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呋虫胺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中型工蚁的毒杀活性及爬杆能力、抓附能力、行走能力、攻击能力等行为影响。以水试管喂毒法对红火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 mg/L和5 mg/L呋虫胺处理13 h后,红火蚁中型工蚁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5.56%、97.78%,0 mg/L、1 mg/L和5 mg/L呋虫胺处理9 h后,红火蚁中型工蚁爬杆率分别为100.00%、45.56%和7.78%,抓附率分别为100.00%、33.33%和15.56%,行走率为100.00%、42.22%和25.56%,攻击率为100.00%、36.67%和0.00%。呋虫胺对红火蚁中型工蚁具有良好毒杀活性和行为影响,在红火蚁防控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前期研究发现甘氨酸和赤藓糖醇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有较好的毒杀效果,为进一步挖掘这两种物质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室内测试了甘氨酸和赤藓糖醇不同浓度配比的水溶液及胶状饵剂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效果.结果显示,20%的配比为1∶3、3∶1的赤藓糖醇和甘氨酸溶液喂饲48 h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83.1%和84.93%,而72h后,死亡率分别为95.07%和95.21%,与取食茚虫威饵剂的工蚁死亡率(48 h:92.57%;72 h:100%)无显著差异.20%的配比为1∶3、3∶1的赤藓糖醇和甘氨酸水凝胶颗粒喂饲48 h红火蚁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58.94%和55.05%,而72 h后,死亡率分别为85.11%和80.05%,显著低于取食茚虫威饵剂的工蚁死亡率(48 h:95.71%;72 h:99.59%).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开发红火蚁环保型饵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与二阶段法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药后击倒红火蚁迅速,14 d后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蚁巢级别降低率、综合防治效果均达到100%。使用0.045%茚虫威饵剂搭配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二阶段法,5 d后红火蚁的活动蚁巢和工蚁数量均显著下降,14 d后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蚁巢级别降低率、综合防治效果均达到100%。结果表明,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红火蚁具有高效的控制作用,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防治面积的大小选择单独灌巢还是配合饵剂的二阶段法。  相似文献   

4.
以活动蚁巢减退率和工蚁减退率为指标,评价红火蚁克星(Ⅳ型)、灭蚁威、火蚁净、蚁净安和灭蚁蝗等5种药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间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药后21 d,红火蚁克星(Ⅳ型)和灭蚁威饵剂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蚁巢防效和活动工蚁的防治效果均达90.0%以上。建议采用上述两种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从而延缓红火蚁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标】明确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饵最佳使用剂量有助于有效控制红火蚁、降低防治成本和保护生态安全。【方法】采用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与蚁群级别降低率综合评价了单蚁巢点施不同剂量灭蚁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地表有效体积大小一致的蚁巢实施25、20、15、10、5 g饵剂处理25 d后,对应的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80%、90%、100%、90%、90%,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100%、98.1%、99.2%,蚁群级别降低率为86.7%、90%、100%、80%、76.7%。同时,在最适投饵量基础上,针对不同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的蚁巢投施相应饵剂量,综合防治效果达94%以上。【结论】上述结果可见,对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0.066 m~3的蚁巢施用15 g灭蚁威饵剂能起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而且每0.03 m~3蚁巢地表有效体积大小相对应的饵剂量为5 g。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对颜色信号的选择与利用,本研究测定了不同颜色色卡对工蚁的趋向行为以及不同颜色饵料对工蚁觅食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红火蚁的高效监测与防控提供重要基础。结果表明颜色显著影响了红火蚁工蚁的趋向行为,黑色对工蚁的引诱率最高,可达32%;黄色对工蚁的引诱率最低,仅为7%。研究也发现不同颜色的饵料显著影响了红火蚁工蚁的觅食。在5 min时间内,工蚁在黄色、绿色以及蓝色饵料上觅食的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在紫色和黑色上饵料的觅食工蚁数;工蚁对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饵料的搬运量最大,显著高于紫色与黑色的饵料。综上,红火蚁工蚁可以识别与利用颜色信号,在制备红火蚁监测与防控饵剂时,可以考虑将饵剂染色红、橙、黄、绿、蓝等反射波长较长的颜色,以便工蚁能快速定位到饵剂并搬运更多的饵剂到蚁巢中。  相似文献   

7.
