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亚  汪玲  穆维平  任彤彤  潘玲  席贻龙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858-3864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多刺裸腹溞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斜生栅藻密度较低(0.5×106 cells·mL-1)、中等(1.0×106 cells·mL-1)和较高(2.0×106 cells·mL-1)条件下,不同Hg2+浓度(0、0.4、1.1、1.8、2.5、3.2和3.9 μg·L-1)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和较高的食物密度下,一定浓度的Hg2+对多刺裸腹溞的存活、生殖乃至种群增长具有不利的影响;但中等食物密度下其不利影响消失.与对照相比,较低食物密度下,0.4~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0.4、1.1、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缩短了世代时间,1.1、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净生殖率,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总生殖率.在较高的食物密度下,1.1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但在中等食物密度下,3.2 μg·L-1的Hg2+显著延长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在较低的食物密度下,Hg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总生殖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在中等和较高的食物密度下,Hg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间均无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多刺裸腹溞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斜生栅藻密度较低(0.5×106 cells·mL-1)、中等(1.0×106 cells·mL-1)和较高(2.0×106 cells·mL-1)条件下,不同Hg2+浓度(0、0.4、1.1、1.8、2.5、3.2和3.9 μg·L-1)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和较高的食物密度下,一定浓度的Hg2+对多刺裸腹溞的存活、生殖乃至种群增长具有不利的影响;但中等食物密度下其不利影响消失.与对照相比,较低食物密度下,0.4~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0.4、1.1、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缩短了世代时间,1.1、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净生殖率,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总生殖率.在较高的食物密度下,1.1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但在中等食物密度下,3.2 μg·L-1的Hg2+显著延长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在较低的食物密度下,Hg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总生殖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在中等和较高的食物密度下,Hg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间均无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杂交晚稻“皖稻20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含量(0.5、1.0、1.5 mg·kg-1)土壤对水稻产量、硒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硒含量≤1.5 mg·kg-1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根系>茎叶>籽粒的特点,籽粒各组成部分的硒含量呈现米糠>精米>稻壳的特点;水稻根系能从富硒土壤中富集硒,根系硒的吸收系数达1.86,而硒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则相对恒定,转运系数为0.53~0.59;土壤硒含量为0.5~1.0 mg·kg-1所产的富硒大米(0.15~0.20 mg Se·kg-1),可满足人体60~80 μg·d-1硒的需要量,而土壤硒含量≥1.5 mg·kg-1所产大米硒含量达到0.319 mg·kg-1,超出粮食硒含量安全标准.综合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表现,在富硒土壤(0.5~1.0 mg·kg-1)上直接生产富硒大米,而不需要添加外源硒,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水土污染.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寿县等19个地区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分析了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op′-DDE、pp′-DDD、α-硫丹和百菌清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19个取样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总含量范围为ND~23.75 μg·kg-1,其中PP′-DDD、γ-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3和13.49 μg·kg-1.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六六六平均值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内外土壤相比,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六六六(HCHs)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OCPs、HCHs和pp′-DDD平均浓度分别为48.58、28.64和13.83 μ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一级土壤质量标准(<50 μg·kg-1),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5.
廖义军 《生态科学》2009,28(4):352-356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气相色谱(GC)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蔬菜、水果、粮食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了解有机磷农药在广州地区农产品中的残留及其分布情况.50份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各组分总的检出率为96.0%,其中蔬菜、水果、粮食检出率分别为96.8%、100%、80.0%.50份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农药各组分总的超标率为36.0%,其中蔬菜、水果、粮食超标率分别为41.9%、21.4%、40.0%,16种有机磷农药中以马拉硫磷的超标率最高,为32.0%.不同组分有机磷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以杀螟磷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308.7μg·kg-1,其次是辛硫磷和甲胺磷,分别为970.1μg·kg-1和737.6μg·kg-1;因此应提倡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农药使用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6.
