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药沙苑子中的氨基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首次对中药沙苑子中的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沙苑子经盐酸水解后,对其氨基酸水解液进行羟基脂化和氨基酰化的衍生化反应,利用GC/MS法共测得15种氨基酸,由外标法测定了每种氨基酸的含量。由此得出沙苑子中氨基酸的总质量分数为4.23%。  相似文献   

2.
沙苑子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沙苑子为材料进行扁茎黄芪的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沙苑子的发芽培养基为 MS,扁茎黄芪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 6-BA3.0 mg/L NAA 0.5 mg/L,平均增殖系数达到 4.5,平均苗高达3.5 cm;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 NAA0.05 mg/L,生根数为4~6条,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沙苑子总黄酮中沙苑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以氨基为固定相的固相萃取柱对沙苑子总黄酮进行纯化,洗去杂质后的洗脱液进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柱为VP—ODS(150mm×4.6mm,5um),流动相为甲醇:1%HAC溶液(41:59);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66nm。结果:沙苑子苷在5—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2.5%,RSD2.3%。结论:本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沙苑子总黄酮中沙苑子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兰州油松松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兰州产油松松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了其中42个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固相小柱对沙苑子总黄酮萃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沙苑子总黄酮为研究对象,考察固相萃取小柱的洗脱条件,确定固相萃取沙苑子总黄酮的实验方法。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甲醇对不同填料的固相小柱进行洗脱,将洗脱液在岛津VP-ODS(150 mm×4.6 mm,5μm)柱上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及体积甲醇的萃取效率,确定沙苑子苷在固相萃取小柱上的洗脱条件。结果:用正相氨基小柱以50%甲醇洗脱效果好,回收率可达100%。结论:经试验,正相氨基小柱对沙苑子苷的萃取回收率约为100%,适用于沙苑子总黄酮中沙苑子苷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鲜姜榨汁-过滤的方法提取鲜姜内成分。然后对其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从鲜姜汁中分离确定了33中成分,其中萜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一产香银杏内生真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GC MS) ,DB 5 30m× 0 .2 5mm× 0 .2 5 μm色谱柱 ,对产香银杏内生菌(Fusariumsp .)挥发油进行GC MS分析 ,分离出 2 4种组分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 ,据GC MS联用所得质谱信息 ,鉴定出 1 5种成分 ,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的 5 1 .0 7%。  相似文献   

8.
正红菇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HPLC、GC/MS、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正红菇(Russula vinosa)的某些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正红菇其色素由红紫色素和黄色素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红紫色素对酸稳定,对碱及高温不稳定,而黄色素对它们则表现一定的稳定性。其多糖含量为2.74%,含有五种多糖组分。在脂肪酸组成上,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有可能存在EPA和DHA。全氨基酸分析表明含有十六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54.4%,所含挥发性物质是a一雪松烯,a一古芸烯及十五到二十烷。正红菇的提取液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细菌抑制作用优于酵母菌和霉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优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苑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沙苑子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鞣质、甾醇、微量元素等。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痛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开发利用沙苑子,探究其抗氧化特性为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数,本文主要从沙苑子酚类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不同沙苑子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沙苑子酚类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缬草油化学成份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GC/MS对缬草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 6 5种化合物 ,其中有 2 6种物质为相关文献中首次报道。所介绍的分析方法可用于生产中的质量监控和常规分析 ,分析结果可为配方、产品开发和调香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密花香薷精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密花香带植油,采用GC/MS气质联用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13种化合物占总成分的朋%,主要成分是1-对孟二烯-1,8占367%,罗勒烯占36.9%,β-荜澄茄油烯占5.3%等。  相似文献   

13.
依据蛋白质折叠子中氨基酸保守性,以氨基酸、氨基酸的极性、氨基酸的电性以及氨基酸的亲—疏水性为参数,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采用"一对多"的分类策略,通过构建打分矩阵和选取氨基酸序列模式片断,利用5种相似性打分函数对27类折叠子进行识别,最好的预测精度达到83.46%。结果表明,打分矩阵是预测多类蛋白质折叠子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流体孳取法(SF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梧桐子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NIST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种物质.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和酯类,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3.37%。  相似文献   

15.
GC/MS法分析核桃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蒸气蒸馏方法从陕西栽培的核桃品种西洛3号提取了核桃叶挥发性物质,用GC/MS法分离确定出20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萜类(84.89%)、芳香烃(3.9%)和酯类(1.34%)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约90.84%。  相似文献   

16.
以苦马豆种子在MS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出无菌苗,以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在MS+6.BA2.0mg/L+2,4-D0.Smg/L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MS+6-BA2.0mg/L+NAA0.Smg/L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继代三次后在MS+6-BA2.0mg/L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丛芽,在MS+6-BA0.5mg/L培养基上进行幼苗培养,在幼苗长到3~4cm时移至1/2MS+IBA2.0mg/L培养基上生根。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普洱茶(普洱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作的晒生毛茶(普洱生茶)为原料,经特殊的后李譬过程生产而成。与其原料晒青毛茶相比较,普洱茶的各类化学物质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应用气相色谱(GC)及气质联用(GC/MS/DS)技术,对云南临沧市生产的普洱茶和晒青毛茶等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普洱茶香气成分中的萜类、芳香族、以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均与同一产地的晒青毛茶等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茉莉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GC和 GC- MS联用仪对超临界 CO2 萃取茉莉浸膏的净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分离出 131个组分 ,鉴定出其中的 35个化合物 ,所鉴定的成分占分离成分的 85%以上。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普通溶剂法制取的茉莉净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舌红苔黄和舌淡苔白不同舌象者的尿代谢差异指标,为中医舌象生物学物质基础微观辨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技术方法获取慢性乙型肝炎舌红苔黄和舌淡苔白不同舌象者的尿液样本代谢指纹谱,用无监督的学习模式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观察不同组别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自然”的分类结构。利用有监督的学习模式进行数据分类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寻找造成样本聚集和离散的主要差异变量。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以及标准品数据库,进行物质鉴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舌红苔黄和舌淡苔白者在有监督的学习模式下具有良好的分开趋势,慢乙肝不同舌象者较健康者的差异代谢物谱主要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结论:舌象是机体变化的重要窗口,不同舌象的外在表观潜在体内的代谢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沙苑子苷为对照品测定沙苑子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沙苑子苷为对照品测定沙苑子总黄酮含量。方法 :80 %乙醇提取液 ,2 6 6nm测定紫外吸收度。结果 :总黄酮含量为 2 1.5mg/g ,RSD =1.0 0 % ;回收率 95 .4 % ,RSD =2 .2 7% ,线性范围 4~ 2 4ug/ml。结论 :本法测定沙苑子总黄酮含量 ,操作简便 ,稳定性好 ,可用于沙苑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