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抗菌素对于数种害虫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收集了三十多种抗菌素(其中农用的14种)对蜡螟、粘虫、棉铃虫、桃蚜进行了毒效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抗菌素对不同昆虫的效果不同:在蜡螟中以放线菌酮、庆丰霉素、灭瘟素、土霉素、春雷霉素等毒效较高;对于粘虫和棉铃虫,只有灭瘟素效力较好;但在桃蚜中则灭瘟素的效果不及庆丰霉素。对于抗菌素引起昆虫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检查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持续监测菜蚜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是菜蚜防治与抗药性治理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探析贵州菜蚜对十字花科蔬菜地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2017-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修文县、毕节市黔西县、遵义市播州区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田间种群对10余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并分别以物种、年份、地区和杀虫剂为变量进行数据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3种菜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显著,桃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甘蓝蚜和萝卜蚜(分别相差12.7倍和15.5倍);贵州不同地区间同种蚜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差异不明显,贵阳、黔西和息烽甘蓝蚜对杀虫剂敏感性没有差异;贵阳和遵义萝卜蚜对杀虫剂敏感性也没有差异。年度间同种蚜虫对杀虫剂敏感性发生变化,从2017-2018年桃蚜和甘蓝蚜敏感性分别下降了2.2倍和1.9倍;其中贵阳市桃蚜种群对烯啶虫胺、噻虫啉、噻虫嗪、毒死蜱、噻虫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下降了5.6-115.0倍;贵阳市甘蓝蚜种群对功夫菊酯、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敏感性也有2.1-6.7倍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多数药剂对甘蓝蚜和萝卜蚜的毒力较高,可用于这2种蚜虫的防治,优先推荐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等交替轮换使用;桃蚜对多数杀虫剂很不敏感,且抗性上升很快,推荐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和抗蚜威等药剂暂时还可以用于防治贵州桃蚜,急需寻找新型高效药剂来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erysimi(Kaltenbach)翅型、发育和生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两种蚜虫的毒力,并计算了实验所需的亚致死浓度LC10;采用微虫笼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翅型分化、发育和生殖的影响。【结果】在20℃下,烯啶虫胺延长了桃蚜的发育历期;噻虫啉显著增加了桃蚜的产仔数量。在25℃,噻虫啉显著降低萝卜蚜有翅蚜比例;噻虫啉、吡虫啉、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延长了萝卜蚜发育历期;噻虫啉、阿维菌素、烯啶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嗪显著降低了萝卜蚜产仔数量。【结论】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发育历期及产仔数量均有影响,但仅对萝卜蚜的翅型比例产生影响,对桃蚜的翅型分化比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常用杀虫剂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及其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不同时间段的毒力及选择性,解决有害生物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本试验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和异色瓢虫的室内毒力,并分析了各杀虫剂对两种昆虫的选择毒力.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苹果黄蚜和异色瓢虫的毒力最高,21%噻虫嗪悬浮剂对异色瓢虫的选择安全性最高.21%噻虫嗪悬浮剂具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既可有效控制苹果黄蚜,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毒力选择性,其适合在果园与蚜虫天敌异色瓢虫协同防治苹果黄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有助于提高昆虫嗅觉系统的敏感性,并且在蚜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 EBF]的通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为了减少蔬菜田间的农药使用,EBF对蚜虫防治具有很大的潜力。然而,目前萝卜蚜对EBF反应的研究甚少。【方法】本研究利用PCR和RACE技术克隆并鉴定了2种公认的在萝卜蚜中对EBF具有高度亲和力的气味结合蛋白的基因LeryOBP3和LeryOBP7;利用RT-qPCR检测了它们在萝卜蚜不同发育阶段和无翅成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的萝卜蚜2个基因序列LeryOBP3(Gen Bank登录号:KJ703012)和LeryOBP7(Gen Bank登录号:KJ703013)分别与豌豆蚜Acyrthosiphum pisum ApisO BP3和ApisO BP7序列对比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4%和88%),基因序列符合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典型特征。LeryOBP3和LeryOBP7开放阅读框全长分别为357和468 bp,分别编码118和155个氨基酸。发育表达谱表明,LeryOBP3和LeryOBP7的表达量高峰出现于成虫期;组织表达谱表明,LeryOBP3在成蚜足中表达量较高,而LeryOBP7主要表达于成蚜触角组织中。【结论】在萝卜蚜成虫触角中的LeryOBP7结合蛋白可能与其对EBF的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室内毒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浸叶法和Potter喷雾法测定七种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 (Lipaphiserysim)的室内毒力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巴豆、博落回和醉鱼草提取物对萝卜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 分别为 1 86.94mg/L、2 0 0 .75mg/L和 1 5 7.73mg/L。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利用5个品种蔬菜(萝卜,芥蓝,芥菜,菜芯和白菜)研究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在不同蔬菜上的种群动态以及对寄生于萝卜蚜的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种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30天研究期间,有翅萝卜蚜的平均虫口(蚜虫数/苗)在萝卜、芥蓝、芥菜、菜芯和白菜苗上分别为3.918、0.831、1.149、1.743和5.23头,表明降落在萝卜苗上的有翅蚜数量显著地比在其它蔬菜苗上的高;而无翅萝卜蚜的中均虫口分别为63.421、10.041、24.928、23.323和114.308头,说明萝卜蚜无翅蚜在白菜上的种群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蔬菜上的。由于萝卜蚜在不同品种蔬菜上的种群不同,导致菜蚜茧峰种群在不同品种蔬菜上也不同,其僵蚜虫口分别为1.056、0.251、0.277、0.651和1.44头,显示了在萝卜和白菜上的僵蚜数量显著地比其它蔬菜上的高。分析结果表明,萝卜蚜的种群(x)与菜蚜茧峰的种群(y)呈显著的相关关系:y=0.1188+0.0143x(r=0.9739)。本研究还利用试验结果提出了萝卜蚜无翅蚜种群从蔬菜在田间种植后达到防治指标(50头/苗)的临界天数(c  相似文献   

8.