曲长凤  宋金明  李宁 《生态学杂志》2014,25(12):3701-3712
水母旺发已成为一种新型海洋生态灾害,使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本文总结了水母旺发的可能诱因,重点探讨了水母旺发对海水生源要素、溶解氧、酸碱度以及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母旺发与其自身生理结构与生活史密切相关,其具有的身体结构简单、生长迅速、繁殖性强、世代间隔时间短及耐不良环境等特点,使其遇合适环境可迅速繁殖.水母旺发的主要直接诱因可能与海水温度变化有关,海水升温可导致水母食物增多,促进水母生殖,尤其对暖温性水母,更易引起水母聚集繁殖,形成旺发.富营养化、气候变化、过渡捕捞、生物入侵、栖息地改变也是水母旺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水母旺发可显著影响生源要素的形态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母排放NH4+和PO43-速率分别为59.1~91.5 μmol N·kg-1·h-1和1.1~1.8 μmol P·kg-1·h-1,可为浮游植物提供8%~10%和21.6%的N和P,释放溶解有机碳速率为1.0 μmol C·g-1·d-1.水母腐烂时总氮和总磷的释放速率可达4000 μmol N·kg-1·d-1和120 μmol P·kg-1·d-1,溶解有机碳的释放速率为30 μmol C·g-1·d-1;水母腐烂可影响水体的酸碱度与溶解氧含量,导致水体严重酸化与缺氧/无氧,pH降幅为1.3,平均耗氧量可达32.8 μmol·kg-1·h-1.水母旺发还可引起某些鱼类与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减少与重新分布,浮游微生物增加,间接导致浮游植物增加,引起海洋初级生产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储量变化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晶  张杨珠  高菊生  张文菊  刘淑军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373-3380
研究了1982—2012年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固碳趋势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 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连续30年不同施肥后,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趋于稳定,有机无机配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1.02~21.24 g·kg-1,增加速率为0.41~0.59 g·kg-1·a-1,单施化肥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48 g·kg-1.各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储量为43.61~48.43 t C·hm-2,历年平均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大于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固碳速率与年均投入碳量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每年需要增加外源有机碳为0.12 t C·hm-2才能维持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陈瑾  刘奕梅  张建英   《生态学杂志》2014,25(4):1171-1180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可正向和反向评估物种的生态风险及确定保护物种的污染物浓度阈值,为水体生态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集淡水生物毒性数据,构建SSD方程,在95%物种保护基础上评估微囊藻毒素、氨氮和亚硝态氮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浓度阈值(HC5)和复合生态风险,以及不同暴露浓度下的潜在影响比例(PAF).结果表明: 微囊藻毒素对淡水生物的HC5值为19.22 μg·L-1,其水生态风险高于氨氮(HC5 6583.94 μg·L-1)和亚硝态氮(HC5 334.33 μg·L-1).不同类别生物对微囊藻毒素和氨氮、亚硝态氮的敏感性随暴露浓度不同存在差异.当微囊藻毒素与亚硝态氮的浓度低于临界浓度125.04、2989.40 μg·L-1时,甲壳类对微囊藻毒素敏感性高于鱼类,对亚硝态氮敏感性则低于鱼类,而高于临界值其物种敏感性呈相反效应,但氨氮所引起的物种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在代表性水体中,复合生态风险高于单一污染风险,微囊藻毒素、氨氮、亚硝态氮对全部物种的复合潜在影响比例msPAF为2.6%~5.6%,且太湖和红枫湖已超过HC5生态风险阈值.  相似文献   

9.