以含1%氟虫腈、植物淀粉、引诱物质及粘附剂等自制的红蚁净(Pyragne)粉剂,在室内测定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各虫态的毒力。结果显示:红蚁净粉剂对红火蚁工蚁LT50=20.106h、LT90=23.78h,对有翅繁殖蚁LT50=20.951h、LT90=25.64h;工蚁能将红蚁净传递给蛹和卵引起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09、CQMa117和CQMa128三个菌株对红火蚁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M09、CQMa128和CQMa117菌株处理后10 d红火蚁的工蚁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3.3%、14.6%和55.5%;M09菌株对工蚁的LC50为3.50×106孢子/mL,8.0×107孢子/mL浓度处理LT50为4.35 d。对M09菌株侵染红火蚁幼虫和蛹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浓度处理后10 d该菌株对幼虫和蛹的累计侵染率为98.9%和100%,对幼虫和蛹LC50分别为6.34×10~4孢子/mL、1.01×10~4孢子/mL。以上研究证实金龟子绿僵菌M09菌株对红火蚁具较强的致病力,致死速度较快,可作为该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入侵火蚁在我国成功定殖及其之间的竞争机制。【方法】运用行为学方法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和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Fabricius)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的攻击性、攻击手段及合作能力。【结果】一对一攻击试验中,红火蚁和热带火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3级,两种入侵蚂蚁间以相互威胁为主;红火蚁大型工蚁与热带火蚁兵、工蚁间最为好斗,其攻击级别达到4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3.04%、37.92%。热带火蚁兵蚁与各型红火蚁间攻击强度差异不显著;热带火蚁工蚁与红火蚁小型工蚁之间的攻击性最强,其攻击性(3.49)显著高于热带火蚁工蚁与红火蚁大、中型工蚁的攻击性(3.32和2.97)。在攻击手段上,3级打斗时各型红火蚁更倾向以物理攻击主动威胁热带火蚁,而热带火蚁兵、工蚁会采取多种方式主动攻击红火蚁,双方皆以躲避应对为主;4级打斗时两种火蚁主要以混合攻击为主动或应对手段。群体攻击试验显示,红火蚁群体间攻击强度和合作性会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热带火蚁合作性较差,其群体对抗红火蚁的优势仅仅是由于个体数量的增加。【结论】红火蚁比热带火蚁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研究结果为入侵蚂蚁间不对称竞争机制和长期群落替代的内在原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最危险的有害入侵生物之一,2004年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给农林业安全、生态安全带来极大危害。调查并明确田间红火蚁觅食工蚁的食物种类及数量,不仅为评估红火蚁猎食对生态环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而且为红火蚁防治饵剂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蚁道剖析法,对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两种生境中红火蚁觅食工蚁搬运的固体残片取样和鉴定;依搬运工蚁及其固体残片尺寸进行测量分级并称重,以分析工蚁多态性与固体食物大小的关系;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氨基酸分析法测定嗉囊液体样品的营养成分及含量。【结果】在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中,红火蚁觅食工蚁搬运回巢的固体食物包括固体的动物残片和植物种子,其中动物残片属于3门7纲21个类群(包括14个昆虫目),昆虫纲动物所占比例为总固体食物的45.53%~46.10%。工蚁偏好搬运长1.400±0.043 mm~2.306±0.063 mm和宽0.723±0.028 mm~1.261±0.051 mm的固体残片,其重量在0.203~0.413 mg之间。红火蚁觅食工蚁嗉囊液体由多种氨基酸、果糖和葡萄糖组成,在桑园和荒地采集到的红火蚁嗉囊液体样本中的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 544.31 mg/L和861.48 mg/L,氨基酸种类分别为33种和32种,其中31种氨基酸为共有的。【结论】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中,红火蚁固体食物组成均以昆虫纲动物为主;参与固体残片搬运觅食蚁的80%属于中型工蚁,搬运较大型固体残片的大型工蚁仅占5%;红火蚁工蚁嗉囊液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单糖。  相似文献   

11.
