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虾神经纤维特有的轴突壁的微管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纤维通常根据轴突外面有否髓鞘而被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种类型。在我们过去的工作中曾发现,对虾的神经纤维在结构上有某些显著特点。一般说来,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纤维是没有片层结构致密的髓鞘的,即均属无髓鞘类型,但对虾的神经纤维却具有相当厚的、片层结构致密的髓鞘(范世藩等1961;黄世楷等1963;郝斌等1965),特别是在脊椎动物的有髓鞘纤维,轴突与髓鞘是紧密相连的,而在对虾神经纤维,则在两者之间还发  相似文献   

2.
徐科 《生理学报》2011,(3):289-290
神经纤维的快速传导在动物和人的机体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在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教科书中通常都将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的各类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列于表中,提示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都相应地明显低于脊椎动物和人的,而在后者中又以Aα-有髓鞘神经纤维的120米/秒的传导速度为最快.但是,早在1961年,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复解聚-聚合的方法从对虾腹神经索中分离纯化了微管蛋白。用阴离子去垢剂 SDS处理,将对虾神经纤维中的微管蛋白解聚为分子量相似的二条链。它们的分子量都在55,000左右。这与许多其他作者从各种不同组织中提取的微管蛋白的相同。以纯化的小鸡脑微管蛋白作抗原,制备了兔抗小鸡脑微管蛋白的抗体作第一抗体,以 FITC 羊抗兔抗体作第二抗体,研究了微管蛋白在对虾腹神经索中的神经纤维内的分布。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对虾神经纤维特有的微管鞘与轴浆外,对虾神经纤维的髓鞘部位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这一结果提示,对虾神经纤维髓鞘中也应含有相当量的微管蛋白,但用同样方法在其它种动物(如大鼠)的有髓纤维的髓鞘中却未见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测定了直径10微米以上的110根对虾神经纤维的轴索与纤维直径的比值,平均0.69±0.10,,它不随纤维直径加大而增加。这一数值是髓鞘的适宜厚度,与对虾神经纤维的高速度传导相适应。这些纤维的髓鞘的双折射率主要分布在0.0010—0.0050之间,未见到纤维直径加大而髓鞘双折射率随之增高的依从关系。对虾纤维髓鞘的晶型与其它髓向性的(myelotropic)髓鞘相似,即为单轴晶,光轴与纤维表面垂直。甘油处理后其双折射率上升,而经酒精处理,其双折射率下降或变为负光性。这些结果表明,虽然对虾神经纤维髓鞘的电子显微镜图与其他虾类不同,但在髓鞘中取向排列的类脂与蛋白的相对浓度方面却与淡水虾大神经纤维髓鞘的相近。  相似文献   

5.
养殖对虾的纤毛虫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毛虫原是养殖水体正常的生态种群,关于纤毛虫与对虾(Penaeus)的生态关系,早有过报道。七十年代初,随着对虾养殖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纤毛虫对养殖对虾的危害才逐渐地引起人们的注意。1973年,美国学者Johnson和Overstreet分别报道在池养的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和褐对虾(P. aztecus)体表发现大量聚缩虫(Zoothamnium sp.)附着,指出当溶解氧水平降到3—2.6ppm时,对虾死亡率很高。在这以后,美国著名无脊椎动物病理学家Lightner(1975a,1975b)继续报道他在其他对虾,例如桃红对虾(P. duorarum),蓝对虾(P.stylirostris)等发现的纤毛虫病,并对病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有髓鞘神经纤维冲动传导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电压箝位法大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Hodgkin 和 Huxley 提出了乌贼大神经可兴奋膜的数学模型。此后,很多工作表明这个模型能够模拟无髓鞘神经的兴奋与传导。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Fitzhugh 结合有髓鞘神经纤维的电缆特性,首先利用计算机描述了有髓鞘神经的跳跃传导现象。后来,Goldman 和 Albus 用 Frankenha-user 和 Huxley 提出的朗氏节膜方程,重新计算了有髓鞘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现象,表明传导速度与纤维直径成正比。关于温度、溶液中 Na 离子浓度、髓鞘厚度等对兴奋传  相似文献   

7.
四种对虾血细胞组成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陈平  黄槐 《水生生物学报》1998,22(2):158-163
本文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和草虾的血细胞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根据血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特点,特别是胞质中特征性颗粒的大小和内部结构,区分为四类:1.透明细胞,其胞质不含特征性颗粒,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2.小颗粒细胞,其胞质含有高电子密度的小圆形颗粒和条纹状大颗粒,在对虾防御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大颗粒细胞,其胞质中含有高电子密度的均质大颗粒,在宿主防御反应中起着细胞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容积导体中有关动作电位的电生理理论,用三点源模型模拟单根纤维动作电位(SFAP),并假设神经束的复合动作电位(CAP)是由SFAP线性叠加而成,给出了神经束CAP的模型.通过运用上述模型,计算了正常人正中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分布,分析了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引导的传感诱发电位(SEP)的N~-_9成分;另外,还得出一些描述此外周传导通路性质的其它参数,如平均传导速度、神经纤维活动最可几传速度分布范围等.此方法可用来研究其它各种外围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9.
对虾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其病害亦日趋突出。对虾病原的研究,特别是病毒性病原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发展对虾养殖业的重要课题,它对虾病的防治与检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此,我们对近十多年来已发表的有关对虾病毒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资料作一概述,希望能对同行的研究工作有所稗益。l对虾病原的研究l.且国外已发现的对虾病毒种类自1974年Cou。h【‘’报道了第一种对虾病毒以来,共发现了15种病毒或似病毒颗粒:对虾杆状病毒(BP)、对虾中肠腺坏死病毒(BMNV)、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对虾传染性皮下与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相似文献   