眼点拟微绿球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无菌藻株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晓娟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6,25(6):493-495
研究了5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tal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50μg·mL-1时,氯霉素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高达85.30%,2d和4d的Ic50分别为293.64μg·mL-1和67.69μg·mL-1。其次为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4d的抑制率分别为8.95%、7.62%和3.84%,其中硫酸庆大霉素2d的Ic50为316.40μg·mL-1。链霉素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轻,抑制率仅为3%。按照抗生素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生长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加入50μg·mL-1青霉素,50μg·mL-1硫酸庆大霉素,100μg·mL-1硫酸卡那霉素和50μg·mL-1链霉素,获得了无菌藻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冷激诱导高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矮化的机理,育苗期间,每天8:00对幼苗分别进行5、10、15 ℃持续时间依次为10、20、30 min的冷激处理,测试了不同冷激强度下番茄幼苗乙烯释放速率,研究了冷激处理T10 ℃ D10 min(10 ℃持续10 min)结合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番茄幼苗乙烯释放速率、赤霉素(GA3)含量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冷激处理刺激了番茄幼苗乙烯的产生,随着冷激温度的降低和冷激时间的延长,冷激诱导乙烯释放的效应显著增强.5 ℃持续30 min的冷激处理番茄幼苗乙烯产生速率最大,达到60.3 nL·h-1·g-1,为对照的6.5倍;乙烯利(ETH)、硫代硫酸银(STS)、GA3和多效唑(PP333)均不能完全阻止冷激处理T10 ℃D10 min诱发的高乙烯产生率.冷激处理T10 ℃D10 min番茄幼苗茎叶GA3含量为80.8 μg·g-1,与对照(130.6 μg·g-1)相比降低了38.1%.喷施ETH、STS对冷激诱发的幼苗矮化效应无显著影响,而GA3显著减弱了冷激的矮化效应,PP333显著增强了冷激的矮化效应.以株高作为衡量指标,浓度为4.0 mg·L-1的PP333处理,相当于10 ℃冷激处理.冷激诱导的番茄幼苗矮化效应主要原因在于冷激降低了番茄幼苗茎叶GA3的含量.T10 ℃ D10 min可以在降低幼苗株高的同时不降低幼苗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孙海龙  张彦东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737-2745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采伐干扰(皆伐后农作、皆伐后造林、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和对照)条件下,东北地区典型次生林的土壤CH4通量. 结果表明: 研究样地的土壤均为CH4的吸收汇.采伐干扰降低了土壤的CH4吸收能力,不同处理样地土壤的CH4吸收通量大小依次为:对照(-85.03 μg CH4·m-2·h-1)>50%强度采伐(-80.31 μg CH4·m-2·h-1)>25%强度采伐(-70.97 μg CH4·m-2·h-1)>皆伐后农作(-65.57μg CH4·m-2·h-1)>皆伐后造林(-62.02μg CH4·m-2·h-1).各处理样地土壤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动态相似,均表现为生长季吸收值较高,冬季较低.采伐干扰后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增加,而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二次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次生林采伐后土壤含水量、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是土壤CH4吸收通量降低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张晓影  王朋  周斌 《生态学杂志》2013,24(10):2843-2849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及CO2浓度为550 μL·L-1+O3浓度为60 μL·L-1对7个冬小麦品种幼苗生物量和化感物质丁布(DIMBO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O2浓度下,冬小麦幼苗地上生物量与丁布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碧蚂1号幼苗和根干质量比对照(CO2浓度为370 μL·L-1,O3浓度为40 μL·L-1)增加了36.8%和24.7%;丁布含量增幅为5.7%~184.6%.除碧蚂1号和陕139外,高浓度O3导致冬小麦生物量降低,但使所有品种丁布含量显著增加,变幅为0.5~3倍.交互作用下所有品种根干质量降低,长武134地上部质量、根质量和丁布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82%、27.9%和35.5%;与长武134、远丰175和兰考217丁布含量降低相反,陕139丁布含量增加84.6%.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均显著影响丁布含量,陕139、兰考217和长武134在高CO2和O3浓度处理下聚为一类,而陕139在所有处理中丁布含量均表现为增加.表明化感物质丁布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尤其是CO2和O3变化下抗性育种的特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昌胜  刘国彬  薛萐  冀智清  张超 《生态学杂志》2012,23(11):3009-3015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乡土种白羊草在不同水分水平(80%FC和40%FC)和CO2浓度(375和750 μmol·m-2·s-1) 处理下的光合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使白羊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水分充足条件下,与正常大气CO2浓度相比,大气CO2浓度倍增下白羊草的Pn max、MDA和Pro含量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CO2浓度升高提高了白羊草的最大荧光(Fm)、Fv/Fm、Fv/Fo、叶绿素含量和AQE, Pnmax比正常CO2浓度下高23.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降低.CO2浓度升高对干旱胁迫引起的白羊草光合能力下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减轻了干旱胁迫对白羊草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从稳定运行处理竹子加工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中分离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菌DN7,其72 h NO3-降解率达99.4%.细胞显微镜观察显示,菌株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大小为0.5 μm×1.5 μm,菌落为乳白色.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初步推断该菌株为根瘤菌中的Defluvibacter lusatiensisstr.碳源、C/N、硝酸盐初始浓度、溶解氧(DO)、pH对DN7反硝化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菌株对柠檬酸钠、葡萄糖等小分子有机物的利用较好;C/N为9时,脱氮率达99.0%;硝酸盐浓度低于138.48 mg·L-1情况下,DN7脱氮率在96%以上,且亚硝酸盐浓度均在1.0 mg·L-1以下;菌株DN7对DO不敏感,中性偏碱性环境有利于DN7反硝化反应的进行;DN7具有良好的异养硝化性能,72 h铵氮降解率达84.7%.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其有机质含量是估算碳储量的基础数据,也是评价土壤碳汇功能的重要指标.利用2009年8月采集的凉水自然保护区激光雷达(LiDAR)数据和55块固定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算法,反演森林表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格局,提取并筛选出与土壤有机质分布相关的变量,分析并确定变量(强度、点数、高程、坡度和坡向)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模型并检验.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强度、点数和高程3变量呈极显著相关(r分别为0.765、0.423和0.475);基于此3变量的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结果可靠(精度83.3%,R2=0.725,RMSE=1.955).研究区林缘和郁闭度较小林分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g·kg-1;大部分区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0~150 g·kg-1,少部分区域为150~318.4 g·kg-1.  相似文献   

16.