红火蚁与两种本地蚂蚁间的干扰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重大入侵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与本地蚂蚁的竞争机制以及红火蚁成功入侵的机理, 本研究以红火蚁和2种本地蚂蚁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及亮红大头蚁Pheidole fervida Smith为材料, 室内测定了红火蚁分别与黑头酸臭蚁、亮红大头蚁之间在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上的攻击性和攻击强度。一对一攻击试验结果表明:红火蚁和黑头酸臭蚁之间攻击级别多集中在Ⅲ级, 即竞争优势明显的红火蚁对黑头酸臭蚁缺乏激烈的攻击, 只是在相互攻击时多摆出威胁姿势; 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之间攻击性较强, 尤其是红火蚁中型和小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之间的攻击性(3.35和3.30)显著强于红火蚁大型工蚁与亮红大头蚁兵蚁的攻击性(2.70)。群体攻击试验结果表明:与黑头酸臭蚁群体攻击的红火蚁各处理组合中, 无死亡红火蚁出现, 而黑头酸臭蚁死亡率为31.80%; 而与亮红大头蚁群体攻击中, 红火蚁死亡率为0.20%~12.00%, 而亮红大头蚁平均死亡率为49.91%。可见, 红火蚁的群体攻击能力强于黑头酸臭蚁和亮红大头蚁, 其中红火蚁与亮红大头蚁间的相互攻击程度激烈, 死亡率较高, 而与黑头酸臭蚁间的攻击程度较弱, 可能由于黑头酸臭蚁化学防御对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为进一步加强红火蚁发生区本地蚂蚁优势种--黑头酸臭蚁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红火蚁发生区域选农田、山坡地、绿化带、草坪等4个不同生境地块,采用灭蚁威毒饵进行防治试验,并对其药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药后10 d,灭蚁威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效较差,且表现出不同生境而有所差异;但在药后35 d时,其对蚁巢和工蚁的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灭蚁威的药效需一个月后才能充分发挥;在红火蚁发生区,对不同的生境均可采用灭蚁威饵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的横向接触传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红火蚁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利用其相互清洁和交哺行为等社会性昆虫特有的生活习性,使杀虫剂在巢群内传导,可以达到全巢药剂控制的目的。然而,有关茚虫威在红火蚁巢群内的传导效应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方法]采用供药蚁/受药蚁模型,研究了药剂剂量、供药蚁—受药蚁比例、处理时间对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横向传毒的影响。[结果]剂量越高,受药蚁的死亡率越高,25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为14.1%~70.0%,而50 ng·头-1处理组的受药蚁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显著影响茚虫威的传毒,比例为1∶1时,50、100、250、500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时间延长,受药蚁的死亡率升高,但在12 h后,供药蚁死亡率最高仅为8.0%,表明茚虫威具缓效特性。[结论与意义]本研究明确了在红火蚁工蚁间茚虫威横向传毒的剂量、时间和供药蚁—受药蚁比例的效应,为应用该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对不同食物资源的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与黑头酸臭蚁Tapinoma melanocephalum(F.)在不同食物资源上的竞争的实验结果表明:红火蚁与黑头酸臭蚁对鸡蛋诱饵的竞争最为激烈,当二者同时出现在鸡蛋诱饵时,红火蚁取胜并占有食物诱饵的比例为53%,略高于黑头酸臭蚁(47%),但二者的占有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两种蚂蚁对蜂蜜和花生油诱饵表现出不同的喜好性.红火蚁喜好花生油食物诱饵,而黑头酸臭蚁喜好糖类食物诱饵.红火蚁在鸡蛋和花生油诱饵上的工蚁召集量平均分别为269头和219头,显著高于在蜂蜜诱饵上的平均工蚁数量,仅为16头;且对鸡蛋和花生油诱饵诱饵的占有率显著高于蜂蜜诱饵.黑头酸臭蚁在鸡蛋和蜂蜜诱饵上的工蚁召集量平均分别为240头和219头,显著高于在花生油诱饵的工蚁数量,为10头以下;且对鸡蛋和蜂蜜诱饵诱饵的占有率显著高于花生油诱饵.  相似文献   

15.
