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肌动蛋白作为胞间连丝组分的结构与生理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蒜 (AlliumsativumL .)瓣鞘外表皮为材料 ,利用荧光特异探针与共焦镜检术 ,结合透射电镜与免疫金标记对表皮细胞间胞间联络的性质、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 ,加厚壁上的通道是由狭长的管状胞质和初生纹孔场上成束的胞间连丝衔接组成 ,前者实为原生质体的一部分。单个胞间连丝的孔径为 6 0~ 70nm ,属正常胞间连丝范围 ,它们乃相邻细胞间共质联系的所在。荧光探针TRITC_Phalloidin (TRITC_Ph)标记的结果显示 ,整个通道上呈现红色荧光的纤索在接近初生纹孔场处明显变窄 ,与超微结构观察中所见的结构特点相吻合 ,共焦镜下观察到的初生壁上的荧光亮斑乃初生纹孔场中成束胞间连丝被标记的反映 ,从而有效地证实了F肌动蛋白在常态胞间连丝上的存在。免疫金标记实验显示在管状胞质中和胞间连丝上有金颗粒分布 ,这一结果为证实荧光标记物具肌动蛋白性质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以蒜(Allium sativum L.)瓣鞘外表皮为材料,利用荧光特异探针与共焦镜检术,结合透射电镜与免疫金标记对表皮细胞间胞间联络的性质、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加厚壁上的通道是由狭长的管状胞质和初生纹孔场上成束的胞间连丝衔接组成,前者实为原生质体的一部分.单个胞间连丝的孔径为60~70 nm,属正常胞间连丝范围,它们乃相邻细胞间共质联系的所在.荧光探针TRITC-Phalloidin (TRITC-Ph)标记的结果显示,整个通道上呈现红色荧光的纤索在接近初生纹孔场处明显变窄,与超微结构观察中所见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共焦镜下观察到的初生壁上的荧光亮斑乃初生纹孔场中成束胞间连丝被标记的反映,从而有效地证实了F肌动蛋白在常态胞间连丝上的存在.免疫金标记实验显示在管状胞质中和胞间连丝上有金颗粒分布,这一结果为证实荧光标记物具肌动蛋白性质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是由无数具细胞壁的生活细胞所构成,细胞之间靠胞间连丝相互联系。凡是生活的细胞都应该能看见胞间连丝,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都能看得很清楚。观察胞间连丝制片,对学生理解植物体是由多细胞组成的统一整体是有好处的。下面谈谈胞间连丝制片和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 ,是北方常见的蔬菜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大白菜也是观察胞间连丝的好材料。方法是 :取 ·正 ·在·生 ·长的大白菜叶片一枚 ,取其叶柄 ,谨慎地将叶柄从外向内纵向折断 (此时内表皮一般还连在一起 ) ,用镊子撕去一块内表皮 (外表皮有时也可以 ) ,做成装片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清晰的胞间连丝。此方法有以下优点 :1)取材方便 大白菜在我国北方种植很普遍 ,且春、夏、秋 3季均可大田种植。2 )制片方便 以往用黑枣做实验材料观察胞间连丝 ,需做切片 ,切片的薄厚影响观察效果 ,所以成功率较低 ;而用白菜叶柄做实验材料 ,只需做…  相似文献   

5.
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具有以纤维素等为主要成分的坚韧的细胞壁,使细胞保持着一定的形态,并造成相互间的隔离。多细胞植物体内相邻细胞之间的连接与动物不同,其独特的连接机构称做胞间连丝。胞间连丝乃是相邻细胞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路。1879年,坦戈(Tangl)首先发现了现间连丝。近些年来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和电生理学的研究,证明了胞间连丝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活细胞之间。不同种类的植物、同一种类植物的不同组织的细胞之间,胞间连丝的大小和数目有很大的变异。胞间连丝不均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 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Cd2+胁迫对石龙尾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春 《广西植物》2008,28(5):592-595
以在不同浓度梯度Cd2+溶液中培养48h的石龙尾为实验材料,用透射电镜观察叶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表明:Cd2+浓度越高,超微结构的损伤越严重。表现为核糖体数目减少;高尔基体膨胀或消失;线粒体出芽或破裂;质膜收缩产生质壁分离,胞间连丝断裂;叶绿体膨胀,类囊体解体,进而影响了细胞的整体功能,造成细胞损伤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胞间连丝作为一种细胞质结构将相邻的细胞连系起来而形成植物的共质体。胞间连丝通过调控许多离子和分子的共质体运输而广泛地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胞间连丝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细胞质膜、连丝小管、以及位于二之间的环层细胞质。这三都很容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骨架的成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起到稳定胞间连丝的作用。同时,钙结合蛋白可能具有调节间连丝功能的作用。在胞间连丝里,环层细胞质为大多数溶质提供共质体运输的通道,而有些 共质体运输则可能是通过连丝小管的内腔、连丝小管的壳层、甚或是细胞质膜来实现的。共质体可以细分为数个区块,它们各自允许不同大小的分子(从低于1000到高于10000道尔顿)通过。从发生上看,胞间连丝可以是初生的,也可以是次生的。前是伴随着新细胞壁的形成则产生的,而后则是在已有的细胞壁上产生的。胞间连丝的动态性质还表现在它们的频率是处于变化之中,这是由于组织或植物整体的发育和生理状态决定的。虽然共质体运输的基本形式是扩散,但胞间连丝对于某些离子和分子却是选择性的。在病毒感染细胞时,病毒的移动蛋白作用于胞间连丝的受体蛋白,结果,胞间连丝被显地扩张(其机理尚不清楚)。于是,病毒的移动蛋白连同与之结合在一起的病毒基因组进入毗邻的健康细胞。一些植物源性的蛋白质也能够通过胞间连丝来运输;推测其方式类似于病毒的移动蛋白。有些植物蛋白质本身就是信号分子,它们调节分化和其他活动。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植物蛋白质的共质体运输并不是通过特异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孝英  杨世杰 《植物学报》1999,16(2):150-156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 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 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胞间连丝与大分子物质的胞间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胞间连丝是细胞间细胞器,是细胞间通讯的直接途径。一般认为,胞间连丝允许通过物质的分子量上限(SEL)是800~1000Da.近年来研究的许多证据表明,胞间连丝的SEL随组织种类及其生理状况而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如病毒运动蛋白与胞间连丝相互作用,使病毒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玉米突变体kn1基因异常表达的KN1可使包括表皮在内的各层组织结瘤,KN1是细胞间移动的信息物,P蛋白可由伴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到筛管。某些组织中胞间连丝很高的SEL和发育过程胞间连丝SEL的变化可能在植物发育调控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转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洋葱抽苔时其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变化。幼嫩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正常:液泡在细胞中央,细胞质在靠近细胞壁的边缘;细胞质中富含质体、线粒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胞间连丝直径约为50nm。伴随着细胞的衰退,细胞质变得松散,在液泡中出现大量絮状物,细胞器逐渐解体。少数胞间连丝直径扩大,达到80nm左右,它可能在大分子胞间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在衰老细胞中,核和质体已解体但多数胞间连丝仍维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在细胞间转运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移动包括细胞间转运和系统性转运两个部分。在这两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修饰胞间连丝,是病毒成功侵染的关键。病毒通过编码运动蛋白与寄主因子互作靶定于细胞质膜,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修饰胞间连丝从而顺利完成细胞间转运。综述了植物病毒在细胞间转运过程中与寄主发生的一系列互作,着重阐述了病毒与胞间连丝之间互作的机制,旨在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病变早期,叶肉细胞的胞间连丝处连接有小管结构,病毒样颗粒呈纵列排在小管中,穿越胞间连丝的小管能被BBWV 2的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维管束组织的薄壁细胞、伴胞及转移细胞内存在膜增生区及病毒管状体,在筛管壁附近存在的病毒样颗粒能被BBWV 2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实验结果表明BBWV 2胞间运动形式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相似,以完整粒子通过在胞间连丝处形成的小管结构穿越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存在的直径160nm管状体只是一种病毒聚集体,与胞间运动无直接关系;该病毒在筛管中可能也是以完整粒子形式进行长距离转运的。  相似文献   

