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在现代,紫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研究中针对紫草种类的研究并不多。笔者对新疆紫草、泰山紫草、内蒙紫草、滇紫草以及藏紫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为紫草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为桑科(Moraceae)构树属(Broussonetia)植物,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也见于越南、日本等国家。构树属于传统中药,植物的各部位均可入药,用于治疗疼痛,水肿,痢疾。对构树化学成分的研究从构树的叶、根和果实中发现了黄酮类、木脂素类及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部分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细胞毒及抗炎等活性。现对2000年以来从构树中获得的新化合物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转化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转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阐明了生物转化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生物转化中药化学成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桂花的研究历史、现状与桂花品种国际登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简要回顾了中国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研究历史,对桂花品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介绍了申报桂花品种国际登录工作的意义和目前的工作进展。桂花品种的现代分类始于20世纪80年代,除了传统的形态分类以外,同工酶、分子标记等技术已用于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中,但目前仍缺乏合理的品种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品种调查、记载和命名比较混乱,因此应加强桂花品种形态学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对桂花果所含的挥发油、脂肪酸、萜类、糖苷类、多糖等化学成分,及其所具有的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为实现桂花果的综合开发利用,解决桂花果资源浪费问题及桂花果对城市街道卫生环境污染难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贯叶连翘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在宋代之前作为连翘中的“小翘”应用于临床,为今之“贯叶金丝桃”的带根全草,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主要含有黄酮类、间苯三酚类、萘骈二蒽酮类、挥发油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贯叶连翘具有抗抑郁、抗菌、抗肿瘤、保肝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其药理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部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贯叶连翘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并展开综述,以期为贯叶连翘的药用部位扩展及后续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皮作为常用中药,是首批药食同源的宝贵原料之一,有多种药用价值,其应用历史悠久。陈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药理学研究表明,陈皮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消化、祛痰、保肝、降血压和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本文对陈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陈皮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有植物明党参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中国特有名贵中药明党参ChangiumsmyrnioidesWolf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历史概况,阐明了该药物治病物质基础,发现了新的活性成分和药效,提出了合理、科学、先进的质量检测指标和方法。为开发防治老年病的新药提供了实验基础。对明党参道地性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桂花净油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桂花净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电子轰击、化学电离)联用减压蒸馏、柱层析、薄板层析和红外光谱测定的方法鉴定了26个化合物,其中13个是在桂花净油成分中未见报道的。  相似文献   

10.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性凉、味辛苦,有大毒,归肝、肾经,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临床常将雷公藤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皮肤病,近年来也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其治疗所需量与中毒量相近,提取物中的生物碱类及二萜类等毒性成分所导致的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应用,如何降低应用时的毒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中药经炮制后能增强疗效,降低或减少不良反应,因而炮制被认为是缓解药物毒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就雷公藤炮制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效影响的研究内容进行文献综述,总结雷公藤炮制研究现状,以期为雷公藤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铁线莲属许多植物的根作为传统中药“威灵仙”入药。近几十年来,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如三萜皂苷、黄酮、生物碱、原白头翁素等成分。文章重点介绍了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有助于对该属植物做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薄荷、柴胡、葛根、菊花、桑叶、牛蒡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色谱保留指数法辅助定性,对重叠色谱峰运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解析。在理论上阐述了六种辛凉解表类中药的指纹图谱和挥发油成分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得出此类中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大,化学成分以萜烯、醛、醇、酮类物质为主,且不能以某几种化合物作为此类中药的有效成分等结论。结果为此类药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和特征成分研究提供依据,但药理药效研究还要进一步从中药的协同作用开展。  相似文献   

13.
毛兰属植物由于近年来同属于兰科的石斛属植物的过度采挖,而取代名贵中药石斛类作为药材应用。为了了解其化学成分及能否替代石斛应用,本文对毛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毛兰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5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13种,包括菲类、9,10-二氢菲类及二聚体、联苄、甾体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结构类型。药理研究表明,一些成分如毛兰素和毛兰菲在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开展毛兰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凌霄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药凌霄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中药牡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十年来牡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牡蛎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具有作为保健品及海洋中药新药的开发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毛七为小檗科红毛七属植物,该药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活络、消肿止痛之功效。古文医著记载民间常用之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尤其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红毛七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和生物碱两大类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抗菌等药理作用,但目前关于红毛七的综述性文章撰写较少,现笔者通过对CNKI、万方、维普以及PubMed等数据库以红毛七、化学成分、生理活性为索引,对近20年关于红毛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关研究的文献展开综述,为后续深入研究红毛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益智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传统用于用于脾寒泻泄,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等.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益智仁研究的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益智仁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其次为黄酮类、二芳基庚烷类、甾醇及其苷类化合物;具有抗癌、强心、镇痛、镇静、抗溃疡、止泻、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保肝等作用.益智仁虽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与功效相关的药效物质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是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中药的开发利用在天然产物的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山茱萸主要包括环烯醚萜、鞣质、黄酮、三萜、芳香酚酸、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山茱萸具有肝肾保护,抗糖尿病,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抗肿瘤活性和调节毛发生长等生物活性。此外,含山茱萸的复方临床多用于补虚药和收涩药,且其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多涉及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用(LC-MS)、气质联用(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经查阅近40年国内外文献,对山茱萸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复方应用及质量控制进行综述,为该药用植物进一步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 Franch.)为2015版《中国药典》的新增中药品种,全草入药,常用于治疗胆囊炎和肺结核等症。红花龙胆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期作为地方用药及民族药。研究表明红花龙胆中主要含口山酮类化合物。经过系统的文献研究,本文将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以及常见易混伪品种等方面对红花龙胆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化学成分与肠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中药发挥疗效的一个关键环节,相关研究对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至关重要,其中涉及中药化学成分、肠道菌群和肠道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随着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本草基因组学学科概念的提出,中药化学成分与肠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也由原来的化学成分生物转化研究、菌群结构和免疫调控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其内容涉及结构和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表观基因组、宏基因组等理论与实验技术.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