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亚洲飞蝗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福来  王元信 《生态学报》1995,15(2):134-141
从亚洲飞蝗在新疆发生基地的生境特点;形成和消退过程,分析亚洲飞蝗灾害发生消退的原因。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们经济活动常改变亚洲飞蝗发生基地的生态条件及环境,并诱发或抑制飞蝗灾害的发生。文章指出根治亚洲飞蝗灾害的有效途径是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的方针;加强蝗情监测;适时防治以及通过水利建设和农田开垦,改变飞蝗发生基地和生态条件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及适应性,分别采用叶碟法和叶面积法在有选择和非选择条件下测定草地贪夜蛾各龄幼虫对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并通过测定幼虫体重增长速率和蛹重,初步明确草地贪夜蛾对3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有选择条件下和非选择条件下均表现出对玉米的偏好。但随着龄期的增长对玉米的取食偏好会逐渐减弱,在有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在玉米和水稻上的选择取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2%和23%,在非选择条件下6龄幼虫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取食3种寄主植物后幼虫体重增长均能与Logisitic生长模型较好拟合,取食玉米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最快,蛹重也最重。表明了当前新入侵广西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玉米的取食偏好要高于对甘蔗和水稻。  相似文献   

3.
高毅  李敏  任炳忠 《生物学通报》2011,46(12):46-48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学课堂教学通常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全部过程,模式图片不利于学生对细胞分裂有关内容的建构主义学习。以亚洲飞蝗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亚洲飞蝗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完整过程。光学显微照片将为中学细胞分裂的教学提供更为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亚洲飞蝗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吉林省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洲飞蝗性别决定机制为X0型,染色体数目为2n♂=23,染色体组式4L+4M+3S+X,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NF=23.染色体中最长(L1)与最短(S11)染色体之比大于4:1,臂比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发声器的结构及鸣声的时域特征进行了研究.亚洲飞蝗主要的发声方式为前翅中闰脉-后足股节型,即前翅中闰脉的发声齿与后足股节内侧隆线相互摩擦发出鸣声.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发声器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亚洲飞蝗前翅中闰脉具有单排规则排列的发声...  相似文献   

6.
东亚飞蝗与亚洲飞蝗的主成分及判别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采用自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散居型飞蝗标本之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判别式分析。个体水平上的主成分分析说明:飞蝗个体在空间上存在着连续变异。鉴于使用传统的形态测量方法有时难以在个体水平上明确划分亚洲飞蝗和东亚飞蝗,我们这个两个亚种的雌性和雄性分别建立了线性判别函数:V(雌性)=-35.37℃+2.72Mx-1.71V+4.31E/F;V(雄性)=-17.22+9.11H-5.64P-1.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 Geoffroy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分布广泛。本文对采自上海地区粘核毛桃Amygdalus persica L.var.scleropersica(Reich.)Yüet Lu、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atropurpurea(Jacq.)Rehd.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3种植物上桃粉大尾蚜的取食偏好和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叶碟法观测桃粉大尾蚜对3种寄主叶片的取食偏好,同时测量体长、体宽、触角各节长、喙末端长和宽、各足节长等30个形态指标,基于对形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不同寄主植物上桃粉大尾蚜的形态变异。【结果】饲以3种寄主植物叶片时,来自粘核毛桃和芦苇上的桃粉大尾蚜对各寄主叶片的总体喜食程度依次为芦苇>粘核毛桃>紫叶李,来源于紫叶李上的个体对3种叶片的喜食程度为芦苇>粘核毛桃=紫叶李;形态数据分析发现粘核毛桃和紫叶李上的桃粉大尾蚜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与芦苇上的个体在触角节Ⅱ、触角末节鞭部长、喙末端长和中足胫节的长度间差异显著(P<0.05),紫叶李与芦苇上的个体前足跗节Ⅰ长这一指标差异显著(P<0.05),此外,主成分分析筛选的体长、头宽、触角各节和各足长度等特征构成的前四个主成分对总体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6.206%,其中贡献率较高的特征为触角和各足节长度,系统聚类和典型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自芦苇上的桃粉大尾蚜区别于粘核毛桃和紫叶李上的,归为一类,同为蔷薇科植物的紫叶李和粘核毛桃上的桃粉大尾蚜克隆有小部分重叠。【结论】禾本科植物上的桃粉大尾蚜种群形态特征与蔷薇科植物上的相比,触角节Ⅱ和末节鞭部、喙末端长、中足胫节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分化,初步推测造成桃粉大尾蚜形态分化的原因主要为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及其表面特征,其种内变异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草地和森林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掌握黄脊竹蝗的食性偏好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10种禾本科植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丹草Sorghum hybrid sudangras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 Vahl.、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玉米Zea mays L.、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 Keng f.、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Carr.) A.‘Viridis’、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研究黄脊竹蝗不同龄期的跳蝻及成虫取食能力、取食偏好、取食频率与时间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持续增加,跳蝻喜食禾本科牧草,2~5龄跳蝻取食最多的禾本科植物为白茅,3龄时开始出现暴食...  相似文献   