<正>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是油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较多,而对其田间危害症状报道较少。作者近年来对安康地区推广的骨干油菜品种——秦油二号上的萝卜蚜危害症状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庆丰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产生抗菌素的制菌谱,并和资料报道的相近似的已知种作了比较,认为这是一个属于链霉菌金色类群的新种,定名为庆丰链霉菌 (Streptomyces qingfengmyceticus n. sp. SAALMSIPP.)。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桃蚜和萝卜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刘树生 《昆虫学报》1991,34(2):189-197
测定了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非全周期孤雌胎生型在13个恒温、3组自然变温下的发育、存活和生殖情况.结果表明:(1)温度对两种蚜虫的发育速率(以及桃蚜的翅型分化)、寿命和存活率;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有直接的影响;(2)两种蚜虫能生存繁衍的温度广度基本一致,恒温下限到上限约相距23℃,但所对应的具体温度范围桃蚜的比萝卜蚜的约低3—4℃;(3)在较低的温度下,桃蚜的发育速率、若虫期存活率、生殖力和生殖率都比萝卜蚜的高,而在较高温度下则是萝卜蚜的比桃蚜的高;(4)两种蚜虫的内禀增长能力rm均随温度升高呈二次抛物线变化,在16—24℃范围内两种蚜虫的rm基本一致,低于16℃桃蚜的比萝卜蚜的高,高于24℃则萝卜蚜的比桃蚜的高;(5)在变温下两种蚜虫能适应的低温范围都比在恒温下明显要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982年从危害萝卜的菜缢管蚜罹病虫体上分离到的毒力虫霉(Entomophthora virulenta),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于在0—5℃下可存活10个月以上。在pH6.5温度27℃条件下,休眠孢子发芽率可达94%以上。毒力虫霉的代谢产物对蚜虫、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田间小区防治棉蚜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白蝴蝶挥发油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室内用四臂嗅觉仪测试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挥发油对红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Lipaphis erysimi)和瓜蚜(A[jos gossypii)无翅蚜行为选择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浓度下,白蝴蝶挥发油对瓜蚜和萝卜蚜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与对照比较,供试蚜虫较少选择处理区,在处理区的停留时间比对照明显缩短;所测试的浓度对红桃蚜无驱避作用.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蝴蝶挥发油进行了成份分析.表明该挥发油小分子主要成份是羰基化合物、脂肪酸和烃.  相似文献   

13.
4种蚜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桃蚜、萝卜蚜、胡萝卜微管蚜、瓜蚜对异色瓢虫种群扩繁的适宜性,在实验室条件下,以4种蚜为食料构建异色瓢虫两性生命表,研究不同蚜虫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取食不同蚜虫,异色瓢虫未成熟期由长到短依次为萝卜蚜(18.18 d)、瓜蚜(17.48 d)、胡萝卜微管蚜(16.23 d)、桃蚜(15.77 d);成虫前期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胡萝卜微管蚜(88.3%)、桃蚜(86.7%)、萝卜蚜(55.0%)、瓜蚜(55.0%);成虫繁殖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胡萝卜微管蚜(1750.5粒)、桃蚜(1441.5粒)、瓜蚜(1006.3粒)、萝卜蚜(965.2粒);成虫寿命由长到短依次为胡萝卜微管蚜(78.8 d)、桃蚜(63.1 d)、瓜蚜(54.3 d)、萝卜蚜(48.4 d);异色瓢虫种群内禀增长率rm由高到低依次为桃蚜(0.19)、胡萝卜微管蚜(0.18)、萝卜蚜(0.14)、棉蚜(0.14);净增值率R0由高到低依次为胡萝卜微管蚜(895.83)、桃蚜(600.62)、萝卜蚜(273.47)、棉蚜(268.33)。4种蚜虫中,胡萝卜微管蚜和桃蚜更有利于异色瓢虫种群扩繁。  相似文献   

14.
