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寄主龄期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的产卵选择及后代发育的影响,本文在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 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初期成虫、褐色期成虫、初产卵期1-2 d成虫等6个发育阶段条件下观察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产卵选择系数、发育历期、寄生率、羽化率及性比。结果表明:选择性产卵条件下,日本食蚧蚜小蜂对褐色期成虫的产卵量、寄生率、选择系数最高,其次为初期成虫,1龄若虫最低均为0;日本食蚧蚜小蜂在橡副珠蜡蚧2龄若虫-褐色期成虫体内能完成世代发育,发育历期以褐色期寄主最长(24. 0 d),2龄若虫最短(22. 1 d);羽化率以3龄若虫最高(99. 12%),雌性比均为1。综合考虑,可选用橡副珠蜡蚧初期成虫及褐色期成虫作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室内扩繁寄主。  相似文献   

2.
Zhang FP  Niu LM  Xu YC  Han DY  Zhang JB  Fu YG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166-217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捕食处理时间(a/Th)为评价指标,在30℃捕食效能最强,a/Th 为23.4211.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在温度21℃~33℃范围内,Hassell(1969)模型E=QP-m均能较好地反映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在21℃~27℃,随着温度的上升干扰作用增强,27℃时干扰系数最大(0.6626),温度上升至30℃、33℃时干扰作用略有下降,分别为0.6161、0.5916.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产卵前期的橡副珠蜡蚧成虫控制效果好,寄生后能完全控制,有少量幼虫爬出的橡副珠蜡蚧被寄生后,控制效果下降至81.4%.  相似文献   

3.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成虫的重要内寄生蜂。寄生蜂的寄生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就温度、光周期、寄主成虫日龄、雌蜂日龄及交配等因子对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率、每头寄主的出蜂量及后代雌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探明几种因子对该蜂寄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7—30℃时寄生率最高为91.7%,出蜂量以27℃最高为7.5头,雌性率以24℃条件最高为72.1%,其次27℃为62.6%,说明24—30℃是寄生效果较好的适温范围;光周期对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影响明显,光暗比为12 h∶12 h条件下,其寄生率、出蜂量、后代雌性率均最大,分别为70.6%、5.3头、68.3%;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寄生用20—21日龄橡副珠蜡蚧成虫的寄生率、出蜂量及后代雌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7.0%、5.6头、51.2%,说明20—21日龄的橡副珠蜡蚧成虫是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最适合寄生的阶段;雌蜂日龄对寄生效果的影响明显,3日龄的出蜂量最多为5.6头,4日龄的小蜂寄生率最高为81.7%,5日龄的雌性率最大为55.2%;交配是另一影响寄生效果及性比的重要因子,已交配的寄生率及出蜂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的,分别为91.7%、7.5头,交配的雌性率为62.1%,而未交配所育后代均为雄蜂。综合以上结果分析,可考虑选用20—21日龄橡副珠蜡蚧成虫、充分交配的3—6日龄小蜂、温度27℃及光周期L∶D=12∶12作为室内扩繁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理想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4.
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是橡胶树重要害虫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一种外寄生性天敌。为了明确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害潜能,为该寄生蜂的进一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在室内通过体视镜下解剖观察寄生蜂在寄主腹下是否产卵测定了不同温度、寄主发育阶段下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温度设置有21、24、27、30、33、36℃共6个处理,寄主发育阶段设初期成虫(1-2 d成虫)、褐色期成虫(体色褐色,产卵前3-4 d成虫)、黑色期成虫(体色黑色,产卵1-2 d成虫)三个处理。结果显示: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和Holling-Ⅲ型模型,在21-36℃范围内,33℃时该蜂寄生效能最大,为44.4201,21℃时最小,为9.2458;在橡副珠蜡蚧为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寄生效能由大到小为黑色期成虫>褐色期成虫>初期成虫,分别为18.9044、13.7410、7.2002。采用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对不同温度下蓝色长盾金小蜂受自身密度干扰的寄生作用率进行拟合,表明蓝色长盾金小蜂在寄生时存在种群内个体间自我干扰情况。温度会影响蓝色长盾金小蜂的搜寻和自我干扰,在21-33℃范围内,33℃搜寻常数和干扰常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116、0.7535。当温度为33℃,寄主发育阶段为黑色期成虫时,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自身干扰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为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优势天敌之一。为了探明该蜂的贮藏条件,本研究将1日龄、3日龄的日本食蚧蚜小蜂蛹在10℃、12℃、14℃条件下分别贮藏7、9、11、13、15、17、19、21、23、25、27 d,观察其羽化率及羽化后的成蜂寿命、产卵量、寄生率等。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率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同一温度贮藏相同时间后3日龄蛹羽化率均高于1日龄蛹。贮藏时间是日本食蚧蚜小蜂蛹存活的重要影响因子,3日龄蛹10℃贮藏7 d,羽化率为96.00%,贮藏27 d,羽化率仅为44.67%;12℃贮藏7 d,羽化率为96.67%,27 d蛹羽化率达88.00%;在14℃贮藏25 d后在人工气候箱内有小蜂羽化。低温贮藏蛹羽化后的成虫寿命随贮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14℃贮藏后,羽化成蜂寿命随贮藏时间增加而显著缩短,10℃、12℃降低不明显;10℃贮藏23 d后寿命仅为10.11 d。3日龄蛹12℃贮藏19、21、23、25、27 d后羽化成蜂产卵量及寄生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贮藏27 d时最低,分别为34.33%、51.67%。综上所述,在12℃条件下短期贮藏日本食蚧蚜小蜂3日龄蛹27 d以内对其存活影响不大,12℃、3日龄蛹可作为该蜂的贮藏条件。  相似文献   