10.
低温保存许旺细胞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原代培养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和冷冻保存的SCs移植对损伤后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和液氮保存的SCs分别移植到桥接缺损坐骨神经的硅胶管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第6和8周末),硅胶管远端神经干内注射HRP,逆行追踪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前角的标记神经元数量;测量再生神经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结果:原代培养和冷冻保存SCs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其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前角神经元HRP标记细胞数量、再生神经纤维的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基本一致,再生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未见明显差别。结论:冷冻保存的SCs仍具有促进损伤后周围神经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源性C肽对Ⅰ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ia组),糖尿病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成模后,再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组(Dia组)、胰岛素治疗组(In组)和C肽治疗组(CP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病变大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定量图像分析及超微结构分析,结果:1.In组、CP肽组与DM组相比: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0.01);2.腓肠神经纤维的数量和总横截面面积也显著增加(P〈0.01)。3.CP组与In组相比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显著增加(P〈0.01)。4.电镜显示:Dia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发生分离并有无颗粒囊胞状结构聚集现象,In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分离现象明显减轻但仍有无颗粒囊胞状结构聚集现象.而CP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完全接近正常组。结论:C肽在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12.
对虾杆状病毒病暴发式大流行的生态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刚  国际翔  王振堂  王娓 《生态学报》1999,19(2):283-286
初步探讨中国和沿海和对虾杆状病毒病暴发式大流行的生理机理。分析了病毒病特性与对虾免疫功能的关系;病毒在虾池间的传染机制。着重说明了虾病的群体感染过程,给出模式化的群体传染模型,简要阐述了与虾病相关的社会生态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用从日本对虾分离的杆伏病毒扣长毛对虾分离的球伏病毒分别感染健康无病毒的日本对虾,对虾死亡率分别为65%(杆状病毒组)和50%(球状病毒组),而对照组的死亡率仅为25%,在诸环境因素中,温度的上升和低压可能是对虾病毒病发作的最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PCR技术原理阐述该技术在对虾病原检测中的重要性,总结了PCR技术在病原检测中常用技术路线。结合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和已发表的资料,文中具体描述了PCR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1。检测斑节对虾的MBV(Penaeusmonodon-typebaculovirus),2。检测中国对虾的BV(Baculovirus)",3。检测中国对虾的弧菌病。针对目前中国对虾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作者还分析今后中国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及PCR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溳  金春英  王蔚 《生命科学》2011,(12):1296-1299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中主要的致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急性感染和致死反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上,在抗病毒反应方面的尚所知有限。总结了近年来对虾抗病毒免疫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概括了病毒侵染对虾后分子水平上的改变,旨在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对虾特殊的生态习性及其在海水养殖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虾行为生态学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对虾行为习性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不同生境中对虾的摄食、运动、防御、交配、产卵、蜕皮及潜底和浮现等行为习性,并探讨了不同生境中对虾行为习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在对虾行为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对虾在不同生境中的摄食策略及机制、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及适应能力和对虾行为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对虾外部生长性状表型数据的获取效率,利用拍照获得的对虾外部表型照片,采用基于区域生成网络RPN(Region Proposal Networks)的Faster R-CNN(Faster Reg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通过对8400张对虾表型照片的学习和训练,构建了快速识别对虾全长并输出位置信息的模型。该模型可识别图片中的对虾并以识别框的形式表示出具体的位置。对于不同角度拍摄的对虾,模型生成识别框的长度或对角线长度与人工测量的对虾全长之间呈高度相关。研究以此建立了对虾全长性状表型数据高通量测定技术,该技术的建立可以在对虾生长性状表型数据测定中节省人工测量的时间,提高了对虾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效率。此外,该模型的建立也为对虾头胸部长度及不同体节长度等其他外部表型数据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对虾生长性状表型组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R-DGGE基因指纹的对虾体内优势细菌组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不依赖分离培养的16S rDNA的PCR-DGGE基因指纹技术对刀额新对虾与中国对虾的鳃部与肠道优势细菌种群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对虾鳃部与肠道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细菌;根据DGGE指纹图的聚类分析发现不同对虾及同一种对虾的鳃部与肠道内的细菌组成差异性非常大;同时也发现不同对虾体内有相同的细菌存在。首次尝试建立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基因指纹的对虾体内细菌组成揭示方法,对于今后建立对虾与养殖水体微生物和相关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动物生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大约有40年的历史,很自然地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时期和成立后时期。关于解放前时期的研究成绩,以及解放后十年来我国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成就,已有另文作了系统介绍。所以在本文中,只想简单地列举我国动物生理学研究自大跃进以来某些方面的进展,由此也许可以看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神经肌肉一般生理学过去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曾经一度有被放弃的趋势,近年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又一个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并且认为应激性及兴奋性是各自独立的可兴奋组织的特性。这个观点在我国生理学界引起了争论。开始了对大神经纤维的研究。首先发现中国对虾腹神经索内的大纤维有厚的髓鞘,传导速度为每秒80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本刊曾出专刊祝贺庄孝僡教授八十寿辰,籍以表彰他的科学业绩和贡献。当时他虽已年届耄耋,仍然精神矍烁,照常来实验室工作。谁也没有料想到,竟会在两年后因病不治,与世长辞了! 庄孝僡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是中国细胞生物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在胚胎诱导和分化,无神经蝾螈幼虫肢体再生和表皮传导现象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