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凯  张建立  孙振青  王恺  李聪 《生物磁学》2011,(7):1282-1285
随着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许多结肠的早期肿瘤被发现,但腹腔镜手术中,由于缺乏手的触感,不能直接触摸到肿瘤,从而使这些肿瘤的定位成为腹腔镜手术中的困难之一,目前术用的术中定位很多,主要有纤维结肠镜辅助、金属夹标记、染料标记法、术中腹腔镜超声探查、手助腹腔镜技术等等,本文就目前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常用的这些定位方法加以总结、分析,以供大家根据需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方法:用雄性Ap~(Mn/ )基因突变小鼠与雌性BubR1~( /-)基因敲除小鼠交配。得到的子代小鼠,按基因型分为Wild Type,BubR1~( /-),Apc(Mn/ ),和BubR~(1 /-)Apc(Mn/ 4)组,每组7只,观察各组肠组织肿瘤数目、大小和位置,行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各组结直肠β-catenin的表达。结果:①BubR1~( /-)Apc(Mn/ )组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较Apc(Mn/ )组有显著差异(P=0.008)。②BubR1或Apc单独缺失组小鼠结直肠中β-catenin蛋白除在细胞膜表达外,在细胞质也有弱阳性表达;而BubR1~( /-)Apc(Mn/ )组小鼠结直肠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多为细胞质表达和(或)膜浆共表达,部分合并细胞核表达。结论建立小鼠结直肠自发肿瘤模型对于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肿瘤发生机制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龄病人(75岁以上)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白介素6(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及内脏蛋白的差异.方法:将41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n=20)和开腹组(n=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有可比性,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应激指标:血清IL-6、IL-10和CRP及营养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RE)、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视黄醇结合蛋(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在术后1、2、3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2d达到峰值,腹腔镜组术后CRP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术后也明显升高,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但IL-10升高持续时间短.PRE、TRF、RbP术后两组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1 d、2 d两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d腹腔镜组4种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1).结论:对高龄病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应激水平及内脏蛋白指标的研究提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应激水平低,有利于机体内脏蛋白的恢复,这对微创外科的实施是一个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切割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长度多态性 (PCR SSLP)的方法 ,检测 1 6个微卫星位点在 5 9例 6 2个结直肠腺瘤标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 .结果表明 :腺瘤 1 6个位点的总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发生率为 1 4 4 % ,MSI H所占的比率为 9 7% ;在 1 0例可以同时微切割得到腺瘤和癌变成分的病例中 ,腺瘤和癌变成分在每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情况不完全相同 ,并且当在某一位点同时表现为阳性时 ,部分凝胶电泳的图像相同 ,而部分不同 ;在某些位点表现为癌变成分的异常条带泳动速度更快 ,说明序列比腺瘤中更短 ;MSI H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腺瘤发生部位和病理学亚型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 ,但MSI H组的平均年龄 (5 6 5 0± 1 1 38)低于MSI L组 (6 0 36±1 1 34) ,女性所占比率 (5 6 )明显高于男性 ,6例MSI H中无 1例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瘤 ;各位点在MSI H组的MSI改变率明显高于MSI L组 ,在TGFβRⅡ (A) 1 0 、hMSH6、TCF4、BAT2 6等位点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其中BAT2 6的P <0 0 1 ) .可以推断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早期即腺瘤阶段即可表现微卫星不稳定性 ;微卫星不稳定性可以随结直肠肿瘤的发展过程而发展 ,并且特定的微卫星位点的改变可能仅发生于肿瘤进程的特定阶段 ;在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手术中深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的应用功效。随机分配227名患有肠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证据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无术前肠道准备,早期恢复饮食,无术后抗生素,早期术后转移)或腹腔镜肠手术的常规护理。在双盲数据基础时间表上进行随机取样,所有程序均由同类小组的外科专家进行,并对手术结果和健康进行评估。配到快速康复护理小组的病人较早出院(中位数3到7 d; p0.001),无显著主观幸福感差异(p=0.55)。各组间的手术细节、术后并发症、需要的临时回肠吻合术都是类似的(p=0.89),30 d内的再入院率也是类似的(p=0.69)。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技术对发生盆腔和肠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地中海饮食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1期)、CBM、CNKI、VIP 、WanFang Data,以获得关于地中海饮食与结直肠肿瘤相关性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月。由2 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非随机研究偏倚风险评估方法(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 CI),检验异质性并寻找其来源,应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其中病例对照研究5项、队列研究6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地中海饮食对降低结直肠肿瘤风险有统计学意义(OR=082,95%CI∶076,088)。按性别亚组分析显示,对不同性别人群而言,坚持地中海饮食对降低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均有意义,似乎对男性的保护作用更强(男:OR=076,95%CI:065,088;女:OR=086,95%CI:077,097)。结论:坚持地中海饮食可能会降低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这将为结直肠肿瘤的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4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腺癌组织及自身癌旁正常组织,应用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即刻早期基因2(immediate-early gene2,IE2)mRNA的阳性率来反映HCMV的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HCMV IE2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1);C-Jun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1);HCMV感染与C-Jun基因在结直肠腺癌组织内的表达存在关联性.结论:HCMV感染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Ju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被激活,或者抑癌基因被沉默,或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结直肠腺癌的不断发展,进而导致癌症的转移与浸润。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结直肠腺癌迁移与浸润相关的的基因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基因是如何作用,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病过程中是否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与结直肠腺癌迁移与浸润相关的基因,例如:RUNX3、TGF-β1、MACC1、MMP-2、MMP-7等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5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以及不同大小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男性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组,体重超重者(BMI≥24 kg/m2)结肠息肉发生率较BMI正常者高,息肉大于1 cm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息肉小于1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肥胖及男性是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高危因素,而息肉大小、部位均与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牛凌卫 《蛇志》2003,15(4):33-34