6.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探明影响该蜂交配的因子,本试验在不同温度、光周期、雄蜂日龄及雌、雄蜂比例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结果表明:温度为24℃时的交配率最高为93.25%,18℃、15℃的交配率分别为71.5%、43.25%;24℃-30℃范围内,该蜂的交配率无显著差异。光周期为12 L∶12 D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最大,为91.75%;0 L∶24 D时交配率最低,仅为13.5%。随着雄蜂日龄增加,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呈下降趋势,羽化当天的雄蜂交配率最高,为91.75%,羽化12 d后的交配率最低,仅为48.5%。雌、雄比例为1∶3时,交配率最高,为73.25%,雌、雄比例为1∶5时,交配率最低,为65%。综上所述,温度、光周期、雄蜂日龄等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率影响明显,扩繁时在温度24℃-27℃、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选用日龄为0-8 d的雄蜂可以显著提高小蜂交配率,提升扩繁效果。  相似文献   

7.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蜂。为了探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低温的适应性,本文在15℃-24℃范围内对该蜂的产卵、发育、出蜂量及性比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副珠蜡蚧阔本跳小蜂在15℃-24℃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产卵量逐渐增加;该蜂在21℃、24℃时蜂能完成世代发育,在15℃、18℃时少量跳小蜂能发育到蛹,但均不能羽化为成蜂;温度对性比的影响明显,24℃的雌性比例高于21℃。综上所述,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18℃以下的低温适应性较差,室内繁殖或野外放蜂时注意选择较高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斑翅食蚧蚜小蜂是橡副珠蜡蚧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之一。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寄生及繁殖等方面的生态学特性。研究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种群增长影响明显。在32℃下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温度为18-2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育加快,18℃发育历期最长(54.0d),27℃最短(22.8d);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76℃和307.62日度。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21℃时寄生率最高为(36.0%),30℃时寄生率最低(4.5%)。结合发育历期、体长、产卵、抱卵、寄生率等参数,该蜂发育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1-27℃度范围内,30℃以上不利于小蜂的发育及存活。斑翅食蚧蚜小蜂对长光的刺激比较敏感,随光照时间增长,发育加快、产卵量明显增加,长日照条件(LD16∶8h)的发育历期最短(24.8d),短日照条件(LD10∶14h)的最长(27.8d),产卵量在长日照条件(LD16∶8h)时最多(119.6粒),短日照条件(LD10∶14h)时最少(86.2粒)。结合发育、产卵、寄生等参数,长日照条件(LD14∶10-LD16∶8h)有利于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
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翅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ceroplast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的重要内寄生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幼虫分3龄,完成一个世代需21-26d。卵巢左右成对,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为发育成熟型,成虫期补充营养和发育时间对抱卵量的影响不明显。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3s,雄蜂有竞争交配行为,交配对雌蜂产卵有显著刺激作用。产卵行为有寻找、寄主检查、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针拔出等步骤,存在过寄生现象。羽化主要是在08:00-10:00,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对其羽化节律均有影响,温度升高羽化提前,且相对集中;相对湿度在20%-90%范围内,随湿度的升高成虫羽化高蜂延后;而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使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相对分散。随着温度的升高,雌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寿命,取食10%蔗糖的寿命最长,清水和无补充营养寿命短。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寄主体型大小对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产卵选择及繁殖的影响,在室内观察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大小的橡副珠蜡蚧上的产卵量、寄生率、发育历期及性比。