15.
在以前的植物实验中,观察单纹孔、胞间连丝、有色体,用的材料分别是梨果实的果肉、柿子的胚乳、番茄的果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可用朝天椒(Capsicum annuum var. conoides)或柿子椒的成熟果实代替上述三种材料,制作一张临时装片即可。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短期渗透胁迫下玉米(Zea mays L.)根冠区超微结构和ATP酶活性变化。经历了质壁分离后,在根冠细胞仍然可以观察到许多从“撤退”的周质出发向细胞壁辐射的纤丝。利用ATP酶活性产物(磷酸铅)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处沉积的特点,发现这些纤丝是质膜围绕原生质而形成的管状结构;在质壁分离过程中,这些纤丝依然与胞间连丝相连。与对照(未胁迫)相比,受渗透胁迫细胞胞间连丝处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能量代谢在局部区段的抑制会影响胞间连丝的生理活性,可能包括胞间连丝的扩散调节能力和分子扩散上限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879年坦格尔(Tangl.E)发现柿子等胚乳细胞间存在有纤细的原生质连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给胞间连丝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带来方便。胞间连丝的形成胞间连丝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胞间连丝的初生形成,即随细胞分裂而出现胞间连丝的过程。在细胞分裂的末期,纺锤丝在靠近两极处消失,中间的纺锤丝保留下来,微管的数量增加,并向四周扩展,形成一个筒状  相似文献   

18.
百合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运动前(细线期到偶线期)的花药,用一般电镜制片法和铅沉淀法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细胞化学反应产物的定位实验,其结果总结如下:(1)形成次生胞间连丝通道水解作用所需的酶可能是由“类溶酶体”小泡或由内质网腔直接分泌的;(2)次生胞间连丝通道的水解作用,可在细胞壁的两边细胞同时开始,先形成半胞间连丝,然后贯穿??在一起;或从一侧开始,一直穿孔到另一边,最后两者都能形成胞间连丝;(3)用铅沉淀法进行的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定位实验表明:在质膜、内质网、类溶酶体小泡中的酶活性反应产物沉积的部位与一般电镜法制备的切片上看到的电子致密度物质的分布情况完全一致,(4)用X-射线微区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沉淀物中含有铅元素,确实是磷酸铅。因此我们推测所谓“类溶酶体”以及内质网所分泌的水解酶,可能具有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性质,它们都能降解、穿孔各自的细胞壁形成胞间连丝。  相似文献   

19.
薏苡种子糊粉层和亚糊粉层细胞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席湘媛,冷梅,叶宝兴(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薏苡种子的糊粉层为1层细胞,个别处为2层,外切向壁比其它方向的壁厚,径向壁上观察到胞间连丝,细胞核明显。冰箱内浸泡的材料,在细胞质内,未见到细胞器。...  相似文献   

20.
胞间连丝为多细胞植物有机体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细胞质通道,把一个个独立的“细胞王国”转变成相互连接的共质体,它是当今细胞生物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揭示,胞间连丝协调基因表达和许多的细胞生理生化过程,对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形态发生、植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反应与适应等诸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胞间连丝结构的多样性;胞间通道的调节因子;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胞间运输;胞间连丝阻断和共质体分区的形成及其与形态发生、休眠和抗逆性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新进展做一个简要的综述,借此例证胞间连丝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