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食品近几年成了大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普遍存在一些错误观点。从转基因食品常用的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Bt基因、抗除草剂抗性基因、人或动物基因等,分析其食用安全性, 排除对转基因食品的疑惑。  相似文献   

2.
克隆和动物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Wilmut和Campbel领导的研究小组,用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成功克隆绵羊的消息在英国《Nature》杂志发表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由于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人的克隆已出现成功的可能,因此已引起...  相似文献   

3.
4.
克隆与克隆动物基因相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著名生物学家,1912年生于中国河北省。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1936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由北大派出去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1946年获博士学位。自此,先后在斯坦福大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后改名为洛克菲勒大学和坦普尔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获得坦普尔大学终身教授,名字被载入美国科学家名人录。从1953年起,他潜心于“核糖核酸在发育中独特功能”的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他创立了“外基因学说”,开创了人工培育新物种的新思路。获得“利利学术”及“古根海姆”奖。1970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牛教授身居海外,对祖国科学教育事业极为关注,1978年,首先接收中科院派去美国的访问学者,打破中美学术交流的禁令,1980年中科院授予他科学顾问,中国各地的大学及科研机构授予他名誉教授、顾问头衔者30多个。近来,为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主持下在北京成立了“牛满江基金会”,将为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作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浅谈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克隆动物与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 技术将有望成为下一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克隆动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克隆动物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克隆动物与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技术将有望成为下一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层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本文就国际上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作了评述,描述了已积累的科学数据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安全性评估和监控的总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隆动物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转基因动物技术与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技术有望成为21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克隆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上世界上中国条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研究历史。综述了细胞核移植的程序、方法和影响因素,包括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供体细胞核的制备、核移植、激活、受体细胞与供体细胞的融合、重组胚的体内和体外培养以及胚胎移植产生克隆动物。对克隆动物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代克隆可产生在量遗传性相同的动物,不久的将来克隆技术在商业上的应用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国际上转基因植物的环境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作了评述,描述了已积累的科学数据和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安全性评估和监控的总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尚未有定论,为加强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管理,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四原则和五项主要内容,"四原则"是科学原则、实质等同性原则、个案原则、逐步原则;"五项主要内容"是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特性,转基因动物食品有无毒性和过敏性,转基因动物食品有无激素含量和标记基因,转基因动物食品的售后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指出了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毒理学、动物试验和实验动物5个方面对食品安全和实验动物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克隆动物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根据现有理论和技术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概念,即将转基因动物技术与克隆动物技术有机地结合,认为转基因克隆动物制作技术有望成为21世纪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 。  相似文献   

15.
克隆动物发育过程中基因组的重编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克隆羊“多莉”诞生后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行克隆动物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体细胞克隆的牛、猪、山羊、猫、兔等已陆续出生,但克隆动物的成活率一直都比较低,并且产出的动物大部分存在某种程度的缺陷.最新研究表明,克隆动物胚胎基因组的重编程出现偏差和失误,尤其是去甲基化不足可能是核克隆动物出现异常的关键所在.探讨早期克隆胚胎重编程,特别是对DNA的甲基化,以及供体核在受体卵胞质中进行核重组,为研究克隆胚胎发育和解决克隆动物中的两大难题——即基因组的重编程和核质相互作用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大豆是目前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其中具有耐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大豆占比最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一直争议不断,因此,其批准商业化种植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显示,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已经商业化种植了二十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目前已经批准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均进行了严格的毒理学评价、过敏性评价和营养学评价,经过严格评价后上市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放心食用。综述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对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相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国际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安全、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为此,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通过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与评价政策进行介绍分析,总结其现实积极作用及价值,指出其缺陷或不足,以期为健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完善监管措施,提供理论政策及法律规范方面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Spores and vegetative cells of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combination with meat or starch paste, sterile culture filtrates, lecithinase, and phosphorylcholine, were administered to mice and rhesus monkeys in an attempt both to evaluate the animals as test agents and, if possible, to elucidate the active factors producing food-poisoning symptoms caused by this organsim. Some of the preparations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monkeys by stomach tube; others, in gelatin capsule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formaldehyde so that the release of their contents was delayed and presumably reached the intestines of the animals. Any changes in intestinal passage times and in consistency of stools of the animals were observed, and the counts of C. perfringens in the feces of the monkeys previous and subsequent to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inconclusive. Diarrhea occurred only relatively infrequently in both species, regardless of the substance fed or the mode of administration. The changes in intestinal passage times were not great, although in the monkeys there appeared to be a slight trend toward reduction as the magnitude of the bacterial load increased. Phosphorylcholine appeared to have little, if any, effect in reducing intestinal passage time of mice or monkeys. No procedures explored in these experiments could be said to be satisfactory as a means of animal assay for food poisoning strains of C. perfringens since typical symptoms did not appear with regula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