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产卵试验条件下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中型个体寄主(长4.0 mm,宽3.4 mm)的寄生率最高;小蜂的产卵量在选择性试验时,以大型寄主(长4.8 mm,宽4.0 mm)体内的最高(67.0粒),非选择性试验时,以中型寄主(长4.0 mm,宽3.4 mm)体内的最高(131.0粒),小型寄主(长3.2 mm,宽2.9 mm)体内产卵量最少(61.5粒);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代出蜂数与寄主体型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雌性比则随寄主体型的增大而增减小,发育历期则受寄主体型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质量来调整产卵量及后代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在18,21,24,27,30,33和36℃恒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求得其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13.10℃和215.00日.度,建立世代发育历期预测式为N=[215.00±44.32]/[T-(13.10±3.24)],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拟合为S形曲线V=-e(1.33+37.73/T),推算出该蜂在海南1年可发生18代。所设试验温度范围内,该蜂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的寄生率在13.33%~20.00%范围内波动,30℃时寄生率最高;雌性比率在27℃时最大为70.03%。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成蜂羽化相对集中,羽化持续时间逐渐缩短,羽化高峰提前。30℃条件下雌蜂终生产卵量最多,平均25.77粒。雌蜂寿命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同一恒温条件下补充20%蜂蜜水可显著延长雌蜂寿命。27~30℃可视为有利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发育繁殖的适温范围,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2.
周琳  李锦辉等 《昆虫学报》2002,45(6):851-855
黑色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yoshidae Nakayama在四川雅安地区一年发生6-7代,以低龄幼虫和蛹在网纹绵蚧2、3龄雌若虫和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40℃和456.09日度。18℃、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44.60天、38.27天、30.83天、23.73天。成早需取食网纹绵蚧体液作补充营养。生殖方式为产雌孤雌生殖。成蜂羽化高峰在羽化后的第3-6天,每日的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2:00时。成蜂寿命及平均每蜂子代出蜂数量与补充营养和温度关系密切。该蜂对寄生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好寄生较大的雌成虫,其次是2、3龄雌若虫。  相似文献   

13.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优势寄生蜂之一,为明确其交配行为及雌蜂生殖系统构成,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该蜂的交配行为、雄蜂交配能力、雌蜂生殖系统等。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交配过程可分为交配前行为、交配、交配后行为3个阶段,整个交配过程平均时间为76.2 s,其中,交配时间为20.6 s;小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雌、雄蜂具有多次交配的习性,雄蜂的交配能力随其日龄的增加而减弱,1日龄的雄蜂交配能力最强,为6.3次/d,雄蜂一生平均能交配36.9次;雌蜂的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1个受精囊和外生殖器等组成,卵巢管数量存在变异,其中95.78%雌蜂卵巢具6(3+3)条卵巢管,2.78%雌蜂卵巢具5(3+2)条卵巢管,1.22%的雌蜂卵巢具7(3+4)条卵巢管,0.22%的雌蜂卵巢是具4(2+2,1+3)条卵巢管,还有极个别的雌蜂仅有1个卵巢,由3条卵巢管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有多次交配习性,卵巢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4.
黑色软蚧蚜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琳  李锦辉  蔡如希 《昆虫学报》2002,45(6):851-855
黑色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yoshidae Nakayama在四川雅安地区一年发生6~7代,以低龄幼虫和蛹在网纹绵蚧2、3龄雌若虫和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40℃和456.09日度。18℃、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44.60天、38.27天、30.83天、23.73天和20.73天。成虫需取食网纹绵蚧体液作补充营养。生殖方式为产雌孤雌生殖。成蜂羽化高峰在羽化后的第3~6天,每日的羽化高峰出现在8:00~12:00时。成蜂寿命及平均每蜂子代出蜂数量与补充营养和温度关系密切。该蜂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偏好寄生较大的雌成虫,其次是2、3龄雌若虫。  相似文献   

