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线性系统极点配置,李雅普诺夫方法研究了已烯雌酚在人体各器官转移模型的变结构控制问题,得到了使系统尽快达到稳定平衡点的变结构控制器.该问题为生物模型综合控制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组氨酸标签肝素酶I(His.HepI,Ec4.2.2.7)的热失活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短暂低温处理可以使热失活His.HepI酶活部分恢复及添加二硫苏糖醇(D1Tr)使其热稳定性提高的现象,利用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失活过程His.HepI构象变化,证明了该酶构象存在可逆转变行为。为进一步明晰His.HepI的热失活机制,假设该酶热失活的主要途径包括去折叠及形成聚集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进行拟合,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假设的合理性。根据模型计算的活化能为Er=100.217kJ/mol、Eir=7.857kJ/mol和Ed=77.062kJ/mol,此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冷处理为何能使His.HepI部分恢复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任何能够抑制这两种途径发生的措施对于提高His.HepI热稳定性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离子吸收动力学新模型(综合型抑制作用模型),并推导出其速率方程.该模型能将现有的离子吸收相互作用模型(竞争性抑制作用模型,反竞争性抑制模型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模型)统一在该模型之中.笔者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七例有关离子吸收相互作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研究了一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传染病模型.该模型经历了鞍结点分支和霍普夫分支.我们对模型的霍普夫分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该霍普夫分支是超临界的.此外,我们给出了支持理论分析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疾病传染率受季节因素影响的SIR传染病模型的混沌运动,并采用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对传染病模型中的混沌运动进行控制,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控制系统输出跟踪某一理想状态,使染病者数量渐近趋于零,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再生散度随机效应模型包括了非线性随机效应模型和指数族非线性随机效应模型等.通过视模型中的随机效应为假想的缺失数据和应用Metropolis-Hastings(简称MH) 算法,提出了模型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随机逼近算法.模拟研究和实例分析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细胞自动机方法,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实体肿瘤免疫性系统模型,用来模拟实体肿瘤生长过程中的情况.我们基于二维随机、离散细胞自动机计算方法,在生物细胞水平上,建立了一种肿瘤免疫性系统生长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免疫反应的宏观性质,描绘了癌细胞和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细胞相互作用,表现了围绕在肿瘤机体周围,免疫系统细胞的免疫作用发展情况.我们研究了常规细胞自动机模型,设计出实体肿瘤模型随机演化生长规则.最终,构建离散细胞自动机肿瘤免疫性系统模型,并做了相应的数值仿真试验.通过对仿真模型不同参数的调整,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肿瘤免疫性系统基本的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落叶松播种苗木的双目标营养施肥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该苗木双目标营养施肥的优化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具体计算方法.应用实例对所建模型方法进行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广义Schumacher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前人提出的生长方程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chumacher生长方程.该模型包含了Gompenz函数、Schumacher方程及广义Schumacher方程,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实用性.采用遗传算法。利用该模型对珍稀植物长苞铁杉和侧柏生长资料分别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改进的Schumacher方程的拟合精度明显优于Schumache,方程和广义Schumacher方程,也优于经典的Logistic模型和李新运等自适应模型。可以在林木生长动态模拟及种群增长动态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具有功能性反应的捕食与被捕食模型具有非常复杂的动态性质.特别是在常数收获下,该模型呈现了各种各样、纷杂多变的动态特性。其中包括正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的变化、各种分叉的产生以及周期解和极限环的出现.本文重点研究了常数收获项对一类功能性反应模型的动态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该收获模型存在稳定正平衡点、产生分叉以及在Hopf分叉附近产生周期解和极限环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分区方法.它阐明了水生环境系统在区域和地带等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揭示出水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规律.本文系统阐述了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地理分区、生态分区以及水生态功能分区等几个重要分区概念的区划方法、目标及局限性,并综述了国内外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国内外分区框架体系的差异,指出了我国水生态功能区划的缺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态地域划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4,自引:8,他引:64  
杨勤业  李双成 《生态学报》1999,19(5):596-601
生态地域划分对于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地域组合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合理开发和保护区域资源,进行科学区域环境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区划工作历程,比较生态地域划分与其它区划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地域划分的性质,原则和依据,并依此拟定了中国生态地域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土壤环境功能分类分区管理的重大需求,本文讨论了土壤环境功能的广义与狭义概念及其对应属性.基于土壤环境质量对功能的约束分析,阐明了其与土壤环境质量区划关系.在比较不同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基础上,以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和土壤环境功能分类为依据,构建了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指标体系.提出了全国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具体归纳了4个一级功能类型,10个二级功能类型,划分为75个土壤环境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分区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与区域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总被引:93,自引:8,他引:93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地域和生态单元的划分和合并 研究。在分析了生态区划的发展过程及其我国各种区划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和特点,研究认为: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全国生态区划和建立区划信息系统,为工工发与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为全国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服务。  相似文献   

15.
