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啶虫脒等7种杀虫剂和其混剂对菜心种子包衣处理后,对种子安全性及保护作用进行评价,筛选适合菜心种子包衣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杀虫剂。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菜心幼苗株高和株鲜重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和受害指数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苏云金杆菌(Bt)和乙基多杀菌素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啶虫脒、氟虫腈、虫螨腈和唑虫酰胺4种药剂相比,啶虫脒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氟虫腈次之,4.0 g/200 g处理剂量能显著降低菜心受害指数;虫螨腈和唑虫酰胺降低受害指数作用不显著;但啶虫脒3.0 g/200 g和4.0 g/200 g处理剂量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氯氰菊酯与不同剂量啶虫脒、虫螨腈和氟虫腈混配后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种子安全性均较单剂差,前期均能显著降低种子发芽势。含有不同剂量啶虫脒的混剂与啶虫脒单剂具相似规律。总体而言,单剂Bt综合效果最优,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氟虫腈次之,虫螨腈和唑虫酰胺较差;混剂安全性较单剂差,但保护作用相对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4种种子处理剂对菜心种子的安全性以及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的防治效果和保苗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室内、田间安全性试验以及田间保护试验。室内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4%吡虫·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用量分别低于5 120、9 600、2 880、7 040 g(a.i.)/100 kg种子时,对菜心种子发芽和生长无影响。田间安全性及保护作用结果显示,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54%吡虫·氟虫腈悬浮种衣剂保护作用显著,菜心出苗后25 d的株高和鲜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加,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54%吡虫·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对菜心种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对菜心苗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丸粒化包衣处理后氟啶虫胺腈在菜薹体内的消解动态和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的防控效果,为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氟啶虫胺腈在菜薹各营养器官和根系周边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虫胺腈在土壤中的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发展趋势,播种后第1天氟啶虫胺腈在土壤中的浓度为17.03mg/kg,第10天升高至33.87 mg/kg,随后缓慢下降,在第31天时下降到0.17 mg/kg。氟啶虫胺腈在菜薹根和叶中的浓度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发展趋势,播种后第4天根、叶中的浓度分别为82.14 mg/kg和279.67 mg/kg,随后逐渐升高,在第7天达到56.85 mg/kg和325.27 mg/kg,此后缓慢下降,第31天时氟啶虫胺腈在根和叶中的浓度均低于检测限。氟啶虫胺腈在菜薹茎中的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播种后第4天茎中氟啶虫胺腈的浓度为81.47 mg/kg,然后一直下降,直至第31天时低于检测限。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菜薹种子应用氟啶虫胺腈丸粒化包衣技术处理后黄曲条跳甲的田间种群数量和受害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氟啶虫胺腈丸粒化包衣在菜薹生产中安全可行,并且对黄曲条跳甲防控效果显著,为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明确了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后对玉米种子的安全性和玉米幼苗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提供新技术。首先在室内验证了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拌土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又进行了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测定了丸粒化包衣方式下药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0 mg/kg的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拌土处理后,草地贪夜蛾对14天的玉米苗的取食率分别为1.67%、5.01%,与对照组取食率27.02%差异显著。药种比为1:100和1:200的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发芽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丸粒化包衣处理组在播种后第7天对草地贪夜蛾广州种群防治效果显著,其中药种比为1:100的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组致死率最高为89%;两药剂丸粒化包衣处理组在播种后第21天对草地贪夜蛾云南种群仍有较好防治效果,两个浓度的乙基多杀菌素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率均达100%。本研究表明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可有效防控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黄曲条跳甲室内饲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饲养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的改进新方法,采用分隔式养虫笼饲养成虫和萝卜"凹"型孔饲养幼虫,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饲养,卵的成活率可达89.3%,1~3龄幼虫的存活率为65.0%~70.0%,蛹的存活率达80.0%,可以有效实现黄曲条跳甲的室内饲养。  相似文献   