庆丰霉素“土坑发酵”生产法是用固体种子代替二级液体种子,用土坑发酵代替温室瓶罐发酵或曲盘发酵,从而能有效地扩大生产规模,节约设备、投资、燃料和劳力。产品抗菌素效价7000单位左右。此法也适用于春雷霉素、灰黄霉紊等的士法生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 ,吡嗪酮 (Pymetrozine)对萝卜蚜和褐飞虱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就 L C90 比较 ,对萝卜蚜的活性是速灭杀丁的 12 .3倍 ;对褐飞虱 2、3龄若虫的活性与扑虱灵相近。该药具有很强的触杀、根吸传导作用。试验还表明其对萝卜蚜和褐飞虱 2、3龄若虫的残效期分别为 15天和 2 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6.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蔬菜蚜虫和蚜茧蜂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药膜法测定8种常见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瓜蚜(Aphis gossypii)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忌避和控制作用,以及时蚜虫重要天敌--菜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3种蚜虫都有一定的忌避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白花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li)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对桃蚜、瓜蚜和萝卜蚜的忌避率分另达0、414、0.729、0.547和0、549、0.690、0.729;除黄素馨(Jasminum mesuyi)和草胡椒(Peperomia pellucida)外,其余6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瓜蚜、萝卜蚜都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中山毛豆、樟树对蚜虫的控制效果最佳,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a)和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仅次于前2种植物,白兰花(Michelia alba)对瓜蚜和萝卜蚜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鱼藤精稀释1000倍对萝卜蚜效果很好,对桃蚜控制作用较差.8种提取物中,山毛豆对蚜茧蜂有较强的毒性,4h死亡率达63.33%,仅次于鱼藤酮精稀释100倍(4h的死亡率达80%),而樟树、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黄素馨、白兰花和草胡椒的乙醇提取物与对照没有差异,对蚜茧蜂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庆丰霉素深层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指出:庆丰霉素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成份为:玉米淀粉4%,糊精0.3%,黄豆饼粉2.0%,花生饼粉2.5%,硝酸钾0.2%,氯化钠0.3%,碳酸钙0.4%。适量的花生饼粉和硝酸钾对庆丰霉素的产生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适发酵温度为33℃。用庆丰链霉菌M15菌株进行摇瓶及发酵罐发酵,庆丰霉素的效价均达4500~5000微克/毫升。 铁对庆丰霉素产生有抑制作用,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表现出葡萄糖效应。 对花生饼粉及硝酸钾促进庆丰霉素合成和铁及葡萄糖抑制庆丰霉素合成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生物杀虫剂螨虫素对棉花、蔬菜害虫的毒力评价及田间应用研究表明,它对棉朱砂叶螨和菜青虫两种害虫杀伤力最强,其中LC90分别为0.078ppm和0.013ppm。兼有胃毒、触杀作用,残效期较长,分别达13天和9天。田间小区试验认为防治菜青虫和茄朱砂叶螨以2ppm浓度为宜。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初期或低龄幼(若)虫(螨)期,其防效能达90%以上。该药特点用药量低、效果好、无公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对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与其对羧酸酯酶(Car E)(EC3.1.1.1)活性的抑制有关。本研究旨在评价13种常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及4种增效剂在防治麦蚜中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方法】利用离体活性抑制的方法测定了13种杀虫剂及两种Car E抑制剂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无翅成蚜Car E活性的抑制中浓度(I50),利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及两种抑制剂分别与高效氯氰菊酯以3∶1混配后对两种麦蚜的毒力效果,采用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法评价其联合作用。【结果】除硫双灭多威外,测定的其他12种药剂对麦长管蚜Car E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对禾谷缢管蚜Car E活性的抑制作用,其中敌敌畏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Car 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I50分别为(5.40±0.74)×10-8mol/L和(1.41±0.41)×10-5mol/L。抗蚜威、灭多威、丁硫克百威、西维因、三唑磷、丙溴磷、马拉硫磷、敌敌畏及两种增效剂DEF和TPP分别与高效氯氰菊酯联合毒力测定表明,除丙溴磷外,上述药剂均可显著增强高效氯氰菊酯对禾谷缢管蚜的毒力,其中与马拉硫磷混配增效作用最强(CTC=467.59);除灭多威、丙溴磷和马拉硫磷外,其余7种药剂均可显著增强高效氯氰菊酯对麦长管蚜毒力,CTC在146.87~626.30之间,其中与三唑磷混配的增效作用最强(CTC=626.30)。【结论】筛选出对两种麦蚜毒力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或增效剂与高效氯氰菊酯的组合,包括抗蚜威、丁硫克百威、三唑磷、敌敌畏、DEF和TPP,对小麦蚜虫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定殖油菜(Brassica napus L.)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选择寄主油菜的影响,分别在大棚拟自然环境和实验室人工环境下进行蚜虫双向选择试验,发现萝卜蚜在有印度梨形孢定殖油菜上的数量显著低于无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油菜。利用顶空动态吸附装置收集不同处理油菜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收集到的两者挥发物在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有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油菜与无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油菜,挥发物的种类没有变化,而挥发物的总量、α-pinene、terpinolene、camphor、β-thujene、cedrene以及β-caryophyllene,在单位时间内有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油菜释放的量显著高于无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油菜。通过四扇区嗅觉仪测定萝卜蚜对挥发物的生物反应,发现α-pinene对萝卜蚜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而camphor以及camphor与α-pinene浓度比为2∶1混合物对萝卜蚜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其余物质则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