生态地理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叶青  张平宇 《生态学报》2006,26(10):3424-3433
生态地理区划是国内外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学者对生态地理区划概念、原则和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并就全球、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生态地域系统进行划分.其研究经历了从单生态因子分异的规律性认识、生态系统聚合、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单要素划分到层次约束、相互包容与不包容的等级斑块思维的整体性功能、过程和结构性划分的发展路线.我国生态地理区划在借鉴自然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较为迅速,并在区划的原则、方法、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就全国或地区的生态地理综合区划及要素区划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不完善.中国未来生态地理区划应重点展开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严密的区划体系和理论体系,更加关注人文要素在区划中的重要影响,注重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加强对典型生态地域系统区划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 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 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 在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全面完成了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方案。本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生产范式的原则, 在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过程中,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气候与巨地形系统、地貌与基质、植被与土壤以及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方向;区划方法是以经验判别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相结合进行的, 过去发表的多种尺度的图件和区划方案均作为分区过程的辅助材料和新区划方案的校正材料;根据气候、巨地形系统、地貌、基质、植被、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和产业 发展方向等特征, 该生态区划的 3级分区指标如下:一级分区, 主要依据气候和巨地形系统, 并充分考虑该高级分区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二级分区, 主要根据次级地形和地貌系统以及大尺度植被类型;三级分区, 主要依据基质和土壤的差异所造成的局域植被类型的差异, 以及其生态 生产范式和将来的发展方向。根据以上区划的原则和指标体系, 西北干旱区的生态区划采用 3级区划制:生态域 (Ecodomain) 、生态区 (Ecoregion) 、生态小区 (Ecodistrict), 最后将西北干旱区划分为 3个生态域、2 3个生态区和 80个生态小区, 并利用GIS绘制了 1∶10 0万比例尺的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图。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的目的不仅在于发展独特的干旱区生态区划/生态分类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建立生态区划的方案和生态 生产范式, 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这些方法、规律和范式来指导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当地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实现西北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晟  郑重  周伟奇  李伟峰 《生态学报》2020,40(21):7851-7860
限制开发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划定的提供重要生态功能和农产品的地区,对其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对于推动环境功能区划制度落地与实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国家及省级的环境功能区划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市县尺度的限制开发地区环境功能区划相关研究较少。在总结现有环境功能区划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探讨了市县级限制开发地区环境功能区划体系设计和技术方法,提出了以公里格网作为分析单元,结合县域行政边界,基于环境功能综合评价的结果,从自然生态安全、维护人群健康和区域环境支撑能力等3个方面,开展环境功能区划。基于该方法,将张家口市分为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持区、生态功能恢复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环境开发准入区、聚居发展维护区6类环境功能区,并根据各环境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及生态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该区域管理提供可行的操作手段。本文提出的方法也可为其他限制开发地区的环境功能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功能区划流程:双关系树框架与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书海  吴波 《生态学杂志》2017,28(12):4051-4056
水生态区划和水生态功能区划是流域水环境管理与水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国内已经研究十年有余.本文针对该领域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对水生态区划分与水生态功能类型划分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水生态区划与水生态功能区划的关联性,提出了基于双树结构的RFCH流程和钻石概念模型;并以辽河流域为例,参照其他研究者的区划方案,开展了以水生态三级区为基础的水生态功能分类,为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流程框架.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研究,是江西省主动适应“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形势,实现从以“治山、治江、治湖、治穷”的应急抢救型为主的生态治理模式,转变为“富山、富水、富民、强生态”的减压增效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以往的区划研究重生态保护理念、轻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地形、地貌、生态、农业、林业、草业、湿地、经济、旅游等空间数据,建立定性与定量、生态与经济、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44项指标体系,评价各研究单元的发展条件与方向,科学划分了4类一级区、17类二级区和51类三级区.首次实现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县域资源及其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各单元绿色发展途径为出口的区划.该区划结果有助于明确各县绿色发展方向,便于指导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产业的合理布局,并可为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研究,是江西省主动适应“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形势,实现从以“治山、治江、治湖、治穷”的应急抢救型为主的生态治理模式,转变为“富山、富水、富民、强生态”的减压增效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以往的区划研究重生态保护理念、轻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地形、地貌、生态、农业、林业、草业、湿地、经济、旅游等空间数据,建立定性与定量、生态与经济、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44项指标体系,评价各研究单元的发展条件与方向,科学划分了4类一级区、17类二级区和51类三级区.首次实现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县域资源及其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各单元绿色发展途径为出口的区划.该区划结果有助于明确各县绿色发展方向,便于指导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产业的合理布局,并可为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