6.
黄曲条跳甲危害对不同寄主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对6种十字花科蔬菜不同危害程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对6种十字花科蔬菜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萝卜(Raphanus sativus(L.))、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和菜心(B.parachinensis Bailey)叶片在黄曲条跳甲危害胁迫8、10 d时,甘蓝(B.oleracea(L.))在胁迫10、12 d时,芥菜(B.juncea(L.))和芥蓝(B.alboglabra Bailey)在胁迫12 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芥菜在黄曲条跳甲危害2 d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是因为其承受黄曲条跳甲危害的抗虫性能力较强。随着叶片危害程度的加重,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这可能是寄主植物本身的保护行为,也是对害虫为害胁迫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7.
黄曲条跳甲卵分离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茂新  梁广文 《昆虫知识》2000,37(3):173-174
根据比重的原理和双层过滤的方法 ,设计和制作了黄曲条跳甲卵的分离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 ,易于操作。使用这种分离器 ,黄曲条跳甲卵的田间检出率可达 82 %以上。  相似文献   

8.
马缨丹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测定了马缨丹(Lantana camaraL.)地上部位(茎叶花)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及萃取物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的取食忌避、拒食、胃毒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处理后48 h,以马缨丹乙醇回流提取物效果最好,其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取食忌避率达94.94%;非选择性拒食率为85.48%;除正丁醇萃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胃毒作用达到56.67%外,其它处理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胃毒作用不明显;石油醚萃取物、石油醚冷浸物、乙醇回流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触杀作用效果最好,分别为56.67,53.33和53.33%。据实验结果可知马缨丹不同溶剂提取物及萃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对成虫较强的忌避和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敏感性差异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2个室内试验种群(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和1个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结果表明,蔊菜试验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低,为30.3459mg.L-1;田间自然种群对毒死蜱的LC50值最高,为77.8448mg.L-1,与蔊菜试验种群相比的敏感性指数为0.39。对不同种群黄曲条跳甲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田间自然种群AChE活性最低,与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田间自然种群GSTs活性最高,与蔊菜试验种群、上海青试验种群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黄曲条跳甲蔊菜试验种群CarE活性最低,田间自然种群CarE活性最高,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黄曲条跳甲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AChE活性的降低,与CarE、GSTs的活性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黄板不同悬挂高度、间距和尺寸规格对诱杀黄曲条跳甲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悬挂高度(黄板下边缘距地的悬挂高度分别为:10 cm、15 cm、20 cm);3个不同悬挂间距(黄板悬挂间距3 m、6 m、9 m);3个不同规格大小(黄板长×宽为20 cm×15 cm,25 cm×20 cm,30 cm×20 cm)。结果表明:黄板悬挂时其下边缘距离地面15 cm诱虫效果最好,平均诱集75.8头/(板·d);黄板悬挂间距为6 m时,诱虫量最多,每板平均诱虫量为62.1头/(板·d);黄板大小为30 cm×20 cm时,诱虫量最大,平均每板诱集83.5头/(板·d)。从单位面积诱虫量分析,黄板大小为20 cm×15 cm时,单位面积内的诱虫量最大,为1 643.3头/m^2。因此,利用黄板诱杀甘蓝上的黄曲条跳甲,建议悬挂高度为黄板下边缘距离地面15 cm,黄板挂板间距为6 m,黄板尺寸大小为25 cm×20 cm。  相似文献   