9.
荔枝蝽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雨芳  古德祥 《昆虫学报》2000,43(2):152-158
在越冬前和产卵期,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在寄主植物-荔枝树的花枝、嫩枝和老枝上都有取食行为。但在这两个不同时期, 其取食行为有显著差异。在越冬前,只有50%~70%的成虫在各类枝条上取食;而处于产卵期的荔枝蝽成虫,在各类枝条上,100%积极取食,且其取食前时间显著短于越冬前在同类枝条上的取食前时间。同一时期在不同枝叶上,荔枝蝽的取食行为也有显著差异。被置于嫩枝叶和花枝上的成虫取食前时间明显短于被置于老枝叶上者;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两个时期的成虫都明显地选择在花枝和嫩枝上取食。经分析测定:在不同生长时期,荔枝树的花枝和嫩枝的含水量与含氮量均较老枝叶中的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较大;组织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牧草盲蝽若虫在9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等进行研究,以探讨牧草盲蝽对不同寄主植物适合度,明确不同寄主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盲蝽若虫在花椰菜和四季豆上发育历期最短,分别为16.56 d和17.60 d,存活率最高,分别为76%和74%。田旋花上牧草盲蝽若虫历期最长为22.12 d,存活率最低仅35%。用花椰菜、四季豆喂养牧草盲蝽成虫体重最大,分别为0.083 g和0.069 g。用9种不同寄主对牧草盲蝽进行室内饲养,仅在花椰菜、四季豆上孵出若虫。由此可见,花椰菜、四季豆是牧草盲蝽生长发育最适寄主植物,田旋花适合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
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蚜虫类Aphidina科级和属级阶元系统研究世界范围内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蚜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267科2120属,尤其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蔷薇科、茜草科、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植物为主.13科蚜虫的寄主植物差别很大:在科级水平,球蚜科Adelgidae、纩蚜科Mindaridae和平翅绵蚜科Phloeomyzidae的寄主植物类群比较单一,蚜科Aphididae和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寄主植物范围最为广泛;在属级水平,各属蚜虫间寄主植物也有明显差异,有143属蚜虫的寄主植物多于2科,其中蚜科的属占多数,蚜属Aphis、瘤蚜属Myzus、长管蚜属Macrosiphum、粗额蚜属Aulacorthum和声蚜属Toxoptera的寄主植物最多,各超过100科290属.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着不同种类的蚜虫,其中16科47属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蚜虫多于14属.蚜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部位丰富多样,可分为7类,分别为叶片、嫩梢、嫩枝、茎、花、根部、果实等.以叶片、茎、嫩枝和嫩梢为蚜虫主要取食部位.平翅绵蚜科主要取食嫩枝、茎和根部,短痣蚜科Anoeciidae主要取食叶片、嫩梢和根部,球蚜科、群蚜科Thelaxidae和毛管蚜科Greenideidae取食叶片、嫩梢、嫩枝和茎等部位,纩蚜科取食叶片、嫩梢、茎和花等部位,大蚜科Lachnidae和斑蚜科Drepanosiphidae除取食叶片、嫩梢、嫩枝、茎等部位外,前者还在根部取食,后者还寄生在果实上,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在除花以外的其它6个部位取食,蚜科、瘿绵蚜科和毛蚜科Chaitophoridae的取食部位最为多样,它们在上述7个部位均可取食.还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蚜虫物种的分化,以及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甘蔗赭色鸟喙象OtidognathusrubricepsChevrolat在甘蔗、玉米、竹子和类芦上的取食、发育和繁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成虫趋向取食甘蔗、在甘蔗上产卵 ;每雌产卵量、产卵历期、成虫寿命和卵孵化率以甘蔗为最高、最长 ,然后依次为类芦、玉米、竹子。甘蔗最有利于该虫的取食、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广布种昆虫可调节其生活史以适应栖息地的条件变化,如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期,使其发生与栖息地的物候(如食料、气温和降雨等)同步,这对昆虫在栖息地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为玉米主要害虫,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栖息地气候也不同,不同地理种群生活史发生了分化,如化性、临界光周期、滞育后羽化时间、体重和体型、繁殖力和抗寒力等均不同。然而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尚未见系统报道。为此,详细比较了来自5个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即广西阳朔(YS)、江西南昌(NC)、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黑龙江哈尔滨(HEB)在20—31℃下卵、幼虫、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20、22和25℃下,卵期从南到北稍有延长,卵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但在28℃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卵期基本相等,与纬度相关性不显著。在31℃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幼虫期存在显著差异;在22、25和28℃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而在20和31℃下,幼虫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负相关,在20、22和25℃下,最北的哈尔滨种群的幼虫期变幅不大,而其他4个种群的幼虫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各地理种群20℃下的雌蛹、28℃下的雄蛹和31℃下的雌雄蛹期差异均不显著,其他雌或雄蛹期差异显著;各温度下的雌雄蛹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广布种昆虫可以调节其自身发育历期以适应栖息地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区域重要害虫之一,具迁飞性且繁殖能力强,对农牧业经济造成巨大伤害。本文以亚洲飞蝗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发生区和相关生物学特性,利用CLIMEX 4.0.2和ArcGIS 10.2相结合,预测其在新疆和中哈边境区域亚洲飞蝗的潜在地理分布。亚洲飞蝗的适生区在新疆境内集中分布在北疆(42.69~48.29°N),包括伊犁、博尔塔拉中部、塔城西北部及南部、阿勒泰西部、昌吉和乌鲁木齐南部地区;哈萨克斯坦境内主要分布在北纬47.03~51.65°N区域,包括东哈萨克斯坦州北部、阿拉木图州东南部境内的湖泊及河流沿岸地区,这与亚洲飞蝗的现有分布点和历史发生记录吻合。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亚洲飞蝗在中哈边境新疆境内的适生区逐渐扩大,其中在阿勒泰、伊犁、昌吉及乌鲁木齐的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哈密开始出现高度适生区;在哈萨克斯坦边境区域的适生区略有增加,其中东哈萨克斯坦州地区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明显。研究结果对区域内亚洲飞蝗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食料对亚洲玉米螟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表明,食料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显著。取食玉米雌穗的幼虫发育快、历期短,取食棉花茎秆的幼虫发育慢、历期长。无论是2代还是3代,均表现为食玉米雌穗的幼虫滞育率高.食棉铃和棉茎的滞育率低。饲以玉米雌穗的种群世代存活率最高,棉铃次之,棉茎最低;以玉米雌穗、棉铃与棉茎为食料的种群趋势指数依次为42.28、25.77和0.64。影响第三代玉米螟种群增长的主要虫期是第二代5龄幼虫的滞育或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郑雅楠  时勇  李洋  范立淳  王珏  王伟韬 《昆虫学报》2021,64(12):1478-1482
[目的]近年来,松材线虫病扩散到我国的中温带地区,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成为该地区松材线虫的新媒介昆虫.由于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危害松树种类较多,本研究对云杉花墨天牛成虫对4种寄主松树的取食偏好性进行测定,为明确云杉花墨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特性,进而为中温带地区松材线虫病和云杉花墨天牛监测与防...  相似文献   