15.
张娟  黄俊  吕要斌 《生态学杂志》2014,25(4):1151-1155
为明确寄主虫态对班氏跳小蜂适合度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7±1) ℃,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测定了寄生于不同发育阶段(3龄若虫和雌成虫)扶桑绵粉蚧的班氏跳小蜂子代性比和个体大小.结果表明: 寄生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班氏跳小蜂的子代雌雄性比、个体体长和后足胫节的长度均明显高于寄生3龄若虫,且个体体长与后足胫节长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个体大小显著影响班氏跳小蜂子代个体大小,而雌成虫的个体大小对该蜂子代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俊  吕要斌  张娟  黄芳  贝亚维 《昆虫学报》2012,55(12):1418-1423
为评估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对其寄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控制作用, 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1℃, 相对湿度70%±5%, 光周期14L∶10D), 研究了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 雌成虫的寄生功能反应及其自身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 且受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当扶桑绵粉蚧 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密度分别大于15头/容器和10头/容器时, 班氏跳小蜂的寄生量增加幅度开始减小; 以瞬间攻击率/处理时间(α/Th)为评价指标, 班氏跳小蜂雌蜂寄生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时, α/Th为21.1307, 且大于雌蜂寄生雌成虫的情况(α/Th为6.2506); 班氏跳小蜂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 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 寄生效能逐渐降低; 通过方程E=QP-m能很好地模拟班氏跳小蜂的寻找效应(E)与其自身密度(P)之间的关系, 对于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模拟结果分别为E=0.2931P-0.6240和E=0.0944P-0.4840。本研究为利用班氏跳小蜂开展扶桑绵粉蚧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v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la pitysophila Takagi的重要寄生蜂,1987-198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广东省。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形态、发育、繁殖、成虫寿命和取食寄主行为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该蜂的雌性幼虫是松突圆蚧雌蚧的初级内寄生蜂,而雄性幼虫则是次级寄生蜂,重寄生在同种或它种膜翅目的老熟幼虫、预蛹和蛹上。雌雄两性的形态在所有发育阶段均不相同。交配过的雄蜂喜欢寄生产卵初期和盛期的雌成蚧,对巳寄生的寄主具有识别能力。在19.7℃一30.9℃变温条件下每头雌蜂平均产卵14.95粒,约60%的卵是在最初3天内产出。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雌性蜂在21℃,24℃,27℃和30℃时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平均历期分别为41.24,32.60,25.60和23.00天,发育起点温度10.1℃,有效积温448.3日度。该蜂在广东省一年发生。9-10代。  相似文献   

18.
王竹红  黄建  陈倩倩  郭祥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26-2330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雌成蚧为寄主,研究了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且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寄主密度和寄生物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寄生数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5℃~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被寄生的松突圆蚧雌成蚧数量增加,而在25℃~35℃之间呈相反趋势.花角蚜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1969)模型E=QP-m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 btw(P-1)]均能较好地反映花角蚜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分别为E=0.1659P-0.5597和E=0.1437T/[1 0.2691(P-1)].  相似文献   

19.
球蚧蓝绿跳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祥永 《昆虫知识》1996,33(3):170-173
球蚧蓝绿跳小蜂是球坚蚧的重要天敌。该蜂寄生于球坚蚧的越冬若虫为致死性单寄生,寄生于球坚蚧雌成虫为非致死性过寄生,但显著降低球坚蚧的抱卵量。在新疆和田地区该蜂寄生于球坚蚧越冬若虫的寄生率为28.5%,寄生于雌成虫的寄生率为51.3%;在喀什地区寄生于球坚蚧雌成虫的寄生率为47%。描述了球蚧蓝绿跳小蜂的卵、幼虫、蛹的形态特征。叙述了球蚧蓝绿跳小峰世代生活史和习性,及其交配、产卵行为。表述球蚧蓝绿跳小峰与球坚蚧生活阶段对应关系。实施刮皮涂药措施防治球坚蚧,既能有效地防治球坚蚧,又可保护球蚧蓝绿跳小蜂。采集带蜂枝条插入装水塑料袋搬迁天敌,简单易行且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红圆蚧(Aonidiellaaurantii)3种寄生蜂(盾蚧长缨蚜小蜂Encarsiacitri-na,岭南黄蚜小蜂Aphytislingnanesis,印巴黄蚜小峰Aphytismelinus)在不同温度、不同寄生物密度、不同寄主密度组合下的功能反应.攻击率印巴蜂最大,岭南蜂次之,长缨蚜小蜂蜂最小.3种寄生蜂在不同温度下的攻击率都近于正态分布.建立了含干扰效应、温度效应的功能反应模型,两个模型的各参数均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模拟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