11.
研究24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2h,供试植物提取物中的7种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毒作用,但毒杀活性较低,其中烟碱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好,累积死亡率为3.33%;假莲翘Duranta repens 乙醇得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差,累积死亡率为1.12%;其余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居中,累积死亡率为1.67%-2.78%.因此,毒杀作用并不是供试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2.
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毒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24种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72h,供试植物提取物中的7种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有毒杀作用,但毒杀活性较低,其中烟碱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好,累积死亡率为3.33%;假莲翘Duranta repeens乙醇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最差,累积死亡率为1.21%;其余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居中,累积死亡率为1.67%-2.78%。因此,毒杀作用并不是供试植物提取物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主要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3.
黄曲条跳甲为害下十字花科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不同危害程度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为害显著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可溶性糖含量.萝卜接虫2d,甘蓝接虫4d、12d,芥蓝接虫2d、8d、12d,白菜、芥菜、菜心接虫2d、4d、6d、8d、10d、12d时,健叶、轻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重度为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但萝卜接虫4d、6d时,中度为害叶、重度为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4d时,重度为害叶升高28.65%,甘蓝接虫2d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升高18.70%、24.40%、30.88%、30.50%,芥蓝接虫2d、4d时,轻度为害叶、重度为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十字花科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植株对害虫胁迫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不同危害程度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为害显著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可溶性糖含量。萝卜接虫2d,甘蓝接虫4d、12d,芥蓝接虫2d、8d、12d,白菜、芥菜、菜心接虫2d、4d、6d、8d、10d、12d时,健叶、轻度为害叶、中度为害叶、重度为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但萝卜接虫4d、6d时,中度为害叶、重度为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4d时,重度为害叶升高28.65%,甘蓝接虫2d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升高18.70%、24.40%、30.88%、30.50%,芥蓝接虫2d、4d时,轻度为害叶、重度为害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十字花科蔬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植株对害虫胁迫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5.
马缨丹乳油及其混剂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食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自制的12.5%马缨丹乳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拒食活性、持效性及其与7.5%鱼藤酮乳油、1.5%除虫菊水乳剂、0.3%印楝乳油混配的联合活性。该乳油1000倍液处理菜心叶片后48h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具有40%的拒食率,随着浓度升高,拒食活性增强;200、400和600倍液处理120h后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累计拒食率分别达到76%、68%和43%。12.5%马缨丹乳油与7.5%鱼藤酮乳油以5∶5比例混配使用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拒食中浓度AFC50为5.25μg.ml-1,共毒系数CTC为213;与1.5%除虫菊水乳剂以1∶9比例混配使用时的增效作用次之,共毒系数CTC为149;与0.3%印楝乳油以9∶1、7∶3、5∶5、3∶7和1∶9比例混配使用时,其共毒系数CTC均100,表现为相互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2.5%马缨丹乳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具有强烈的拒食活性,其200倍液和400倍液拒食持效性好,且该乳油可与7.5%鱼藤酮乳油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16.
饲养黄曲条菜跳甲实验种群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芸  尤民生  侯有明 《昆虫知识》2005,42(5):578-581
介绍一种简便可行的饲养黄曲条菜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的新方法———整苗大瓶罩养法。用5种植物根部饲养越冬代,黄曲条菜跳甲均可成功地完成其生活周期,未成熟期最高存活率为63.3%,成虫平均寿命最长为219.2d,平均产卵量最大为192.4粒雌。  相似文献   

17.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克隆黄曲条跳甲的酯酶基因可为其抗性治理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得到一条281 bp的核酸片段,再利用3'-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片段的3'端(1 468 bp),编码442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与赤拟谷盗est1基因和杂拟谷盗est1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为71%(211/297),与果蝇alpha-esterase5的同源性为70%(156/222),氨基酸序列与杂拟谷盗、赤拟谷盗、果蝇的酯酶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43%(188/434)、43%(188/434)、33%(144/432)。从BLAST结果可初步推测该片段应为编码黄曲条跳甲酯酶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EU166919。  相似文献   

18.
环境因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标记回收技术,研究了寄主及气象因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自然扩散是由环境引起(τ≈1),温度、风速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高温不利于黄曲条跳甲的扩散,其扩散主要沿逆风或与风向垂直方向进行,而湿度与黄曲条跳甲成虫扩散无显著相关(P>0.05).寄主是影响黄曲条跳甲扩散的重要因子,在几种寄主植物中,菜心上收集的标记成虫数最多,其次为芥菜,再次为白菜,芥蓝上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19.
α-蒎烯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拒避性异种他感物质有可能作为21世纪对环境友好的植物保护剂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采用四臂嗅觉仪、室内笼罩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松节油的主要成份α-蒎烯,对黄曲条跳甲的拒避作用,并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实验室,不同的浓度下,其拒避作用最大可达95.45%,相应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05;在笼罩试验条件下,最大拒避作用的强度为91.60%,IIPC为0.09;而田间小区试验中,最大拒避作用下降到54.48%,IIPC则为0.46。拒避作用与浓度正相关。采用上述系列方法有助于开展拒避性植物保护剂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之一.为了探究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潜力,本研究测定了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菌株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以及对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中肠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B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