2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院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 1 2例 ,全部成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2 8~ 54岁 ,平均 35岁。左侧 1 0例 ,右侧 2例。术前常规作肾上腺 B超、 CT检查 ,病变范围2 .0 cm~ 5.0 cm。其中原醛症 6例 ,2 .0 cm× 1 .5cm× 1 .3cm~ 1 .0 cm× 1 .0 cm× 1 .0 cm;4例无功能性腺瘤 3.5cm× 3.0 cm× 3.0 cm~ 2 cm× 1 .5cm×1 .5m;1例皮质腺瘤 1 .2 cm× 1 .0 cm× 1 .0 cm;1例嗜铬细胞瘤 5.0 cm× 4.0 cm× 3.0 cm。 6例原醛症卧床血醛固酮均正常 ,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疗效的差别。方法:随机将86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传统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排气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特点,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遇到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10年12月LC术中遇到的11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探查结合快速病理明确诊断8例,3例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胆囊癌。开腹手术6例,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3例腹腔内广泛转移,行腹腔镜胆囊姑息性切除术;结论:行LC前应加强对胆囊癌的警惕与认识。术中应常规检查胆囊标本,有怀疑者及时行冰冻切片检查。UGC确诊后应尽早开腹行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肿瘤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缺氧微环境SIRT1亚细胞定位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编码过表达野生型SIRT1以及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突变型SIRT1(SIRT1NLSmt)的慢病毒载体转染人类结肠癌HCT116细胞株,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过表达野生型SIRT1细胞株(LV-SIRT1细胞)和细胞质定位的NLS突变型SIRT1细胞株(LV-SIRT1NLSmt细胞),通过观察慢病毒载体编码的SIRT1-GFP融合蛋白的荧光定位,明确稳定转染细胞中外源性SIRT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对分离提取的核-质蛋白进行检测,证实外源性SIRT1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和TUNEL染色比较缺氧(1%O2)处理前后LV-SIRT1和LV-SIRT1NLSmt细胞存活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ac-p53(K382)、Bcl-2、Bax、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细胞均存在外源性SIRT1的过表达,NLS突变可导致SIRT1NLSmt富集于细胞质中;与亲本细胞HCT116和LV-SIRT1NLSmt细胞相比,LV-SIRT1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差、细胞凋亡水平最高,凋亡相关蛋白p53、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c-p53(K382)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LV-SIRT1细胞的胞核ac-p53下降最为显著。结论:在缺氧微环境中,细胞核定位的SIRT1通过影响p53的去乙酰化水平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口服剂量钙对大肠肿瘤和血清中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碳酸钙灌胃6个月。对照组(钙摄入量0.5 g/kg/d)、模型对照组(钙摄入量0.5 g/kg/d)、低剂量钙组(钙摄入量1.0 g/kg/d)、中剂量钙组(钙摄入量1.5 g/kg/d)和高剂量钙组(钙摄入量2.0 g/kg/d)。模型对照组及低中高钙剂量组在实验的第2周开始,颈部皮下连续注射二甲基肼20周进行大肠肿瘤造模。大鼠解剖后观察肿瘤数量和直径,亚甲蓝染色观察大肠内异常隐窝(ACF)数量,HE染色观察腺癌发生情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大鼠血液中相关氨基酸含量。结果:从第20周开始,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钙组的体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肿瘤数、肿瘤发生率、肿瘤平均直径和肠重这些指标中,中剂量钙组和高剂量钙组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任何组织增生,模型对照组以腺瘤为主,出现小部分腺癌。而其余各组均以腺瘤为主,未出现腺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剂量钙组的谷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均显著升高。结论:钙灌胃对大鼠大肠肿瘤发生具有抑制作用,血清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和鸟氨酸的代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8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9 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效果、 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手术风险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 发症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16.95%(P<0.05);观察组保肛率达到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10%(P<0.05);两组2 年复发率和 转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 创伤小,根治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 相近,综合疗效优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原发肿瘤位置对于西妥昔单抗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187例我院行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或FOLFIRI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原发肿瘤位置,以结肠左曲为分界点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两组,按照严格的配对标准进行1:2配对,最终获得右半结肠癌组16例,左半结肠癌组32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右半结肠癌组ORR为56.3%,左半结肠癌组ORR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4,P=0.676)。右半结肠癌组DCR为87.5%,左半结肠癌组DCR为9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5,P=0.460)。右半结肠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为5.0个月,左半结肠癌组mPFS为7.7个月,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s基因野生型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预后好于右半结肠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经腹腔镜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的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标本切除长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0.394,P0.05;t=6.983,P0.05)。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和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并且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量平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能量平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局部病灶复发、肠梗阻以及腹腔内出血,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平台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几率小,因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每组各选取93例。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质量。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35.48%)(P0.05);切口相关感染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发生率(11.83%)低于开腹手术组(30.11%)(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均达到完整系膜切除标准,肿瘤组织、系膜等均整块完整切除且系膜未发现损伤,切除标本质量分级达到C级及以上,切除肠管均距离恶性肿瘤上缘10 cm、下缘15 cm,且对切除肠管上切缘及下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TNM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还有待优化,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