【背景】红火蚁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利用其相互清洁和交哺行为等社会性昆虫特有的生活习性,使杀虫剂在巢群内传导,可以达到全巢药剂控制的目的。然而,有关茚虫威在红火蚁巢群内的传导效应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方法】采用供药蚁/受药蚁模型,研究了药剂剂量、供药蚁—受药蚁比例、处理时间对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横向传毒的影响。【结果】剂量越高,受药蚁的死亡率越高,25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为14.1%~70.0%,而50 ng·头-1处理组的受药蚁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显著影响茚虫威的传毒,比例为1∶1时,50、100、250、500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时间延长,受药蚁的死亡率升高,但在12 h后,供药蚁死亡率最高仅为8.0%,表明茚虫威具缓效特性。【结论与意义】本研究明确了在红火蚁工蚁间茚虫威横向传毒的剂量、时间和供药蚁—受药蚁比例的效应,为应用该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种毒饵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1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最具危险性的入侵性物种之一,传播扩散速度快、适生能力强。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给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本研究对云南高海拔冷凉区域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有翅蚁、工蚁活动规律,以及蚁巢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8月,6月初和8月初为婚飞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婚飞生殖蚁数量分别达到390.33头/1 000 m2和523.33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婚飞生殖蚁总量的25.19%和33.77%;诱集工蚁数量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合计诱集数量分别为634.66头/1 000 m2和1 636.00头/1 000 m2,分别占到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4.59%和17.30%;新增蚁巢数量在6月1日-7月1日、8月16日、9月15日-12月16日、次年3月14日-4月15日为4个增长阶段,新增蚁巢数量分别为9.66个/...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5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15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和4株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Thom)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的活性,并测定分析了高活性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1.0×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红火蚁工蚁后第10天,白僵菌HHY-B、LCM1、ZYSYE-Y2、Bb034、ZG5、Bb720、Bb040、CP728和淡紫紫孢菌LYC1菌株的活性较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0%~98.79%,僵虫率为70.61%~90.38%。红火蚁工蚁在接种不同浓度的高活性菌株后,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红火蚁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增大,致死中时(LT50)缩短,第10天白僵菌ZYSYE-Y2、CP728、HHY-B、LCM1、ZG5、Bb040、Bb720、Bb034和淡紫紫孢菌LCM1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C50分别为1.16×10^5、1.49×10^5、2.27×10^5、2.28×10^5、2.32×10^5、3.79×10^5、4.94×10^5、8.47×10^5和3.90×10^6孢子/mL。当孢子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处理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4%、94.60%、91.23%和94.65%,僵虫率为82.51%、91.74%、85.43%和80.60%,致死中时(LT50)为4.22 d、4.07 d、3.72 d和3.68 d。综合分析表明,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作为红火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3个类型生境中使用同一剂量茚虫威饵剂处理3个密度红火蚁区域,评价了该饵剂对红火蚁活蚁巢、工蚁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生境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茚虫威饵剂对低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红火蚁的防效总体变化动态趋势相近,均为由低到高,并趋于稳定;生境植被越茂盛,该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效越低,由低到高以依次为浅草草坪、深草草坪、荒草地;蚁巢密度越大,同一剂量饵剂对蚁巢防效越低,由高到低依次为1-3个/100 m~2、4-7个/100 m~2、8个/100 m~2。研究结果表明,生境植被、红火蚁密度会对毒饵剂的防效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化学防治是目前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为害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药剂在对红火蚁起到良好防效时,也会对发生区的其他节肢动物群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红火蚁常用防治药剂施用后对红火蚁典型发生区域-草坪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方法】使用网捕法和陷阱取样法调查处理和对照区的节肢动物。【结果】调查表明,施用推荐剂量的0.015%多杀菌素饵剂35 g/巢、0.045%茚虫威饵剂5 g/巢、0.096%氟虫腈粉剂30 g/巢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后,对草坪上节肢动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药处理后,各处理区节肢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处理后45 d后,多杀菌素饵剂、茚虫威饵剂、氟虫腈粉剂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处理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2.0、1.8和2.1,显著高于对照区的1.5。通过主成份分析得到施用30 g/巢0.096%氟虫腈粉剂和2 000倍液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灌巢对节肢动物群落恢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造成节肢动物群落中的非靶标生物的死亡。【结果】红火蚁种群在被药剂压制后,各药剂处理区中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35 g/巢的0.015%多杀菌素饵剂和5 g/巢的0.045%茚虫威饵剂对节肢动物群落相对安全,节肢动物群落相比对照区在防治后表现为物种相对丰富和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