崇明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崇明岛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河岸带(农田河岸带、林地河岸带、草地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岸带反硝化酶活性在(0.69±0.11)~(134.93±33.72) μg N·kg-1·h-1,不同土地类型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趋势为林地河岸带>农田河岸带>草地河岸带.河岸带表层土壤(0~10 cm)反硝化酶活性与其他土层(10~30、30~50和50~70 cm)呈显著差异(P<0.05).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河岸带土壤自然结构和理化性质、降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从而抑制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省四大花生主产区采集耕层土壤(0~20 cm)和花生籽粒,应用气相色谱测定样品中美国国家环保署(EPA)优先控制的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 山东省花生主产区土壤中6种PAEs化合物累计(∑PAEs)含量范围为0.34~2.81 mg·kg-1,平均含量为1.22 mg·kg-1;四大花生主产区土壤∑PAEs含量为:鲁中南山区>鲁西平原>胶东半岛>鲁北平原;与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相比,山东省四大花生主产区土壤中的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超标严重.花生籽粒中∑PAEs含量范围为0.17~0.66 mg·kg-1,平均含量为0.34 mg·kg-1,低于美国和欧洲的建议指标,健康风险很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DBP在土壤和花生籽粒中占∑PAEs的百分比、检出率均较高,是主要的污染物组分.覆膜种植模式下土壤和花生籽粒中的∑PAEs显著高于露地种植模式.花生籽粒和土壤中的∑PAEs、DBP及DEHP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0.747和0.511.  相似文献   

18.
涂玉  尤业明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2012,23(9):2325-233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 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 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 262.42~873.16 mg·kg-1、73.55~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雾培植株根际通CO2处理方式,研究了开花结果期根际CO2浓度升高对网纹甜瓜光合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与350 μL·L-1(对照)处理相比,根际2500和5000 μL CO2·L-1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不同程度降低,而气孔限制值(Ls)显著提高,且5000 μL CO2·L-1处理的变化幅度高于2500 μL CO2·L-1处理;单株产量、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可见,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根际CO2浓度超过2500 μL·L-1时,其光合作用及果实发育会受到显著抑制,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0.
2012年雨季(4-9月),收集广州市城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森林公园的PM2.5样品,测定PM2.5质量浓度,分析了其中SO42-、NO3-、NO2-、Cl-、F-、Na+、NH4+、Ca2+、K+、Mg2+ 共10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结果表明:帽峰山(远郊)、大夫山(近郊)、火炉山(城区)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分别为17.2~66.5、19.4~156.3、21.8~161.7 μg·m-3,平均值分别为44.4、49.8、55.9 μg·m-3.SO42-、Na+和NH4+为水溶性无机离子主要组分,其中,SO42-含量最大,并从城区至郊区呈递减趋势.固定源对3个森林公园空气中SO2和NOx的贡献大于移动源,从城区至远郊呈递减趋势,说明机动车对城区空气中SO2和NOx的贡献大于近郊和远郊森林公园.采样期间,海盐对大夫山空气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贡献最大,其中K+受海盐的影响超过其他元素.NH4+当量浓度远小于SO42-和NO3-的当量浓度,中和度远小于1,反映PM2.5酸性较强,且从远郊至城区PM2.5粒子酸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