10)。化合物1~3和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2和5~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多环多异戊烯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1~5)进行了细胞毒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3~5具有较好的细胞毒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凝胶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对红豆树枝条70%乙醇水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手段对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11个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7-三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1)、3',4',5,7-四羟基二氢异黄酮(2)、染料木苷-5,4 '-...  相似文献   

16.
研究特殊生境梵净山土壤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次级代谢产物,为微生物药物开发提供结构复杂新颖物质来源,也为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先导物。通过薄层层析、反复正(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技术对Streptomyces sp.FJS31-2次级代谢产物纯化分离;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从Streptomyces sp.FJS31-2发酵产物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合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解析,鉴定为2-(2'S-羟基丙基)-7-羟基色原酮(1)、Aloesone(2)和3,4-dihydro-3-(2-oxo-propyl)-3,6,8-trihydroxy-1(2H)-naphthalenone(3),都为III型聚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3是首次从放线菌家族中分离鉴定得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色谱、MCI等色谱方法从纸莎草全株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1D、2D NMR、质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α-香附酮(1)、香附酸(2)、广藿香烯酮(3)、4,5,6,7,8,8a-六氢-3,4,8,8-四甲基-1H-3a,7-亚甲基甘菊环-4-醇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来自海洋软珊瑚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人类健康服务。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对分自海洋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中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进行发酵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氢振(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物理性质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链霉菌6-1(strain 6-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二羟基异黄酮(1)、5,7,4'-三羟基异黄酮(2)和丁烯酸内酯-Ⅰ(3)。结论:丁烯酸内酯-Ⅰ是从链霉菌属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均是从Streptomyces variabilis中首次分离得到;变异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可以作为活性化合物3(丁烯酸内酯-Ⅰ)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花生茎叶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大孔树脂对花生茎叶提取液进行富集,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一步分离纯化,研究花生茎叶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花生茎叶大孔树脂1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水杨酸(2)、儿茶酚(3)、对羟基苯甲酸(4)、(反)-3,4-二羟基苯丙烯酸(5)、对羟基苯酚(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3,4-二羟基苯乙醇(8)、对羟基苯乙醇(9)、3,4-二羟基苯甲酸(10)。除化合物1、2和4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拟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细胞核质分离鉴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从DNA水平进行核质分离鉴定,选择GAPDH、ND1分别作为细胞核和细胞质标志基因,并根据GAPDH及ND1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基于荧光定量PCR方法定性检测核质分离的效果。随后将本鉴定方法应用于其他种类细胞(BEAS-2B细胞、GT1-7细胞)及组织(小鼠心脏、肝脏、大脑)的核质分离鉴定。结果:在293T细胞应用该鉴定方法鉴定核质分离效果,结果显示:GAPDH、ND1在核组、质组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核标志基因GAPDH在细胞核中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质标志基因ND1在细胞质中的比例也达到了90%左右,这与从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鉴定核质分离的结果一致。在其他种类的细胞(BEAS-2B细胞、GT1-7细胞)及组织(小鼠心脏、肝脏、大脑)应用该方法结果显示:细胞核组分中质标志基因ND1含量比293T细胞的有所增加,但仍可以实现核质分离鉴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核质分离质控方法可以实现从DNA水平进行核质分离的鉴定,该方法更加经济、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