17.
铜绿丽金龟对不同植物叶片的选择和取食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测定了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成虫对不同植物叶片的选择和取食反应.选择反应结果表明:铜绿丽金龟成虫对蓖麻表现出明显的趋性,在配对试验中没有寄主植物叶片干扰时对蓖麻叶片的选择率高达90%,有寄主植物叶片存在时趋向率达60%以上.取食反应结果表明:成虫非常喜欢取食花生、榆树和大豆叶片,取食12 h后的排粪量分别为(37.05±9.30)mg、(35.25±4.72)mg和(16.75±3.18)mg;其次为苘麻叶片;而12 h内取食的蓖麻叶片重量和排泄的粪便量仅分别为(0.50±0.18)mg和(0.25±0.13)mg.因此,可以认为铜绿丽金龟成虫趋向蓖麻叶片的目的不是为了取食.  相似文献   

18.
饥饿对东亚飞蝗生长和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龄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耐饥饿能力和3龄后的东亚飞蝗在不同饥饿程度下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的耐饥饿能力基本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强,平均耐饥饿时间为46~116h;同一龄期的东亚飞蝗,饥饿12h后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均大于正常情况,饥饿24h后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与正常情况下差异不显著,饥饿36、48h后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均明显小于正常情况;饥饿程度越大,取食量就越小,取食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作物间套作对害虫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害虫的行为反应,通过研究玉米/甘蔗套作系统中植物气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行为的影响,将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套作田中的害虫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触角电位实验、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实验,测定了甘蔗、玉米植株及二氯甲烷漂洗物对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幼虫取食的影响。【结果】亚洲玉米螟成虫在甘蔗植株上的落卵量(卵粒数、卵块数)与玉米植株差异不显著,取食甘蔗植株的幼虫数量显著低于玉米植株。亚洲玉米螟对甘蔗、玉米叶片漂洗物均可产生EAG反应,且在同一浓度下的反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成虫产卵量(卵粒数、卵块数)在0.1 gE/mL浓度的甘蔗和玉米漂洗物间差异不显著;幼虫对经甘蔗叶片漂洗物处理过的饲料的相对取食率均低于65.00%,显著低于玉米漂洗物处理的饲料。【结论】甘蔗和玉米气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影响没有差异,但甘蔗气味会导致初孵幼虫表现出很强的逃逸行为。  相似文献   

20.
用GenBank中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的序列来设计微卫星引物,并对这些引物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3对引物中,只有1对为有效引物,可扩增出微卫星位点。序列分析表明本位点是一个不连续的重复微卫星位点。该多态微卫星位点含有14个等位基因,不同飞蝗地理种群的等位基因数目、大小和频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该位点各等位基因型进行χ2检验,基因型频率的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78和0.8836,该位点不属于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χ2=733.12,P=0.0000)。该微卫星位点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说明是分析飞蝗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优良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